三國之顧盼生輝

341、341章稱帝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意元寶 本章︰341、341章稱帝

    連玉璽都已經由劉協親手送到了曹盼的手上, 曹盼稱帝, 沒有任何人能阻攔。接下來是擇以國都,還有登基大典。

    關于國都, 曹氏與夏侯氏的族人都一致推崇鄴城, 鄴城, 那是曹操所選的大魏國都,如今曹盼既要稱帝登基,鄴城在他們看來是最合適的地方。

    然而曹盼說了選定洛陽之時, 他們雖然有些意見,但是也沒有怎麼地叫嚷。隨後是是登基吉日, 墨問與曹盼呈上三個日子。

    一個是最快的十一月初二, 一個是十一月十二, 最後一個是十二月二十六。

    曹盼以朱筆圈了最後一個日子,十二月二十六。

    她這不緊不慢的模樣, 叫下頭的人都拿不準她究竟是個什麼想法。

    眼下曹盼居于鄴城,定于洛陽登基, 朝服重制, 尤其是曹盼的衣冠, 帝王之冕旒。早在曹操之時, 劉協加九錫, 賜十二旒王冕,乘金根車,駕六馬,用天子儀仗, 那已然是天子的待遇,而如今一切不過是為曹盼正名而已。

    只是,曹盼讓劉協禪位之事傳遍天下,就連曹盼定于十二月二十六登基的日子也一道為天下所知。

    群雄皆驚,誰能想到曹盼竟然敢,竟然敢在魏王的位子都沒坐穩的情況下,直接一步登天,要當女帝。

    銅雀台再次吵了起來,世人指責曹盼篡位,一波又一波的聲浪幾乎將鄴城掀翻了,話里話外都是指責曹盼不該篡位。

    這一次,曹盼直接登于銅雀台前,面對一個個恨得她咬牙切齒的人道︰“漢室復存?亡漢室者,曹盼也?”

    “你們不能接受我稱帝,不能接受一個新皇朝,不能思存另一個盛世的開始,只念著漢室早已名存實亡的虛名?你們是想當誰?董卓?還是王允?漢室,劉氏,若為君者能平定這亂世,這個位子也輪不到我坐。我站了這里,我能站在這里,你們接受也罷,不接受也罷,能改變什麼?”

    “我允你們暢所欲言,你們想說只管說。倘若十年之後,你們還認為我曹盼不配坐這個位子,你們盡管把我從這個位子上拉下來。但今日,你們攔不住我。”

    直白地宣告這一事實,一群只會用嘴皮子的人,憑什麼攔著她?

    “你說,娘子究竟在打什麼主意?如今這情況,越早登基越是安穩民心,可娘子卻似是要將這些人的不滿都挑到了極致,時間拖得越發,人心越是不定,越是容易出問題。”

    曹盼登了銅雀台前丟了那麼一番話,下頭崔申與周不疑嘀咕了心里的疑問。

    周不疑道︰“這些問題難道不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哪怕娘子用最快的速度登基,心中不認同,不認可娘子的人依然是不認同。倒不如,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該冒出頭的就讓他們冒出頭,一次性解決不是更好?”

    崔申一個激靈,嘴角抽抽地回頭問了周不疑,“大開殺戒?”

    周不疑並未回答,事到臨頭了,崔申自然會知道的,如今不必多言。

    隨著十二月二十六的日子越來越近,曹盼領著百官遷于洛陽,洛陽的宮殿已經修繕,而且準備著登基大典,已經頗見舊時那盛世之時的模樣。

    曹盼走在洛陽的宮殿前,居高臨下的一覽整個洛陽城,與一旁的胡本和燕舞吩咐道︰“宮中之事,盡交你二人處置,把宮中,給我圍成鐵桶,知?”

    “諾!”新的宮殿,新的危機,又何嘗不是新的機會,一個可以由曹盼完全掌控一切的機會。

    曹盼合上了雙眸,輕輕地吐了一口氣,這個天下,她沒有退的余地。

    只是,消息傳出之後,諸葛亮病了,病臥在床,昏迷了數日不醒,再醒來時,偏過頭問了長青,“今天是什麼日子了?”

    長青趕緊的給諸葛亮倒了一杯水,扶著諸葛亮起身喂他喝下了,這才答道︰“十二月二十三了。”

    “二十三,還有三日,三日。咳咳!”諸葛亮念著咳嗽了起來。

    “公子。”長青知諸葛亮話中所指,諸葛亮擺了擺手,外頭傳來了一陣說話的聲音,卻是劉備與趙雲前來。

    “軍師醒了?”劉備也听到了屋里傳出的說話聲,詢問了一句,人已經走了進來。

    諸葛亮要起身,劉備連忙將他按住,“軍師抱恙還是好好休息吧。”

    “讓主公掛念了。”諸葛亮輕聲地說來,劉備伸手撫過了諸葛亮的手,竟覺一陣滾燙,“軍師發熱了?”

    長青听著一摸諸葛亮的額頭,果然是燙手得厲害,“公子,我去給公子叫大夫來。”

    說著就要跑出去,諸葛亮道︰“不礙事,我說,你照方捉藥就是了。”

    “可不成,都說醫都不能自醫,長青,快去請大夫來,不能怠慢。”劉備一听已經接過話說了一句,趙雲道︰“還是我去吧,長青留著照顧軍師。”

    說著趙雲已經往外走去,長青回頭照看諸葛亮,劉備道︰“軍師身邊的人畢竟是太少了,我給軍師擇幾個得力的人來?”

    “不必了,亮只一人罷了,有長青足矣。”諸葛亮接過話說,劉備輕輕一嘆,“軍師如此勤儉,備自愧不如。”

    諸葛亮道︰“亮自幼父母雙亡,年長之後便于南陽居住,這麼多年,亮已經習慣了自給自足,也不認為需要多少人伺候。”

    說著說著又咳了起來,整個人也是昏昏沉沉的,劉備也不敢再與他說話,只催促著長青將他扶下好好休息。

    趙雲的速度很快,帶著一個大夫回來,號著諸葛亮的脈道︰“急火攻心,發熱了,得要小心些。”

    給諸葛亮施了幾針,又將方子開了出來,長青趕緊的去熬藥去。

    給諸葛亮服下之後,諸葛亮沉沉的睡了過去,劉備見此再三的叮囑長青要好好地照看諸葛亮,這才攜趙雲一道離開。

    長青守在諸葛亮的床前,半夜的時候,諸葛亮醒來了一回,迷迷糊糊地道︰“盼盼,再往前,你就沒有退路了。天下群起而攻之,這條路,稍有不慎,你會萬劫不復的。我護不了你,護不了。”

    “公子。”長青輕喚了一聲,諸葛亮像是一下子驚醒了,看著長青許久沒有反應過來。

    長青于心不忍地道︰“公子既然掛心夫人,為什麼不去找夫人?”

    諸葛亮看著長青怔怔地道︰“你不明白,不必問。”

    答完闔上了眼,好像從來沒有說過剛剛的話,只是背著長青,諸葛亮睜大著眼楮,雙目充血……

    十二月二十六日,洛陽城難得的風和日麗,曹盼頭戴十二冕旒,身著十二紋章之冕服,上衣紋日、月、星辰、山、龍、鳳,下裳以宗彝、藻、火,白米、黼、黻。一步一步地踏上洛陽城的正殿。

    “曹盼,受死吧!”在曹盼邁出第一個台階時,一聲厲喊,有人拔刀而出,尚未近身,已經叫一旁的侍衛一刀給抹了脖子。

    曹盼踩在那血跡往上,半步未停,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走上去。

    那些已經等待了許久的人,都想趁著這個機會殺了曹盼,握著手中的刀,前撲後繼地往前沖,卻無一人能近曹盼之身。

    奏樂之聲與那廝殺慘叫聲交雜在一起,曹盼就像是什麼都沒有听見,走上了最後一處台階,曹盼回過身,胡本揚聲喊道︰“跪!”

    一字落,百官齊跪,山呼道︰“陛下千秋無期,陛下千秋無期。”

    待他們山呼過後,曹盼道︰“朕,無畏人言,更無畏想取朕性命的人。話,你們可以暢所欲言,朕若有錯,或于天下有利之言,朕必納之。想殺朕的,殺得了就是你們的本事。”

    “可是,不想說朕,也不想殺朕的人,願意為朕所用的人,為朕之卿,拿著大魏的俸祿,就要做好你們該做的事。朕,絕不養閑人。”

    閑人,這閑人的定義,一時半會的也不好細說,今日是曹盼的登基大典,既是登基,當以改國號,改元,還有追封曹氏祖先。

    周不疑將早已經擬好的詔書拿出來,這是確立國號為魏,而明年元日之後,曹盼改年號昭寧。還有追封曹氏先祖的詔書,不過,除了曹操與丁氏,只有曹操之父曹嵩,祖父曹騰而已。

    曹騰為高皇帝,曹嵩為太皇帝,曹操是為武皇帝,丁氏為肅皇後,卞氏進為太後。

    曹家的祖宗該封的都已經封了,下頭一群送死來的人,也都清理得七七八八了。

    “曹氏祖先非是名門,不過都是泥腿子出身,先時諸卿曾議讓朕尋個名門改認祖宗。世族,世人皆引以為榮,可朕不以出身寒門為恥,更不怕叫天下人都知道,曹氏,不是世族。爾等縱出于寒門又如何,為國盡心,為民盡力,還天下一個太平,你,也能開創一個世族。”賈詡在下面听著嘴角陣陣地抽搐,你才登基就要搞事好嗎?

    好不好的,曹盼把話丟了出去,多少人听進去了,又多少人從中窺探了曹盼的態度,暫且不提。

    倒是孫權那頭派了使節前來,無謂是真道賀還是假道賀,至少人家擺了那個樣子。

    使節叫禮部的人安排在了下頭觀禮,旁觀了曹盼踏著鮮血登上了最高位,面不改色,還有那放的話,心中之震憾無法對外人道破。

    曹盼,縱是女兒身,將來必為大敵,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之曹操更甚。

    面對近身拜見的使節,曹盼冕旒下的丹鳳眼輕挑,“孫侯派了使者前來,頗是讓朕驚訝。”

    作為讓曹盼驚訝的使節,臉皮極厚地道︰“魏王在時,我主孫權已與魏王聯盟,今魏王後續有人,我主自然要派人前來道賀。”

    “所謂道賀,真真假假各自有數,無謂真假。今日所見,想必使臣回去也能與孫侯好好說道說道。”曹盼意葉深長地說來,使節抬著頭頗是的失禮地看向曹盼。

    “咳咳!”墨問在一旁咳嗽了一聲,提醒著使節逾禮了。曹盼道︰“不過,既然你家孫侯派了你來,明面上,孫侯與家父稱臣,也是與朕稱臣了,那朕就孫侯一份大禮,一個王位如何?東吳孫氏,孫侯,便進為吳王。”

    這下別說是使節了,一干人都看向了曹盼,賈詡心里那叫一個萬馬奔騰,用一個王位,把仇恨值分出去,當然也是讓孫權表態,他到底是要一心跟著曹盼走到底,還是要左右搖擺,哪邊能合作就跟哪邊合作?

    當然,這樣的表態跟沒有沒什麼差別,但在這樣玄妙的時候,還是挺有什麼的。

    “此事,此事……”使節也是萬萬沒想到,曹盼全然不按牌理出牌,她才剛登基,立刻就封孫權為王,曹盼究竟想做甚?做甚?

    “怎麼,使節覺得這份禮不妥?朕原以為,以孫侯之能,一個王位還是低了。”曹盼越是出言,越叫使節越發的心驚,連王位都低了,那得是什麼位子,皇位啊!

    曹盼這才剛登基,剛登基啊!她,她怎麼就敢道破孫權的野心?

    大冷的天,使節後背滲了一身的冷汗,荀攸在此時出聲道︰“陛下,此事來使怕是做不了孫仲謀的主。陛下既然有心,何不派人將詔書送往江東。”

    “瞧朕,一時高興傻了,都忘了使節做不了孫侯的主,這件事,是得要親自問問孫侯才是。誰願往江東為朕傳這第一份封王的詔書?”當著江東使節的面,曹盼問著諸臣。

    目光掃過下頭的人,司馬末道︰“臣願往。臣也想學學陛下三進江東。”

    此言一出,曹盼輕輕地笑了,“朕三入江東于孫侯而言不是什麼好的記憶,此言,不必再提。”

    作為已經幾乎叫人忽略的使節听著嘴角抽抽,不過,司馬末出使江東之事卻是定下了。

    都已經臘月二十六了,曹盼這登基大典一完,曹盼封印,三省六部亦然,但是關于諸臣的賞封,哪怕是封印了,這件事也必須的要議。

    “曹氏,夏侯氏等勛貴,那是隨著先帝征戰四方的人,陛下先時拿著尚未登基,不議封賞為由,只怕開年第一次朝會,必議此事。”荀攸很是苦口婆心地勸著曹盼,提醒著曹盼。

    曹盼點了點頭,“說起來,先時朕以一敵三代掌六部,眼下三省的長官也該變動變動了。”

    荀攸說封賞之事,曹盼說三省長官之事,听起來牛頭不對馬嘴,但是其中的意味都很清楚。

    荀攸、鐘繇、程昱、崔琰,這些都是老臣,除了程昱出身寒門,其余三人皆是世族之楷模。

    未以封賞,就連這七相都沒夠,首相是何人,曹盼也一直拖著沒有最後確定,此事,哪怕是這四位相位上的人也在嘀咕著曹盼何意。

    眼下曹盼重提此事,一干人都看向曹盼,曹盼從一旁拿出了一份詔書,“這是對三省六部官吏的調動,諸位瞧瞧,有什麼意見只管提。”

    靜姝將那詔書雙手接過,呈于荀攸之手,荀攸接過一看,看得他頗是心驚,曹盼恍若未覺,意示荀攸把詔書傳下去,待這四位相位上的人已經過完了目,這才到以周不疑為首的六部尚書。

    “文和先生這般安排是否不妥當?”鐘繇提了一句,這可是曹盼的師傅,僅剩的一位師傅,至于在六部里頭穿插女官?呵呵,根本沒辦法抗議,曹盼不僅當過女官,如今更是直接成了女帝。

    蔡琰也罷,郭夫人也好,都算是有名的人,而崔今這位女侯,算了,都別說了,說多了都是累。

    曹盼道︰“賈師傅說他就想要個相位坐坐,成畢生之願,詔告了天下之後他即告老還鄉,一大把年紀了,他只想好好地休息。所以在他之後,元直進為尚書右僕射。”

    這實在的話,听得一干人都覺得牙酸,而周不疑,不能說他不好,可是,周不疑才多少歲啊,那才三十三吶,曹盼就想讓他當相國,雖然不過是七相之一,那也是個相位,而且,還是尚書右僕射,這,還讓不讓別人活?

    “元直過于年輕了。”荀攸隱晦地提了一句,曹盼挑了挑眉道︰“滿殿諸卿,要說年輕,誰能及朕?”

    真是不客氣的捅刀,直捅得荀攸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

    崔琰道︰“只怕若以元直進相,而為眾矢之的。”

    “眾矢之的,元直,你怕嗎?”曹盼問了周不疑,周不疑出列道︰“臣不畏。”

    他與曹盼一路走來,經了多少風風雨雨,他出任為相對曹盼意味著什麼,又對他自己意味著什麼,他心里明白。

    當皇帝的不畏人言,當臣子的不畏成為眾矢之的,曹盼又是做主的人,周不疑除了年輕之外,根本沒有能讓他們挑剔的,故而,一干人都把話咽了回去。

    “封賞?”荀攸再提了一句,曹盼道︰“誰規定新帝登基就要大肆封賞的,難道在朕之前,他們所立的功勞,阿爹不曾賞賜了?”

    這個意思直接讓人傻掉了,崔琰一個最是公正的人,听著忍不住地吐道︰“陛下,登基賞賜,這是常態。”

    “常態,不過皆是為了籠絡人心罷了,卻非當為之事,諸位以為然也?”曹盼這麼反問著,崔琰都快變成大舌頭了。

    還是程昱這位素來少言的人道︰“若不以封賞,陛下要如何與曹氏與夏侯氏族交代,這兩族,才是最該封賞的人。”

    “最該,也是最不該,曹氏,夏侯氏,朕打壓世族,無意再扶起勛貴,否則,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這,于天下不利,于大魏不利,更于朕不利。”

    周不疑沒有吱聲,余下的人,兵部尚書是夏侯𠴱@ 暮 挪蓯嫌胂暮釷隙家 晌侍飭耍   潰骸氨菹灤枰 甲鍪裁粗還芊願潰 急嘏 媳菹隆!br />
    如此態度,直叫曹盼歡喜,“𠴱@迨宸判模 枰 迨灝錈κ保 薏換嵊朧迨蹇推摹4聳攏 故槍四曛 笤僖欏!br />
    既然曹盼這麼說了,夏侯𠴱@膊輝俅呶剩 故遣芘翁岬潰骸安還 呦啵 螂拗 剩 饃惺榱釷且 恢昧耍 薔捅涑閃肆啵 薜昧 桓齬婢亍S呻拗 跡 枵綠靡怨┤×懇槭攏 綠鎂蛻柙諫惺槭。 胝綠彌釹啵 匭枰 辛餃酥 涫隆!br />
    “這,陛下,文臣治國,武將□□,以武將而入政事堂,甚是不妥?”表示反對的是鐘繇,曹盼道︰“誰規定的文臣治國,武將□□?朕與先帝都算是武將出身,論治國平天下之能,朕與先帝不成?”

    又是把自己跟曹操扒了出來當例子,直叫鐘繇無可反駁,旁的人,旁人的更想著曹盼列出的六相之名單,除了他們原有的四個,加上一個賈詡,另一個就是夏侯𠴱@V劣諢褂幸桓鍪遣莧剩 比唬 莧手荒蓯嗆蠆溝南轡唬 撬閼降南轡弧?墑牽 且菜閌橇恕br />
    這兩位恰恰都是武將,但因為他們兩個一個姓曹,一個姓夏侯,都算是曹盼的本家,誰也沒提反對的意見。

    畢竟這兩位不僅能打仗,也算是儒將,不單單是粗人。

    但是曹盼一但定了這個規矩,往後六相中減去兩個武將的名額,那就只剩下四個了。曹仁作為後備,那是隨時都可能會替上的,曹盼是不想撤下他們現在四個的任何一個,而又需要周不疑上位,這才不得不破例的將曹仁作為侯補的位置。

    四個,競爭似乎挺激烈。

    他們都要忘了,原先這相位那還是只有一個,曹盼一分為七,這才給了更多人的機會。

    “政事堂諸卿中,不可盡是不知武事之人,紙上談兵,不可否認文臣能打仗,但那又是多少人之一。”

    “可武將多是大字不識的人,讓他們入政事堂,這,這不是徒讓人笑話嗎?”曹盼說到了紙上談兵,崔琰也提了一點,這也是文臣向來看不起武將的一點,粗俗,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家伙,羞與他們同殿為臣。

    “崔卿以為藺相如如何?”曹盼突然提了這麼一個人,一個歷史名人,接著又問了一句,“廉頗又如何?”

    這樣兩個名人一拋出去,崔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忙與曹盼作一揖,“是臣狹隘了。”

    “朕知你們憂思的是什麼,不過是覺得治國之人當以你們文臣,以武將而入相,這樣的人,你們擔心的是他們只懂得行軍打仗,于政事一竅不通,雞同鴨講,勞心勞力。”

    “可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政事堂是什麼地方,七相又是什麼人,你們是百官之首,執掌天下大事,你們所下的決定關系著整個天下,若以大戰臨前,那更是關乎國之興亡。不懂戰事之人指揮戰爭而致慘敗的事,諸位飽讀史書,不知?”

    “以史為鑒可知興亡,後人當以鑒之,不以再犯,這不就是我們讀史的最大目的嗎?”曹盼脫口而出那李世民的話,一干人听著連連點頭。

    曹盼道︰“朕知諸卿皆有私心,就連朕自己都不可避免存著私心,所以朕從不要求你們一心為天下,一心為大魏。然臨大事,關乎國之生死存亡之大事,朕希望你們都存在一份至公之心。”

    這是曹盼的希望,卻不是強制的要求。一番話道來,一個個看著曹盼的目光都冒著精光。那是對曹盼的崇拜與敬佩啊!

    “臣等銘記陛下教誨。”眾人皆是與曹盼作一揖而同聲說著。

    曹盼道︰“先朝初建,百廢待興,天下未定,東有孫權,西有劉備,想要一統這天下,非一朝可成。朕,希望由朕之始,再由你們擴散,眾志成城,得以一統天下,還百姓一個安寧,不負朕與你們君臣一場。”

    煽情洗腦什麼的,曹盼用得得心應手,听著一個個皆是心生澎湃,墨問在心里默默地給曹盼點贊,殺人震懾了該震懾的人,對于這些可用的人,當以攏之,用之,曹盼吶,著實是樣樣算到了。

    跟著這樣的人混,簡單是生平之大幸!

    “臣等必不負陛下所信任。”再也忍不住地跪下,與曹盼行以大禮,曹盼覺得到此差不多了,親自將荀攸扶了起來,“快起,快快請起,快起。”

    如此,四相之心叫曹盼給完全攏了,余下之六部尚書,除了周不疑這個吏部尚書,墨問這個工部尚書,另外的四個,曹盼也不管他們心里到底是怎麼想,反正,她給他們機會,至于他們能不能把握住,且看他們嘍,要換她的人,總要一步步的來。

    眼下的曹盼,更是耐心,她很清楚自己如今該做什麼。先時所改官制,只是改了三省六部而已,其他的問題並未落實,既是因為曹操並沒有意識到那些小事帶來的後果,也是因為曹操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

    但是,曹盼可以。孫權也罷,劉備也罷,此時的他們在歷經接二連三的進攻而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這兩個人之間還橫著一個關羽的死,雖然關羽的尸體叫趙雲討了回去,看著他們又好像再度結盟了。

    然而孫權可是派了人前來參加她的登基大典吶,曹盼為什麼會在登基大典那當頭提了給孫權一個王位,不就是想在他們之間加深裂痕嗎?

    王位,孫權未必不動心,動心了,孫權若是接受了這個王位,必是要叫劉備覺得他的心已經偏向了曹盼。

    人吶,什麼都不怕,就怕一個想當然。哪怕諸葛亮清楚如今的局勢,與孫權結盟他們才能最大的得利,劉備,咬不動曹盼,面對兩面三刀的孫權,他還能忍?又能忍得到幾時?

    曹盼目光微凝,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有別的主意了。不過想想曹盼先進了賈詡為相,隨後以周不疑接替,這件事捅了出去,必是要鬧騰起來了,幸好封印了,總能過個好年,年後再鬧,那就鬧吧。

    新帝登基,值于歲末,除夕,辭舊迎新,百官聚于洛陽的宮殿前,紛紛與曹盼道賀,尤其是曹氏與夏侯氏的族人,他們那一臉與榮有焉的模樣,又都是曹盼的長輩們居多,饒是皆知曹盼沒酒量,那也讓曹盼以水代酒,非要喝個盡興。

    因曹操有言在先,不令天下為之守孝,而且曹操逝去至今亦將近一年,歌舞已起,殿中飲酒作樂之樂不絕于耳。

    曹盼清醒地看著他們,看著他們的高興,他們的得意。待編鐘聲起,一曲奏畢,樂師要退下了,曹盼問道︰“會奏思賢嗎?”

    聲音不大,但是該听到的都听到了。

    樂師是一男一女,听到曹盼的問話答道︰“回陛下,會的。”

    “那便奏吧。”曹盼這般吩咐,樂師連忙應聲下,編鐘之聲而起來,女聲起揚地喝起那首短歌行,那是曹操作的詩,曹盼譜的曲。

    原本喧嘩的大殿隨著這一曲思賢而起,不知為何都安靜了。傾听著這一曲思賢。

    一曲畢,樂師與曹盼福身,曹盼卻道︰“再奏。”

    眾人都不禁看向曹盼,曹盼長發束起,叫人看得清清楚楚她那容顏,曹盼面容平靜,至少在他們看來很平靜。但是殿內的氣氛卻凝重得可怕,樂師應聲地再次奏起。

    周不疑與墨問都是當日近身听到曹操臨終所言的人,曹操,是听著曹盼彈奏的思賢而去的,曹操說過,若是曹盼想他了,便听听這一曲,就好像,曹操還在。

    自曹操去後,沒有落過一滴淚,似乎並沒有因為曹操逝去而悲傷的新帝,卻在為帝的一年除夕大宴上,讓人奏了一夜的思賢。

    隨著子時的鐘聲響起,煙花在宮中綻放,胡本恭身與曹盼道︰“陛下,子時已過。”

    曹盼怔了一會,待听完了最後一遍思賢才揚起手,樂師這才停下,“子時已過,從現在開始,就是昭寧元年了。”

    這一刻的曹盼,似乎再不是那個讓人重復彈著思賢的人,而是真正的帝王。

    “這是屬于朕的王朝,也是你們的。”簡單的一句話,卻挑起了他們隱藏的熱血,這將是一個新的王朝,這個王朝的燦爛與輝煌,都將由他們一起來書寫……

    激動澎湃,開啟的昭寧元年,初六過後,昭寧元年的第一次大朝會,一大早的百官已聚于正殿之內,正殿名為太極殿,是為朝會之正殿。

    曹盼一身朝服走了出來,群臣參拜,笏板平舉,待曹盼叫起再執立。

    “昭寧元年的第一場朝會,諸卿可暢言,這一年,大魏該做什麼事。”曹盼跽坐于上,透著冕旒看著下面的群臣。

    “陛下稱帝,當議武帝諸子冊封,還有于社稷有功之臣,也當論功行賞。”不如他們所料,上朝的第一件事,一個個都提起了封賞。

    曹盼听著應了一聲,“平原侯以為,諸兄弟何以冊封?”

    平原侯正是曹植,曹植乍被曹盼點名還愣了下,說到諸兄弟的冊封,那不是也包括他嗎?

    曹植想了想道︰“先時父王已經冊封了,今對社稷無功,還該再賞?”

    這要不是確定曹盼絕對沒找過曹植說過這樣的話,都要懷疑這是曹盼讓曹植說的了。

    面對這樣捅刀的曹植,有人瞪向了曹植,首當其沖的就是曹洪了。

    “陛下登基,本就該封賞,不說你們兄弟二十來個,朝臣亦當如此。”曹洪直白地道破他的意思,瞪著曹植,很是不滿曹植竟然覺得不該封賞的態度。

    “可是,封官加爵,皆以功論,往日父王並非拖功不賞,因陛下登基而又再次封賞,那不是賞了兩回,一份功勞賞兩次?”曹植一臉惘然地提出這麼個問題。

    曹盼差點都要笑出來了,她從來不知道曹植還能有這樣的想法。目光一下子看向了墨問,墨問道︰“平原侯說的哪里話,曹將軍豈有此意。”

    被墨問戴了一頂高帽的曹洪一頓,墨問繼續道︰“既是論功行賞,當以新功而論,曹將軍一生征戰無數,又怎麼會念及昔日之戰功而與陛下討賞,那不是讓人笑話,以為陛下虧待了曹將軍?”

    曹盼在上頭很嚴肅地問了一句,“朕曾虧待諸位叔叔?”

    這回不用曹洪說話了,夏侯𠴱@丫 鏨潰骸安輝 br />
    就連曹仁也應和地道︰“不曾!”

    余下的人都力證,曹盼不曾虧待他們,曹洪也不能昧著良心說曹盼虧待了他啊!

    如此,封賞一事,隨著曹植之論,墨問一頂大帽子,再有曹盼那一句問話,直接掀過了。

    之後朝中開始頒布人事調動,荀攸進為尚書令左僕射,是為首相,賈詡為尚令右僕射,崔琰與鐘繇為中書省中書令,程昱與夏侯𠴱@ 畔率 討小br />
    因尚書令一職由曹盼出任過,今不以再設,七相變成了六相,當然還有曹盼頒下的和特許曹仁入政事堂議政的資格,這,也算是變相的承認了曹仁的地位。

    入三省的官吏,還有六部的官員皆有調動,楊修直接進為御史大夫,掌御史台,這可是專門打嘴仗的地盤,楊修垂下眼眸,曹盼這是信他呢?還是不信他呢?

    不過,御史大夫為正三品,楊修還是升官了,倒是周不疑依然還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楊修看了一眼,並不以為曹盼會由著諸相之中,沒有一個是她的人。

    不出所料,那已經年邁連這大朝會都不上的賈詡,在得知自己被封為相後,爽朗地笑了,第二天上朝拜謝曹盼,接著把辭官的折子呈上。

    “臣已老邁,為相者,調和陰陽,臣無力而為之,故陛下雖委以重任,臣不得不辭。”賈詡穿著那嶄新的朝臣,與曹盼一拜,鄭重地推辭。

    “師傅為朕多年鎮守北地,為弟子者,本不該多憂師傅,然天下未定,望請師傅出仕,思及師傅年邁,不當以為國事奔累。今進封為師傅為太子太傅,朕望乞師傅長命百歲,將來為朕以教導太子。”

    下頭的人听著曹盼竟然連孩子都沒生就給賈詡弄了一個太子太傅的名頭,可見對賈詡的看重,但是何嘗不是讓下頭的人心思都動了。

    曹盼,不僅是膝下無子,就連枕邊之人,那也沒有啊!

    至于諸葛亮,兩人立場敵對,曹盼今更是稱了帝,但凡是個男人都不能接受妻子不僅做了竊國之賊,更一躍成了女帝。

    所以,諸葛亮與曹盼是再無可能,而曹盼,她既為帝,她的婚事跟以前就不一樣了,曹操在的時候有曹操頂著,再者一個女郎,嫁不嫁人都無妨,皇帝就不一樣了。

    綿延子嗣,關系承繼,曹盼心里肯定也有數。

    因著提起了太子的話題,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在曹盼的婚事頭上,以至于都忽略了曹盼在冊封賈詡為太子太傅之後,頒下的周不疑進以為尚書右僕射的事。

    楊修瞧著周不疑那沉靜的面龐,那樣年輕的一張臉,尚書左僕射是為首相,右僕射,便是首相之下,崔琰、鐘繇、程昱、夏侯𠴱@ 踔潦遣莧收飧齪蠆溝畝濟灰餳 鐶薏壞貌蝗希 芘臥ο掠心塴br />
    吏部尚書的職位,隨著周不疑的進位空缺出來,曹盼提原吏郎侍郎之郭孚為吏部尚書,此人年已四十,是當初郭夫人推薦的人之一,吏部,可謂是六部之中,曹盼最為省心不意變動的一部。

    曹盼居高臨下地看著這些人,目光微斂,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接下來,該用哪個開始呢?

    勾起一抹笑容,楊修一直都注意著曹盼的,她那樣一笑,楊修整個人一凜。曹盼敏銳地看了過去,楊修連忙地低下頭,曹盼微微一頓,似是在想著什麼。

    賈詡這個剛進為相,接著又辭官的人也算是歷無前例了,偏偏作為曹盼唯一活著的師傅,之前曹盼那寵師傅的模式都是有目共睹的。

    看看郭家,再看看荀家,哪一個不叫曹盼重用之。

    對于郭夫人與蔡琰一個入了門下為侍郎,一個入了中書為侍郎,皆為正四品的官吏。不是沒人犯嘀咕,然而政事堂的幾個都不說話,他們又怎麼敢多提,曹盼登基前後殺了那麼多人的,震懾意味十足。

    況且曹盼原以女郎身份出任尚書令,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崔今也早入了中書省為中書舍人,女官,這兩位算不是第一個。

    加之因崔今承女爵開始,女部,女官,世女,女王,再到女帝之事已經把該吵的都吵完了,再要反對,沒能拿出新的理由,而且保證能吵贏曹盼,甚至把曹盼從皇位上拉下去,一個個還是安份點吧。

    不得不說,幾次因曹盼而起的爭論,已經很多人意識到,從曹盼提出了崔今承爵開始,曹盼準備得太多,一步一步的實施,一步一步的安排,潤物無聲,滴水穿石,在百姓們的心里,他們已經適應了女子當兵保家衛國,女子承爵,再有女官,為百姓之心。

    曹盼這個珠玉在前,她為百姓都做了什麼,得到的又是什麼?只怕沒有人比曹盼更清楚。

    這個天下,世族瞧著了不起,但是,真正作主的人,不是他們,而是百姓,曹盼坐擁天下之民心,憑世族們負隅頑抗亦于事無補。

    不過,攘外必先安內,曹盼,需要將朝廷內外都安定了……

    御史大夫,其實還是挺有用的,尤其這個御史大夫還是楊修。

    作者有話要說︰  寫到這里,有讀者會覺得太長了,有的又希望更長,對此作者渣只能說,作者渣會把這個在我心里的故事寫完,半截砍了不行,水長不好,真正寫完了也就要敲上全本完了。所以,喜歡的謝謝繼續支持,不喜歡的點叉。然後吶喊一句,加更不起,莫提加更,實在是太忙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顧盼生輝》,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顧盼生輝341、341章稱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顧盼生輝341、341章稱帝並對三國之顧盼生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