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顧盼生輝

332、332章且看誰是漁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意元寶 本章︰332、332章且看誰是漁人

    “即譴使入江東, 籌碼也要給得夠, 不以利使,孫權不會那麼輕易就動的。”曹盼為司馬末爭取籌碼。

    曹操一眼看曹盼道︰“你想要什麼籌碼?”

    “不是我想要什麼, 而是孫權想要什麼。”曹盼糾正曹操。

    “荊州。”荀攸一語道破。

    曹盼道︰“更貼切的說是劉備如今所握之四郡。平分荊州, 不過是孫權不得已而作的妥協, 不等于他願意接受這個結果。在孫權看來,那四郡原本就該是他的。”

    荀攸道︰“如果讓孫權得了劉備如今所佔的四郡,加上孫權如今所有, 從此便得荊州七郡,更是全據長江, 于孫權大利啊!”

    “第一, 那原本就不是我們的地盤, 落在誰的手里與我們眼下有什麼損失?如今的困境未解,顧著將來的事只會讓我們失去我們如今所擁有的優勢, 值得嗎?第二,哪怕我們願意給, 孫權就能真的拿下劉備所握之荊州四郡?第三, 利不夠, 孫權憑什麼動?拿原本不是我們的東西去換得我們的將士安寧, 虧了?”曹盼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列了出來, 下面竊竊私語,終究無法反駁。

    曹盼看著司馬末道︰“籌碼給了你,怎麼用在你。”

    “是。”司馬末應下。

    “還得另派兵馬前往樊城,樊城之內兵馬不多, 曹仁將軍撐不了多久。”荀攸提醒了一句。

    曹盼道︰“我已命王永速帶一萬兵馬趕往樊城,不出一日必抵到襄陽。劉備兵發漢中,上庸郡,他不會再敢興兵。”

    一句不敢,皆因曹盼,想劉備幾次發兵上庸郡,皆以慘敗而歸,若非不得已,他定然不會再往上庸郡去。

    “尚書令還是要小心。”話雖如此,萬一劉備反其道而行,或者,他們就是要用計引上庸郡兵馬出動,只待城空之時發兵上庸郡,上庸郡無兵,何以抗?

    不想曹盼勾起一抹冷笑,“他最好是安份的不動,若敢興兵上庸,必叫其有去無回。”

    有人想問,上庸郡一萬的守軍傾巢而出,曹盼憑什麼再讓進犯上庸郡的兵馬有去無回?

    但是,終究還是沒有問出去,曹盼用兵用人,從骨子里透出一股邪氣。想上庸郡幾次兵困,他們有多少次覺得曹盼守不住上庸郡了,結果如何,上庸郡還是叫曹盼牢牢地握在了手里,誰都動彈不得。

    “抵達襄陽,圍魏救趙。”曹操這般地說,“我本意親征,你還有其他的安排?”

    “三軍皆听我調遣?”曹盼問了一句。

    “可!”曹操肯定地吐字,曹盼一頓,拿眼看向曹操,總覺得這一個可字還有別的一層意味。

    現在也不是追究這些的時候,曹盼道︰“拿輿圖來。”

    胡本立刻將輿圖拿上來鋪在了地上,曹盼指著輿圖道︰“我已命王永進軍襄陽,襄陽太守為呂常,呂君中勇,法律嚴明,其士絕無異心,里應外合,可破襄陽之困,破困後當以示弱。”

    “為何不里應外合,一股作氣滅了關羽的大軍?”里應外合後還要示弱,這是何道理?

    曹盼道︰“若與關羽硬戰,我們將要面對的就不僅僅是關羽,還有孫權,哪怕真滅了關羽的大軍,孫權也絕對會趁我們內憂外患之際再次興兵。比起讓孫權幫我們滅了關羽,你願意在打完關羽之後再跟孫權來一場硬仗?以我們如今的情況,足以對抗接二連三的大戰?”

    剛剛提出那個問題的人被曹盼問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曹盼半眯起了眼楮,“所以,在確定城池不失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孫權覺得我們如今沒有能力對抗關羽,只有這樣,孫權才會出手。我們在防著孫權的同時,他難道就不會防我們?”

    對于孫權的心理分析,眾人听著覺得十分在理,無可反駁。

    大方向已經確定了,小細節上面,曹操手下的將軍又不是吃素的,他們還能不知道什麼叫做隨機應變?

    一通商量後,最後曹盼是在硬撐著,說話的聲音都越發地輕了,曹操大手一揮,都退了。

    親自上去的扶著曹盼,曹盼一個激靈清醒過來,一臉的倦意。

    曹操心疼得跟什麼一樣。“盼盼,累了就歇會,阿爹在這兒。”

    腦袋點了點,曹盼叫胡本燕舞扶著去側殿的榻上,曹盼已經沉沉地睡了去,曹操傳了太醫來給曹盼號脈,太醫給了一個曹盼已經在好轉的說法,松一口氣之余的曹操與滿寵吩咐道︰“從現在開始,命人將他的府邸圍起來,任何人不許出入。”

    這個他指的是誰,滿寵心里有數,“昭示于人?”

    “對,昭示于人。”先前只讓滿寵派人秘密的監視看管,如今既然表露在明面上了,那便是曹操下定決心了。

    周不疑他們在與司馬末送行,听說這個消息,幾人再次面面相覷,“看來,待此戰畢,文和先生該回來了。”

    突然的提到賈詡,所有人都看向說這話的周不疑,周不疑道︰“有些事,文和先生說會比我們更有用。”

    得,這是覺得賈詡回來更有用了,所以才會想要將賈詡弄回來。

    “孔明。”鄴城上下都在為即將的大戰準備著,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在關注著漢中與樊城,甚至是孫權的動向。

    崔鈞就在這個時候到訪,諸葛亮見了崔鈞面露驚色,“州平。”

    “沒想到我還會回來?差一點我就回不來了。”崔鈞笑著與諸葛亮說,諸葛亮道︰“鄴城疫疾,我確實擔心你。”

    “那你知道鄴城的疫疾是誰救了那滿城近半的染疫百姓嗎?”崔鈞站在諸葛亮的面前問,諸葛亮道︰“知道。”

    本來要出口的話隨著諸葛亮的一句知道,崔鈞說不出來了。

    “昔日于赤壁之時,大敗于前,她都不棄那染疫之百姓,在鄴城之地,她已為魏之尚書令,又怎麼會棄百姓于不顧。”

    崔鈞更沒話說了,只能轉了另一個話題道︰“今之一戰,你怎麼看?”

    “端看誰的速度更快。”諸葛亮是同意劉權在這個時候出兵漢中,關羽以樊城為開始的北伐。

    北部各族異動,這個時候曹盼的兵力騰不出來支援曹操,而曹操的兵力幾乎都用在對抗孫權上,張遼守于合肥,徐晃的大軍正往樊城趕來,關羽水淹于禁之七軍是曹操萬萬料所不及的,如此大好的機會,只要捉住了,就能長驅直入,直奔許都。

    “不成功便成仁,關雲長水淹七軍而震天下,若因此還敗,盡力而為罷了。”諸葛亮看得很是清楚。

    崔鈞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你這樣說,我就更沒話說了。只是,我覺得她一定會成為你最大的敵手。”

    “亮之幸也。”諸葛亮難得的一笑,崔鈞……

    “這個時候,千萬要小心孫權與曹操結盟,若是孫權倒戈,這場戰你們必敗無疑。”崔鈞指著,“你該明白,孫劉聯盟,早已名存實亡,他們的結盟因為什麼而存在,劉皇叔,關羽,他們都輕視了孫權。”

    諸葛亮握緊了手中的羽扇,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崔鈞道︰“你總不會以為我們都能明白的關系,她會不明白。要知道一開始她就用孫劉之聯姻扎下了一根刺。”

    “所以我說了,此事看誰的速度更快。”快了,關羽奪下更多的城池,哪怕到時候孫權真的跟曹操聯了手,也無力回天了。

    再快,如曹盼所料,關羽得了于禁的降兵,近三萬之數被納入軍中,糧草供應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糧草不足,軍隊斷糧,關羽即自取孫權于湘關的糧米。

    消息被極快的送到了出使江東的司馬末手上,司馬末一笑,不得不說曹盼對于關羽真的很了解。

    故司馬末得孫權召見時,面對江東的諸臣,司馬末一身朝服不亢不卑的見禮,“見過孫侯。”

    “沒想到又是你。”孫權看到司馬末立刻就認出他來。

    數年前,送弓長的三名弟子棺木來江東的正是司馬末。司馬末作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道︰“孫侯竟然還記小臣。”

    孫權輕輕一笑,“你在曹娘子,不,尚書令的帳下,執掌數郡,莫說你,周元直、墨無知、崔子長,如今他們哪一個不是魏王國的重臣。更何況你多年前與江東送過那樣的大禮。”

    “此一時,彼一時。孫侯以為呢?”司馬末當然也記得當初他給孫權送的是什麼大禮,此一時彼一時。

    孫權輕笑了,“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為大魏,亦為江東而來。”司馬末並不藏著掖著,道明來意,與孫權作一揖道︰“關羽以水淹于禁七軍,得于禁攜三萬兵馬歸降,孫侯可歡喜?”

    歡不歡喜的,各自心里清楚,孫權道︰“我歡喜又如何,不歡喜又如何?”

    “若是孫侯果真歡喜,小臣的話就不必說了,若是孫侯思江東之寧,不妨听小臣細細道來。”司馬末如今前來是與孫權議盟的,然而態度從一開始就不亢不卑,孫權听到這里,“你且說來听听。”

    “荊州南郡等四郡,孫侯想不想要?”司馬末再次把曹盼早與曹操討到的籌碼丟了出去。

    孫權一下子看向司馬末,一白衣郎君道︰“要又如何,不要又如何?”

    司馬末看了那人一眼,作一揖道︰“關羽進軍樊、襄兩城,後方空虛,孫侯若想要南郡等四郡,何不取之。”

    “你是讓我與劉玄德毀了結盟?”

    “難道不是關羽已經毀了與孫侯的盟約嗎?身為盟友,不問而自取孫侯的糧倉,關羽能取了糧倉,難道就不能取了城池?孫侯還拿他們當盟友,他們果真就拿孫侯當盟友了?”司馬末把關羽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的提及。

    “听聞孫侯有意與關羽結親,然關羽自視甚高,連孫侯的公子都瞧不上。我家娘子有雲,關羽再能征善戰,也不過是一個將軍而已,不能與孫侯相比,關羽憑什麼自視甚高,瞧不上孫家郎君?”曹盼吶,從來不輕視她的對手,她想殺孫權,一直都想,然而一直沒有殺到,曹盼雖然遺憾,但她也認了孫權是個有本事的人。

    與這樣的人結親,還是原本的盟友,那該是皆大歡喜的事,听听關羽拒絕人的姿態,曹盼都想問問關羽憑什麼覺得孫權的兒子配不上他家的女兒了?

    孫權原本對這些事就介懷,再听司馬末道來,陰著一張臉半天不吭聲。

    其實在籌碼扔出來之後,後面的話都是只是促進這件事情的達成,司馬末再次與孫權作一揖。

    “今大魏內憂外患,關羽水淹七軍不損一兵一卒,若兩軍實力相當,拼得你死我活,漁人可得利,但在敵強我弱之際,關羽能合我大魏原本三萬之數,再由其發展下去,我大魏損失慘重,江東便能無恙?”

    “昔日孫侯為何將荊州借給劉備?不過是想讓另一個人與我大魏抗衡罷了。劉備得益州後不提昔日所借之郡,如此作態,孫侯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劉備,是想當第二個漢光武帝。”

    野心,無論是曹操、孫權、劉備,哪個都不缺。誰都想要一統天下,但誰也容不得誰一統天下。

    三方平衡,三方制約,他們之間的關系原本就是畸形的。孫權對劉備的不滿由來已久,而今關羽那所向披靡的陣勢是極叫孫權心驚的,他並不喜歡這樣的狀態,因為如果讓關羽打破了他們三方的局面,叫劉備一方獨大,他也佔不了什麼便宜。

    昔日為利他能夠與劉備合作,為什麼現在就不能跟曹操合作?

    “曹盼,她不是極有本事,這樣的局面,以她善戰之名,當出戰才是。”孫權提起了曹盼,確實,曹盼也是他的心腹大患,跟張遼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司馬末面露驚色地看向孫權,“孫侯竟不知我家娘子病重?”

    鄴城疾疫鬧得那麼大,曹盼染疫之後百官跪請曹操將曹盼移出城去,孫權怎麼會不知道,不過是想再听听曹盼的不好罷了。

    孫權何嘗不在心里默默地想曹盼要是能病故就好了,他的心腹大患便少了一個。

    “此事我與諸君商議過後再與你答復。”孫權並沒有一下子答應下,但听在司馬末的耳朵里已經是答應了。

    “送司馬使者下去休息。”

    司馬末並沒有催促,作一揖而叫人引了下去。司馬末一走,孫權就問了下面的人,“你們怎麼看?”

    “此事可謀。”依然還是那白衣郎君開的口,他正是如今江東的大都督呂蒙。

    呂蒙道︰“曹操眼下內憂外患,曹盼雖有奇才,今卻病重,無力迎戰關羽,這是我們的機會。關羽北伐,水淹七軍而不損兵卒,又得于禁之降兵,兵力大增,若任由關羽發展,曹操不與之抗衡,我們想要坐收漁人之利是不成的。”

    誰不想坐收漁人之利,不過是行還是不行罷了。

    “荊州之南郡諸郡,如那司馬末所言,確實是可以奪得的機會。但也要防曹操拿了我們當刀使,用完之後又掉轉頭來與我們為敵。上庸郡兵馬已往襄陽趕來,徐晃亦率軍前來救援。”呂蒙身邊一人出言提醒,卻是陸遜。

    孫權點了點頭,“這還真是巧得厲害,若非曹盼病重,此事未必有我們出手的余地,曹盼,曹明心,她若是死了,必叫曹操為之心震。”

    早就已經想要曹盼死的孫權說起來顯得咬牙切齒的,江東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主公,我們要借此事獲得最大的利。”呂蒙與曹盼並無交手,只提醒孫權最根本的問題,獲利,荊州四郡他們想要,如果能得到更多,那就更好了。

    陸遜道︰“遜以為,主公可以同意與曹操的結盟,不過得讓曹操答應我們秘而不宣。”

    “秘而不宣?”江東的消息很快地傳回了鄴城,所謂秘而不宣,就是要瞞著劉備,也瞞著關羽,更要瞞著天下人?

    曹操听著在思索著,百官們連連點頭,“大王,只要孫權願意出兵,秘而不宣便就秘而不宣。”

    “大王答應孫權,但是,此事于旁人可秘而不宣,對襄陽、樊城的將士卻是不能。兩城將士死守城池,必以估計城中糧草所剩幾何,遲遲不見援軍而來,軍心潰散,于我軍不利。而且,江東為何要求密而不宣,因其想斷關羽的後路之際,若能挑得我們與關羽殺得頭破血流,他們得到的將不僅僅是荊州劉備之四郡。”周不疑出列將自己的想法道來。

    本來就在跺步的曹操听著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孫權,他之所圖並不比劉備少。”

    一再興兵合肥是為了什麼,曹操心里能沒有數?

    “與徐晃傳信,將與孫權結盟的消息傳入樊、襄兩城,讓城中的將士勿必知道,我們的援軍已經來了。但于孫權,既要聯手,也要防備。”曹操讓人傳信,一干人齊齊地應之。

    “王永今在何處?”曹操問了一句,周不疑答道︰“已在襄陽與關心的兵馬對上,因娘子吩咐不能大勝,王永只與牽制為主,又要護襄陽百姓,一萬兵馬傾力而上。”

    “報,陽平關戰報,劉備大舉進攻陽平關。”江東的事還沒完,劉備在漢中又在搞事,下面的人連忙將戰報與曹操遞了上去。

    曹操拿戰報一看,連聲叫好,朝下面的的百官解釋道︰“劉備以兩萬兵馬攻陽平關,陽平關守將曹震以陽平關天險而領五千守軍退之,劉備縱有多于陽平關四倍之兵力,也休想攻破陽平關。”

    據城而守,如今這局面,只要劉備攻不下城池,打就打吧,陽平關臨漢中,糧草充足,曹震他們能熬著,劉備就未必會有那麼多的時間跟糧草陪他們熬了。

    此時此刻,曹操再次體會到曹盼讓人研究出來的一年兩季的稻谷若是推廣開來,對天下對他們是何等之大利。

    看著墨問與墨瑤的目光就帶著溫和。

    隨著孫權來信請求曹操允許他討伐關羽,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前線頻頻傳來戰報,曹盼的身體也一天一天的恢復,她也有精力與曹操全面注意著前線的戰事。

    而北方一帶,秦無、李會、鳳鳩三人合力,將匈奴舊部、胡羌、鮮卑三大異族引之誘之,而令他們以為對方是敵軍而自相殘殺,三方兵馬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回各部,北方之圍而解。

    也在這個時候,曹盼請曹操以秦無引兵前去支援徐晃,其實曹操手中有別的兵馬可以調動,秦無遠在幽州,以兵馬趕去,時間太長了,但是曹操依然同意了曹盼的請令,總覺得曹盼有別的打算,而秦無帶兵南下,能達到曹盼想要達到的目的。。

    而在這個時候,上庸郡也頻頻遇到劉備派一波又一波的兵馬前去試探,畢竟已經在上庸郡吃了那麼多次虧,如今的劉備也學乖了。

    縱然看起來王永領了一萬兵馬前往襄陽相救,但是曹盼的女部之兵力,是誰都不清楚的,而上庸郡里有沒有女兵在守,這恰恰又是劉備所要忌諱的。

    曹盼的女部啊,各方勢力中,得與曹盼女部交手的只有他劉備一人,而一交手,劉備便損失慘重,故而劉備很擔心王永的一萬兵馬出了上庸郡,上庸郡還有隱藏的女部守衛。

    如此一來,劉備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派兵前去試探,越試越是心驚,每次小試的兵力都是有去無回。

    “上庸郡,主公還是莫要再探了,那曹盼也不知道是如何管的上庸郡,處處都透著邪氣。”法正是隨軍軍師,試探上庸郡是他所提議,但是結果讓他很失望。

    他們本以為王永領了上庸郡的一萬兵馬趕往襄陽增援,或許上庸郡可得,漢中非他們所能想,劉備發兵漢中的初衷也只是想要吸引曹盼的注意力,而為關羽爭取更多的時間。

    北伐啊,若能一舉北上,沖到許都,把皇帝給搶了出來,那是多好的事。

    “漢中拿不下,不想連一個小小的上庸郡也一樣拿不下。”劉備皺著眉頭很是不高興。

    法正道︰“主公該想想關將軍,水淹七軍,不費一兵一卒,得了三萬于禁大軍,這于我們是何等的好事。只要關將軍捉住機會,即可長驅直入,一統中原,指日可待。”

    果然,劉備听著露出了一個笑容,“二弟,果然所向披靡。”

    “報,主公,南郡告急,呂蒙夜襲南郡,南郡失守了。”劉備正高興著,這樣的一個消息傳來,大驚失色。

    而眼下的荊州、樊城、襄陽之戰局早已逆轉,關羽在圍頭、四冢皆有駐軍,先是徐晃一招聲東擊西,揚言攻打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逼得關羽不得不回援。兩方交戰,關羽敗退,樊城之圍得解。

    恰在此時,呂蒙率士卒打扮成尋常百姓而晝夜兼程趕到湘江邊上,將關羽守在江邊的官兵全都捉了起來。

    接著說動城中守衛令其投降,呂蒙兵不血刃而拿下了南郡,入城之後不許人驚動百姓,更是安頓關羽及諸多將士的家眷,接著讓他們給關羽軍中的將士傳信。

    將士知南郡已失,家人性命無憂,但離鄉太久而思歸,軍心潰散,關羽知南郡失守後,立刻向南回撤,曹仁在此時召集諸將商議,是否要追擊關羽?

    秦無已經趕到了樊城,聞之與搖頭道︰“不妥。孫權雖從關羽後方進攻,必防關羽後撤,而且孫權縱與我們結一時盟,皆為利也。關羽眼下已敗,我們追擊而去,只會讓我們損耗兵力,孫權也會從防備關羽而變成挑拔我們與關羽相爭相斗,他好得利。倒不如留著關羽一條命,與孫權一方斗得頭破血流,叫我們獲利。想必大王也一定有此思慮。”

    果然曹操給曹仁傳信,命他們不必追擊關羽,一如秦無所言。

    眼看孫權相助曹操,關羽知勢不妙,幾次派使者呂蒙聯系,想要提及孫劉之盟,然而眼下之時局,箭在弦上,誰都沒有退路了。

    孫權據守江東多年,多次與曹操交戰,爭的不過是地是命。

    眼下大好的機會能拿到荊州之諸郡,得了南郡、零陵、武陵,孫權便可據長江天險而守,如此,他才算是真正後顧無憂。

    孫權等了那麼久才等到這樣的機會,又怎麼肯輕易放過。

    接著孫權趕往啊荊州,也促成了荊州文武官員的歸順。而劉備所設之宜都郡太守樊友棄郡而走,便引發了各城的長官歸降陸遜。

    陸遜向孫權請求以金、銀、銅制的官印授予剛剛歸附的官吏,並進攻劉備的將領詹晏等人和世族大姓,將其全部擊潰,使他們歸降,不降者斬殺之。促成了關羽孤立困窮之局面,只能西退守于麥城。

    接著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詐降,將幡旗做成了人像立在城牆上,然後逃遁,士兵四向奔逃,獨有十余騎兵尾隨關羽,孫權早有防備,早已切斷了關羽的所有退路,關羽終被孫權手下所擒。

    卻在此時,秦無與王永各率兵馬奇襲南郡,宜都,以絕對的兵力迅速三天之內攻佔了南郡、宜都,秦無趁勝追擊,一股作氣再奪武陵。

    孫權反應過來,立刻囤兵于長沙郡,也就在這個時候,劉備從漢中撤兵已抵達貴陽,擺出欲奪零陵郡的,三方對峙,而在明顯北方已定的情況,秦無不僅領曹盼的大軍,更有張遼、張、徐晃的大軍陳軍于南,孫權但若動手,他將要面對就是曹操與劉備的雙方夾擊。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孫權縱然有所防備,但是依然不敵于秦無與王永的雙管齊下,秦無也著實是會捉住時機,關羽剛敗,他就立刻與王永兩人領曹盼的神箭軍攻佔城池,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孫權,孫權氣得半死,恨不得沖到曹操的面前撕了他。

    但這事,真怪不得曹操,曹操在听說秦無與王永聯手竟然奪了南郡、宜都、武陵郡時,笑得拍案而起。

    “好,好,好極了,真是好極了。”接著趕緊的讓人去叫曹盼進宮,細問此事的始末。

    曹盼如今氣色好多了,她也接到了捷報,因曹操先時說過三軍皆听她調令的話,故而瞞著讓秦無奪下荊州三郡之事,曹盼面色如常。

    “先時的示弱是為了讓孫權可以放心的出手,北地已定,劉備也將兵馬回撤,兵力既然充足了,又怎麼能將荊州諸郡供手叫孫權所得。據長江天險而守,孫權從此後顧無憂,于我們一統天下卻是不利。我不確定此事能不能成,只讓阿無捉住機會,沒想到果真成了。”因為不確定,所以曹盼沒的跟曹操提起,只讓秦無時刻準備,捉住這樣的機會。

    曹操再次拍案道︰“好,好,好極了。”

    本來是一場他們要吃大虧的仗,結果卻得了便宜,曹操這心里那叫一個高興。

    曹盼道︰“我想南下。”

    乍听曹盼之言,曹操明顯一頓,“眼下三方對峙,都在找機會,如今看著都不動,不過都是顧及另一方。兵貴神速,關羽未死,怎麼用關羽,孫權如今怕是沒下決心。”

    “也好,去吧,各郡之事,你看著辦。”曹操這般說來,曹盼一頓,詫異地看向曹操,這話的意思,意思,是她想的那個意思嗎?

    曹操見到曹盼詫異的模樣,笑出聲來,“怎麼,事到臨頭反倒怕了?”

    “我才沒有。”曹盼怎麼會怕,但是曹操真的想好了?

    曹盼那麼想也就那麼問了出來,曹操看著曹盼道︰“盼盼,如你所說,你是最合適的人,如果你是個郎君,我早就已經下定決心。女郎總是要受諸多非議的,可你有戰功,又當了那麼多年的尚書令,你手里有人有兵,哪怕天下群起而攻之,你亦無須畏懼。我們曹家的人,從我開始就注定了要惹天下非議,選你,是我最好的選擇。況且,就現在你們兄妹的關系,你生了這樣的心思,我就算不同意,活著你能念著我不動他們,將來,他們不是你的對手。”

    “與其讓你將來背負更多,倒不如我一開始就給你,我的盼盼既然決定要走這一條路,就像這麼多年以來,你一直走來的路,將來,你也一定能夠走好。阿爹這輩子不能實現的理想,我的盼盼或許可以幫我實現。”曹操那樣輕聲地說來,曹盼知道他是真的決定了。

    這是基于對曹盼的信任,如果連曹盼都不能做到,余下曹操的兒子們,他們又憑什麼做到?

    想明白了,曹操也就決定放手地讓曹盼去做。

    曹家到了今時今日的地步,很多事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他止于這一步,下一個人能做到哪一步,只看能力。

    似乎,太容易就得到了曹操的同意,曹盼出了宮門還有些回不神來,呆呆地回過頭看向宮殿,半天沒有動。

    “娘子。”胡本輕輕地喚了一聲,曹操與曹盼說的那些話避著旁人,除了曹盼與曹操,無人知曉。

    一旁的靜姝也同樣擔心地看著曹盼,靜姝與平娘雖然也染了疫,情況比曹盼要好得多,曹盼無恙,她們也早就痊愈了。

    曹盼搖了搖頭意示無事,然而與之而來的是一種責任,曹操他能下這樣的決定,不知經過了多少掙扎。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在有兒有女的家里,父母有哪幾個真的願意讓女兒來繼承家中的一切。

    曹操是真正的古人,他卻做下了如此決定,如此在世人看來如同魔障一般的決定。

    不由自主地,曹盼捋起袍子朝著曹操所在宮殿的方向跪下了,她這一跪,胡本也罷,靜姝也好,甚至是門前的侍衛都跟著跪下了,曹盼叩了三個響頭,站了起來頭也不回地走了。

    沒人明白曹盼此舉的含義,曹操听笑之後又是開懷的一笑,笑得眼中都不禁泛起淚珠來。

    “沒想到我曹孟德這一輩子都瞧不上那些酸儒,我最喜歡的女兒,最最寄以我全部希望的女兒,卻有著與他們一般的情懷。好,好!”曹操是真高興。

    高興,他的女兒如此出色;高興,他的女兒對著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誰也不是天生該為了誰做什麼,哪怕是父母。大魏的江山是曹操打下來的,他要給誰,不給誰,都是他說了算。

    哪怕曹盼極好,她有這個能力撐起這片江山,曹操不願意給她,曹盼心中無怨,但曹操決定了將這一切給她,曹盼滿心只有感激。

    然而,曹操決定了,也同樣在想該如何給曹盼鋪路……

    而曹盼即將南下執掌除涼、並、幽、冀四州外的諸郡之事的消息隨著曹操的詔書下達,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周不疑立刻趕往曹盼的府邸,旁人不知這道詔書的意義,周不疑清楚著。

    先時他在合肥大捷而南陽失守後,究問其中根本,試探的提出讓曹盼接掌其他諸郡事宜,安撫百姓,免生動亂,當時的曹操是拒絕的,就連曹盼也不同意。

    周不疑很清楚,曹盼表現得越是出色,她能為曹操解決越多的問題,她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就會越重。

    滴水穿石,潤物無聲,曹盼不需要去爭,只要她做好自己份內的事,而對比起只想爭權卻不做實事的曹丕也罷,曹植也罷,曹操只會越發看到曹盼的好。

    一年一年,周不疑並不心急,他知道曹盼雖有為天下的女子改變命運的心思,但她並不看重權勢。

    對于曹操的位子,她是無心的,尤其不願意為了那個位子而骨肉相殘,但是,她的兩不相幫並不能避免受到波及。

    曹植夜闖司馬門之事是讓曹盼清楚地意識到,她念及骨肉親情,卻不是所有人都與她一般的。

    一步一步,他們讓曹盼認清曹丕的冷酷無情,曹植的無能。

    這個天下是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交到他們手里,他們能不能守住這個天下尚是未知之數,曹盼舍得讓曹操的心血付之一炬嗎?(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顧盼生輝》,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顧盼生輝332、332章且看誰是漁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顧盼生輝332、332章且看誰是漁人並對三國之顧盼生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