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顧盼生輝

300、300章全捋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意元寶 本章︰300、300章全捋了

    一如曹盼想盡辦法的想要讓世族們老老實實的為她所用, 世族們當然也想盡辦法的要讓曹盼吃苦頭。

    世族廣布聯姻, 各家的關系盤根錯節,必要的時候, 他們沆瀣一氣, 一致對外, 因著朝中的大員是都是世族,而各郡各縣的官吏也是世族,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也是曹盼沒有直接連根拔起,將他們一網打盡的原因。

    當然, 崔今去了崔家, 曹盼也去見了另外一個人, 楊修。

    曹盼拜訪的理由是現成的,當初她與楊修打賭, 贏得了楊家盡閱楊家藏書的兩年之權。

    縱然曹盼一直沒有討要,也不代表這個賭約不作數了。

    不過, 楊彪對曹盼的意見那是極大, 曹盼給楊修遞了帖子, 提及了要看書的意思, 楊彪冷哼道︰“別讓她進我們楊家來。”

    “父親。”楊彪對于曹盼的不喜讓楊修皺起了眉頭來, 喚了一聲,楊彪充耳不聞。

    楊修道︰“父親怨極了曹明心步步緊逼,你別忘了,如今的她更是尚書令, 這個位置是她憑著自己的本事爭來的,你縱不喜于她,你也得認了你不如她。”

    “你。”被兒子這麼戳心,楊彪氣得胸口陣陣起伏。

    楊修道︰“父親至今依然沒有看清局勢,堅持為那千瘡百孔的漢室而無畏生死,兒不願與父親一般,余生只願與魏公蕩平天下,縱為棋子亦無怨無悔。”

    父子之間,志向不一,楊修說服不了楊彪,楊彪也沒有辦法讓楊修改變主意,僵持不下,還是楊修道︰“父親不想見尚書令便不見,反正尚書令是來見我的,並非父親。”

    說著便親自出門去迎曹盼,“尚書令。”

    “楊公子。”曹盼與楊修作一揖,各自見禮,楊修道︰“尚書令請入內。”

    “楊公子要是不介意,我們到外面坐坐,楊太尉可不希望我邁入你們楊家。”曹盼含笑說著,楊修听著曹盼一語道破自家父親的心思,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

    曹盼道︰“楊公子知我不在意,你又何必在意,走吧。”

    楊修真是不得不服了曹盼吶,而今曹盼已是魏公國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尚書令,楊修在她面前也得稱一個下官,在哪里說話都是說,楊修也不怕曹盼會坑他。

    尾隨曹盼到了一處食肆,清靜幽雅,曹盼跽坐下,指了對面與楊修道︰“楊公子請坐。”

    楊修與曹盼作一揖,曹盼道︰“楊公子是個聰明人,應該知道我來找楊公子究竟為何?”

    “為改官制之事。”楊修倒也不藏著掖著,坐下後如實而答。

    曹盼道︰“那楊公子是決定要跟他們抱成一團,還是助我一臂之力?”

    楊修一笑道︰“願助尚書令一臂之力。”

    端是干脆地道來,曹盼道︰“如此,必叫楊家因楊公子而獲利。”

    這是曹盼對于楊修的承諾,楊修為什麼會願意為曹操所用,就是因為他認定了曹操是個能夠平定天下的人,與這樣的人為棋子,可展其所才,又能得他所利,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所以,曹盼一開口他便毫不猶豫的同意了,因為他這一次作為曹盼的棋子,也能得到這些,曹盼,是在為曹操做事。說到底,他依然還是曹操手中的那顆棋子。

    “楊公子果然是個聰明人。”曹盼笑著感慨一句,楊修與曹盼作一揖道︰“比不得尚書令。”

    曹盼在大事之前能夠不拘小節,敢用他楊修,對此,楊修也不得不認一個服字。

    這樣的人,若是能助曹植該有多好啊。不過,上次司馬馗一事,曹丕那樣的態度,雖然事後曹盼從來不提,但如此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了,曹盼難道還真的能夠半點都不在乎?

    “如此,楊氏之人就有勞楊公子,我在尚書如定下的五日之期可不是說說而已。”曹盼這是在提醒著楊修,楊修作一揖道︰“尚書令放心,修一定會安排好。”

    如此,兩人算是達成了協議,而楊修也順口提到了曹盼遞帖上門之事,“當日曾與尚書令有言,家中藏書供以尚書令盡閱兩年,尚書令打算是何時開始去看?”

    “如今怕是不得空了。”曹盼據實而說,“楊公子如果不介意,就一天一卷好了,兩年,算個七百本,你借我七百竹簡看看如何?”

    楊修听著曹盼這話一頓,半響沒緩過神來,把書給曹盼借出去?楊修微蹙了眉頭,曹盼輕笑道︰“當日有言在先,我只往楊家看書,楊公子若是為難,不借便便不借,無妨。”

    半點沒有怪罪的意思,然而楊修這卻應道︰“好。”

    听到這一句應好的話,輪到曹盼一頓了,這真是……

    拿眼看著楊修道︰“尚書令是個言出必行的人,我相信尚書令必不會讓我楊家的書流落在外。況且,七百竹簡,若是真讓尚書令往楊家去看的話,絕不止這七百竹簡。”

    楊修是個心里有數的人,曹盼听到這里愉悅的笑了,“楊公子真是個聰明人吶。”

    這一回見面,曹盼已經贊了楊修三回,三回都是聰明人!

    “待六部事畢,修便將七百竹簡送到尚書令府上。”楊修收下了曹盼的夸獎,與曹盼作一揖。

    “那就多謝楊公子了。”無論楊修究竟為什麼而改了這個主意,曹盼還是收下了,七百竹簡啊,看來她是又要有得忙了。

    不過,就是不知道楊修會給她挑些什麼樣的書?曹盼目光閃閃,聰明如楊修,既然已經答應了借書給她,那就絕對不會自己打自己的臉。

    五日後,曹盼第一個到了就是吏部,陳群所領得吏部。她這回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後頭浩浩蕩蕩跟著一群人,皆是些郎君,歲數有大有小,雖然奇怪曹盼怎麼會帶了那麼多人來,吏部上下以皆與曹盼見禮。

    “吏部的所有相關文書是否已經歸檔?”曹盼開門見山地直問,陳群並不在,不過一部之人,周不疑那是曹盼的人,出列道︰“未曾。”

    別人說的話曹盼未必信,周不疑既然說了不曾,那就必然是不曾。

    曹盼冷冷一笑,“諸位,可是?”

    一群人面面相覷了半響,最終都齊聲應道︰“是又如何?”

    一句是又如何,果真是有恃無恐啊,曹盼道︰“來人,將吏部上下所有的官吏全都押到魏公之前,那就看看,是又如何。”

    應著曹盼的話,守在吏部的所有部曲都動了,直接將吏部的人都扣住,他們自然是不肯的,掙扎叫嚷著,曹盼充耳不聞,與周不疑道︰“你帶著他們迅速將文書歸檔。”

    指著後頭她帶來的那些個郎君,周不疑作一揖道︰“是。”

    曹盼再道︰“若是各司各部有不從者,許你便宜行事之權,送入到魏公之前。”

    不忘給周不疑這樣的權利,周不疑應聲道︰“是!”

    如此,曹盼帶著她的人,連帶吏部的所有官吏,浩浩蕩蕩的往曹操的宮殿去。

    曹操正在與荀攸、崔琰、程昱、鐘繇這四位左右相議事,听到來報曹盼押著整個吏部的官員來了,曹操的嘴角抽抽,不過也不算意外。

    “都讓他們進來吧。”既然事情曹盼要鬧大,曹操這個當爹的除了給曹盼撐腰還能如何?

    尚書令是他讓曹盼做的,改官制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曹操心里比誰都清楚了,如今是他們父女同仇敵愾的時候,曹操是必要偏袒到底的。

    曹盼就那麼一馬當先地走了進來,與曹操作一揖,“阿爹。”

    曹操點了點頭,指了她身後的人問道︰“你這是?”

    “五日前,兒與六部提醒讓他們盡快將各部的文書歸檔,兵部早在兒提醒之前已經將事情都辦好了,余下五部,兒多給了他們五日的時間,五日至,兒往吏部去,只見吏部諸位大人都在說話,而文書歸檔之事並未完成。兒奉阿爹之令掌管六部,如此玩忽懈怠之官吏,兒請將他們盡數革職。”曹盼最後直接把她想達到的目的道來,如此大的口氣,一旁的人都倒抽了一口氣。

    荀攸在旁邊提醒了一句道︰“若是將他們盡數革職,誰人來掌吏部?”

    “當然是辦實事的人來掌。”曹盼這般回答,“阿爹曾幾次三番下令求賢,論才而不論德。身為一部官吏,連區區的文書歸檔都不能做好,如何為國為民辦事?如此官吏,留之何用?”

    事實擺在面前,曹盼的指謫無人能夠反駁,而曹操亦道︰“我曾經說過,朝廷沒那麼多的俸祿養閑人,沒想到啊,小小的文書歸檔一事竟然都辦不好,革職。”

    听到曹盼說了一句讓辦實事的人來掌,曹操思及曹盼這幾日的動靜,想必她一定早就想好應對之法,如此,曹操當然要把這些攔著他改制的人都收拾老實。

    “魏公。”程昱在一旁出聲喚了,曹盼道︰“程公以為不妥?”

    程昱原本這一喚便是不太同意曹操這樣的做法,但是听到曹盼如此直白的道來,世族們的貓膩程昱又不一事無知。

    故而程昱平靜地反問了曹盼一句,“不知余下之四部,文書歸檔一事是否已經辦妥?”

    如果只拿一部殺雞儆猴,程昱絕計不攔著,但是世族都是些什麼人吶,他們向來都是抱成團的,吏部文書不曾歸檔,其余四部呢?

    “幾位尚書皆不在,我剛至吏部,已經派了人去問,應該快要回來了吧。”曹盼如此地回答,程昱拿眼看了曹盼。

    曹盼之名,天下皆知,程昱卻與曹盼相交不深,勿勿幾次會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雖然依著曹盼多年辦事的風格,她不是魯莽之輩,但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啊,若是曹盼沒有將其余四部的事情辦妥,到時候曹盼真要將其余四部的官吏連同吏部的一般撤職?

    一下子撤了那麼多的官,魏公國空了那麼多的缺來,那是要出大亂的。可若不撤,騎虎難下,曹盼還有何威嚴,曹操又有何威嚴?

    程昱想了很多,他那未盡之言同時目光灼灼地想要傳遞給曹操。

    “回尚書令,奉尚書令之命前往其余四部詢問文書歸檔一事,余下四部皆已將文書歸檔。”在這個時候,曹盼派去問話的人前來回報。

    所有人都傻了眼,也包括程昱。

    這不是世族的作風啊,要是要弄鬼,不可能只讓吏部不干事,應該是其余的四部都一道配合才是?除非……

    幾個老謀深算的人都同時地看向了曹盼,曹盼必然是說動了其余四部中的世族,讓他們把文書歸檔一事辦好了,而且必是許下了重利,否則就憑他們的性子,無利絕對不會為曹盼所用。

    “請阿爹將吏部官吏盡數革職。”來人上報之事,那是直接將曹操最後的顧忌都打消了。

    曹操道︰“革職,若是再有同犯者,不僅革職,而且永不錄用。”

    這才是最狠的啊,永不錄用,那就都別想在魏公國混了。

    “吏部空缺,你盡快將人補上。”曹操不忘提醒曹盼一句,曹盼道︰“兒請父親破格提用周元直為吏部尚書。”

    順竿子爬說的就是曹盼這樣的人了,瞧瞧她這立刻就讓周不疑升官了。

    哪怕是曹操都一頓,拿眼看了曹盼,周不疑,那才多大啊,他之前是郡守,剛升了吏部侍郎,這才幾天就當上了吏部尚書,升得未免太快了吧?

    但是,曹盼說的話,曹操一時也不好拂了曹盼之意吶,畢竟這剛革了那麼多官,要是他就不許曹盼提議的人掌管吏部,那不是打曹盼的臉嗎?

    曹盼那都是為了他們曹家做事,提任周不疑,周不疑必是有這樣的能力,就是過于年輕了。

    “任人唯才,只看其有沒有能力,兒舉薦周元直是因為兒以為周不疑有這樣的能力。”曹盼把剛剛說過的話再次丟了出來,曹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有種無法反駁的感覺。

    “準了。”曹操終于還是松口了,畢竟對比起曹盼來,周不疑也還大曹盼幾歲。

    而且,提任了周不疑,如果周不疑坐不穩那吏部尚書一位,再捋了就是,到時候也沒人能怪到曹盼的頭上。

    曹操的算盤打得 里啪啦的響,但是,曹盼既然把人弄了上去,周不疑就不會再讓自己從上面下來。

    等曹盼再出去的時候踫到急急趕來的陳群,不過,如今他已經不是吏部尚書了,曹盼只看了他一眼,腳步未停地走了。

    而吏部的所有官吏皆是哭喪著臉,有人與陳群道︰“大人,吏部所有人,除了周元直,所有人都被魏公革職了,也包括你。”

    急急趕來的時候陳群就想到了這個可能,真听到了還是氣得不輕。

    而曹操的內侍這會兒捧著詔書出來,見到他們吩咐道︰“魏公有令,命爾等立刻離開銅雀台。”

    這是連呆都不讓呆了,陳群問道︰“魏公將我等革職,吏部之事由誰來主持,尚書令?”

    “吏部尚書一職由周元直周大人接任,至于別的人,尚書令自然會安排,這就不勞諸位操心了。”話雖然還是客氣的說,但那不善也不是假的。

    陳群听到周不疑繼任吏部尚書一職,側過頭問道︰“其他四部呢?”

    一片死寂,半天沒有人回答,陳群問道︰“難道魏公將其他四部的所有官吏也一道革了職?”

    內侍雖跟了曹操那麼久,對于他們那點心思也算是懂一點的,听到這句問話,冷冷笑道︰“除了吏部,余下各部皆已將文書歸檔,魏公為何要將他們革職?”

    陳群睜大了眼楮,他這是被坑了,被坑了?

    吏官尚書啊,那可是主掌天下選士之權的官位啊,他竟然丟了,丟了?氣沖于頂,陳群暈了過去。

    這自然又成了一樁笑談,但是曹操至此也算是看明白了。

    別看平日里世族們說是抱成一團,然而一但能夠利己,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舍棄他們的所謂姻親。

    從前他只想著靠自己的一拳腳去跟世族們斗,怎麼就沒想到讓世族跟世族們斗呢?

    對于曹盼這般的行徑,曹操連連點頭表示十分的贊賞,曹盼這腦子著實轉得快。

    而吏部那頭,周不疑已經帶著人將所屬于吏部的文書一一歸檔。

    待曹操的任命書下達時,那一群剛認識的人紛紛與周不疑道賀。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里頭,哪一個不是五六十歲的老人,獨獨只有一個周不疑是正值當年,未至而立之年,卻已為六部尚書之一,那可是除了丞相之下的大員吶。

    當然,這也讓這些由郭夫人舉薦入曹盼的人看到了希望。

    曹盼雖為女兒身,手段不輸男兒,看看周不疑,先時周不疑為曹盼之賓者時,誰人不暗罵周不疑選了個女人,半分男人的骨氣都沒有。

    但是,如今周不疑如何?他一出仕便是上庸郡之郡守,才不過三年,魏公國改制,他被調入吏部出任侍郎一職,結果頂頭上司要坑曹盼,卻把自己給坑了,周不疑這便頂上了吏部尚書一職,這等升官的速度,哪個能不服?

    服是要服。

    周不疑听著升官一事卻表現淡淡,好像升官的不是他一般,除了能夠參與魏公國之大事議政,他是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分內之事。

    “娘子打算何時推行科舉取才之制?”周不疑憑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坐穩了吏部尚書一職。

    底下的人都是新來的,恰恰也正因為他們是新來的,對于周不疑的命令那是執行得百分之百。

    如此一來,周不疑在一回與曹盼小聚時,提出了這個問題。

    “還不是時候。”曹盼這般地說。

    “咱們的底子還不夠穩,剛改了官制就想改取才之制,上次咱們讓他們窩里斗贏了一回,再有下次,他們就會學乖了,這一招也不是百試百靈的。”

    周不疑道︰“魏公之意,秋收要再征孫權?娘子一道去嗎?”

    “阿爹之意是讓我留守。”從前曹操能大大方方的去征戰是因為有荀𨘥@蠔蠓劍 緗癲懿僖 儷穌鰨 芘我駁黴羰亍br />
    察覺到周不疑的目光閃露出著光芒,“元直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若丞相出征孫權,太平了兩年的荊州劉備必會動。”周不疑指出,曹盼道︰“漢中?”

    周不疑點點頭,“漢中自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休養多年,此時丞相若出征孫權,劉備必然興兵漢中。”

    “元直知道我在想什麼?”曹盼突然冒出這句話來,周不疑看向曹盼,不解曹盼何意。

    “無知之前說過劉備有些運道,他若來漢中,我想讓漢中成為他的葬身之地。”曹盼的目光閃爍著前所未有的亮光,她是真的這麼想。

    “我等了兩年,我兩年不動,就是想讓劉備動。于我們如今的局勢,誰先動就是誰先坐不住,我啊,就是想要看看諸葛能明白這樣的局勢誰動誰就輸了先機,劉備能不能忍,又能忍幾時。”

    各方的諸侯皆已平定,曹操的北方已經太平,除非他們能挑得異族興兵,但就算是異族興兵,如今幽、涼之地皆是曹盼的兵馬在守,他們敢動,曹盼管叫他們有來無回。

    而諸葛亮這兩年一直在不斷地吸收南中的少數民族而以壯大自己。

    南中之地,隨著諸葛亮實施不屯兵不留官以制,民心已歸。

    曹盼在強大之余,諸葛亮何嘗不是在不留遺力的讓劉備也在強大。

    可是啊,一個人弱得夠久了,突然強大起來,壯志再起,劉備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漢中為兵家必爭之地,他能忍一時,卻忍不得一世。

    偏偏曹盼對于攻城掠地一事並不熱衷,諸葛亮未必沒有勸劉備讓他等曹盼出手。

    可是在益州最弱之際曹盼都沒有派任何兵馬進犯,只將北地收拾安定。

    曹盼今歲幾何,而劉備又是幾何,曹操迫切的想要一統天下的心,難道劉備就沒有嗎?

    有!以前只是因為兵力不夠,糧草不夠,他縱然是想也只能埋在心底的最深處,但到今日,兩年的休整,他看著益州平定,荊州安寧。

    縱與孫權之聯盟已經只剩表面的情份,但是這個時候曹操舉兵南下,欲奪江東,他要是能忍住不趁這個時候對漢中舉兵,曹盼就真服了劉備。

    “所以,娘子都已經想好了對策?”周不疑听到曹盼這麼說,暗自松了一口氣。

    曹盼點了點頭,“我想這一戰劉備所派的先鋒將一定會是張飛。”

    “張飛啊,因著被我所擒而又被我放,兩敗上庸郡,他于劉備帳中引得諸人不滿許久了,益州之時,我差點讓人取了他的命,劉備很清楚,想要讓張飛恢復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再立戰功,尤其是對我之戰功。”曹盼一一分析而來。

    周不疑道︰“諸葛孔明一定會攔著。”

    “他攔不住。”曹盼極其篤定地說。

    勾起一抹笑容來,“如同我當初攔不住曹純叔叔帶兵追趙雲一般,他也攔不住劉備想幫張飛重振威名的心思。”

    周不疑看著曹盼的笑容,也輕輕地一笑了。

    “人皆有私心,劉備有逐鹿天下之心,關羽與張飛于他勢微時隨他走南闖北,幾次救他的性命,他又怎麼舍得讓張飛背負一世的罵名呢?”

    尤其劉備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張飛是有多冤枉,所以只要有機會,劉備是一定會幫張飛戰勝曹盼,將上庸郡兩敗之辱洗涮。

    “張飛啊,容他活了那麼久,也是時候取他的命了,我倒要看看,今日之劉備面對張飛之死會如何!”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二合一,加更等到月底哦,我會大爆發,等著!(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顧盼生輝》,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顧盼生輝300、300章全捋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顧盼生輝300、300章全捋了並對三國之顧盼生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