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這個時候,正是太陽西下的最後時光,只在西邊遠處山峰上露著紅彤彤的一角,將那一方天空染上一片火紅的晚霞。
翰墨坊牌坊口,進出的文人書生們有很多,就是流連逡巡在牌坊口的人都要比以往多了許多,牌坊口這些人並不是來買書或者報紙的,他們之中多數是如今正在《大宋文萃》上連載的《西游記》的忠實讀者,也可以說都是高道乾的粉絲,聚集在這里不為別的,是因為他們都知道,《三國演義》和《西游記》的作者高道乾,不僅每日都會經過這里進出書局,還因為和這雜貨店老板娘很熟識,每次路過都會在這里喝杯酒水才離開,這些粉絲們倒也不叨擾高道乾,只是想著就近看上一眼高道乾。
或者希望能踫上耐得翁,那是他們最高興的時節,就會套著耐得翁的話,打听接下來章節的大致情節,然後追著耐得翁一路去了北瓦,只是為了提前一飽耳福。第二天再去爭搶著購買《大宋文萃》,細細捧讀那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奇異故事。
前來投稿的文人書生們也有很多,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沒什麼名氣的,只是投稿的大都不會在這里流連,甚至也不願別人知道他們向文萃書局遞過稿件,因為並不是所有投遞的稿件都會被《大宋文萃》采用,雖然一旦被刊載,作者就會名聲鵲起,可沒被采用,那也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情。
雲娘子的雜貨店也變了模樣,旁邊的店鋪已經被兌過來,兩座店鋪都重新裝修過,比以前規整氣派。仍然是一間賣雜貨,只是另一間專做了酒館,里面只擺了兩張桌子。兩間店鋪在內里也連做一處,外面門前臨街的這一處卻是又寬敞了許多,門前擺放了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都被罩在一張大大的彩色布傘下面,主要是為給客人遮擋陽光。需要說一下的是,這樣色彩艷麗的大布傘,如今已經成了這翰墨坊的一處風景所在,甚至西湖邊已經有店家模仿著做了這布傘,專供客人們在湖邊風涼處飲酒談話。
幾個小廝正在店里店外忙著招呼客人,十幾張桌子都被坐滿,客人們以年輕書生最多,只有老槐樹下的那張高道乾貫坐的桌子是空的,桌子兩側只放了兩把椅子,這是按照雲娘子的吩咐是單留給高道乾的,不管高道乾是否過來,都是如此。
此時,雲娘子一手支著頭,正坐在這張空著的桌子邊在想著心事。
自從第一次見到這個叫高道乾的青年,哦,或者說外表看著還是個大孩子似的人,因為他要比自己還要小上兩歲,那時她就感覺到這人有些與眾不同,這幾月來,這個大孩子也的確如此,一間了無生氣的書局,在他手里短短時日就紅火的沸反盈天,不要說那新奇的散紙讓整個臨安城的文人士子們爭相購買,那平話更是讓人听了耳目一新拍案叫絕,自己在北瓦售賣黃菽時听過耐得翁說講那《三國演義》,雖是女流之輩,可到精彩處也是每每胸中激蕩。
哦,對了,還有他那一手好稽琴,那個叫什麼《二泉映月》,還有《馬刀舞曲》的曲子都是拉的極好的,哀怨處淒冷幽婉,讓人幽怨顧影自憐,激昂處,又讓人胸中激蕩熱血沸騰,那樣精妙的琴聲,她可是從沒听到過的。這牌坊口離著那文萃書局只有幾十步,這幾月也經常听那屋頂傳來琴聲,甚至還有古箏的聲音,那些曲子都是極好听的,也有那些纏綿的曲子,每次那里一響起琴聲,她就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計,都會痴痴地听完才罷。
還有他鼓搗出來的那些東西,每每都是讓人感覺他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法,就如那再平常不過的黃菽、戎菽,還有那據他說是再常見不過的豆腐制成的紅方、白方。總之,這個大孩子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不對,他應該就是那平話里所說的人中之杰。
只不過,不知為什麼,日里談話間,卻覺得他並不想要考科舉,甚至也從沒流漏出那些熱絡官位的文人書生們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只言片語,也總感覺這個大孩子讓她看不透。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總會想到他,想到他的音容笑貌,甚至他那熟悉的腳步聲,是因為他莫名其妙地對自己很好的緣故?可自己容貌平平,家世也不用說了,那他又是為什麼對自己如此關愛呵護呢?男人們如此,多半都會想著一些不好的事情,可看他那平和清澈的眼神,又絕沒有一點那樣的心思,那又是為了什麼呢?
哦,對了,這個大孩子對自己的稱呼可是不同了,現在稱呼自己都沒了後綴,只稱呼自己雲娘,而不是如別人一樣是雲娘子,莫非。。。。。。她感覺到自己臉上有些發熱。
這個問題她已經想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答案,可又忍不住總是要去想。
還有,自己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會很期盼听到他的腳步聲,喜歡看到他悠閑甚至有些懶撒的樣子坐在這里,小口抿著酒水,淡淡地和自己說些話,有時也會偶爾有些溫怒,但自己知曉,他的怒意並不是真心生自己的氣,只是不願自己過于操勞,甚至有時怕他吃的酒水涼了,想要給他重新溫熱也會引起他的溫怒。
雲娘在心里努力搜尋,自己到底是什麼時候總會想起他的呢,是那日看過他為自己擔著擔子的背影,是他那哀怨激蕩的琴聲,還是他堅持借錢幫自己收拾店面,雇佣小廝,讓自己再不用操持許多雜事,甚至還想著法子幫著自己的生意,或者。。。。。。或者。。。。。。就是自己有些喜歡上了這個大孩子。想到這些,雲娘的臉上不由染上一抹緋紅。
一陣熟悉的叫聲傳入雲娘的耳中,雲娘身子不由一震,急忙站起身,有些溫熱的目光迎向那個走過來的男人。高道乾隨手把手中的兩個油紙包遞給雲娘一個,另一個放在桌上。
“這是後日要開業的北關關市上天然居酒樓新制的一道菜肴,叫做烤鴨,味道極好,這一只你讓人拿去把肉片做薄片,再切一些蔥絲,還要少許面醬,再把鴨架用清湯煮了,那湯汁也是極鮮的。”
“哦,你那桂花白方也要來一塊。”
“嗯。”怕高道乾看出自己有些異樣的雲娘,只是輕輕應了一聲,就逃也似地快步走進酒館。
烤鴨這東西,據說是百年後的元代才開始出現的,而且還是因為受了歐洲人烤鵝的影響,反正這個時候是沒有這種好吃的食物的。至于白方、紅方,這個時候在雲南、四川應該是有了雛形,只不過都沒有高道乾這樣成熟的工藝,而且雲南這個時候還置于南宋朝廷的管轄範圍之外。
高道乾的腐乳雖然還是有些沒到時候,可高道乾試過,口味已經可以,先拿到雲娘的酒館來,他是覺得,腐乳這東西,要有個習慣過程,然後才能逐漸被人接受,甚至就是以後的醬油,白酒、茶葉等等那些東西,高道乾也是準備如此的,雲娘的這個小酒館和雜貨鋪就是一個不錯的地方。至于這烤鴨,完全是高道乾今天臨時意起,想著先給天然居做個免費廣告。
見其它那些桌上的客人都望過來,高道乾也知道這些人大半都是自己的粉絲,笑著對眾人點點頭,便自顧自地坐下。
這些人都是因為《文萃書局》或者是他的緣故,才會經常流連在這里,雖然高道乾不喜歡這樣的場面,可總歸不能太過冷落大家。
那些客人見高道乾和他們點頭招呼,也都笑著點頭過來,然後又竊竊私語,都想知道高道乾所說的什麼“烤鴨”和“桂花白方”到底是什麼東西。
只一會功夫,雲娘就端著一個托盤出來,眾人頓時都遠遠滴伸著脖子看過來。雲娘把托盤放在桌上,一盤很有賣相外皮焦紅片的很薄的烤鴨肉,一小盤薄餅,一小盤蔥絲還有面醬,另外一個小盤里放著四四方方幾小塊白中透著淺淺粉色的東西,不用說,這就是所謂白方了。當然,還是少不了一小壺酒水和一只酒杯。
見只有自己一副杯筷,高道乾喊過一個小廝,要他再去取來一副。
雲娘想要說些什麼,有個年輕書生以喊了起來︰“雲娘子,那個桂花味的白方,我也要一盤,可好?”
眾人此時已經知曉這是下酒之物,有人首先喊了起來。這人一帶頭,立刻許多人都要這白方。現在這里雇著十幾個小廝,這些事情自然不用雲娘親自來做,自有小廝去辦。
雖然看到那烤鴨是高道乾自己帶過來的東西,可還是有人忍不住詢問︰“高先生,你這烤鴨哪里有賣?售價幾何?”
“哦,這烤鴨是天然居獨門絕技,外焦里嫩,剛出爐時甚至還滴著油,抱著這薄餅和蔥絲,吃起來油而不膩,甚是香甜。這烤鴨還有一種好處,可大補虛勞,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只是這天然居要後日才開張,而且因為菜肴都是使用自家家傳秘法制作,完全不同于時下菜肴,味道極其美味,所以菜價都要高些,就說這烤鴨就要三百文一只,當然都是切好還要配上這薄餅和蔥絲。對了,他那里還有一種竹葉青酒,那酒清冽綿香,實是當時第一好酒。”
“哦,如果大家想吃烤鴨,又沒有那許多錢,三日後就到這里來買,這里每日售賣烤鴨,可以一份只買半只,當然價錢也是減半的。”
此時鴨子一只只要五十文,這烤鴨竟然要價三百文,卻是貴了些。不過,天然居的菜價都是高道乾定下的,而且也都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比如醬油啊、豆油啊,還有蔥姜末、花椒粉、八角粉等等調料,有這些東西,烤制的鴨子自然味道要好得多。
雲娘和高道乾兩人閑談時,說過關于天然居、一品軒的事情,甚至也曾說起過關于商業如何造勢,就是廣告這詞,高道乾也說起過,此時雲娘听著高道乾說了這許多,明顯就是在做廣告,不由掩住嘴輕笑起來。
高道乾抿了一小口溫酒,自嘲地笑笑,勸著雲娘去品嘗那烤鴨,按照高道乾的說法,雲娘小心地蘸著面醬卷上鴨肉和蔥絲,然後放到口里輕輕咬下去,頓時睜大了眼楮,再細細品嘗更絕滋味無窮,及至高道乾詢問是否好吃時,雲娘嘴里含著烤鴨肉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盡地頻頻點頭。
雖然高道乾已經吃過了,可雲娘給包好的一個卷餅還是被他吃下,在就只是勸雲娘吃那烤鴨,而他自己卻只是用拿筷子夾著那白方下酒,兩人一邊喝酒吃著烤鴨和白方,一邊聊起雜貨鋪和這小酒館的事情,有時說到高興處,雲娘經忍不住笑出聲來。等到那鴨架湯被端上來時,烤鴨只剩下一小點,那白方也只剩下小半塊。
也不知是雲娘不想早些說,還是真的突然想起來,告訴高道乾,耐得翁今日來得早,已在書局等了好久了。高道乾正想著把湯喝了,就早些去書局,麗瑤卻持著一把精致團扇,帶著那個酒窩少女蓮步輕搖直走過來,在高道乾桌前站定。(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