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是八月間。
艷陽高照,又是一個晴好天氣,晨曦中,高道乾一身白色寬松綢質衣褲,衣帶飄飄從清涼的林蔭道上跑來,拐過一條長滿青草的綠地,遠遠地看到北關外自家早已竣工的寬敞院落。高道乾慢慢收住腳步,一邊平復著氣息,一邊緩步走向家門。
這幾個月發生了許多事情,高道乾的散紙大獲成功,每日售賣已經穩定在五千份以上,甚至還有一千多份的固定讀者,都是要一早直接給他們送到府里或者家中。購買這散紙的,不僅有士子文人,還有商人、衙役、武夫軍士、市井彈唱說書藝人。不僅文萃書局在臨安城里名聲鵲起,就是高道乾這個書齋東主也成了翰墨坊和這北關外廣受尊敬的人物,街坊鄰里認得他的人,許多甚至都稱他為大官人了。要知道,大官人這個稱呼,那可不是隨便就叫的,是對非常有身份的人的稱呼。
散紙幾個欄目中,詩詞文章和楹聯都是大受文人士子們喜愛,而最火的就是平話連載《三國演義》,這倒讓高道乾萬沒想到。而直接署名是他自己的這部《三國演義》,更是讓他出盡了風頭,智計百出的諸葛亮,仁滿天下的關羽關雲長,勇冠三軍的張飛張翼德早已在臨安膾炙人口,現在臨安的市井百姓甚至一些文人士子們,已經有傳聞,說高道乾不僅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更是胸藏甲兵十萬,是天降大宋的英才。
還據說,高道乾這散紙原本被人告發成街頭小報,臨安府甚至已經發了簽票,準備要封店抓人,衙役都已經快到翰墨坊了,不知怎麼這事情就傳到了省里面,不知哪個衙門里派出人來,硬是在巷口把臨安府的衙役給追回去了。
受到冷落的,則是《百工技藝》,這個倒在高道乾意料之中,在重文輕武的時代,文人士子所依賴的道學文章是最為崇高的,其它一切莫不受到輕視,在宋代,百工技藝雖還沒到被列入奇巧淫技的境地,可地位也還是極低的,所以,高道乾在刊載了幾期這個時期人力水車構造後,就開始懸賞五百貫征集用水力、畜力驅動的新式水車。
記載中的水車,大約在東漢時才出現,到唐宋時期,水車已經有了很大改進,做出了人力腳踏的筒車。不過,對于水力和畜力驅動的水車,則是直到元末明初才出現。其實,對于水力畜力的水車,高道乾很清楚原理,不過他並不想直接拿出來,他要做的,是想辦法如何啟發這個時代的人,開起人們對于技術進步的興趣。
另外,高道乾也試著在《百工技藝》欄目刊載數學問題,只是不是使用大寫的漢子數字,而是使用宋代還沒出現的阿拉伯數字,用阿拉伯數字來對《算經十書》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演算,他很希望他的做法能讓數學這門學科能在大宋有所發展。
散紙這些欄目中最受爭議的,則是高道乾沒想到的《坐而論道》,起因就是他撰寫的《論語集釋》。高道乾這本《論語集釋》,是八百多年後程樹德所編撰,程樹德推崇心學,心學是理學的一個分支,雖是和程朱理學同出一脈,可學術思想上有很大不同,基本上是沿革幾十年前故去的南宋大儒陸九淵一脈思想,以至于現在臨安文人士子們已經分成兩大陣營展開辯論。對于這些不同觀點的辯論,高道乾不分親疏,一概刊載。高道乾認為,在學術思想上出現爭論是好事,他很推崇秦漢以前百家爭鳴的思想氛圍,那樣才可開拓人們思想,甚至他還有一點不能明說的,他不反對理學,可他不願意讓理學逐漸發展出後世那些禁錮人們思想思維的東西。
還有就是高道乾的三國演義已經刊載完,而且已經結集出版發行了,三貫錢一套,印制的非常精美,不僅每一章都有插圖,字跡也極為清晰,這要得益于他制作的鉛錫合金活字。
高道乾這套風靡臨安的《三國演義》,竟然賣出了驚人的八千套,而且還在刊印中,就是這樣竟然還是不時脫銷,買家都要提前預定。高道乾倒是提前印制了一百套精裝版的,準備著自己送人,可最後他發現這一百套根本就不夠,僅是趙與莒就要去十套,史宅之更是自己一人就拿走了二十套,說是要送人。還據說,賣出這麼多套,是因為有人在向各地倒賣,甚至高道乾還听人說,《三國演義》已經被賣到江北金國和西夏,在那里更是達到了二十貫一套的地步,董歆勸他提高《三國演義》售價,可最後還是被高道乾拒絕了。
雖然高道乾在《三國演義》這套書上賺的盆滿缽滿,可高道乾並沒就此罷手,還在《大宋文萃》上征集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每有人找出一句可作為成語的語句,書局就給十貫錢,期限為一月,這一來頓時又在臨安城里掀起一股《三國演義》熱,大街小巷,酒肆茶樓,甚至三省六部衙門里到處都有人在探討《三國演義》里那一句話可以作為成語使用。高道乾本準備拿出二百貫以上的錢財,只不過,最終他只發出六十貫。高道乾無奈,最後只好在《大宋文萃》上每期自己添上一句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又引來眾人一陣熱議。
這還不算,高道乾又發行單行版《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這個時候還沒有三十六計一說,高道乾這本單行本更是讓他名聲大振,竟然一下發行一萬五千冊。直到高道乾覺得已經徹底把《三國演義》吃干榨淨才罷手。現在高道乾已經在刊載《西游記》了,這一次高道乾吸取教訓,每期只刊載一章,就是想著多刊載一段時日。
還有,散紙最終還成全了一個人,那就是“斯夫”這個隱士,人們發現,這個“斯夫”不僅精于“經史子集”,而且詩、詞、歌、賦、楹聯樣樣不凡,堪稱大賢大能者,許多人追到書局探尋,只是不管憑誰問,高道乾都推說這個斯夫是不願示人的隱士,他也不知其所終,許多書稿都是寄放在他這里的。
高道乾家中的工程早已完工,各處都是按著他的意思修建的,甚至一些家具也都是按著他設計的圖紙打制的,武學的架子也支起來,甚至已經開始授課,唯一有些缺欠的,就是他這個武學屬于“民辦”,並不被官府承認,他這里的學生畢業後是不會被官府安置到軍中的,為這事,高道乾著實煩惱了一些日子,半月前趙與莒忽然跟他建議,說是如果高道乾的武學如果免費接納各地軍中遺孤入學,這件事情或許就有轉機。史宅之听了,也說到時他會找人幫忙促成這件事情。
高道乾最近發現,這個史宅之不僅經常和趙與莒膩在一起,而且只要趙與莒想要做的事情,史宅之都會很熱心。
再有,就是他的醋、醬油、腐乳、茶葉都已經搞好了,就是他的竹葉青酒也勉強可以拿出來賣了,只是還差一些小事情要解決。
至于鄭屠的肉鋪那就不消說了,原本是要控制在每天三萬斤左右的規模,可是鄭屠多少有些貪心,竟然聯絡著賣出四萬斤,只是如此大的量,貨源現在已經出現緊張,只好雇了許多人受到外阜州縣去購買,這樣一來,成本又增加了許多。高道乾設計的這生肉鋪賺錢的路子,走的是薄利多銷,本就利薄,這成本再一增加,利潤就更加微薄,這讓鄭屠後悔的那張黑臉都綠了,想著要推掉幾個客戶,可被高道乾阻止了。這降價售賣生肉,本就犯了行規大忌,現在這些人得了好處自然不會說出去,如果推掉生意,這些人自然不會再替他們隱瞞,那樣一來可就犯了眾怒,這生肉生意日後恐就不好做了。
好在早有準備,高道乾幾個月前就讓鄭屠在運河邊上買下荒地建起了一個飼養場,如今那里已經養了二千來頭生豬。高道乾建議鄭屠把最近賺來的錢財都投到這個飼養場,擴大規模,再挺半年估計形式就會好起來。
一路想著,高道乾踏上了門前的街道,在懸掛著高宅的黑漆大匾的家門口停了下來。
宋代平民百姓的家只能稱作家或者宅,絕對不能稱作符,這是有著嚴格的制度的。
高道乾和見到他畢恭畢敬站起身迎接他的門房里的兩個小廝點點頭,繞過門里的影壁就進了前院子,現在整個前院都屬于武學的地方,右手的跨院里有六座木樓,里面有二十間大書齋和十間更大的圖書閱覽室,以及現在還閑置的一百多間宿舍,這些宿舍是留給日後家不在臨安的學生的,雖然還沒有人入住,可里面的桌椅和新式上下兩層的木床櫃子都是備好的。
如果說右邊的院落里有些擁擠,那麼左手側的跨院里就顯得極為空蕩了,里面有小半個足球場大小,除了四面院牆旁遍植垂柳,再就是修剪的整齊的綠油油的草地,唯一一處建築,或者說可以稱作建築的東西就是西側沿牆建有一排馬廄,只不過現在里面還沒有馬匹,這里是武學學生們習武的地方。此時里面正傳出陣陣還有些雜亂的吶喊聲,透過跨院門看進去,正有幾百個身穿樣式和高道乾身上衣褲一樣樣式的少年在排著隊跑步。
走過一百多步的石板甬道就進了二進院子,二進院子和前院有三座院門,除了高道乾走進去的中間這座月亮門,兩側還各有一個寬闊的院門和前院鏈接,那兩座門是給裝運貨物的人員進出的。
這二進院子里也有一個影壁,影壁後面是高道乾居住的三進正房,兩側各有兩排很寬敞的廂房,中間是一個寬闊的大庭院,兩側兩排廂房的中間有過道通往廂房後面院牆圍著的跨院里。這個庭院中,只在兩側廂房前種植著十幾棵楊柳,正房前原來那棵老槐樹也還依然保留著,平素閑雜人很少,也很清淨,只不過,這清淨今日卻不存在了,因為高道乾驚訝地發現,巧兒姐正在幾十個男女老少組成的衣衫襤褸的人群前面,正在指手畫腳地教訓著這些人,一邊站著的劉奕,皺著眉頭在想這什麼心事。
這巧兒姐平素沒事就會跑過來,高道乾倒也習慣了,可今日怎麼帶來了一群乞丐來家,這又是為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