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連 直覺有道目光鎖定他,從匾額外稍稍探出頭,視角首先正對的卻是棲鳳台——皇後寶座,虛席以待。
忘了她還沒坐上那個位置。
自嘲地暗暗一哂,轉眼在人群中搜索。
就听內侍傳諭“皇後到”。
皇後加持明黃鳳袍、九珠鳳冠,由宮婢簇擁著,從紅毯盡頭款款入場。明麗陽光照得鳳袍耀眼、冬珠璀璨,襯得那豐腴美人說不盡的雍容華貴、母儀天下。
眾命婦起身離座,下跪朝拜。
許如涼前世一直處于接受朝拜的位置,從沒朝拜過,雖然提早學了禮儀,還是有些不適應。緊忙向鄰近的兩位郡主看齊,依樣畫瓢,務求不出差錯。
一舉一動,極盡謹慎。
落進某人眼里,莫名有種與有榮焉的驕傲情緒油然而生——還挺有模有樣!
皇後說了幾句場面話,隨後示意開宴。
隨著內侍高亢的“開宴”聲,自有藍衣宮女裊裊向前,傳膳擺席。
大盤小盤紛至沓來,直將十二座的圓桌堆疊鋪滿,俯視下去,儼然“百花不落地”的花布。
六十六塊百花不落地,拼湊出一場奢華的饕餮盛宴。
一百零八道珍饈,菜色精美,香氣四溢。
然而,縱使絕世美味當前,也並不會有人願意拋棄矜持,敞開肚皮大快朵頤。
真正嘗遍這一百零八道佳肴的人,恐怕沒幾個。
許如涼忽然就想起了前世,九歲那年,第一次出席百花宴。宴後她很是天真地抱怨,觸手可及的地方擺滿了好吃的,卻不能吃,實在太殘忍。
慕連 取笑她“饞貓”,轉眼卻帶她潛進御膳房偷食,嘗盡這一百零八道山川海味。
那段回憶,非常刺激,也非常美好。
可惜,終究已成了回憶。
再也不會有人帶著她做壞事了,她得自己靠自己。
捏了捏短笛,不再多想。
酒過三巡,氣氛漸漸打開,便有青娥捧上各色絕世花品。
波濤暗流從這時候開始洶涌。
妙齡的閨秀或被人推薦,或毛遂自薦,去到攢瑛台上,就花論才,一展風華。或詩書丹青,或文藻曲藝,或歌舞琴技,形式不拘一格——競選“花神”。
“花神”選舉,得失之間不僅關系個人名譽,背後還關聯著同族姊妹的閨範風采,攸關家族利益。
甚至往大了說,還牽扯著朝廷局勢。
凡上台者,無不用上全力,盡態極妍,堅持到最後,力爭魁首。
但今年情況特殊。
誰都知道本屆百花宴不言而喻的主旨是為二皇子選妻。因而有些年紀不匹配的,或者無此意向的,便會松懈——沒必要得罪未來的二皇子妃……或者說是“皇後”。
于是,不停地有人上台,又不停地有人退下來。
一茬一茬的。
只為襯托某幾個家世、年紀、品貌與二皇子最契合的女子。
許如涼的同桌卻靜若處子——在座郡主不是宗室郡主,就是已經定了親事的,均不在競選之列。
還有異類許如涼,連大字都還沒認全的總角丫頭,豈會吟詩作對?
但也個個引頸相望,十分關注。
偶爾有人出彩,還要爆發一陣熱烈鼓掌。
隨著第三輪比拼結束,攢瑛台上只剩下十來個人了。
有人驚嘆般地竊竊道︰“謝六竟然背了前朝柳大師的萬字詠花長賦!準備得這樣充分,看來志在必得啊。”
另一人附和道︰“那可不是。押著三家期望,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怎麼說?”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個人憑本事盡力爭取,哪就能強求奪魁?
方才這人聲音就壓低下去︰“你們想啊,衛家尚了二公主,和二公主的母族溫家同氣連枝;溫家尚了四公主,聯結到四公主的母族姜家……姜家什麼來頭,你們知道嗎?”
“我听說,”又有一人小聲而積極地道︰“江浙道金華府東陽姜家,在江南士林的地位,不亞于許家之于大昭……”
“許家?以前尚能這樣說,現在卻不恰當了。”方才這人打斷了她的話,道︰“姜家有著三朝出一位帝師、七位閣老、十一位翰林、二十三位進士的驕人歷史,姻親遍布大昭十六道,在江南士林地位極高,而且蒸蒸日上……許家就……”
別看現在如日中天,將來怎樣,還不一定呢。
許家嫡宗子嗣漸趨寂寥,年輕一輩年紀尚幼,還未發力。
老一輩諸人,皇後年過四旬,五胎五落,膝下空虛;宋王妃雖然姓許,但世子妃姓衛,宋王府到底已經被衛家滲透;三姑奶奶遠嫁瓊崖,隨著瓊崖大帥叛出朝廷,早已斷絕往來……
許家嫡宗僅由老一輩三子支撐,都已經恩澤到頭。
將來若是二皇子即位,必會在外戚的壓力下首先打壓許家。若是三皇子,不用外戚施壓也會打壓許家——三皇子和皇後有殺母之仇,不共戴天。
許家能落什麼好?
說話這人朝許如涼的方位瞄了一眼,到底沒有把這些都說出來。
許如涼仿佛專心致志在看比賽。
眾人舒了口氣,小丫頭而已,不諳世事,根本不明白赴宴是來干嘛的,恐怕看遴選看得入迷了呢。
默了一陣,听的人听到一半,一知半解最是撓心,忍不住又追問。
方才這人聲音壓得更低,“以前許家氣焰最盛的時候,其他門閥怕被個個擊破,尋求聯盟,溫家和衛家姻親相扶,王謝兩家縱橫一派,其他小門閥依附兩派,勉強和許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長達三十年里,都是這樣的局面,穩定而牢固。
那是大昭士族最風光的時候。
在座眾人年紀雖小,也曾听老一輩提起過,紛紛點頭附和。
這人接道︰“現在溫衛一派勢頭日勁,就像鼎上三足一足漸大,有覆鼎之兆,另外兩足能不緊張嗎?當然要緊著拿下二皇子。”
二皇子的母族,山陝道漢中楊家。
雖然自武宗皇帝三王奪位後,楊家便逐漸隱退了,但畢竟是出過太皇太後的家族,根基猶在,勢力龐大,東陽姜家遠不能望其項背。
如果能成為二皇子的外戚,勢必大有助益。
也許一時半會不一定能為所欲為,但至少不會有傾家之憂。
溫衛派想更上一層樓,王謝派豈能坐以待斃?
所以,謝家嫡宗六姑娘,謝盈,不得不勇往直前。
又有人道︰“那也才兩家啊。”
方才這人就有些不屑了,怎麼還不明白呢!
“還有許家啊!”
“許家?干嘛不派……”後面的話又咽了回去。許家最大的女兒才八歲,就在這兒坐著呢,看著才五六歲的身量,怎麼上台去比?
就算天降神童奪了魁,還真能嫁給二皇子不成?
這人又補了一句道︰“許大國舅只用七年就從大理寺卿做到丞相,心中丘壑自不會少。”
明知自家走不了嫁女這條路,與其眼看溫衛一派持續坐大,當然更願意支持王謝奪魁——畢竟許大世子已經十四歲,畢竟五公主的母族是謝家。
眾人恍然大悟地“喔”了一聲,不無欽佩之色。
隨即沉默下去,紛紛看向攢瑛台。
第四輪比拼進入白熱化階段,氣氛越發緊張起來。
許如涼冷冷地勾了勾嘴角,千謀萬算,臣子悖不過天子,天子奈不過天命!
***
幾位郡主的論斷,只有格局大勢是可信的。關于幾大家族的具體立場推斷,則存在偏頗——這些郡主最多也就從父兄那里听到一些片段,並不真正了解,然後就自以為是地侃侃而談……出風頭什麼的,你們懂的。
所以,請保持一雙雪亮的眼楮,不要被她們說的內容迷惑啦~(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