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蒼茫雲海間 !
她做了一個夢。
依稀是深秋時節, 涼風拂面,傍晚時桂花落在宮道上, 細細密密地鋪了一層金黃, 她伸手挽起一枝沉甸甸的花枝,手指間也染上了幽幽桂香。就這麼分花拂葉,好像走了很久,卻又像只過了一瞬。她的發間落滿了細小的桂花,懵懵懂懂地向著花叢深處走去。最後在一株桂花樹下, 她看見一個人坐著,夕陽落在那人腳邊, 她側臉的輪廓被余暉勾勒地清晰無比, 與記憶里的一模一樣。
似乎察覺到有人靠近,那人轉過頭來,在晚風中向她粲然一笑。
這一笑比滿樹繁花還要動人, 于是她便醉倒在這笑容里,心旌搖曳,如飲了桂花酒般, 飄飄然地向那人走去。
楚�從睡夢中醒來,頭有些發沉。昨夜是中秋, 也是她的生辰,宴上大臣敬酒,不得已多喝了幾杯。她記得那是辰州新上貢的果酒,後勁極大,宴席中醉了好些人, 連她也不能幸免,撤宴回宮後,便昏沉沉地入睡了。
悠長的鐘聲在宮中回響,清晨的陽光如水般從太和殿前瀉了滿階,順楚�在宮人的服侍下穿戴好,去紫宸殿上早朝。
行至長清宮,空氣中彌漫著幽幽的花香,楚�有片刻失神,她從行轅上下來,伸手捻起垂落的花枝,目光落在長長的宮道上,只見宮道兩旁都種滿了桂花,風輕輕一吹,便如金雨簌簌而落,鋪滿了整條宮道。
恍惚之中,她將昨夜夢見的一切,都想起來了。
光熹四年,距朝廷在辰州推行新法已過去六年之久,後廣推恩科,廢除了幾代以來平民入科試需世家或官員舉薦的條律。皇帝又以六州廣袤,偏遠之民不知皇威為名,再行分封,將聚集在辰州兩郡的部分藩王分往其他州郡;且立延平宮學,召翰林學士及朝中大臣為侍講,凡藩王向承徽府請立的世女皆需入京就讀。藩王威勢已經大不如前,明知皇帝這是要以世女為質,也不得不照令而為,含淚揮別愛女,送入京中。
這日楚�下朝,在重華宮考問太女課業。太女年僅八歲,穿著朱雀紋飾的王服,頭戴金冠,往椅子上一坐,有些吃力地把頭伸長,照著平時師傅教的坐正。楚�只看見這小小的人板著臉,努力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屁股卻扭來扭去,心中有些好笑,悄聲走過去在她身邊坐下。太女措不及防,被嚇了一跳,從椅子上滑下來向楚�行禮︰“兒臣參見母皇!”
孩童的聲音十分清脆,只是今日太女咬字有些奇怪,楚�讓她起來,問道︰“楚澤,你的嘴怎麼了?”
太女說道︰“兒臣的牙掉了三顆,說話是有些不順,等日後長出來便好了。”說著太女扒在楚�膝上,向她張開嘴,示意她看自己掉了的牙,楚�數了數,唏噓道︰“竟掉了三顆,怪不得你方才說話都漏風走音了。”
太女沒有一點害羞的意思,大大方方的點點頭說道︰“發齒脫落本是常理,兒臣也沒有法子呀。”
楚�拍了拍她的頭,太女爬上椅子坐正,楚�瞅著她懸空的小腿,忍住笑問道︰“近來都學了些什麼,說與朕听一听。”
太女說道︰“今日學了一首新詩,兒臣很喜歡那句‘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楚�覺得很有意思,接著問道︰“你為什麼喜歡這句?”
太女一本正經地答道︰“因為兒臣讀的時候,好像真的看到了詩中所寫的景色。天地遼闊明月高寒,江水悠悠潮漲潮落。”
楚�微笑著不說話,楚澤是先帝遺腹子,算起來應該與她是姐妹。雖說當初是世家從中作梗,但她也便這麼將錯就錯地將妹妹當作女兒來養。楚澤雖然只有八歲,但早已顯現出自己的性格。為她講課的翰林院大學士就不止一次的說過,太女殿下早慧善思,或遇書中陳教之言,總能尋其弊處而辯之,非常有主見。
就如同現在,明明是楚�在考她,太女卻睜圓了眼楮反問道︰“那母皇喜歡這詩中的哪句?”
楚�慢悠悠地說道︰“你不背完,朕如何知道有哪幾句?”
她如何不知這詩,說這話只是在逗小孩頑,太女卻覺得非常有道理,大聲把詩句背誦出來。清朗的童音回蕩在殿中,待太女背完,卻見母親怔怔地坐著,像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太女十分懂事,安靜地坐在一旁等待。
“何處寄相思,南風吹五兩。”
孩童稚嫩的聲音漸漸遠去,浮現在楚�眼前的,卻是許多年前的一幕。似乎她也曾這麼問一個人,那個人卻說,她喜歡這詩句的最後兩句。
她問為什麼,那人說道,天地間不見長存之物,但唯有相思最是情長。只是不知道,如今她還會這麼說嗎?
太女到底是孩童心性,見她沉默這麼久,也覺得有些害怕,一時竟忘了教導師傅的叮囑,伸手去拽楚�的袍子。
楚�回過神來,見她怯生生地看著自己,便摸了摸她的臉,溫言道︰“朕只是想了一會事。楚澤,你的師傅教的很好,你學的也很好。”
小孩子最是敏銳,太女覺得她此時說話的語氣不同與常日,竟是格外溫柔,便大膽地攀著扶手看向她的臉。這一看之下,太女 當一聲連人帶椅子翻了個天,椅子壓在背上,四肢不停捏動,趴在地上像個甲魚。楚�頓時哭笑不得,忙把她拉起,另叫了宮人進來服侍。
太女被帶下去換衣裳的時候有些懵懵的,方才她在母親臉上見著從未見過的神情,這讓她非常費解,以至于宮人以為她被驚嚇著了,又是召醫師,又是去請平日教導太女的師傅來,好一通忙碌。
多年之後她還記得這件事,倒不是說從椅子上摔倒有多麼丟人,只是自那以後,她再也沒有見過母親流露出那種神情,她的眼眸溫柔而悲傷,如同平緩幽深的暗涌,沒人知道底下究竟藏著什麼。
光熹十年,夏。
電閃雷鳴,大雨瓢潑。風裹挾著水汽長驅直入,將殿中輕紗吹的上下飛舞,隱約還有一點極淡的香氣。那是前幾日為避酷暑,驅散燥熱,宮人們點燃寒檀香以靜心神。這香的味道在殿中經久不散,似乎已經成為了宮殿的一部分。
這天不必上朝,折子也不多,楚�批完後照例去重華宮看過太女,卻因為漸猛的雨勢在此多呆了幾刻。太女已經十四歲,去年年初入朝听政。近年來隨著新法的推廣,許多積弊已久之事逐漸顯露出弊端,從律法到刑法皆要修改完善,大臣們往往因為一字之差吵上一整天,太女也得以見識到文官唇槍舌劍的威力。
朝會往往能從早上拖到中午,這期間只要皇帝不發話,就沒人能離開,太女也要站在一旁,還不能說話只能旁听,極為考驗心性和定力。幸而太女對政務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看大臣們吵的面紅耳赤也是一種樂趣。一年下來,人倒是穩重了許多,褪去了稚氣,變的有些像大人了。
所以當太女頗為驚慌地來到她面前請罪的時候,楚�反倒有些詫異,問道︰“出了什麼事?”
太女猶豫片刻,低聲道︰“大雨連日,兒臣宮中宮人來報,說懸泉殿年久失修,有些漏水了。”
楚�道︰“這是你宮中的事情,不必過問朕,你自己拿主意便是。”
太女遲疑地點了點頭,但明顯是放心了,繼續說道︰“只是听宮人們說,那懸泉殿有些不詳,所以才被封了。兒臣此舉,會不會有些不妥?”
原來是這件事,楚�淡淡道︰“那地方只是偏了一些,沒什麼詳不詳,從前朕還在那里住過幾日,風景倒是不錯。”
太女的眼珠都快掉出來了,忙蹭到她身邊問道︰“真的嗎,母皇還在那里住過?”
楚�拿折子敲了一下她的額頭,說道︰“騙你做什麼。橫豎今日有空,帶你去瞧瞧。”
太女樂滋滋地跟在她後面,楚�命人打開了懸泉殿,見牆面修補過的地方仍有濕痕,當即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定是太女修到一半,听人說這宮殿曾經的種種不詳之事,只好又半道停了,偏偏這幾日雨下的大,水又漏了進來。
她沒說什麼,太女自己倒是很自覺地心虛了,收斂了些。楚�領她去了書房,太女抬頭一瞧,果然如此,當下心寬了幾分。兩人上了二樓,楚�將殿門打開,風一下子涌了進來,將殿中積累的郁氣一掃而空,太女走近了,發現外頭還有個台子,離欄桿不遠處一條水龍咆哮而下,眺望遠處,長安城就藏在這片朦朧雨幕之後,時隱時現。
“這世上沒有不詳的東西,之所以不詳,不過是用它的人心術不正,自己走到了絕路。”楚�攏了攏衣袖說道,“楚澤,你是怎麼想的。”
太女的聰慧就在這個時候顯出來了,她答道︰“兒臣覺得,母皇不單單是在說這懸泉殿,更是在說用人之道。”
楚�道︰“說下去。”
太女道︰“都說朝臣們有清濁之分,可是清濁到底如何去分,兒臣覺得,她們也未必能說的清楚,全看帝王如何去駕馭。以清濁而分似乎也不大對,人有百樣,皆由心定。凡所用之,都不能單看一面才是。”
楚�很是意外,點點頭說道︰“不錯,看來一年的听政沒有白費功夫,到底還是有所長進的。”
太女見她不再說話,只是望著殿外的風雨。便默默地行了禮,悄聲下樓去了。
楚�站在台子邊上,被這久日的景色勾起了思緒。她不覺想到當初那個困惑了很久,到現在還沒有答案的問題。為了這個問題,她曾不下數十次來到懸泉宮,站在這里向遠處眺望,久而久之,連這景象都記在了心里。
在那個時候,清平站在此處,究竟是在想些什麼呢?
想到這里,她又不免想到往日的情形。數十年來,她不讓自己去想她,卻總在不經意間想起過往的種種。清平為何要離開她似乎已經明白了,但此時說什麼都已經太遲。時間消磨了記憶中那些猜疑戒備,只留下思念。而這份思念,卻也只能埋藏在心底。她無處可說,也無話可說。
離開懸泉宮時已經雨過天晴,楚�也不再去想那些事情,她回到勤政殿,閑的無事,又撿了幾本折子看著。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日復一日過去,花開花落,周而復始。國泰民安,漸有太平盛世的開端前景。
然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隨著一天天過去,楚�卻漸生茫然之意,心底隱藏的疑問也愈發強烈。
此生而來,又是為了什麼。
光熹十二年,雲州。
已經快要入冬了,學童們打完柴回來,照父母吩咐,特地往先生家門前放了幾捆,倚著牆壘上去。然一時間玩心大起,各自看誰的柴捆的結實,能摞的高。正當玩的興起時,門突然開了,有人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你們幾個。這是在做什麼,嗯?”
孩子們見被撞破,只能乖乖地在先生面前一字排開,低頭看著鞋,不敢說話。
清平瞥了一眼那高高的柴堆便知是怎麼回事了,雖然一早與村中人說了,這義學是朝廷出錢修建的,不必交什麼束 。即使如此,平日的時候也有村人常常送來自家種的果蔬,都是放在門口便走了。入冬前也讓孩子送些柴來,都劈好了捆起,堆在牆外。
這到底是村中人的一片好意,清平不忍拒絕的太明顯。但她也有自有法子,從屋中取來早已經備好的紙筆,一人一份發下去。
清平說道︰“都散了吧,早些回家,莫要讓爹娘操心。”
孩童們一哄而散,飛快跑遠了,清平隔著門還能听見外頭傳來的笑聲,她將院中的地掃了掃,搬了一張桌子出來,趁著天還亮,坐在院子里看看書。
突然間起了一陣風,清平攏了攏衣領,感覺到幾分寒意,她抬頭看向天空,密雲涌動。算了算月份,想來是要開始下雪了。一想到這,她立即將桌子搬了進去,開始把院里的東西都收了放進小間。這院子一人住著實有些大了,當初賣這院子的人家也說是備著給女兒成親用的,因為這個緣故,屋子的梁柱檐角都畫著許多合歡花,看著非常熱鬧。
清平住進這院子還不到一年,在此之前,她一直住在安平郡里,常于 蘭草原與古城間往返。數十年的時光在枯榮交替間悄然而逝,塵世中的悲歡離合已不知上演了幾輪。而世間的山水並未有分毫改變,在歲月中兀自沉默。人與這天地相比,實在是太過渺小。
四年前朝廷在各郡縣設義學,她前去應征,沒想到真的被聘用了,自此便住在義學里。只是那地方確實有些小,但也湊合住了幾年,終于在附近村子里物色到一間不錯的小院,這才換了地方。
收拾完東西已經天黑,因明日還要去義學,她便熄了燈早早睡了。或許是因為睡前多看了一眼那扇繪著桃花的屏風,這夜的夢中,也有灼灼艷艷的花樹,如雲霞般鋪天蓋地。花枝蔓蔓處依稀站著一個人,在落英雨中遙遙與她相望,不知為何,她在夢中竟不敢動彈,唯恐那人隨著紛落而下的桃花一並消失了。
第二天她在拍門聲中驚醒,茫茫然地怔愣了會,忙披起衣服出去開門,外頭果然已是銀裝素裹,一片素白。清平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同在義學中教書的王教諭,王教諭見了她說道︰“清平啊,對不住了,把你這麼早叫起來,實在是有大事。”
說著她從懷中掏出根白布,遞給清平,哽了哽道︰“這十日都不必去學堂了……”
清平接過她手中的白布,見到布條首尾兩段都被點上了一個黑點,猛然反應過來,喃喃道︰“你是說……”她心中仍存有一分僥幸,心劇烈跳動著,只有這麼一個念頭。但王教諭卻點了點頭,沉痛地道︰“陛下……殯天了!”
清平都不知自己是怎麼與王教諭說完話的,她將布條纏在手上,險些摔倒在雪地里。目光觸及滿院素白的雪,她卻覺得這顏色格外刺眼,刺的她心都緊縮起來,陣陣地發疼。
便這麼昏昏沉沉地臥在床上,她猶自有些不真切的感覺,將手中布條翻來覆去的看。但布條畢竟是死物,也不能說話,她以為自己會痛哭,但卻一滴淚都沒有,傷心到了絕處,只覺得失了魂落了魄,輕飄飄若騰雲而起,不知今夕何夕。
她想起昨夜那個夢來,一骨碌從床上翻身坐起,難不成是那人魂魄入夢,來與自己道別了,為何自己不肯上前一步與她說句話?她心中從未有過這麼後悔,連虛無縹緲的夢都要反復去苛責,心底的驚惶如流沙下陷,愈發深重。逼著她連呼吸都有些艱難,原來今生今世,真的便再也沒有機會見上一面,自此天人永隔,再難相見。
哪怕她心中曾有再多的怨言,都已經在漫長時光的磋磨中漸漸淡去,而在此時此刻,她心底唯有一願,就是能再看她一眼。
哪怕只是隔棺相望,目送她入陵寢。
她便懷揣著此念閉上眼,朦朧間似乎又睡了天黑,她心中隱隱有個念頭,倘若能這麼一直睡去,永遠也不要醒來,多好。
似乎又听到敲門聲,清平扶著頭下了床,只穿著單衣便出去了。屋外大雪紛飛,她並未感到多冷,待開口時才發覺自己嗓子已經啞了,張口問道︰“是誰?”
雪驟然停了,連風也息了聲,她幾乎以為自己在做夢。但見月光輕盈落在雪地上,將院子映的發亮,那些雪如同銀粉般,在清輝中折射出細小零的碎光。她站在門前,覺得自己應是在夢里。她的手放在門插上,好一會才又問了一遍︰“是誰?”
敲門聲戛然而止。
“是你嗎?”清平輕聲說道,她將手貼在門上,卻沒有把門打開。她怕開門後,門外夜訪的亡魂便會頃刻間消散。
但若能在這夢中相見,哪怕是隔著門,也已經了卻余生最後一點心願。
唯恐驚了門外的來客,她沒有再開口。月亮漸漸隱去,院子又回到了黑暗之中,她慌亂地摸索著門板,感覺那人似乎已經不見了,于是這話像是說給自己听的,她喃喃道︰“是你嗎?”
好一陣沉默,院子中又開始下起雪來,仿佛預示著這場夢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
清平撫在門上的手已經沒了知覺,在呼嘯的寒風中她轉過身去。就在此時她听見門外再度傳來了敲門聲,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清平。”
她听見她如此說道︰
“……是我。”
——完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因為番外字數可能有點多,就不放晉江浪費大家的錢了。可能會有車,等我休息幾天以後會在wb【看長亭晚】陸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