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兵臨天下

第266章 心無靈犀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高月 本章︰第266章 心無靈犀

    、、、、、、、、、、

    晚上,諸葛亮等妻哄孩睡著了,這才對她笑道︰“這里住不習慣,我們明日還是回去吧!”

    黃月英心中有些不高興,沉默不語,諸葛亮見妻不悅,也不再提此事,到晚上要入睡時,黃月英嘆了口氣道︰“如果你想回去,我們明日回去就是了。【】”

    諸葛亮心中歉然,安撫妻道︰“我倒不是不喜岳丈家,只是另有事情要做。”

    “我知道,你今天見到了劉備,心願已遂,自然就想回去了。”

    諸葛亮被妻揭穿了心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半晌,黃月英幽幽道︰“我就不明白,隆中才俊大多去江夏,山民、元直、馬良都在那里,甚至連你師尊也去了,為什麼你就不去,而且公對你也重視,番五次派人來請,還寫了親筆信,甚至還許你軍師之職,你為什麼不肯接受,難道還記恨當年之事嗎?”

    諸葛亮摟住妻的腰笑道︰“當年他也是一番好意,才使我們有了姻緣,我感激他還來不及,怎麼會記恨!”

    “那你為何還要去和龐士元爭位?難道你不明白他今天來的真正目的。”

    “我當然明白,只是我想了很久,也觀察了好幾年,我覺得劉皇叔更適合我。”

    黃月英翻過身來,注視著丈夫的眼楮道︰“你的意思是說,公不能成事?”

    黃月英倒不是擔心劉,劉死活與她無關,她是擔心陶湛,陶湛可別被劉牽累了,諸葛亮搖了搖頭,“劉也是做大事之人,將來必有所成。”

    “那你為何”黃月英見丈夫話沒有說完,便停住了話頭。

    諸葛亮微微嘆息道︰“劉雖然不錯,卻不適合我,他過于強勢,他其實和曹操很像,我若跟了他,本質還是和徐庶一樣,只能是他的其中一個屬僚,或許比較重要一點,但手中不會有大權獨握,我觀察了他幾年,劉不會容許任何人獨掌相權,這不是我想要的。”

    “那劉備就會讓你獨掌大權嗎?”

    諸葛亮淡淡一笑,“他和劉不一樣,他會視我為師,因為只有我才能幫他擺脫困境,更重要是,劉備年紀已大,又要忙于生育嗣,沒有那麼多體力和精力處理政務,只能依靠于我,跟著他,我更能施展胸中抱負。”

    黃月英嘆了口氣,“可是劉促成你我婚事,又如此看重你,你卻要投靠劉皇叔,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人家。”

    諸葛亮沉默片刻道︰“就當我欠他一個人情。”

    夜晚,劉備在大營內也心神難寧,他奔波半生,飽閱人情世故,對人性已經看得很透徹了,今天與諸葛亮一會,他看得出諸葛亮胸有良策,能幫他走出眼前的困局。

    況且司馬徽兩次向他推薦諸葛亮,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就算稍有夸張,那必然也有真才實。

    更重要是,劉備幾次和黃承彥談到諸葛亮,才知道諸葛亮雖和劉表、蔡瑁有親戚關系,但平時並無往來,也就是說,他無須忌諱諸葛亮和蔡瑁的關系。

    劉備心里明白,諸葛亮之所以不肯說出胸中之計,根本原因是自己誠意不夠,偶然在黃府相遇,他怎麼可能輕易說出肺腑之言,自己必須要親自上門拜訪,才能顯示出誠意。

    這時,書佐馬謖快步進帳,將厚厚一疊書奉上,“回稟皇叔,已經整理抄錄完畢!”

    馬謖是馬良之弟,從小便號稱神童,今年只有十八歲,不僅富五車,而且騎射高明,可謂武雙全,才華過人。

    馬謖師從司馬徽,一個月前司馬徽將他推薦給劉備,雖然年紀不大,但劉備在一番考校後,對他頗為滿意,破格任命他為書佐,替自己整理書。

    劉備接過公,笑問道︰“幼常覺得孔明如何?”、

    馬謖恭恭敬敬答道︰“孔明兄長號稱臥龍,是荊州四俊才之,才思高絕,是我最為敬佩之人。”

    劉備點點頭,又好奇地問道︰“哪四大俊才?”

    “一是臥龍諸葛孔明,二是鳳雛龐士元,是仁俠徐元直,四便是我兄長白眉馬季常。”

    劉備笑了起來,“還有這種說法,我竟然不知。”

    馬謖忍不住又道︰“皇叔可能不知,其實荊州還有神童之說。”

    劉備知道馬謖號稱神童,他其實就是在說自己,不由心中暗笑,便問道︰“你說說看,是哪個神童?”

    馬謖最大一個弱點便自負,荊州人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他一直不服氣,因為說這句話時他還年少,所以他一直認為自己武全才,絕不遜于兄長。

    既然劉備問起,他也毫不謙虛地說道︰“一個是劉別駕的外甥周不疑,另一個也是零陵人,蔣琬蔣公琰,再一人便是屬下,馬謖馬幼常。”

    劉備見他頗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之意,忍不住微微笑了起來,這時,龐統的身影出現在帳門口,他正好听到神童之說,便也笑道︰“其實應該還有一人,名叫鄧艾,鹿門書院也公認他為神童。”

    馬謖連忙向龐統行一禮,退了下去,劉備請龐統坐下,笑問道︰“周不疑我知道他在江夏,那蔣琬和鄧艾在何處?”

    “蔣琬好游歷,現在正值暮春,他不會在家,主公可以關注此人,若以他為輔,將得一大才,不過鄧艾估計不會效忠主公。”

    “這是為何?”

    “鄧艾的父親和劉有生死之交,他視劉為叔父,另外,他母親和兩個姊妹都得到陶家資助日,甚至大姊出嫁也得了陶家一份豐厚的嫁妝。”

    劉備不解,“陶家為何要資助她們?”

    龐統笑了起來,“確切說,是劉之妻資助她們,主公忘了嗎?”

    劉備這才恍然,沉默片刻,劉備又問道︰“士元覺得諸葛孔明才如何?”

    龐統心中一跳,這是劉備天內第二次提到諸葛亮,莫非

    龐統臉上有些不自然起來,勉強笑道︰“孔明號稱臥龍,又被譽為荊州四俊才之,從常理說,他也應該有才華。”

    劉備听出龐統話中有話,便奇怪地問道︰“為什麼叫從常理說?”

    “很簡單,因為評定四俊才之人正是蔡瑁,不過是前年劉荊州壽辰時的一句玩笑之言,結果廣為流傳。”

    劉備是何等老辣,他听出了龐統語氣中的嫉妒之意,他心中微微有些不悅,不露聲色道︰“這樣說起來,孔明此人是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倒不至于,不過我叔父稱孔明為鬼才,尤其擅長于陰陽五行之術,而且我听說叔父幾次向劉推薦孔明,但劉最終還是不用,也不知是什麼緣故?或許和蔡家有關,呵呵!”

    人心是最為微妙,在激憤或者嫉妒之時,往往會失去平時的狼,說出一些不靠邊的幼稚之言,龐統就是這樣,他號稱鳳雛,自然是才華橫溢。

    但心中的嫉妒卻沖昏了他的頭腦,他唯恐諸葛亮來搶了他的位,所以拼命抹黑諸葛亮,卻不知道他自己已落了下乘,在劉備心中的印象大大打了折扣。

    劉備默然無語,心中暗忖,‘他和孔明勢同水火,諸葛亮倒也不能操之過急。’

    等龐統離去,劉備命人把張飛找來,對他吩咐道︰“你送十壇酒和兩口豬送去諸葛府,態一定要恭敬,就算是管家也要躬身行禮。”

    張飛听說連管家也要躬身行禮,心中略略有些不高興,但兄長的話不敢不听,只得答應了,轉身剛要走,忽然想起一事,連忙道︰“兄長,諸葛亮不是在黃府嗎?”

    “我知道他現在在黃府,但你要把東西送去諸葛府,明白嗎?”

    張飛撓撓頭,“俺明白了!”

    天還未亮,一隊由二十艘戰船組成的船隊正沿著漢水西岸緩緩北行,離襄陽城已不到里了。

    劉負手站在船窗前,河面風很大,船窗沒有全開,從船窗窄窄的縫隙中,他望見了一片灰蒙蒙的原野。

    天快亮了,天邊顯出了魚肚白,在那景物不斷變化的廣闊原野中,卻有幾顆星星不變地在天邊閃爍,遠方還有一抹群山朦朧地矗立在灰色天邊。

    和賈詡分手已經五天,但劉還在考慮賈詡的建議,取關中為基業,逐鹿中原,當年魏延也提出過類似的方案,這和諸葛亮提出的天下分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諸葛亮的方案是蜀中,而賈詡的方案卻是關中,這兩個方案各有所長,但也各有所短。

    蜀中奪取便利,但地域狹窄,戰略縱深較小,而關中確為龍興之地,歷史長河中最鼎盛的兩個王朝,漢和唐都在這里興起,不過關中遠,奪取困難,就算奪取了,也很難和荊州保持聯系。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先奪巴蜀,再取漢中,最後再佔領關中,這便是步步為營,十分穩健,這其實和諸葛亮的方案大同小異了。

    只是蜀漢為什麼最後會失敗?難道是應了賈詡的結論,蜀中是困龍之地嗎?

    劉心中很紛亂,幾天來,他一直為此事煩惱,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將劉從沉思中驚醒,他向岸上望去,只見朦朧的晨曦中幾名騎手正疾速向南奔跑。

    劉心中一動,再往南去就是江夏了,難道是找自己?他連忙吩咐親兵,“叫住岸上的騎馬人!”(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之兵臨天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之兵臨天下第266章 心無靈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之兵臨天下第266章 心無靈犀並對三國之兵臨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