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人正是號稱江夏左王的山賊頭,原是汝南劉闢的部將,因為是襄陽人,劉闢便命他回荊州開闢一處新的根基,怎奈荊州民心思定,不願上山為匪,混跡了年,才拉出一支千余人的軍隊,這和他當初向劉闢信誓旦旦保證,一年一萬的目標相差甚遠。【無彈窗小說網】
今天他正好山下接應打劫歸來的兄弟,卻听說兄弟王泰遇到了恩公,他很清楚,王泰的恩公便是劉 ,劉碑佷,令他心中大急,催馬追來。
數十步外,劉 上下打量這個山賊頭,年紀二十五六歲,身材八尺,長得相貌堂堂,手執一柄至少五十斤重的長刀,頭戴鷹稜盔,身披鎧甲,哪里像個山匪盜賊的模樣,分明就是一員大將。
江夏左王也在打量劉 ,比自己略高那麼一點,年輕英武,相貌不凡,一雙眼楮仿佛銳利得看透自己的心,他心中暗忖,‘原來這就是荊州赫赫有名的 公,倒也名副其實。’
不過此時,江夏左王更關心自己手下的去留,他翻身下馬,上前對王泰道︰“二弟,你真要棄哥哥而走嗎?”
王泰嘆了一口氣,把領拉到一邊,低聲勸他道︰“大哥,其實這是一次機會,汝南黃巾已滅,劉闢、龔都都死了,大哥已經奮斗了年,覺得我們還有什麼前途希望嗎?”
王泰的話重重擊在江夏左王的心坎上,他原本滿懷希望來荊州奮斗,可是年過去了,他手下只有千人出頭,而且僅這千人他也開始難以養活了,否則他也不會越界跑到江邊來劫掠。
他們也漸漸混不下去了,聲名狼藉,日日益窘迫,官兵圍剿一次比一次凶狠,很有可能劉表也要出兵來圍剿他們了,更重要是汝南黃巾軍已亡,他孤掌難鳴,遲早會走向滅亡,那他的前途何在?
江夏左王嘆了口氣,“連甘寧都投降官府了,我又何嘗想當一輩盜賊,我本想去投靠劉備,畢竟他是從汝南過來,劉闢、龔都都投降了他,但又覺得跟劉備沒有前途,心中難以斷決。”
王泰很了解大哥的心思,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想效仿甘寧投靠劉表,但又怕劉表不容,把他交給黃祖,他趁機道︰“不如大哥和我一起投靠 公,他是劉碑佷,又是我的恩公,為人仁義寬容,跟著他不愁沒有前途。”
江夏左王也有些動心了,這是劉碑佷,將來必為荊州一鎮諸侯,他沉吟半晌道︰“就不知他肯不肯收我?”
“我去替大哥說說!”
王泰又快步走到劉 面前,躬身施禮道︰“公,我家大哥也是有才能之人,武雙全,不願當一輩盜賊,他願意跟隨公,不知公願否收錄?”
劉 又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江夏左王,見他滿眼期待地望著這邊,手中馬鞭彎折,顯得有點心思忐忑,怎麼看他也不像個普通的盜匪,劉 心中一動,便問道︰“這個江夏左王叫什麼名字?”
“他姓廖名化,字元儉,襄陽中盧人。”
劉 一怔,隨即心中一陣驚喜,原來江夏左王就是廖化,難怪看起來不像普通小賊,頗有幾分大將之風,廖化若想投自己,當然求之不得,劉 立刻道︰“只要他是誠心為我效力,我一定會重用他。”
王泰飛奔而去,不多時,廖化跟著他快步走來,跪在劉 面前,“山賊廖化,蒙 公不棄,原為公效犬廬勞!”
劉 連忙下馬,扶起了廖化,“廖將軍是大將之才,淪落為黃巾著實可惜,好在將軍幡然醒悟,未為不晚,將軍既願為我劉 效力,我也絕不會虧待于你!”
廖化心中又是慚愧,又是歡喜,慚愧是他還嘲笑甘寧投效官府,而他自己最終走上這條,歡喜是他感受到劉 的誠意,並沒有因為自己出身黃巾山賊而輕視,這份尊重令他生出一種重新為人的感慨。
他也無比誠懇道︰“廖化困惑多年,今日得遇明主,如撥雲見日,不勝欣喜,廖化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不知為什麼,劉 忽然想到那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其實反過來說,蜀中也不是那麼不濟,而是證明了廖化會為人處世……
盡管廖化急切地想跟隨劉 ,但劉 卻沒有立刻帶他同行,廖化是因王泰之勸才投降劉 ,雖然語氣很誠懇,但劉 總覺得有點倉促,他要給廖化一段思考的時間,所以他讓廖化去收拾山寨,遣散部眾,約好柴桑相見。
而劉 則帶著王泰等二十幾名當初他釋放的軍奴同行,他們和廖化不同,是死心塌地願跟隨自己,劉 又雇了一艘大船,兩艘船一前一後,向南方行駛而去。
劉 站在船頭,負手望著江面,越向南走,江面越是寬闊,江面波光浩淼,一群群鷗鷺在江面上盤旋鳴叫,天高雲淡,令人份外心曠神怡,心胸也格外開闊。
這時,徐庶慢慢走到他身旁,注視著江面笑道︰“我沒有想到這次意外,最後竟然是一個大大的收獲。”
“元直沒有責怪我收下黃巾賊為部下?”劉 瞥了他一眼笑問道。
徐庶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其實我很佩服曹操一點,無論貴賤,唯才是舉,說起來簡單,可要做到卻是何其之難,從劉荊州就可以看出來,莫說地位卑賤,就算地位尚高的北方士族,他都是拒而不用,更不用說出身低賤之人, 公無論廖化出身黃巾,毅然收錄他,令我更加敬佩公的心胸,公乃荊州異類也!”
劉 嘴角露出一絲苦笑,自己確實是荊州異類,他頭腦里根本沒有門第貴賤之分,盡管他在言語習慣都已經融入了這個時代,但他的思想卻還保留著一點後世的平等,他沒有接受這個時代的教育,自然也沒有打上這個時代的烙印。
盡管劉 也在努力融入,但他骨里的東西卻不會改變,他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他希望有一天,不是他來適應這個社會,而是這個社會來適應他。
這時船艙里傳來小包的責怪聲,“你這樣不是煎茶,是煎藥了,煎茶一點都不能分心,像你這樣一眨眼就沒了,公就該渴死了。”
劉 和徐庶對望一眼,兩人都露出會心的笑意,這是小包在教訓侯五了,侯五就是那個五猴,今天才十一歲,和小包一樣年紀,從歲起就在街上要飯,上山當盜匪已經年了,劉 喜歡他的機靈,便收下了他,起名劉正,小名就叫侯五。
侯五天生機敏,尤其善于察言觀色,一上船便拼命討好小包,替她干活,可惜他不是煎茶的料,兩次煎茶都失敗,被小包一頓臭罵。
劉 慢慢走進船艙,見侯五低著頭,垂手而立,一臉沮喪,而小包卻雙手叉腰,一副凶蠻大姊的模樣,正在教訓侯五的無用。
見劉 進來,小包只得沒好氣道︰“算了,你不是煎茶的料,以後還是我來,公的衣服也不用你疊,你就端茶送水,跑跑腿吧!”
“侯五,你去跟船家駕船吧!”
劉 拍拍他圓溜溜的腦袋笑道︰“男漢大丈夫,不要整天女人的事情。”
“多謝公教誨,我明白了!”
侯五沖小包吐了一下舌頭,扮個鬼臉,一溜煙地跑了,連徐庶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家伙看著少年老成,可骨里還是個孩……
船只又走了兩天,這天上午,桅桿頂上的侯五指著遠處大喊︰“到了,柴桑城到了!”
柴桑就是後世的九江,在漢高祖六年置縣,劉蔽荊州時,它隸屬于江夏郡,位于江夏郡東南,是荊州最東面的一座戰略要地,由于它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江東軍每次西進,總是兵指柴桑。
事實上,柴桑在荊州和江東之間,已經幾易其手,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荊州的控制之下。
在荊州和江東的長期戰爭中,由于荊州身處四戰之地,北部被曹軍威脅,南面和交州作戰,因此在和江東的戰爭一直處于守勢,一次又一次地面對江東軍咄咄逼人的攻勢。
為此,柴桑城池修建得格外高大,城高丈,都是用巨大青石修建而成,寬闊而厚實,在城頭可以並駕齊驅輛馬車。
但柴桑城並不大,城牆周長只有十二里,人口一萬余人,只能算一座中縣。
目前柴桑縣有駐軍一千人,軍政統一,縣令和牙將都是同一人,名叫周凌,也是黃氏家族的女婿,也是柴桑本地人,是柴桑大族周家弟。
柴桑縣除了周家之外,還有兩大家族,一個便是江南第一商賈陶氏家族,另一個也是半個商人,朱氏家族,但朱家更多的是土地,柴桑素來有陶家的船,朱家的牛之說。
這些天,柴桑縣內格外熱鬧,陶家老主人要過七十大壽,遍請柬,江南各郡名流近千余人將匯聚柴桑。
連劉表也親自寫來賀信,並派次劉琮代替自己前來為陶老爺祝壽,同時也是為了安撫上次陶家在私運兵器一案中的受驚。
有趣的是,劉表的佷劉 也來柴桑拜壽,不過他卻是以私人身份前來。
一時間,柴桑城風雲際會,龍蛇混雜,一場大戲正徐徐拉開序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