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一年,距離宋靈雲來到大唐時空已經整整十年時間了,宋靈雲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布局。
在宋靈雲的影響下,現在的大唐帝國遠遠不是歷史上的同期可以比擬的,實力最少相差數十倍。
現在東起朝鮮半島,南到南洋,西到喜馬拉雅,北到西伯利亞。整個東亞大陸,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基本上實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得益于大唐帝國開放的風氣和海納百川的心態,當地居民很容易就被華夏民族吸收。除了華夏文明強大的兼收並蓄能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大唐帝國農業的發達,居然在封建時代就基本上解決了百姓的吃飯問題。
吃飯是百姓最大的問題,民以食為天,所以以農為本。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來都是因為沒有飯吃。所以有了這一張王牌,大唐帝國從來沒有統治不安穩的問題。
除此之外,對外的貿易掠奪,在給大唐帝國高層帶來難以想象的收益之外。隨著新發現地域的增多,大大的激發了尚武風氣濃厚的大唐君臣的對外擴張之心。
歷史上,大唐本身就是非常熱衷擴張的,西域和朝鮮半島都被征服。現在【太一宗】旗下的造船廠已經制造出第三代飛剪船,還有排水量高達八千噸以上的鄭和寶船,當之無愧的達到木質風帆船的巔峰。
在從南洋解決橡膠問題之後,蒸汽機已經研制出來,正在研制鐵甲船。可以說,征服世界就在眼前。
由于對外擴張的原因,大唐帝國現在君臣一心,憋著勁的等著青史留名,千秋萬代呢,更不要說還有真金白銀的刺激。
由于宋靈雲的丹藥作用,眼看李世民活個八九十歲都沒有問題,沒有那個大臣敢于現在就介入皇子之間的黨爭。面對如日中天的李世民,那完全就是找死。
沒了外部大臣的支持,就連皇位都要最少四十年以後才會落在大家頭上。所以其他皇子們也沒了爭奪的心思,至少現在沒有,否則只是淪落為過家家。
現在李承乾、李泰和李恪等幾個有志于皇位的皇子都在拼命學習和修行,至少要有足夠悠長的壽命,才有坐上皇位的希望。
在此期間,改變最大的就是“士”這個階級的改變。做為華夏文明真正的統治階級,歷史被徹底的改寫。
本來隨著宋靈雲和【太一宗】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由于技術需要,像工部、兵部、戶部、太常寺、衛尉寺、司農寺、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等多個中央和相應地方部門都開始啟用【太一宗】的道士們。
因為很多東西,【太一宗】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識壟斷,沒有【太一宗】的道士,那些東西根本就玩不轉。
所以這些年來,有數百【太一宗】的道士走入了從仕的道路。現在很多普通良家子弟,干脆把從終南山腳下到【太一宗】的數萬級石梯叫做“青雲路”,想要尋找各種方法加入【太一宗】。這個叫做“登天梯”,成功了就是青雲直上,一步登天。
現在朝中的士人階級主要封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勛貴階層,以關隴貴族為主體,指的是那些通過擔當高官的父輩恩蔭。
有個成語叫做“封妻蔭子”,這是古人做官的最高追求之一。通過建功立業來出人頭地,然後加官進爵、出將入相、封妻蔭子。
也就是說,靠關系。宋代以前,從夏朝開始,華夏政權的主體就是這些“貴二代”和“官二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九品中正制下達到巔峰。即使楊廣開科舉,李世民也開科舉,這些二代仍然是官員的主體。
從這個就可以看出,華夏文明從根子上就是關系為王,二代橫行。
第二部分是儒家學閥,代表是山東高閥,現在以崔李盧鄭王五姓七望為首。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其中崔氏更是被稱作“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歷史上,李世民讓手下給百家姓排位,崔氏就在第一位,還在李氏皇族之上,還是李世民強令把李氏排到第一位。
由此可見,不論是在民間,還是朝堂,山東士族都具備強大的影響力。
民間有言,“五姓之女,勝于皇室公主”,這絕對不是一個笑話。包括李世民手下房玄齡、程咬金等重要大臣的妻子,多數都是五姓之女,還不是嫡系。
當時想要娶五姓之女,聘禮最少需要數千萬錢,還在公主之上,搶手程度也是如此。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把持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的儒家知識傳承,形成壟斷文閥。在古代,書籍很貴,而且傳承艱難,他們就壟斷了書籍和知識,以此掌握做官的基礎。
第三部分就是逐漸崛起的【太一宗】道士,也是靠著知識壟斷。而且在這幾年,已經成功在新增官員上超越了山東士族,和二代們差不多,形成一個新的道家學閥。
無論是社會地位、民間聲望、實際需求和實用性,【太一宗】的道家知識都已經完爆山東士族掌握的儒家知識,逐漸排擠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上,兩派之間都是針鋒相對。
雖然依靠以前的底蘊,道士們被山東士族壓制。但是有著李世民和一部分大臣的支持,再加上宋靈雲的聲望和道士們的不可替代性,還有二代們的靠攏,道士出身的官員卻也不落下風,甚至有著後來居上之勢。
其實道家天然就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孔子曾經問學于老子,儒家也有很多學問脫胎于道家學說。幾次學術大辯論,儒家都是完敗,知識度相差太多。
最後一部分就是寒門學士,以科舉和舉薦為主。隨著【太一宗】推出更加先進的造紙和活字印刷技術,書本紙張的價格一落千丈。
而且宋靈雲還大肆刊印道家書籍和【太一宗】基礎知識,導致新增寒門學子大增,而且還是不折不扣的道學寒士,使得道家文化已經在基層超越了儒家文化。
所以現在“士”這個階層,逐漸由儒士為主的形勢變為“道士”為主。可以預見,以後的“道士”才是這個階層的主體。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