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報恩寺雖不是大殷國寺,卻在大殷有相當特殊地位,甚至單以佛宗的地位來論,報恩寺還要壓過國寺大佛寺,因為它是天下第一古寺,這個天下不局限于大殷國土所在。報恩寺具體出現的時間已經不得而知,總之大殷開國之前它就已經以天下第一古寺之稱矗立在那了,只是因為大佛寺的僧眾在大殷開國立下汗馬功勞,才讓大佛寺越過報恩寺成為國寺。
與大佛寺的寺廟佔險山而建不同,報恩寺就在金陵西郊,光寺廟佛殿客舍之類的就佔地近百畝,而寺院周圍西郊大半地方幾乎都屬于報恩寺。圍繞著報恩寺周圍還形成了大大小小近十來個村落,這些村落小的只幾戶人家,多的有幾十戶上百來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報恩寺的佃農。
“這報恩寺不愧為天下第一古寺,每次來都覺得它尤有禪意,與別處寺院分外不同,明明鬧市之中卻別有一番寧靜悠遠之意。”
原本經過大佛寺路上的遇襲之後,蕭氏就不怎麼愛上寺院,誰知沈君芫命里多劫難,在皇宮受了驚嚇之後一直噩夢連連,就算沈君芫跟隨家人來到金陵也不見好。一時無法的蕭氏听說了金陵報恩寺的名頭,帶著沈君芫來了幾次,不知是報恩寺真的佛法深厚還是怎麼的,總之歪打正著,沈君芫的噩夢既然真就慢慢消失,自此蕭氏對報恩寺是推崇備至,連本來對佛寺的不喜也消失殆盡,如今三不五時的就喜歡來報恩寺。
此時和蕭氏並排走著的就是和金陵宋通判的夫人,宋夫人長得比一般女子高挑些,容貌並不出挑,只勝在一身皮膚白皙,到多出三分美來。
宋夫人其實比蕭氏還年長幾歲,只是蕭氏的夫君可是她夫君的上官,論身份來說,蕭氏比她貴重,好在這位宋夫人也是個妙人,和蕭氏相處既不論年齡長幼,也不談身份尊卑,態度自然親善,這幾年下來到真讓蕭氏和她處出幾分手帕情來。
剛已經上香拜佛事畢,如今蕭氏和宋夫人帶著女兒和下人在寺院里閑逛,听了蕭氏的話宋夫人笑容更深了幾分,“想是麗娘你和報恩寺更有緣法,才能有這番見解,我來金陵都快十來年了,這報恩寺來來去去不知多少回,除了覺得這報恩寺比別處更繁華些,進出的人更多些,倒是從未有麗娘這般看法。”
麗娘是蕭氏的名字,能讓宋夫人這般親昵稱呼,可見兩人關系確實不錯。
“娘說得極是,我也覺得沈夫人和這報恩寺極有緣法,若是跟著沈夫人來,都能覺出這寺院不同來,想必是沾了沈夫人的光!”說話的是和沈君芫一起走在蕭氏兩人身後的另一個看著和沈君芫年歲相當的圓臉姑娘。
這圓臉姑娘正是宋家最小的女兒,年紀比沈君芫還大一歲,她家里兄弟姐妹一共四人,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另外還有個已經出嫁的姐姐。宋家兄弟姐妹里只她一個是庶出,因為宋夫人的嫡女已出嫁,她才被帶在宋夫人身邊,不知是不是因為如此,沈君芫總覺得她在說話行動間總是帶著一種諂媚,對著宋夫人諂媚,對著蕭氏和她更是諂媚,也不知道宋夫人那般疏朗闊氣的人怎麼能容忍有這麼個女兒養在身邊的?
沈君芫拖拖拉拉的走在最後,心里忍不住哀嚎︰這位宋二姑娘真是,又來了,生命不止諂媚不息啊!
沾衣在一旁看著自家姑娘面上帶著乖巧實則心神早不知道飛那的模樣,暗自悶笑,不過看到前面再次瞥過來的眼神,還是忍不住提醒沈君芫︰“姑娘,快走吧,夫人都看過來兩次了,再不跟上去只怕夫人身邊的姐姐們就要過來了。”
沈君芫聞言朝前面看去,沒想到正好和蕭氏漫不經心瞥過來的一眼對上,嚇得她當即脖子一縮,故作鎮定的裝作看兩邊的風景看入神才發現自己離蕭氏等人很遠的模樣,這才帶著沾衣向蕭氏等人方向走去。
走到跟前,沈君芫才發現蕭氏和宋夫人面前正站著一高一矮兩個小沙彌,看面容那高的不過十三四歲模樣,那矮個的約莫也就□□歲,似乎是蕭氏等人問了什麼,如今那個年歲小的小沙彌正回答,隱約听到“舍利子”“開壇講經”“高僧”之類的詞。
不用沈君芫多說沾衣已經跟蕭氏身邊的瑤黃在嘀嘀咕咕了,蕭氏身邊的四個大丫鬟每次出門一般只會帶兩個,這次跟出門的就是有耳報神之稱的瑤黃以及四個大丫鬟里最小的黛綠。
“是普道大師從滇西迎佛寶舍利子回京經過報恩寺,如今暫借住在此。”
听見沾衣清冷的聲調在耳邊輕聲響起,沈君芫偏頭和沾衣默契的對視一眼,嘴角揚起淡淡的笑意,“既然是咱們舉國上下皆知的大和尚普道途徑這里,想必報恩寺的方丈必會極力挽留。”
沾衣笑著應道︰“可不是,更何況普道大師還帶著佛寶舍利子呢。”
“報恩寺里之所以被尊為天下第一寺,除了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它那號稱藏有歷代佛寶舍利子的七寶琉璃塔,如今普道迎回上代入滇西傳道的高僧舍利路過報恩寺,若是報恩寺的方丈不知道還好,既然知道了,怎麼可能……”
不知道想到了什麼,沈君芫後半段話越說越小聲,最後只剩一臉笑意。
“只是我們這般,不知道普道大師……”不等沾衣把心里的猶疑說出口,一個聲音響亮的斜□□來。
“芫兒妹妹躲在這和自己的丫鬟嘀嘀咕咕說什麼呢,剛問你話也沒听見。”話音還沒落地,沈君芫就發現自己的右手已經被人親親熱熱的牽起。
對上宋二姑娘那張笑靨如花的臉沈君芫多年學的禮儀終于起到了作用瞬間變臉似的帶上淺笑,同時不動神色抽出了自己被牽住的手,迅速掃了下四周發現蕭氏等人都向這邊看,看來剛剛確實錯過了什麼。
被一群人盯著,偏偏自己又錯過了別人的問話,怎麼著都有些失禮啊,這可不符合沈君芫的淑女形象,面上不動聲色腦瓜子里十萬火急整個腦細胞都調動起來思索怎麼化解如今這局面。
好在蕭氏拳拳愛女之心看不得沈君芫失禮人前,笑著給解了圍,“你這丫頭又調皮了,怎好當著你宋姨和宋二姑娘面如此失禮。剛剛听報恩寺的兩個小沙彌說,普道大師迎佛寶途徑金陵受報恩寺方丈之邀,要將佛寶暫存于七寶琉璃塔供信徒祈福七日,據說第七日普道大師還會選出一天開壇講經。難得踫見這佛門盛事更難道踫見普道大師開壇講經,宋姑娘提議咱們不若就此在報恩寺待上幾日,既可瞻仰一番佛寶舍利子,又能聆听普道大師講解佛經,芫兒覺得宋姑娘的提議如何?”
如果不是在人前,沈君芫就要直接撲上去抱大腿,這絕對是親娘那——
既然親娘這麼給力,關鍵時候沈君芫自然不能掉鏈子,“宋姐姐的提議自然是好的,只是這次芫兒是陪娘和宋姨來禮佛的,當然是听長輩的,反正芫兒是沒什麼關系,在家也是閑人一個,只是宋姨和娘親可比不得芫兒清閑,就不知有沒有這空閑功夫了?”
“喲喲喲,還說听長輩的,你听听她這話,說得倒是好听了,”宋夫人愛憐的戳了沈君芫一下,故作生氣的問道︰“什麼叫我和你娘比不得你清閑,你這是究竟夸我和你娘,還是說我們無能,不過就幾天還就沒時間了,我們還就離不得了,難不成家里那麼下人都是吃白飯的麼?”
沈君芫笑著告饒,眾人又笑鬧了幾句,最後蕭氏和宋夫人拍板決定在報恩寺小住幾日,當下一邊使人通知報恩寺的知客僧,一邊派人給沈家和宋家各送了信回去。
蕭氏一行人作為金陵知州和通判的家眷,若是來報恩寺小住向來都是有自己固定的院落,兩家的院落恰好挨著,只隔了一堵牆,既然決定在這住上幾日,那就不急著今日四處逛了,倒是要先各自安頓好,因此只閑聊了幾句,就跟著接到通知前來的知客僧先去安頓了。
來金陵六年,到報恩寺小住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沈家固定的院落里,沈君芫總是鐘愛東側的房間,主要是從這個房間的窗戶向外看,能看到最美的七寶琉璃塔景致。
或許是因為報恩寺內七寶琉璃塔的名頭響亮,寺內安排的給客人暫住的院落都是圍著七寶琉璃塔,幾乎在每個院落都能看到這塔,區別只在于實際遠近和具體景致之間的差別。
沾衣安排好布置沈君芫房間事務的丫鬟,走到站在窗前的沈君芫身邊,輕聲回道︰“姑娘,都安排好了,你看還沒有什麼吩咐?”
“嗯,你安排的我還有什麼不放心,你也不用親自跟著忙前忙後了,既然安排下去了那些事只管交給下面的小丫頭們就行了。”
“她們哪能知道姑娘你的習慣,只怕白浪費是物事。”沾衣笑得不甚在意,“只是……”
“怎麼?”
“我們這麼對普道大師,只怕他會生氣吧?”
“沾衣,你多心了!”沈君芫笑得滿不在乎,“以大和尚那小氣勁怎麼可能不生氣。”
見沾衣似乎還不太明白,又笑著補充了一句,“關鍵是我又不是大和尚那些信徒,誰關心他生氣不生氣。再說我們也沒做什麼啊,是大和尚身邊的那些隨侍不小心在金陵露了痕跡被報恩寺的僧人看到了,關我們什麼事?”
“關不關你的事小僧不知道,不過普道大師覺得和女施主你甚有緣分,邀你去喝杯禪茶,不知道你去還是不去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