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命令時,令尹正處理著繁瑣的公文與民事糾紛,他每日的工作,便是與整個京城的百姓們打交道。一听到太子殿下的吩咐,立即放下筆,隨著丁將軍馬不停蹄地趕到現場。
“參見太子殿下,恭親王。”也不知道是天氣炎熱,還是心理緊張,令尹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後,才一邊打量著眼前的婦人,一邊從腦海里搜尋著對應信息,末了,稟告道,“微臣,前日處理過這起糾紛。”
“你且說說,是如何處理的?”昭文太子緊鎖著眉頭,轉身,又朝著太監們吩咐道,“給婦人準備點清水,再去太醫院,給她取一些膏藥,盡量別留下疤痕。”
“屠夫杖責二十後,放他回家了。”眼看著昭文太子臉色越來越難看,令尹的聲音有些止不住地顫抖,額頭上的汗珠,也越來越密集。
“法律條文里,可有和離的協定?”太傅尚未教授法律條文,昭文太子對這一塊並不熟悉,這也是他執意要讓令尹到現場的原因,“如果有,此等情況,可否滿足和離?”
“可以……”令尹迅速將相關條文念道,“凡是丈夫毆打妻子並造成嚴重後果,可按實際情況判處二人和離,且丈夫淨身出戶……”
“那為何,你知道輕判杖責二十?”昭文太子的聲音逐漸趨于嚴肅,他將雙手背在身後,挺直腰桿,恍惚之間,有著天子之氣,嚇得令尹連忙下跪。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這,一般不會判和離,絕大多數原配,是不肯離開丈夫的。”令尹被昭文太子的氣場震住,哆哆嗦嗦地,才完整陳述一句話。
令尹所述確為普遍實情,但在昭文太子眼里,凡事都應具體對待,凡事都應有特殊情況。他轉身,面朝婦人,語氣由嚴厲改為溫和,“我且問你,需如實相告。你可願意和離?”
此言一出,百姓們一片嘩然。在百姓們心里,即使婚姻生活過得在不如意,日子,也就是這般湊合著過的。更何況,雖有和離的條文,但卻並沒有真zheng jian過誰實施。
婦人止住所有動作,微微抬頭,將視線直接對上昭文太子,像是下定了決心,“民婦願意,只要能離開那個人,能不再被他毆打,民婦願意和離。”
“那好。”昭文太子清了清嗓音,下達命令,道,“在場的百姓們皆是見證人,即刻起,屠夫夫婦的婚姻關系宣告破裂。從此以後,一別兩寬,各自安好。”同時,為了打消婦人的其他顧慮,他又補充道,“從此刻起,若是屠夫再對婦人進行任何騷擾,將從重處置。”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一听此話,婦人再次向昭文太子進行磕頭行李,聲淚俱下。圍觀的百姓們,雖心中有疑惑,但也跟著重復念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你們若有其他冤屈,盡可提早準備。各位,請你們相信令尹,相信公道,一定會給你們滿意地答復。”此刻,昭文太子暗下決心,每年小滿這一日,都將親自處理一批民事糾紛。
“太子殿下,草民有冤申訴!”一旦開了頭,便會接著出現類似的情況。昭文太子看了看身邊的令尹,目光里,似乎在責備他平日里辦事不力。令尹不敢怠慢,立刻出生道,“是誰有冤,站過來。”
這次,是一個年輕漢子,穿著背心與草鞋,露出胳膊與腳丫子,皮膚黝黑,肌肉突出。他跪在昭文太子面前,陳述道,“草民乃京郊孟氏,懇請太子殿下為草民做主。”
“你且說說,是何冤情?”見昭文太子口舌有些干燥,修文連忙吩咐道身邊的宮女,替王兄準備一些清水。
“草民原在京郊有一塊兒地,祖上三代皆以種地為生。”說到此處,漢子呈上一紙地契,“但就在月前,草民這塊兒地,被令尹大人無故征收,且限令三日內搬離。如今,草民無所依靠,老母親又病重,卻不見茅草屋!草min gao guan無門,懇請太子殿下為草民做主!”
昭文太子接過地契,關于征收一事,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然而,落款處只有令尹的紅章,卻無漢子的手印。昭文太子面露怒意,問道,“令尹大人,可有此事?”
“微臣,微臣冤枉。”令尹學著喊冤的腔調,跟著跪倒在昭文太子面前,“征收一事,微臣是一無所知。”
“但這里,分明蓋著你的紅章!”听到令尹的辯解,昭文太子怒氣更加重了三分,將地契仍在令尹面前,“亦或者,是你的紅章被盜?那你可知,官章被盜,是何罪?”
官章被盜,是為官者最大的過失,往重了說,跟謀反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學堂內,太傅曾經教過這一點,並要求昭文太子牢記于心。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無論是哪個答案,後果都是可想而知。權衡之後,令尹眼一閉,心一橫,只好說道,“容太子殿下給微臣三天的時間,讓微臣徹查一番。”
“王兄,令尹是京官。”在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修文,在此刻提醒道,“京官,是直接隸屬于丞相管理的。”潛台詞是,作為太子不可越級處理。
“三日後,我會去丞相府查看你的徹查結果。”昭文太子吩咐身旁的太監,將此事記住,以便到時候提醒,又吩咐道,“現在,你且去安排住處,安頓好母子倆。”
“是……”令尹躲過一劫,但心里卻很是難受,當著百姓的面,他受到昭文太子的直接質疑,這之後,還能如何樹立威望?但這些,他只能放在心里,並不敢露于神情。
“王弟,我們回去吧,快到午時了。”昭文太子轉身,與修文交談道。一旁的宮女取回清水,連忙遞給二人。昭文太子卻擺了擺手,吩咐道,“把清水留給漢子吧,再則,留三五人,替漢子收拾新家。”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原本,他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才站出來。畢竟,太子殿下不過十歲,漢子從未想過,他的難題,真的能得到昭文太子的回應與處理。
“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恭親王千歲千歲千千歲!”在百姓們的呼聲中,昭文太子與修文先後坐回馬車,朝皇宮方向駛去。
“哎?王兄,這兩件事情,一會兒你會告訴父皇與母後嗎?”修文跟在後面,探出頭,朝前方問道,“真是想不到,會遇見這樣的事情。”
“我想,不用等告訴,父皇與母後是已經知曉了。”昭文太子回頭,與修文交換著他的想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