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冀州報海盜再襲村落,鐘將軍帶領水兵將海盜擊退,並且捉獲了海盜的小領頭。”海盜之事再來,柴景將奏折呈上。
楚昭接過來翻看詢問道︰“讓鐘將軍領水軍攻打海盜的詔書發到冀州了嗎?”
“已經下發詔書,想必是和鐘將軍呈捷報的折子錯開了。”詔書是政事堂的姜參下發的,自由姜參回答,
楚昭道︰“大昭這幾年休養生息,百姓慢慢恢復元氣來了,外頭的人也開始打我們大昭的注意。不僅僅是冀州的海盜,大昭的邊境都要多注意。郭承!”
“末將在!”郭承應聲出列,楚昭道︰“墨軍在各處邊境可有消息傳回?”
“匈奴還算太平,倒是有個叫高句麗的小國,頻頻進犯。”郭承老實地回答,高句麗?楚昭听著這個名字,喚道︰“拿輿圖!”
地圖,地圖很快被呈了上來,但是,只有大昭境內的圖,並沒有境外。楚昭有心說她要的是世界地圖,世界地圖啊!然而這會兒哪有世界地圖給她啊!
“誰知道高句麗在大昭的哪一處?”楚昭對著地圖發難,沒有標注,沒有地圖,她不知道高句麗在哪里,怎麼搞?
“臣知道。”蕭其陳出列,楚昭立刻相請,“蕭卿上來。”
蕭其陳也不推辭,立刻上去,將高句麗的位置標了出來,楚昭一看,這怎麼像是後面朝鮮的位置。難道高句麗就是後來的朝鮮?
不管了,只要有位置能對得上,楚昭就不愁了。
“既然頻頻進犯,必是試探,你來!”楚昭沖郭承招手,郭承听話地走了過去,楚昭附在他的耳邊說了一通,聲音極低,旁人是听不見。
但是觀郭承露出那猥瑣的笑容,楚昭不會是出什麼歪主意吧!
楚昭是那樣的人嗎?必須的不是!
“去辦吧,辦好了朕有賞!”楚昭吩咐完給了郭承一句,郭承抱拳道︰“陛下放心,必不讓陛下失望!”
楚昭揮手,蕭其陳詢問了一句,“陛下讓郭將軍去做什麼?”
“兩國交往,你來我往,高句麗能試探大昭,我們當然也可以!”
這話跟沒說有什麼兩樣,諸人面面相覷。
“陛下,天下剛定,不宜興兵。”姜參提醒了一句,楚昭道︰“非朕興兵,但是敢犯大昭者,朕絕對不會容忍!”
這是楚昭的態度,若是當著一個皇帝,連自己的子民都護不住,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國界,呵呵,楚昭這皇帝當著就沒意思了!
對于楚昭的強勢,諸位相互看了一眼,兵事是楚昭大權在握,楚昭不讓任何人插手,諸如郭承等將軍是只听楚昭之令,楚昭要做什麼,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余地。
姜參還是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句,“還望陛下顧念大昭百姓,勿興戰事。”
“朕絕對不想興兵,但是他人來犯,朕必不會坐以待斃。”楚昭又不是什麼好戰份子,雖說兩國交戰,能發不少戰爭財,楚昭又不是缺錢的人,要掙錢的法子多了去,用不著打戰。
拿不準楚昭說的是不是真心話,姜參連著看了楚昭許久,楚昭舉手道︰“先生,朕同你保證,朕絕對沒有自動興戰之意,然而別人對大昭動手,朕不可能眼看著別人欺負上門不管咱們大昭的百姓吧。”
當然是不能的,姜參雖然講究以和為貴,也不是一味的退讓怕戰。
“陛下姑且念著如今的大昭剛剛太平幾年,百姓並沒有完全緩過氣來,若非萬不得矣,絕不宜興戰。”
姜參一片憂國憂民之心,楚昭豈會不明白。沖著姜參點頭道︰“先生放心,朕也希望天下太平。”
那就好!姜參覺得楚昭並非虛偽之人,也不屑于說一套做一套,應該,剛剛就是他想多了而已。
然而,姜先生,你是不是忘了問楚昭究竟讓郭承去做什麼了?
等人都退了出去,蕭其陳被楚昭留下。楚昭道︰“蕭卿不僅對大昭各州熟悉,就連大昭外面的環境也略知一二?”
蕭其陳道︰“不瞞陛下,若說大昭各州,臣能說略知一二,但是大昭外的諸國,若說知曉,或是連皮毛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一二了。”
“哦,怎麼說?”楚昭問,蕭其陳道︰“人人皆道大昭地界寬闊,卻不知大昭之外,更有諸國,臣幼時雖有游歷,所到之處卻依然還有國外之國,故臣所知知確實連皮毛都算不上。”
國外之國,蕭其陳知道的已經比一般人多了。楚昭笑道︰“蕭卿道知之甚少,但于朕看來,卿所知的已經夠多了,朕也不想要什麼國之外之國,但問卿對于大昭邊境之各國,是否清楚?”
國外之國,離得楚昭太遠了,楚昭又沒想過要一統世界,只要清楚大昭四周面臨的敵人就足夠了。
蕭其陳一听就明白了楚昭的意思,輕輕一笑,“陛下所言,臣已經明白了,臣為陛下解釋一二如何?”
必須好的!楚昭點頭,蕭其陳微微一笑。
“陛下但知匈奴位于原冀州以北之地,高句麗在此,另還有諸國……”蕭其陳點著地圖一一為楚昭解說,楚昭听得認真。
之前中國的世界地圖她知道,如今跟蕭其陳解說的國家對在一起,楚昭的腦子里立刻浮現了相應的國度。
待蕭其陳解說完了,楚昭道︰“蕭卿可是覺得這副輿圖過于簡陋?”
確實是過于簡陋了,如蕭其陳剛剛說的國家都沒有。蕭其陳道︰“臣為陛下制一圖如何?”
求之不得,楚昭笑道︰“有勞愛卿了。”
豈敢道之有勞,為人臣子的,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楚昭想要一副與眾不同的輿圖,亦是時勢所驅。
“依你看這高句麗連連進犯,有沒有對大昭動手之意?”楚昭笑問蕭其陳,蕭其陳笑笑道︰“他們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想不想讓這場仗打起來。”
楚昭看了蕭其陳一眼,蕭其陳面帶笑容,“要是叫姜先生听到了,你就是害慘朕了。”
對于姜參的頗多忌諱,蕭其陳道︰“陛下敬姜先生,叫臣等頗是感慨,感慨之余,亦是歡喜。”
縱楚昭為帝,依然敬自己的先生,如此的人,豈不叫人歡喜!
蕭其陳相對更了解楚昭的個性,比起姜參一心要將楚昭教成一個仁厚的君王,在他看來,如今的楚昭,早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帝王。
高句麗的挑釁,于楚昭看來,宛如一場笑話,哪怕楚昭不確定高句麗的國力如何,但是楚昭很清楚自己。高句麗的試探,也正是說明他們對于大昭的不了解。
在你沒有了解一個國家的強盛弱度之前,冒然的試探,無疑是愚蠢的行為。所以蕭其陳根本沒有把高句麗當成一回事。
至于楚昭,更是完全不把高句麗當回事,然而他們的試探,楚昭要是不打回去,她就不是楚昭了。
果然不出蕭其陳所料,楚昭吩咐郭承做的事,正是回打了高句麗的試探。在高句麗又一次派了小兵進犯大昭之後,墨軍將所有人都扣下,直接綁在城牆上,沖著高句麗大喊,他們的兵,他們還要不要?
身著高句麗的服飾被人掛在上門,高句麗的人眼楮又沒瞎,墨軍里頭更有人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
“大半夜的摸到我們的帳前,這是要做什麼?當我們大昭都是死人吶!兩國若是相交,就該光明正大的,偷偷摸摸進來的人,不綁了捉了,真當大昭沒人了不是!”
“不是說大昭剛剛經歷了大戰,想要休養生息嗎?他們怎麼敢綁我們的人,就不怕我們興兵進犯?”高句麗的守將詢問一通。
“我之前就提醒過你們,大昭連匈奴都能打退,我們能比得上匈奴嗎?”各國各家,自都有識貨,也有不識貨的人。
因為兵被墨軍所捉,還給綁在了城門上,雖然兵沒有多少,然而如果不救,豈不是在寒了將士們的心。
高句麗只好派了使臣往大昭去,意思當然是要把人帶回去,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要求?
要求啊!既然想把人帶回去,那就贖吧!楚昭一直都覺得不能讓將士們做白工,出力的人,要點好處無可厚非。
贖人!來人完全傻了,沒想到大昭竟然開口就說要贖人,大昭很差錢嗎?
錢是不差的,但是總不能平白無辜地你來說讓人放人就放吧,這麼輕易地放了人,大昭的臉面往哪兒擱。
對此,楚昭早教了墨軍的將士該如何處置,如今將士們用起來,用得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你們派兵潛入大昭意圖為何,我們各自心知肚明,刺探軍情者,于兩軍對陣時,當時殺死也無可厚非。我們留著你們高句麗的兵一條命,不是因為怕你們,只是我們陛下不是好戰之人,大昭上下也覺得交個朋友比多個敵人好,所以我們才會讓你們給贖回去。你們可以拒絕的,反正人放在我們這兒,我們也不會傷害他們,往後就留在我們大昭好好做人吧。我們會教他們,以後別干這麼蠢的事。”
說來刺探大昭軍情的人做的是蠢事,指使他們做蠢事的人豈不是更蠢!使臣如何听不出言外之意,氣得差點要跳起來。
“怎麼,覺得我們說得不對,竟然覺得我們說得不對,那你就請回吧,我們都是當兵的,不像文人會說話,話粗理不粗!”
人家也老老實實承認了不會說話,你還能揪著人的錯不放?
當然不能,既然不能,贖人的事,使臣是沒有權利作主。
“將軍,此事容我回國稟明我家將軍,至于要不要贖人,非我能決定,還請你見諒!”使臣說話甚是客氣。
“行,你回去跟你們將軍商量,商量好了傳個信兒。對了,要是拖得越久吧,贖金是會漲的,畢竟他們吃我們的用我們的,大昭的糧食也不是白來的,不能養吃白飯的。”
真心要被氣死啊!使臣有心想說,你要是不想人留在你們大昭吃白飯,那就把人放了。
最終還是沒膽子說出這話。灰溜留地回了高句麗。
結果,高句麗只能照著要求把人贖回去,不能不贖啊!墨軍不要臉的在邊境大喝,為高句麗出生入死的士兵,高句麗竟然連這點贖金都不願意出,真叫人寒心。
除非高句麗真要寒了將士們的心,否則只能老老實實地把贖金給了大昭。
一手交銀子,一手交人。大昭一方笑得嘴都合不攏,高句麗那邊哭喪著的臉,鮮明的對比。
“下回再來啊!”拿到了銀子,還有人沖著高句麗說了那麼一句,果斷被拍了,“什麼下回再來,你這樣不是讓人拿你話柄,下次他們真再來了,我們把人捉了還怎麼要贖金?”
“哎喲,一千兩的銀子,問問大將軍,這銀子能不能給咱們軍營加頓肉吃。”抱著銀子的人問了一句。
“說什麼行不行,問過大將軍再說!哎喲,從來沒想過原本捉到了敵軍的探子還能掙銀子,下回我們多捉幾個,能賺更多的銀子!”好志向,就是不知道高句麗還願不願意當這凱子了!
郭承收到邊境傳來的消息,看到捷訊傳來,笑得嘴都合不攏地拿過去給楚昭,“陛下,事成了。”
這捉人要贖金的主意是楚昭給出的,楚昭聞弦而知雅意,接過紙條一看,笑道︰“做得不錯!”
下面一干人完全不明白楚昭跟郭承打的啞謎,倒是蕭其陳眼觀鼻,鼻觀心的,想必楚昭還是決定以和為貴,沒有讓兩國開戰。
“看看,我們前線的將士們,還會自己掙軍響。”楚昭將紙條遞了出去,吳用上前接過,先給了姜參,姜參看完傳給了旁人,各自看完了,表情各不一樣。
“與高句麗索要贖金,想必是陛下之意。”姜參與其說是問,不如說是與楚昭要個解釋。
“是!先生覺得此計如何?既可警告了高句麗,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和氣不傷,戰事自然不會有起。”
敢做敢當,向來是楚昭的為人。姜參道︰“是否有傷大國的氣度?”
氣度,楚昭看了姜參一眼,“所謂氣度就是別人犯了我們,我們捉著了人,人家一開口要人,我們就二話不說地把人還回去?”
是人都能听出楚昭話中不認同的意思,姜參道︰“恐落得大昭愛財的印象,傷及大昭之容。”
“名聲重要嗎?各自心中坦蕩,任人如何說,又有何干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