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鐘氏真是老和尚的徒弟,更確切地說,老和尚是鐘郁的師傅。當初鐘郁不過是一個寒門貧家子,早早從軍,若非遇到名師指點,他豈能爬到大將軍的位子。
只是,這等關系除了當今皇帝,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故而有人不自量力的想往楚昭頭上扣一頂命硬的帽子,鐘氏氣極,其實一點不急,要解決問題太容易了。
“外頭傳揚她命硬克父,話頭是從楚家傳出去的。”鐘氏要人幫忙,事情的來龍去脈坦白從寬,楚昭有幸知全了,敢情這事又是楚太夫人鬧出來的。
不對,若是楚太夫人的主意,楚涵楚鴻還有楚愉的親事怎麼會生變,罪魁禍首是莫氏。
楚昭心中恨極,學得越多,楚昭明白命硬克父這名頭落實她會是何下場,往大里說,天下的人都怕死,她命硬,是不是但凡親近她的人都落不了好,若是如此,誰人還敢親近楚昭?楚家以命硬之由,直接將楚昭從楚家除名亦無人質疑。
那往小里說,楚家不在乎這名聲,將來楚昭想嫁人,一般的人敢娶個命硬的媳婦回去嗎?
妥妥不敢吶。既然沒人敢娶,楚昭只能一輩子養在楚家了。楚昭不打算嫁人跟沒人娶雖然結果差不多,性質是天差地遠。
“這樣極富極貴的面相還說出命硬,誰硬的誰啊。不過,她的面相,真的很不一樣呢,這孩子,你要養好了。”老和尚生氣挽袖要去打人了,越看楚昭,又叮囑了鐘氏。
鐘氏眉頭跳了跳,“怎麼?”
“哎呀,不算很清楚的事,暫時別說,你好生教養,將來沒準你得享她的福。”老和尚支支吾吾的,說一半留一半。
楚昭再次覺得這和尚是神棍,既然能看,又有什麼看不清的。明明是不會看,這才哄人。
“你放心,我會叫人把話傳出去的,想陰你的人,趕緊處理了,莫害了小娘子。”老和尚催了鐘氏,又想到了什麼叮囑道︰“還有,離那些人遠點。”
那指的方向是指皇家,楚昭抖了抖耳朵,老和尚已經繼續道︰“這孩子長得比你還出采,雖說年紀小,總有些人的口味不同。”
楚昭一凜,所謂的口味不同,她听懂了呢,不就是戀童嗎?楚昭摸了一把小臉,所以說,長得太俊要是沒本事,形同災難。
“住持大師,袞王來了,正在外頭候著。”一個小沙彌走了進來,老和尚指了鐘氏母女道︰“從後面走。”
鐘氏絲毫不曾遲疑,牽著楚昭的手往里去,里頭已經有一個小沙彌等著,引了鐘氏楚昭走了出去,迎面見到一群貴婦走來,鐘氏松開了楚昭的手。
“阿鐘,許久不見。”貴婦中一人認得鐘氏,笑著打招呼呢,鐘氏微微一笑,“阿宋。”
“啊,這是你家的小娘子?”那被鐘氏喚作阿宋的婦人第二眼就看到了楚昭,詢問地看向鐘氏,鐘氏道︰“正是我家的小皮猴。”
那宋氏望著楚昭的第一眼是驚訝,隨後嘛,掩口而笑道︰“小娘子長得再好看,若是命硬,只叫人退避三舍。”
楚昭一腦門的黑線,該死的莫氏,果然夠狠吶。
鐘氏道︰“空穴來風之言,听過便罷了。我兒適才見了住持大師,大師說了我兒乃大富大貴之像,命硬的是另有其人。”
“護國寺的住持大師無為大師,你見到了?”一听老和尚的名頭,其他婦人都涌了上來。
“剛剛拜別大師離開。”鐘氏端得風輕雲淡地說,其他人就沒那麼淡定了。
“據說袞王求了許久,無為大師都不肯一見,你見到了無為大師?”不淡定當然也有懷疑的,鐘氏卻沒有證明的意思。
“時候不早了,我該回府了,諸位請便。”牽過楚昭,鐘氏準備回府,
“慢著。”一道男聲響起,攔住鐘氏的動作。
“參見袞王。”貴婦們連忙行禮,鐘氏本能將楚昭藏在身後,也跟著見禮。
只見一身華服的郎君走來,看起來二十來歲,若不是眉間帶著幾分陰氣顯得幾分弱氣,此人也稱得上是俏郎君。
“剛剛是何人見過無為大師?”此郎君乃當初聖上的三子袞王。
大魏朝建朝至今已有五年,今上項曖,膝下育有五子,均已成年封王。三子袞王項煒,于諸王之中也算有幾分寵愛,行走朝中,辦事也算妥當。只是,都說護國寺中的住持無為大師善觀面相,他求見多次,一直未能蒙面,深以為憾。今天听說竟然有人見到了無為大師,袞王急切趕來。
“妾身大將軍鐘郁之妹,楚家婦鐘氏。”袞王即問,鐘氏介紹了自己的身份,毫不失禮。
“你如何見過無為大師?”初見驚于鐘氏的容貌,但是鐘氏的身份更叫袞王忌憚,當然不是因為楚家,而因鐘家。
鐘氏用著場面話答道︰“無為大師只見有緣之人,許是覺得跟妾身有緣吧。旁的,妾身就不知了。”
無為阻攔人的法子一直都是講個緣字,緣之一字,玄之又玄,有緣沒緣的,都是無為說了錯,不服的只管鬧去啊,無為的後面是有皇帝撐腰的。
袞王剛剛就那麼隨口一問,鐘氏一點醒,算是提醒了他,見與不見,決定權並不在一個小婦人的身上,而在無為那里。
想到自己在護國寺浪費了那麼多時間還是一無所獲,袞王心里是又急又氣。
突然注意到鐘氏後面的楚昭,扎著可愛的包包頭,看起來才五六歲的樣子,恰恰是……
“既是大將軍的妹妹,本王送夫人一程吧!”袞王突然轉話,鐘氏笑道︰“不敢勞煩袞王,牛車已經備好,出門妾亦帶了侍衛,袞王自忙去吧,妾身告退。”
鐘氏禮數周到,男女有別,她如此拒絕袞王原是應當,倒是袞王提出送人的話頗是無禮。
牽了楚昭走在前面,鐘氏記著剛剛老和尚的叮囑呢,袞王縱有心看清楚昭的樣貌,鐘氏護得這般緊,他也不是不知禮的人,冒然上去,旁觀者之多,恐若非議。
孰重孰輕,袞王還是分得清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