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

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炎壟 本章︰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

    我曾經以為,三國演義中的戰爭場景完全是羅貫中憑毫無邏輯的古代文人想象所做的純文藝創作。但是認真閱讀了資治通鑒,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後,認為他突出武將個人勇武在戰爭中的作用也不是毫無根據。

    史料記載的幾千年歷史,唯有三國時代,對這些以個人勇武為長的武將做過詳細記載。其余時代的著名武將都是以兵法或帶兵之法見長,無論這兵法是兵技巧還是兵權謀還是兵形式。純粹以個人勇武而被記載于史書上的名將在以後時代幾乎沒有。

    如果說這些史料作者也和羅貫中一樣憑文人想象所寫的三國戰爭和將領,那麼為什麼除了三國時代,其它時代不這樣寫?三國時代的戰爭和其它時代戰爭到底有什麼本質不同,才導致這種現象。

    筆者經過認真思考推導,認為是人口的差異導致戰爭規模的差異,而戰爭規模和將領個人勇武對戰爭影響程度成反比關系,和將領兵法造詣,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指揮能力對戰爭影響程度成正比關系。

    比方說,八十年代香港街頭的古惑仔械斗,少則幾人,多則幾百人。這種規模的打斗,自然和老大個人勇武密切相關。而在兩千年前的長平戰役中,雙方保守估計投入幾十萬兵力,這種時候武將個人勇武對戰局起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當然武將身先士卒,領兵陷陣,在戰場隨機應變做出現場決策又是另一回事,那屬于兵形勢層面。和單純的個人勇武不能混為一談,比如項羽和亞歷山大。

    那麼三國的戰爭規模有多大?戰爭形勢是什麼樣的。戰爭規模和人口直接相關,所以我們要先來看看三國人口變化。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最保守的數據,三國人口低谷期是東漢人口高峰時期的四成,兩千萬左右,最常見的數據一千萬人不到,七八百萬人的樣子,最極端的數字,赤壁大戰後全國人口只有九十八萬人。

    最後一個極端數據,我自然是不信的。如果真是這個人口數,哪還有什麼三國,應該是回到部落形態了。

    我傾向于七八百萬人的樣子,因為這個數據和史料中的三國戰爭規模相符。秦末楚漢戰爭時,戰爭規模隨隨便便就上十萬,最後垓下決戰,雙方參戰人數近百萬。而此時人口也只有兩千萬。

    而三國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赤壁之戰,三方參戰總兵力不超過二十萬,劉備2萬,孫權3萬,曹操7∼15萬,官渡之戰,雙方實際投入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所說的這些兵力是包括輜重後勤輔兵在內,並非單指戰兵。

    要知道,這是決戰性質的大戰役。如史料上所記載,三國時期,幾千上萬人的戰斗就算的上大戰。至于日常的遭遇戰,奪城戰以及大戰役中的一系列外圍戰斗估計都是千人左右的規模。這種情況下,武將的個人勇武程度確實和軍隊戰斗力有一定關系,對戰爭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三國時期地主豪強的部曲農奴武裝—這種非職業軍隊。

    而在以後的歷史中,人口雖然也有大幅下降的時候,但都沒再下降到2000萬人以下的地步。所以單純以個人勇武見長的名將再也沒見于史書,實際上,只有個人勇武在以後的歷史中也當不上職位很高的將領。除非他還有會帶兵,會指揮,會謀略或本身就是豪門貴族,皇親國戚中的至少一項。

    另外,司馬篡魏似乎和此也相關,到了魏末晉初,隨著人口的恢復,這些以個人勇武為長的武將被另一類將領取代。而曹魏的老底子卻是這些以個人勇武為長的武將。這又是一個話題,扯開了就沒完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方便以後閱讀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並對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