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有理由高興,他十三副盔甲起兵,僅用了五年多一點的時間便統一了建州三衛。
這三衛是大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建州女真聚居地設置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分別是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
而努爾哈赤本人則是建州左衛的指揮使,也就是說他在大明朝其實還是領著俸祿的。
只是在前一代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和現在這一代的總兵楊紹勛的眼皮子底下,努爾哈赤擊敗了另外兩衛,掌握了他們的實際地盤而已。
努爾哈赤人生得意,不過也不是全無憂患。
海西女真正在秘密的聯合起來,準備圍剿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
而且從實力上來說,海西女真的軍馬更多,地盤也更大。
為首的葉赫部,正在緊鑼密鼓的謀劃著,打算聯合烏拉、輝發、哈達還有蒙古的科爾沁等9部,共同向建州女真發動進攻。
因此,努爾哈赤才搶先一步跑去京城一趟,收買了那些官員們,讓遼東軍坐山觀虎斗,不摻和這事。
而後,努爾哈赤打算采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分化葉赫部組織起來的脆弱聯盟。
只是他的計劃還在籌備之中,需要給不同的部落準備不同的禮物,這樣才好讓他們同意退出海西女真組織的包圍圈。
與此同時,朝鮮那邊也進入了收尾階段。
陳 護送著吳惟忠等數千駐守軍浩浩蕩蕩的開赴日本。
果然不出所料,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立刻就被德川家康當成了靶子。
德川家康聚集全部兵力,並且向全日本發布了征討檄文,號召全國的大名們聯合起來,一致抵御外敵。
不過應著並不太多。
除了一些跟德川家走的比較近的大名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回應。
一個人是有很多大名都是空有其名了,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過程中,根據是否頑固抵抗,給予了不同的處置。
那些茅坑里石頭一樣,不老實接受統一的,都被挪了封地,實力大減。
這些人雖然對豐臣秀吉不滿,想跟德川家康站在一起搞事情,但是實力都比較弱小。
另外一些在豐臣家得了好處的,自然不願意跟著德川家康混。
況且,豐臣秀吉還沒死呢,只是近乎于中風癱瘓了而已。
雖然沒法處理政事,連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不停的流口水,可他畢竟是一個象征。
只要豐臣秀吉人還在,這些大名們只敢蠢蠢欲動,不敢隨便造次。
當然了,這中間要剔除掉石田三成和茶茶這兩個。
他們二人把豐臣秀吉辛辛苦苦修建的天守閣當成了炮房,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