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我定了定神說道。
“我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推測。”葉秋薇說,“回到家,我馬上拿出《隱痛》,一字一句地讀了第三遍,發現了更多證據︰每次農歷新年,陳曦都是和丈夫一起在國外度過的,她說她不喜歡國內的過年環境。陳曦還說,自己每逢雷雨天,就會關好門窗,戴著耳機听音樂,說那種感覺讓她覺得非常舒服。她從不參加朋友的婚禮,說不喜歡催淚的場面。而在自己的婚禮上,她曾一度極為不適,感到眩暈,她把這歸咎于父親的眼淚。前些年,市鍋爐廠發生爆炸事故,如此重要的新聞,她卻主動把報道讓給了台里的同事,還解釋說,自己一想到在爆炸中死傷的人,心就隱隱作用。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不喜歡國內過年環境、喜歡雷雨天听音樂的感覺、不喜歡催淚的場面、因父親的眼淚兒難過、因死傷者而心痛……這些,都是她在自我下產生的虛假感受,是她對恐懼的本能回避和借口,就像她無意地掩蓋自己的負面情緒一樣。”
那一刻,我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畫面,陳曦裹著嚴嚴實實的衣服,葉秋薇的眼楮卻能發出x光,瞬間就看穿了她劇烈跳動的心髒。
“總結一下吧。”不等我想象完畢,葉秋薇就繼續說道,“陳曦最脆弱和敏感的地方——她的恐懼來源,就是母親當年的離去,而母親離去時不絕于耳的鞭炮聲,就機緣巧合地成了這種恐懼的象征。此後,每當有類似的聲音出現,潛意識就會在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在心底掀起波瀾。成年後,刻意的壓抑和沉穩,加強了她對類似聲音的抵御能力,但較為強烈的聲音出現時,她還是會本能地產生逃避和抗拒的本能。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出國過年、雷雨天听音樂、不參加婚禮、放棄爆炸事故的采訪。人類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人們總以為自己足夠了解自己,卻很少意識到,他(她)可能連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我心緒萬分復雜,本已不打算再說什麼,但為了此次談話有個圓滿的結尾,還是定了定神,問︰“你後來對她做了什麼?”
“你沒心听,我就說得簡單點。”葉秋薇平靜地說,“首先,我通過網絡了解了她的作息規律,之後是選購鞭炮。我買了十幾種鞭炮一一試爆,用了很長時間才選出最合適的一種。那種鞭炮響亮又清脆,穿透力很強,也最像‘堅硬的石頭砸到牆上’的聲音。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等待時機。09年5月17號,陳曦的丈夫去了外地辦案,我一直等待的機會來了。那晚,在她臥室燈滅的第五分鐘,我在她家樓下點燃了1000響的鞭炮,但第二天,並沒有傳出她的死訊。所以第二晚,我再次到她家樓下點燃了鞭炮,這次把時間延後了五分鐘——她離睡眠狀態越近,抵抗意識就越弱,潛意識里的東西就越容易爆發。”
我的心砰砰直跳。
“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意識逐漸蟄伏,潛意識則緩緩甦醒,並且尚未產生自我保護的能力。這類似于心理治療中的催眠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潛意識非常容易接受,哪怕是十分直接的。突如其來的鞭炮聲,會給陳曦的潛意識帶來強烈刺激,瞬間喚醒她內心深處的恐懼。突如其來的恐懼則會刺激大腦,為了回應恐懼,大腦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激活體內的嗜鉻細胞——包括已經腫瘤化的那些,突然向體內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類激素。過量的腎上腺素,則會引發心血管的極速收縮,使心跳突然加快到難以想象的速度,帶來室性心動過快引起的一系列並發癥,而急性心肌梗塞,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我深吸了一口氣,翻開死亡資料的第三頁。紙上的每一個字,似乎都在發出無聲的吶喊。
陳曦,女,生于1980年5月,生前為省電視台綜合頻道記者,2009年5月18日夜,于家中死于急性心肌梗塞。醫學及解剖學檢驗表明,其臨死前,血液循環系統中兒茶酚胺含量劇增,應為導致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
那一刻,葉秋薇在我心中,就是不折不扣的惡魔。即便低下頭,用余光看見她的裙角,我也能瞬間感覺到刻骨銘心的惡心與恐懼。
極度的不安中,我把死亡資料翻到第四頁,盯著第四個死者的名字出神。
王偉。
“王偉……”我不禁念叨起這個名字。
丁俊文收到的第三筆大額匯款,匯款人就叫王偉,他和這個死者,會是同一個人麼?如果是,葉秋薇是如何找到他的?他和e廠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
無盡的疑惑涌上心頭,我極不情願地抬起頭,看了一眼惡魔葉秋薇︰“這個王偉是?”
“張老師。”她卻不再回答,而是聲如止水地說,“下次見面再談。”說著,她起身走到窗邊,按下窗口的一個按鈕,“吳院長,張老師不舒服,進來接他吧。”
話音落了不到五秒,老吳便推開門,帶著保安沖了進來,緊張地叫了我一聲。
“老張?!”
我應了一句,隨後站起身,表示自己沒事。听著老吳的聲音,我感覺突然回到了現實,方才盤踞于心的復雜情緒也頓時煙消雲散。我回頭看葉秋薇,她背對著我,拿著一個紅黃相間的隻果輕輕摩挲。我茫然地走到門邊,突然停下腳步,回頭說道︰“葉老師,謝謝你,我明天再來拜訪。”
她咬了一口隻果,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為了確定我安然無恙,老吳又找來兩名醫生,對我進行了一系列心理測試,許久之後,才不情不願地放我離開。
那天的談話結束後,我對陳曦產生了一種極為深厚的感情,好像她生前是我的一位至交好友。我很快就明白,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在葉秋薇的引導下對她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有這種了解的人,除了葉秋薇和我,恐怕也不會有第三個了。
盡管知道了原因,我還是無法擺脫對陳曦的同情與懷念。我給市內的幾個墓園打了電話,查到了陳曦入土的地方,又在路上買了一束花,開車向北郊駛去。
在一個路口等待紅燈時,我翻開死亡資料。關于第四名死者王偉,資料里是這麼說的︰
王偉,男,出生于1971年10月13日。曾為市教育局工作人員,1999年因嚴重違紀遭到開除,撤銷編制,同年與妻子離婚,此後一直獨居。2009年6月25日上午,王偉被發現死于家中,死因為機械性窒息。
資料里還特意提到了死亡現場︰王偉的尸體是在浴缸里被發現的,死亡時間為2009年6月24日午夜左右。尸體被發現時,浴缸的水龍頭還一直在往外出水。尸體全身〞chi luo〞,雙腳腳踝、左側手臂、頸部、口部,均被高強度膠帶固定于浴缸底部,右手手腕則被細鋼絲制造的上手結牢牢捆綁,鋼絲另一端固定在高處的熱水器上。現場沒有留下任何來自他人的發絲、皮膚碎屑、腳印或指紋,監控也顯示,案發前的四十八小時內,王偉的住所沒有其他人員出入。警方因此認定,其死亡系精心準備的自殺。
另外,浴缸旁的地面上,放著一只約200毫升的玻璃瓶,浴室地面和浴缸里的水中,都檢測到了一定濃度的甲醛。
我反復閱讀資料,想象著王偉自殺時的情景——他脫光了衣服,用細鋼絲打好上手結,之後用膠帶把自己牢牢固定在浴缸里,接著用右手打開水龍頭,又向水中加入了高濃度的甲醛溶液——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暫且不管——做完這些,他把右手伸進上手結的圓環中,手腕堅定而緩慢地向下移動,細鋼絲越收越緊,最終把他的手臂牢牢固定,就像繩索陷阱把獵物的身體越纏越緊。
做完這些,王偉已經沒有後悔的余地了,而且憑著直覺,我認為他並不曾後悔——用上手結捆綁右手的精心設計、用膠帶封住口部以免發出喊叫、渾身〞chi luo〞的死亡方式,都說明他為自殺做足了準備,而充足的準備,則往往代表了不可動搖的決心。
是什麼讓他對自殺如此堅定?
想到這里,我看著擋風玻璃上的光影,突然一陣恍惚,仿佛看見了葉秋薇那雙深不見底的眼楮。
她到底做了什麼,能讓一個中年男人義無反顧地赴死呢?他又是如何盯上王偉的呢?她通過王偉調查到了什麼?這個王偉,會和e廠有關麼?
伴隨著一路不得要領的思索,我在上午十點趕到了北郊的m山墓園。得知我的來意後,一位身材高大的工作人員親自把我帶到了陳曦的墓前。我對著墓碑鞠了個躬,把花輕輕放下,想著陳曦死亡的真相,忍不住嘆了口氣。
“同事?朋友?還是讀者?”帶我前去的工作人員低聲問道。
“讀者。”我說,隨後又改了口,“也算同事吧——至少是同行,我在采訪過程中遇到過她,後來還讀了她的書。”說完,我看了那人一眼,“你也知道她?”
他遞給我一根煙,我表示不會。他嗯了一聲,給自己點上一根,抽了一口,緩緩說道︰“沒人比我更了解她了。”
我這才注意到這位工作人員的長相︰魁梧的身材,堅毅的雙眼,還有滿身揮之不去的滄桑與悲涼。我一愣,突然明白了什麼,猶豫著問道︰“你……你是……”
他狠狠地抽了一口煙,輕撫著墓碑上沿,用低沉沙啞的聲音說︰“她是我的女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