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

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談古不論斤 本章︰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

    “蒙恬?”

    大梁城,當龐听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也是十分的吃驚。

    龐沒有料到,自己挖來了王翦父子,嬴政又發掘出一個蒙恬。

    和王翦父子不同,蒙恬可是秦國的死忠。不是因為其他,乃是因為蒙恬的祖父蒙驁乃是被魏國密探暗殺,這就說明,蒙恬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投靠魏國的。

    尉繚匆匆前見龐,說道︰“老夫剛剛看過關于蒙恬的資料,發現這幾年雖然秦國屢戰屢敗,但蒙恬這人卻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這便使得蒙恬從一眾秦國將領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嬴政的眼中。

    這次,嬴政突然提拔、重用蒙恬,只怕也是因為秦王想要急于擺脫如今秦國的困局吧,要不然,嬴政不會這麼快就提拔蒙恬的,畢竟從蒙恬的戰績來看,他還沒有這個資格。”

    龐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別人不知道,可龐卻很清楚,蒙恬乃是前世嬴政後期重用的將領,且是最重要的,而且當時蒙恬率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駐守邊境十余年,使匈奴不敢南下一步。

    更有甚者,當時的蒙恬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還有就是蒙恬改良了毛筆,也被譽為筆祖。

    也由此可見,蒙恬乃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全才,對魏國來說,是一個勁敵。

    況且現在的蒙恬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也就是說,蒙恬並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有十余年的戰爭經驗,只是因為以前蒙恬只是秦軍中的一個小將領而已,並未引起魏國的重視。

    可如今蒙恬被嬴政這麼突然一提拔,確實打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

    因為不同于王翦等將領,王翦成名已久,各國君臣都十分熟悉王翦的指揮風格,在和王翦為敵的情況下,即便敵人沒有能力戰勝王翦,但卻能盡量避免自己過多的損失。

    但蒙恬不同,因為沒有人知道蒙恬的指揮風格。

    而未知,往往是最可怕的東西。

    而在後世,蒙恬的武力雖然沒有楚霸王項羽、飛將呂布、十三太保李存勖那麼著名,但能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想必其必定武力過人,遠非常人能比。

    都說將為兵膽,如果蒙恬為將,只怕魏國還真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

    “要不調上將軍王翦歸來?”龐試探的向尉繚詢問道。

    “為何?”尉繚有些不解,因為尉繚雖然覺得蒙恬這人應該是一員不錯的將領,但也只是這樣而已。

    龐卻道︰“蒙恬之勇武,可謂是天下無雙,如果用常人為將,只怕不是其對手啊!”

    龐這麼一說,尉繚心中謹慎起來。因為這麼些年了,龐看人從未看走眼過。

    想了想,尉繚還是不贊同調王翦回來,說道︰“平定巴蜀是大魏的既定戰略,而且除卻王翦,只怕國中無人能在短時間內平定巴蜀,故而,老夫認為定巴蜀之人非王翦莫屬。”

    “再說!”頓了頓,尉繚又說道︰“從秦國那邊傳來的消息,蒙恬此番進兵的對象乃是函谷關方向,老夫以為當主動放棄陰晉等函谷關以西的所有城邑,據重兵于函谷,憑借著函谷天險,再派一穩重之人為將,智謀之士為輔,想來即便王翦再勇,也無法攻克函谷。

    而河西那邊,相邦拂如親自領兵坐鎮,有相邦在,秦王必定在重泉囤積重兵以防範相邦。這樣一來,秦軍將和我軍形成相持之勢,而憑借秦國如今的國力,只怕不到半年,其便會不戰自潰。”

    認真思考之後,龐亦覺得尉繚之言很有道理,故而龐便命張耳為將,蒯徹為軍師,領兵十萬駐守函谷關,而龐自己則領兵三十萬前往河西,又調張良為軍師,將國事君委托于尉繚、範增等人,便急匆匆的向河西進發而去。

    “什麼?龐竟然親自動身了?”當听到龐親率三十萬大軍趕往河西的消息,秦王嬴政十分驚訝。

    一邊,嬴政令準備進攻河西的李信按兵不動,在洛水西側的重泉構築防御工事。另一邊,嬴政又令已經趕往武成的蒙恬率師趕往重泉與李信匯合。

    這並不是嬴政不信任蒙恬的實力,而是龐這人實在太可怕了。

    這麼些年來,秦國在龐手下吃過無數或明或暗的大虧,特別是當年的河洛一戰,秦國更是一敗涂地,徹底丟掉了天下霸主的寶座。

    要知道,那時的秦軍統帥可是王翦。

    試想,連王翦都不是龐的對手,更慌亂初次掌軍的蒙恬?

    嬴政想的不錯,如果只是憑借李信的二十萬人馬,根本就不是龐的對手。這並不是說龐的指揮能力有多強,而是這麼些年來,只要是龐參與的戰爭,魏國總是屢戰屢勝,這便使得秦國君臣一听到龐的名字,便畏之如虎。

    半路上的龐收到關于秦國的消息之後,仍舊按部就班的向河西趕路。而暗中,龐則命令已經趕到函谷關的張耳、蒯徹兩人,讓二人順勢兵出函谷,進攻渭水南岸的武成、鄭縣等地,威脅秦舊都咸陽。

    張耳收到命令的時候,龐也已經趕到了河西。

    到了河西之後,龐便下令大軍即刻出兵重泉,在洛水東側擺下軍陣威脅重泉的秦軍。

    龐的此番謀略,乃是赤裸裸的陽謀,如果李信、蒙恬合兵于重泉防範龐,那麼函谷關的張耳便能順利西進,佔據秦國在渭水南側的土地。

    可秦國一旦分兵防守張耳,那重泉這邊的兵力勢必不足,而龐便可順利擊敗這里的秦兵,從而拿下重泉、櫟陽等地,同樣直撲秦舊都咸陽。

    無這樣一來,無論秦國怎麼做,都將處于被動的地位。

    當然,這個計策並非龐想出來的,而是在張良趕來之後,由張良想出的計策。

    “魏國兩路進攻,我大秦左右不是,為之奈何?”秦王嬴政向李斯詢問道。

    李斯回道︰“啟稟大魏,以微臣的意思,大王拂如先合兵擊敗渭水南側的張耳大軍,只要張耳大軍被擊潰,那麼在兵力上,我軍將和龐的主力大軍旗鼓相當。而且這里是關中,我大秦在地利上佔據優勢。故而即便龐佔據了幾座城邑,也是無關緊要的。大王不要忘卻,上大夫姚賈已經出使楚國,只要說服楚國渡江北上,魏國兵力勢必捉襟見肘,這麼一來,我軍就能順利收復失地,並且使魏國元氣大傷!”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相魏》,方便以後閱讀相魏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相魏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並對相魏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