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氣炎熱的緣故,三日後魏無忌的尸體便被入殮,秉持著魏無忌慣來的秉性,葬禮舉辦的隆重卻不奢華。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無數臣民都在為魏無忌的去世而傷心不已。
葬禮那天,大街上擠滿了前來送行的百姓,看著護送魏無忌棺木前往魏氏祖陵的隊伍經過自己的面前,百姓無不痛哭流涕。
對于這些百姓來說,他們甚至沒有見過魏無忌的面,可他們卻是正因為有魏無忌的存在,他們這些生民小卒才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得以生存,並且火的並不那麼艱難。
在魏無忌主持魏國朝政的這些年里,魏國可以說國泰民安。雖燃還是不時的爆發戰爭,可這些年魏國的國內卻幾乎沒有爆發過一次戰爭,百姓也沒有因此而流離失所。
一些上了年紀的魏國百姓都清楚的記得,當年秦國攻佔魏國故都安邑之時,數不清的百姓被秦國驅逐出境,帶著幾件簡單的衣物和口糧就一路漂泊的向東去往河內、大梁等地。
當時的魏國是連年戰敗,國力衰竭,可以說魏國府庫中並無多少錢糧,靠著朝堂薄弱的賑濟,從河東而來的百姓這才能夠糊口存活下來。
想想現在的日子,再對比以往的生活,百姓能分不出好歹?能不知道究竟是誰給自己的好處?
百姓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分得清楚是非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最明白事理的人,故而見到送葬的隊伍,百姓只是在街道兩邊默默的目送魏無忌遠行,並無一人攔路亦或是做其他出格的行為。
由魏王平親自帶隊,龐 為首的三公九卿緊隨其後,直到送出大梁城三十余里,魏平才在龐 的勸說下回去,而後就由魏郊等魏氏子弟再一路護送魏無忌到共城入葬魏氏祖陵之中。
勸說魏平及其余大臣回大梁之後,只剩下龐 一人站在那里看著遠行的隊伍默然無語。
直到隊伍徹底消失在視線之內,龐 方才轉身而回。
來不及哀思,歸來的龐 便再次陷入繁忙的政務之中••••••
原本自魏增去世之後,魏國的虎符便一直掌握在魏無忌的手中,可魏無忌的去世使得虎符再一次易主,轉移到了太後羋嫣手中。
此時的龐 雖然說是大權獨攬,也是王室宗親,可到底不是魏氏之人,因而想要調兵遣將的話只能征得太後羋嫣的同意方能得到虎符,從而調兵遣將。
這日,龐 來到王宮面見太後羋嫣。
“龐相邦所為何來?”羋嫣知道龐 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也知道秦、魏決戰之即,自己的母國楚國也參與了進來,故而才明知故問。
“太後何必明知故問?”龐 知道羋嫣心中的想法。羋嫣身為魏國太後,同時也是楚國的長公主,自然不願意看到兩國交鋒,可羋嫣畢竟只是一介女流,又與現在的楚王昌平君素未謀面,故而對楚國的事情自己是絲毫沒有辦法,只能心中幻想著昌平君能改變原有的想法,不再與魏國為敵。
可今日龐 的到來使得羋嫣意識到即便自己貴為魏國太後,仍舊不能調和魏、楚兩國的矛盾,這使得羋嫣心中多少有些不甘心,可同時卻又無力阻撓。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羋嫣說話的語氣中甚至有幾分哀求。
龐 搖了搖頭︰“沒有!除非楚國主動撤兵!”
“主動撤兵?”聞言羋嫣不由嗤笑一聲。昌平君雖然是羋嫣名義上的哥哥,可羋嫣卻知道自己和昌平君之間沒有絲毫的情分可言,想要楚國撤兵,無異于痴人說夢而已。
“希望龐相邦能夠給楚國一線生機!”羋嫣明白既然自己無力阻止的話就只能寄希望于龐 ,希望他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楚國一馬。
在羋嫣的意識里,魏國已然早已取代秦國成為了天下第一強國。這種意識是因為自自己嫁入魏國以來,所見的是魏國連續不斷的攻城略地,所聞的是身邊不時有人恭維說自己的太後之位乃是天下列國太後中最為尊貴的。
既然自己的太後之位是天底下最為尊貴的,那不就表明魏國是天下第一強國嗎?如若不然,自己的太後又何來的最為尊貴之說呢?
旁人之所以如此恭維羋嫣也不是說無的放矢。現今天下六國之中,韓、燕兩國太過弱小不說你也罷。楚國自羋嫣之父楚考烈王去世之後並無太後,而趙國悼襄王之母在其未繼位之時就已過世,先今的趙王嘉之母也早已被悼襄王的繼後倡姬處死,故而也未有太後。秦國的太後趙姬因呂不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