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門關大戰之時,一個不速之客來到了大梁。
最起碼在龐 看來這是一個不速之客。
這一年,儒家領袖之一的荀況辭去楚國的蘭陵令一職來到魏國游說魏王。
對于這個曾經擔任過三次稷下學宮祭酒的博學儒士,魏王是歡迎的。
在荀況到達大梁當日,魏王更是出城三十里前去迎接這個名滿天下的飽學之士。
龐 的態度就不同了,對于荀況的到來龐 持厭惡的態度。
本來魏國國內諸子百家之間就爭斗不斷,荀況的到來無疑是火上澆油,使得群龍無首的儒家再次凝聚在一起,只怕以後魏國的朝堂更加的紛亂復雜了。
果然不出龐 所料,在荀況向魏王提出“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的觀點之後,魏王甚是喜悅。
在魏王看來,荀況的思想終有擺脫了以往儒家的那一套因循守舊的觀點,與法家思想相結合,于是當場就欲拜荀況為御史大夫。
荀況也不推辭,當場就接受了魏王的人命。
第二天,荀況以全新的姿態進入魏國朝堂高談闊論,且每一個觀點都與魏王心中的想法相合,這使得魏王更加的看中荀況。
上有魏王的看中,下有儒家弟子的支持,可以說荀況初來乍到魏國便已鑄成了其安身立命的根基。
更何況廷尉韓非雖是法家,與儒家格格不入,但荀況卻是韓非的老師,使得韓非因惦記師徒之情而不敢有所反對。
荀況在大梁的家中,一群儒家弟子圍著荀況說道︰“我等日思夜盼終于把先生您給盼到了魏國。”
“眼下龐 以相邦的身份把持魏國國政,而其又排斥我儒家觀點,使得我儒家弟子在魏國朝堂寸步難行。”
“先前大王本不欲殺杞城那三十二名儒家弟子的,都是龐 和尉繚的一再堅持,使得大王忍痛把我儒家三十二名弟子全部斬首,更是夷滅了其三族,氣得孔先生當時就吐血而亡,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可以往我儒家弟子在魏國沒有領袖之人,完全就是一盤散沙,根本就無法凝聚,再加上龐 又權傾朝野,我等根本就不說他的對手。
現在好了,現在先生到了魏國,更被大王拜為御史大夫,我儒家弟子定能被您凝聚再一起,而後再向大王進言罷黜龐 的相邦之位,在弟子看來,魏國的相邦除了先生您,沒有第二個人有資格坐上去。到時候龐 去相,肯定了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我等只要再略施小計,肯定能讓龐 死無葬身之地。
到時候孔先生還有我三十二名儒家弟子的大仇就算是沉冤得雪了。”
“是啊!弟子等人請先生主持公道,除去龐 、尉繚這兩個奸臣!”
“請先生為我儒家死去的弟子報仇,除去龐 、尉繚這兩個大奸之人!”
看著眼前群嘲彭拜的儒家弟子,荀況不知道是哭還是該笑。
龐 權傾魏國朝野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如果那麼就容易被除去的話自己的前任孔斌早就把他給除去了,又怎會等到今日。
更何況當時的情況如果換做荀況自己是魏國相邦的話也肯定會持龐 、尉繚兩人一樣的態度︰將那三十二名官吏斬首示眾以安齊人之心。
荀況雖是儒家宿老,但其儒、法兼修,並不是如同孔斌那樣守著周禮而不放。
但無論怎麼說荀況也是現今的儒家領袖,如果此刻不表態的話只怕儒家剛剛凝聚出來的人心就又散了。
故而荀況作沉思狀低頭沉默了半刻方抬頭道︰“爾等所言老夫也早已知之,故而我才辭去楚國的蘭陵令,不惜千里之遙來到魏國。為的就是讓我儒家弟子在魏國重整旗鼓,進而斗倒龐 及其余諸子百家,主持魏國國政。
但我要說的是爾等所言也不是一時片刻就能辦的到的。不說龐 在大王心中的地位,淡淡因為其是大王女婿這一關系就不是我等能夠離間的。都說疏不間親,更何況像龐 這樣的人,只怕他早就已經挖好坑等著我等前去跳呢!
因而爾等切勿著急,只需靜待時機,一旦龐 出現大錯,亦或被大王所厭惡,老夫一定上書大王罷黜龐 的相位,為孔先生,為那無端冤死的三十二名儒家弟子及其家人報仇雪恨的!”
荀況說的慷慨激昂,下面的儒家弟子听的也是群嘲滂湃。
直到一個時辰後荀況才打發走最後一個儒家弟子,回過身來,只見荀況眼中滿是疲憊。
“樹欲靜而風不止啊!”荀況感嘆一聲便邁著有些孤寂的步伐走回屋中。
荀況深深的明白,自己在到達魏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卷入了魏國朝堂的爭斗之中。無論自己是否願意,儒家弟子都會推著自己走向爭斗的漩渦。
而龐 、尉繚等人又是什麼想法?
荀況不知道,他只知道因為自己的到來,龐 等人十分的不悅,只怕也是不願意看到自己混跡于魏國朝堂之中吧!
還有就是自己的親傳弟子韓非,一個儒家,一個法家,兩個截然不同的思想代表,只怕將來也要和自己的這個親傳弟子兵戎相見了吧!
此時荀況有些後悔了。
後悔當初在儒家弟子的游說下自己頭腦一激動便離楚來魏,後悔自己這個本是局外的人莫名其妙的卷入魏國朝堂的爭斗。
這些年來荀況一直專研學術,冷眼旁觀列國局勢,又怎能看不出魏國的國策便是尊儒而不用儒呢?
大爭之世,對于各諸侯來說儒、墨兩家只怕是最沒用的了。
可偏偏此時墨家又有與魏國不死不休之相,而自孔斌死後儒家弟子的日子也不好過。
雖然儒家思想在魏國還沒有到墨家那般人人喊打的地步,可用“山河日下”這個詞語來形容如今儒家在魏國的形勢也是絲毫不為過的。
可無論荀況自己是否願意,自己的思想、理念,儒家弟子的盼望都推著自己不得不前來魏國參與這個沒有勝利者的游戲之中。
荀況看得很清楚,魏國朝堂上諸子百家間的爭斗將沒有一個勝利者。
如果有的話,估計就是魏國本身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