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戒日王聊天的最後時刻,戒日王通過翻譯吉米表示,他打算派出一隊使節和小夭等人一起去訪問東土的皇帝,被小夭拒絕了,小夭的借口是自己的海船還要繼續航海,暫時不會回到東土,等兩年後才會回去。
戒日王听他們這樣說,又想到他自己最近還要打仗收復失地,所以也就淡了這立馬派使節出訪東土的心思,兩年後再派人去就是了。
出了皇宮廉豐迫不及待的問小夭,“小夭,你為何要拒絕戒日王派使節出使東土啊?跟著我們順路不好嗎?”
小夭白了廉豐一眼反回道,“哎,廉豐,你是南晉人,我是東雲人,你說,我把這使節帶過去,是拜訪南晉呢還是東雲呢?”
“……啊……”廉豐顯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啊什麼啊,我可不想帶著他們的使節去南晉,也不想帶他們去東雲;以後他們自己有本事了,能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小夭理智的說道。
“哦……”其它三人同時明白了。
第二天東方四人組沒有離開,因為昨晚突然發生戰爭了,曲女城旁邊的一個諸侯造反了,戒日王親自領著軍隊出征了,這一仗打了差不多半個月,戒日王獲勝,此時的戒日王一氣之下開始下一個失地的收復行動。
東方四人組沒有興趣陪戒日王打仗,開始又一次起錨開船起航……
時間過得很快,小夭第一次出海的時間是東雲160年,這年冬天東雲和南晉的天氣寒冷,兩國的好幾個地方都出現了雪災,中山王封地有兩個縣城被大雪掩埋,搜救困難,損失很大。
漢中王的封地有一個縣城被大雪掩埋,但是搜救及時,損失不大。
就連帝都長安都被大雪壓塌了許多民房,一時間人心惶惶,皇帝非常的擔憂。
北庭王的封地也有三個縣城被大雪封住,最後差不多全部遇難。
這些災情上報到朝廷皇帝的御案上,皇帝趕緊找丞相和百官研究了一番,發現蜀王封地居然沒有上報雪災;而且蜀王的鄰居漢中王也是損失最小的一個王爺。
皇帝和百官都是百思不得其解;就連風調雨順的南晉國都有許多被大雪壓跨的房屋,雖然沒有整個村子被掩埋的情況,但是吳中城和其他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對比之下,蜀王和漢中王就更加讓人好奇了。
最後皇帝很快決定等所有的王爺都聚齊了長安,再仔細的向他們詢問情況。
東雲黃帝終于在雪災後的半個月內聚齊了所有的王爺,這些當世最權威的天潢貴冑詳談了三天三夜,擬定了詳細的救災計劃,讓戶部尚書和威遠大將軍一起去執行。
同時也派了兩個王爺負責監督。
更加新奇的是這一次皇帝居然親自提升了一個縣令,這個縣令是蜀王主動推薦的救災副使;這東雲國的救災隊經過了兩個月的救災行動,救災效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從災區回來後這個救災副使被直接任命為戶部侍郎,從一個縣令直接升為戶部侍郎,簡直就是飛一般的速度啊。
蜀王郁悶不已,這個于新龍本來是自己看中的好苗子,打算收入到自己的麾下,好幫助自己分憂的,這下好了,這塊發光的金子被皇帝看中了,直接搶走了。
蜀王倒也沒有太過于失落,畢竟于小山還是自己兒子的好友,于小山也是個棟梁之才啊,小小年紀,居然知道提前防備雪災和洪災,自己今年之所以沒有損失,就是因為于小山提前就把預防雪災的事情告訴了自己,幸好自己最終采納了于小山的意見……蜀王絕對不承認他一開始是不相信于小山的,迫于青城道觀的張真人也贊同于小山,所以蜀王才勉強同意于小山的建議,在今年的雪災中,他才沒有絲毫損失,反而聲名大振。
蜀王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因為自己封地在秋季獲得了大豐收,倉庫糧食充足,這一次還賣了不少銀子呢;同時于小山的綠柳山莊已經默默的成為蜀中第一山莊了,連青城山的張真人都經常去山莊小坐。
……
南晉國今年雪災損失的大部分都是房屋和一些設施,沒有發生整個村子被掩埋這樣的事故,因為這里地勢平坦,很少有直接住在山里和山下的村子,雪崩一般都是發生在山地地區。
南晉國雪災之後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首先是大皇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居然被皇帝軟禁起來了,然後二皇子居然很快就被立為太子了,這下子許多人安定了,皇帝終于下決心立了太子,而且這個儲君是很得民心的。
隨後又出現了一個八卦的事情,听說以前的二皇子也就是現在的太子,居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樣寵愛二皇子妃,他們夫妻二人以前是青梅竹馬金童玉女,天生一對,可是婚後听說並沒有很恩愛,反而有點相敬如冰,婚後半年還沒有喜訊傳出來。
不然為什麼二皇子已經被冊封為太子了,原二皇子妃居然只是太子側妃,太子在過年後居然又娶了陸御史的嫡女做為側妃,還放話說無論是誰先誕下子嗣,誰就被冊封為太子妃。
一時間許多閑來無事的人,開始關注起東宮太子府的相關事宜……
三個月之後,吳中的老百姓听說太子的陸側妃懷孕了,全城上下都替這個得民心的太子歡喜不已,皇帝還親自賞賜了許多寶物給陸側妃,整個太子府都是非常看重陸側妃,皇甫側妃據說是火冒三丈,摔壞了滿屋子的玉器瓷器。
再過了三個月,據說陸側妃不小心摔了一跤,肚子里的孩子流產了,這件事情還指向了皇宮里的某個妃子,再後來皇家內部就不消停了,今天這樣一個八卦被傳了出來,明天另一件隱秘又被透露了出來,日子一天天過去,吳中的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新鮮好奇,到了後來的習慣和麻木,反而,哪天沒有皇室八卦了才覺得奇怪。
被軟禁的大皇子不知道為什麼被人偷偷放了出來,不久之後居然直接帶著士兵謀反;升為太子的二皇子也帶著人平亂,兄弟倆正式翻臉開始火拼,皇帝一氣之下斷了呼吸,整個國家進入了三個月的國喪期間……
最後經過將近一年的戰亂,太子險險獲勝,也損失了許多人馬和財帛;這時候太子才勉強登基為帝,史稱‘賢帝’。
陸側妃最先被冊封為敏慧貴妃,有封號;皇甫側妃也是稍後一步被冊封為貴妃,皇帝似乎忘記給封號了,因此皇甫貴妃又是一頓冒火。
賢帝原來的兩個通房丫頭珍珠和翡翠被封為美人,她們也是中層官員的女兒,不好完全不給名分。
南晉賢帝登基三個月之後出去巡視,誰知道在路過太湖的時候遇到了盜匪,混亂中皇帝登上了一艘小漁船逃亡太湖深處,被追趕的盜匪射箭受傷掉入了太湖水里,御林軍趁著余暉打撈了一刻鐘,天色全黑了,又冒黑打撈了半夜,沒有找到人……
三天之後不得不宣布賢帝失蹤,許多人疑似新帝已經駕崩,只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最後安國公帶領著一半的朝臣請皇甫貴妃攝政,因為皇家沒有了直系血統,皇甫貴妃在這時候突然宣布懷孕三個月了,所以朝臣讓她先掛一個攝政皇後的名義,等生下遺腹皇子,然後直接擁立皇甫貴妃的遺腹子為帝。
不過這時候南晉國已經亂起來了,有不少忠于賢帝的武將開始抵抗攝政朝廷發布的命令,東南沿海方面還有不少近海域的水寇海盜開始搗亂邊界了,一時間差不多民不聊生,到處發生軍民暴亂的事情。
朝廷的皇甫貴妃居然沒有絲毫的仁慈政策出世,她一面派自己的親信將士去鎮壓暴亂,另一方面居然還派了三千軍隊主動去攻打沒有發生暴亂的蘭陵城……
東雲國也不好受,照例說,南晉發生了內亂,東雲國正好派兵打過來收復南晉,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塞外的契丹人和回紇人還有吐蕃人聯合發兵三十萬,開始侵犯東雲國的邊境;同時北庭王那邊也說在北庭的邊界也有大軍壓境,一時間這東雲國也自顧不暇……
東雲皇帝也是焦頭爛額,他幾乎抽調了全國所有能抽調的軍隊去了邊境,不僅連自己的成年皇子親身上了戰場,連各個王爺們的世子或者有意向的兒子也都去了戰場。
全國開始籌備軍糧和武器,戶部尚書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大病了一場,關鍵時刻掉了鏈子,東雲皇帝氣死了,直接升戶部侍郎于新龍為新的戶部尚書。
這下于新龍又開始受人矚目了,他升官的速度簡直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同時這個時候也沒有其他人願意來接手這個戶部這個燙手山芋。
于新龍只好全力應付這一場戰斗;他不僅從全國尋找入庫的糧食,還請皇帝下令讓全國開始采用新的種植方法,一年四季都開始全力耕種,期待早日收獲之後下鍋。
于新龍還找到了優質的高產農作物種子,分發給全國各地;這些優質種子都是從天下聞名的桃源縣調撥過來的,天下人最近兩年非常向往桃源縣,桃源縣就是漢中王和蜀王都曾經親口承認過的天下第一縣。
听說天下第一縣的百姓每家的收入都堪比一個縣令的俸祿收入,桃源縣隨便種一個東西出來都比別的縣產量高好幾倍,大家還以為這都是傳說呢,哪里可能嘛?
現在看到這一袋袋顆粒飽滿的糧種,才不得不相信這就是事實。
除了直接運糧食去邊塞給士兵,于尚書還做了一個新的措舉,就是開始往邊塞墾荒種地,把優質的小麥種和高粱玉米等耐旱農作物帶到邊塞的黃土地上去種植,土豆和紅薯也開始落戶在邊塞。
老百姓就沒有自願過去邊塞的,皇帝只好選擇于新龍的建議,把許多監獄里的非死刑犯人統一弄到邊塞去開墾荒地,這些囚犯需要一部分衙役鎮壓,所以又從各地衙門抽調了部分衙役過去,同時還派了一個戶部小官員一家搬遷過去監督開荒。
于新龍分析那邊墾荒只需要五年左右就有成效了,那邊地廣人稀,五年後就會初步形成小規模城鎮,到時候設立一個郡,就把那里的地盤賜封給這一次過去的官員;這個八品小官,過去勞碌五年之後就可能成為一方郡守,比在朝堂里面熬資歷要快多了,他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這世界上像于新龍這樣的做官天才還是少之又少的;嫉妒和說風涼話的人也不在少數,于新龍並不理會;這緊張時刻也沒有人明著給他潑冷水,因為皇帝可不是吃素的,戶部在這戰亂時刻和兵部一樣重要,全國範圍開戰的錢糧誰能籌措得到啊,只有于新龍這只初生牛犢不怕虎,敢去攬下這個重擔。
第一批發配過去的犯人不是太多,差不多才一千人左右,最後皇帝又不得不下旨,讓以後受傷退下戰場的士兵直接落戶邊塞,朝廷戶部給他們發放安家補助,同時還會想辦法派一些女人過去繁衍人口。
平時不打仗的時候,讓軍隊的士兵半訓練、半耕種,這樣也能增加不少的勞動力。
大家都各自忙碌了開來,誰也沒有空閑時間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