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原來和袁項城一樣,也在京城讀書。不過和不擅長讀書的某人不同,他是有功名在身的拔貢生,是來京城參加鄉試的。
黃遵憲的父親黃鴻藻是戶部的一個小官,所以他從去年就到了京城,想要好好準備一下,以參加今年的鄉試。
他沒等到鄉試,卻等到了通知,所有有功名在身,但還沒有做過官的人,“可以”就近到整訓大營報到。
什麼叫“可以”?黃遵憲的父親黃鴻藻可不認為是“可以”,而是“必須”。皇帝弄那麼大動靜,肯定會有很多事需要人去做,顯然,整訓大營是皇帝重點關注的人才搖籃。
黃鴻藻的判斷是正確的,黃遵憲很快就受到了重用。雖然他的軍事技能並不怎麼樣,但做了幾個晚上的夢以後,他就被任命為“庫倫地區建設兵團司令”。
建設兵團是比較有趣的東西,程啟直接向土兔學習,“拿來”用了。
這建設兵團說是軍隊,干的是生產建設的活,說是企業,這企業也大得沒邊,整個庫倫地區,囊括後世的整個蒙古,都是這個“企業”的“廠區”,而且,“廠區”里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人員管理等政府職能都是這個“企業”的權限,明顯的政企合一。黃遵憲這個“司令”的權柄可是大得很,相當于省長加巨無霸企業總裁,錢和權都在手里。
“企業”里的這些員工全都受過軍訓,就算現在也每天都有一些時間在訓練。只要發給他們槍支彈藥,他們就是一支軍隊。這一點和土兔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兵權不在他手里,無論是軍隊還是武警的指揮權,他都沒有。
程啟現在設立了東邊地區和庫倫地區兩個建設兵團,程啟對他們寄予厚望。
後世的膏腴之地,現在卻還是千里無雞鳴的荒野。只有依靠強有力的組織力量,才能快速地打破亙古的死寂,讓古老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他的計劃里,東北應該源源不斷地生產出茫茫多的優質糧食,成為號稱“北大倉”的糧食基地,而庫倫地區則在源源不斷地挖掘、提純出海量的金、銅等礦產的同時,作為“歷史”上牲畜存欄總數超過4000萬頭的傳統畜牧業地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也是應有之義。
在黃遵憲的隊伍後面,還有一支比較小的隊伍,只有20000人。他們的目的地和黃遵憲他們不同,他們將前往內蒙古中部的大營地區。
據說,那里有大型的鈾礦。至少在嫦娥位面是這樣的。他們將在大營地區安家、建立礦區和提純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有工業意義的鈾來。嫦娥和雅典娜在升到10級可以利用氘之前,食糧就靠他們的努力了。
嫦娥升到10級需要的石油數以千億噸計算,然後每天的維持也要消耗10億多噸的石油,而地球的石油儲量也不過2500億噸左右而已。
簡而言之,如果只靠石油,別說程啟,全地球聯合起來也養不起10級的嫦娥。
可憐的嫦娥,為了程啟好大喜功的四艘戰列艦,現在都快斷糧了。
糧食緊缺的時候,人們總會特別關注食物的來源。在石油已經經不起使用的情況下,立刻開發鈾礦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因為就蘊含的能量而言,一噸鈾礦和10萬噸的石油相當。
雖然地球上的鈾礦是有限的,全球有開采價值的鈾礦就只有459萬噸,而以嫦娥位面的技術水平,成本比較低廉適合現在開采的鈾礦大約只有150萬噸。
但這150萬噸鈾也和1500億噸原油相當了,加上石油,只要計劃得當,讓嫦娥一升級就有氘可用,這10級的門檻就算是過去了。
所以現在石油不能隨意揮霍,要留著“沖級”。
在嫦娥位面的中國其實挺悲催的。作為一個核大國,中國卻沒有自己的大鈾礦,只能在廣東山區里撲騰。可憐廣東礦區產出的鈾連少少的幾個核電站都不夠分,還要進口,程啟當然也看不上。
那些優質的鈾礦,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和南非等4個國家就佔了80%25以上,中國擁有的份額很低很低。
直到發現了大營鈾礦。
這是一個煤、鈾共生的大礦,煤的儲量超過500億噸,鈾儲量超過10萬噸。于是有了這麼一支隊伍,于是程某人的“產業規劃”里,產煤地點又多了一個。
但鈾還是遠遠不夠用,而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和南非卻因此而“掉進”了程啟的眼里,他們的鈾礦被程啟給惦記上了。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本來就在程啟的計劃里,而加拿大和南非的命運,也許也要和嫦娥位面不一樣了。
21歲的嚴復原來在船政造船廠自建的揚武號護衛艦上實習,現在卻被皇帝召回了京城。
順便說一句,揚武號護衛艦原來叫揚武號巡洋艦,因為定遠號等戰列艦加入海軍,揚武號巡洋艦12節的速度壓根就跟不上四遠高達20節的速度,它的定位就變得很尷尬了。
本來嘛,這個時代的巡洋艦的定義就是裝備有較強的進攻和防御型武器,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它的主要任務是為戰列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旗艦組成海上機動編隊,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或岸上目標。
有四遠在,做編隊旗艦就別想了,為四遠護航?跟都跟不上又怎麼護航?
高不成低不就的,連打醬油都做不到,就別“巡洋”了,巡邏吧。所以就被海軍定位成了護衛艦,名字也改了,專一負責海域巡邏,打擊敵對勢力艦船在本海域的存在。
就現在來說,基本上就是見到外國艦船就要驅逐。
雖然這個時空不會再有“開疆拓土漁業部,定海伏波漁政船”的事,但漁政船還是需要的,揚武號也許以後會被編入漁政船隊伍吧。
作為“後世”知名的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嚴復接到的差事是辦報紙,當然,是官報,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新華日報》,附帶一批什麼商報、參考、晚報什麼的,那就是嚴復的事情了。要求只有一條︰不許胡說八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