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之上,皇帝最關心的就是真定保定兩府的災情。
今天的早朝,清涵破例也被宣召上殿,她是欽差呢,真定災民安置都是她的主意,也是她一手監督。
這份功勞是屬于清涵的,旁人奪不去,理所當然要讓清涵上殿。
清涵將真定一行的經過說完,皇帝對清涵贊賞有加,很是滿意。
文武百官這下也看明白了,人家柔嘉郡主還真是才貌雙全。
安頓災民這麼棘手的事〞qing ren〞家也能信手拈來,辦的圓圓滿滿。
足以證明,皇帝和太子對她的偏愛絕非無緣由,人家的確值得。
皇帝本來還要封賞清涵,被清涵拒絕了,她只是不忍心災民受苦而已,根本沒指望著借此升官發財,何必再要什麼賞賜?
清涵這般,皇帝越發高興,不管清涵要不要賞賜,還是賜下了一座宅子。
同時,也宣布了欽天監選好的日子,太子和清涵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二月初六。
太子大婚,非同小可,那可是最重要的事情,關系國運呢,必須選最好的日子。
欽天監挑來選去,最後才選定了這個日期,說這是最好的日子,與太子和郡主的生辰八字十分相配,乃是國運昌隆子嗣豐茂之兆。
皇帝最愛听這種話,只要對大齊國運好,對沈凌燁好,日子往後點兒就往後點兒吧。
正好清涵過了年十六,正適合女子出嫁。
當然,唯一對這個日期不滿的,大概就是沈凌燁了,一想到還要大半年才能把清涵娶過門,他就覺得日子簡直難熬。
嘉獎了清涵,定下了太子與柔嘉郡主的婚期,接著沈凌燁便提出,保定府一應官職空缺的問題。
並且建議皇帝,不如直接將袁明澤等人留在保定府,以安穩民心。
按說官員的任用,需要由吏部提議,皇帝批復了才可以。
皇帝對袁明澤三人也很是看重,留他們在翰林院,本來是想讓他們多磨練磨練,將來好進入六部辦差。
不過太子既然提出了,皇帝一想倒是也挺好,能夠外放做官,干點兒對百姓有益的事情,對這幾個年輕人來說,益處更大。
尤其是,真定保定兩處今年遭災,如今又采用的是清涵的辦法,接下來清涵肯定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這些都需要當地官員配合。
若是換了別的官員,對那邊不熟悉,估計還會有很多麻煩。
倒是不如留下袁明澤等人,一則讓他們好好歷練爭取做出點兒成績來,二則也可以讓清涵的想法順利實施。
如果成功了,估計可以帶動兩府的經濟,讓百姓更多的受益,絕對是個好事情。
就這樣,皇帝當朝宣布,任命袁明澤為保定府同知,暫代知府職權,秦謹知為安肅知縣,秦謹言為保定府通判。
皇帝這樣任命官員,其他人自然有意見。
要知道袁明澤等人今年才高中,在翰林院供職兩月不到,結果就越級提拔,這怎麼行?
尤其是袁明澤,從一個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下子成了正五品的府同知,這官升的也太快了吧?
秦謹知秦謹言兩兄弟還算好些,越級不算多,可是從翰林院編修到府通判,這也是不小的提升。
一個才在翰林院不足兩月的人,要資歷沒資歷,卻一下子就成了手握實權的官員,旁人當然看不過去。
尤其是大皇子一派,對此意見最大,太子這不是擺明了往朝中安插親信麼?這等作為怎麼能容許?
一干臣子底下竊竊私語,有幾個人就聯合起來想要提出異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龍椅上的皇帝卻突然開口說話了。
“刑部,大理寺,昨日隨太子進城的保定知府等人,昨晚可是重新審問過了?口供可有出入?”
被點名的刑部尚書等人,連忙出列,“回陛下,昨日人犯一到,臣等幾個便帶人審問,與殿下送回來的口供完全一致,並無出入。
保定知府、同知、通判,安肅知縣,搜刮百姓貪贓枉法,賄賂上官,罪不可赦。”
“這幾人在保定府任職其間,貪污銀錢無數,僅僅從他們幾個府中,便搜出金銀財寶數十萬兩。
另外安肅知縣意圖謀刺郡主,朝廷欽差,保定知府私養軍隊意圖謀反,罪證確鑿,樁樁件件都有人證物證,眾人也已經招供認罪,還請陛下嚴懲,以儆效尤。”
“保定知府招供,軍隊乃是受賀相指使,蓄養軍隊所需糧餉,一應由賀相劃撥,那五六千將士,等同于賀相私人軍隊。
還有,從保定知府,安肅知縣府上查抄出來的賬冊顯示,這些人貪污的銀兩,大部分都送給了賀相。”大理寺卿直言不諱,毫不隱瞞,劍指賀相。
之前關于什麼保定知府,什麼安肅知縣的那些,群臣都沒往心里去。
不過是個知府知縣,大齊這麼大,哪兒還沒有幾個貪官污吏啊?
可是越往後面听,眾人越是心驚,尤其是當他們听到保定知府供出賀相時,賀相一派的那些人,都是心頭一跳,暗道壞了。
自從前次遼東府送來賀朝生的人頭,皇帝勃然大怒之下,將賀相一家打入天牢以來。
這麼長的時間里,文武百官連同貴妃還有幾位皇子,不斷的替賀相求情,想把賀相救出來。
可皇帝就是不肯松口,非得要等到太子回京之後再做決定。
沒想到太子剛從遼東回來,又去了真定,這一來一回的又耽誤了將近一個月。
如今好不容易盼著太子回來了,以為賀相的事情有個結果,卻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又鬧出了賀相私養軍隊的事情。
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啊,若是這個罪名坐實了,賀家怕是再也沒有翻身之日,抄家滅族都是輕的,弄不好都要株連九族呢。
“侯大人,說這話可要有憑有證不能空口誣陷,賀相雖然現在在天牢里,可也不是什麼罪名都能隨便往賀相頭上扣啊。
賀相對朝廷對陛下那可是忠心耿耿,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等事情來。
還請陛下三思,此事關系不小,決不能任由某些有心人隨意構陷。”有賀相一派的官員站出來反駁道。
“就是就是,此事非同小可關系重大,不可兒戲,賀相清清白白的名聲,可不能隨意誣陷。
侯大人,那保定知府不曉得是不是被人收買了故意誣陷賀相,你身為大理寺卿,應該知道真憑實據才能定罪,僅憑著一面之詞,怎麼能信口雌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