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為了方便,特意換了男裝。”清涵看出來對方的心思,莞爾一笑,隨口解釋了句。
定興知縣這才恍然大悟,連忙上前來再次行禮,“下官拜見郡主殿下,郡主一路辛苦。”
一邊說,知縣心里也有些疑惑,朝廷怎麼會派了個郡主做欽差過來賑災?一個養尊處優的閨中女子,能有什麼作為?
清涵擺擺手,示意對方起來,“知縣大人請起吧,本郡主來定興,主要還是為了災情之事,不知道定興這邊的災情如何?
方才在城外,見到有不少百姓都聚集在城外等候施粥賑濟,為何沒有想辦法讓他們回鄉安置,補種自救呢?”
清涵對這個定興知縣印象還不錯,故而態度很好,問這話也不過是為了打開話題,倒是沒想過定興知縣能有什麼好的建議。
“回郡主殿下,這事情下官還真是想了,其實這個時節,定興這邊還是有不少作物可以種植。
下官這幾日就是聯合城中的鄉紳富商,盡快補種各類作物,爭取挽回一些損失。
下官原本也想勸說城外的百姓回鄉種田,可這些人基本上已經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都吃完了,他們回去就得挨餓,沒有一個人願意回去。”
“就算下官承諾發給他們種子,他們也是不肯,非得聚在城外,下官實在是無奈。”
出乎清涵意料,這定興知縣竟然想到了補種自救的法子。只是當地百姓不太配合,知縣也是十分無奈。
定興知縣的話,讓清涵來了興致。
就說嘛,這年月的人哪里會真的那麼笨?肯定能有人想到主意。
這就說明了,不是想不到,關鍵看有沒有人肯設身處地的為百姓想。
那些官員們一個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穡之艱辛,哪能想到農人辛苦?
這個定興知縣不錯嘛,腦子夠活泛,又能放下架子親自到田間地頭,所以他才能夠想到辦法。
只是受到縣衙條件xian zhi,沒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知縣大人有心了,竟然能想到這些,本郡主這次來,主要也是為了勸說百姓搶種自救的。
後頭那些,不光有糧食,還有不少種子。”清涵隨手指了指後頭那長長一大溜的馬車。
“還得勞煩知縣大人,先幫著將這些馬車安頓下來。
等下咱們商議了大致的數目之後,明天就讓人將糧食和種子給百姓分發下去,具體實施細則,等下商議。
你這邊定下需要的數量,其余的我得讓人送去別處。畢竟真定這麼大,不止定興受了災。”
清涵對這個定興知縣很是欣賞,說話的語氣也非常溫和。
定興知縣一听這話,眼前一亮,“哎呀,那可太好了,郡主若是有好辦法,那可是大喜事。
哎呀,下官這腦子糊涂的,郡主遠路而來,怎麼還讓郡主就在縣衙外說話啊?
快,請郡主與諸位大人到後堂敘話,下官這就讓人將馬車安頓下來。”
定興知縣這會兒才回過味兒來,趕忙請眾人進縣衙。
一邊吩咐了身後的人,將後頭那一大溜馬車,安頓到縣衙西邊的空地,派人輪班值守。
清涵一行這才隨著定興知縣進了縣衙,來到了後堂,眾人分賓主落座,定興知縣趕忙吩咐人去沏了茶水。
“縣衙簡陋,又加上受災,我讓全縣衙屬節衣縮食省出錢糧來,用在賑災上。
所以沒什麼好東西待客,郡主可千萬別見怪。”定興知縣很是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笑道。
清涵看著差役送上來的茶水,淡淡的顏色應該就是放了些茶葉末兒,心中暗自感嘆,這個定興知縣看起來倒是節省。
“無妨,有口水喝就好了,我們走了這一路,的確是口干舌燥。
知縣大人,方才在外面談及賑災補種之事,不知道你這邊都打算讓莊戶們種什麼?”清涵還是三句話不離賑災,話題又重新引回來了。
“郡主殿下,下官姓梁,單字棟,郡主怎麼稱呼下官都好,就是別再叫知縣大人。”梁知縣很是不好意思的說道。
清涵等人听了梁知縣的這個名字,也是有些意外,秦三第一個沒繃住,噗的一聲就笑了出來。
“梁大人,令尊令堂對你一定期許很高啊,定然是希望你成為國之棟梁,好名字。”梁棟,倒過來不就是棟梁麼?這名字起的太有意思了。
清涵也忍不住微笑起來,“三哥,梁知縣這名字起的很好。
我看梁知縣這般腳踏實地,肯為民著想,將來定然是國之棟梁,定不會辜負梁家二老的期許。”
清涵對這個梁大人印象不錯,這種肯為民著想的好官,前程不會錯的。
“梁某不才,在定興為官八年,未能替定興百姓做太多有益之事,更不能讓百姓平安度過災年,著實心中有愧,哪敢說不辜負父母的期許?
若是家中老父老母知道梁某這般庸庸碌碌,怕是不知道如何失望呢。”梁知縣搖頭嘆氣道。
“當初我也曾經中過進士,二甲的榜首,也曾經是滿懷抱負,想要替百姓做一點兒實事。
可惜,這麼多年了,定興百姓依舊未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如今更讓他們流離失所,實在是愧為一縣之父母啊。”
梁知縣的語氣十分傷感,滿滿都是壯志未酬的遺憾。
清涵目光一閃,沒想到啊,眼前這位竟然是二甲榜首,也就是說,那一年的春闈,人家考了第四名,僅次于一甲前三啊。
這麼說來,此人才學不淺,可是好奇怪啊,為什麼會被派到定興這邊來做了個知縣?而且還一做八年多沒能升官?這又是什麼緣故?
清涵雖然心中疑惑,卻並沒有直接開口詢問,每個人都有他的難心之事,很多事情是不好明著問的。
“梁大人體恤百姓,能夠為百姓著想,自然是好官。定興百姓能有這樣的父母官,是他們的幸運。”
“梁大人,剛才我問你的問題,還沒回答我呢。你打算讓百姓種什麼作物?”清涵不想讓梁知縣繼續沉浸在傷感之中,故而重新回到剛才的話題上。
“對,對,都是下官的錯,一時感慨,竟然忘了正經事。下官跟那些鄉紳們商議之後,決定讓大家多種些洋芋和番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