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2634章 廢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子 本章︰第2634章 廢後?

    ,最快更新寒門狀元 !

    朱厚照賞賜給沈溪的蟒衣,是朝廷文武大員中唯一的一件,哪怕首輔大學士梁儲都沒有,如此也體現出沈溪在朝中顯赫的地位。

    沈溪卻沒有太把這個當回事,他盡量想保持低調,但奈何皇帝這一舉動在朝中太過礙眼,他就算想保持低調也低調不起來。

    外間開始對此議論紛紛,不過沒人敢在沈溪面前說三道四。

    沈溪回朝後,一切如舊。

    吏部和內閣的事他兼著,旁的事卻不多問,朱厚照仍舊是以前那種撒手不管朝政的態度,只是因為現任司禮監掌印蕭敬能力太強,再有梁儲、靳貴和沈溪通力合作,朝廷事務才顯得井井有條。

    此時已快到臘月,天氣驟然變得寒冷起來,北方接連下了幾日暴雪,進京的道路因積雪而中斷。

    朱厚照終于在冬月二十七這天想起舉行一次朝議。

    說是朝議,倒不如說是簡單的君臣會面,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和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和五寺正卿都得傳召,提前一天宮里便派人到各官衙打過招呼。

    因朝廷上下對朱厚照此番開朝議的目的不甚明了,頭天晚上,楊一清和王瓊到沈國公府拜訪沈溪,三人在書房相見。

    二人來找沈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問清楚正德皇帝的用意。

    等了解對方來意,沈溪無奈攤手︰“明日之事,我跟大家一樣茫然……我也是入夜後才得知消息,宮里派人來傳話,具體陛下要商議何,全不知情……或許只是一次例行的君臣會面吧。”

    王瓊到底剛入朝,跟沈溪對話時顯得很拘謹。楊一清則神情自若︰“之前陛下往宣府一趟,做了不少準備,似要在宣府長期設置行宮定……之厚你是否覺得,陛下有可能會在年前前往宣府?”

    沈溪凝視楊一清,心道︰“他觀察倒是挺仔細。”

    “有這個可能,但問題是現在外邊雪很大,居庸關內外道路難行,而且越往北走越寒冷……哪怕陛下要去,也未必非要在此時動身,春暖花開時節去不是更好?”沈溪道。

    楊一清看了王瓊一眼,試探地問道︰“草原上韃靼人動向如何?若年底前西北遭遇戰事,陛下或有心往宣府一行……”

    “哦!?”

    沈溪詫異地望向王瓊,“西北邊關有動靜嗎?”

    王瓊是兵部尚書,現在西北邊防情況他最清楚,當即搖頭︰“只是偶爾有小股騎兵襲擾,跟往常年並無異樣,不足以令陛下做出改變。”

    楊一清道︰“听說……遼東現在不太平……”

    沈溪笑了笑︰“听應寧兄的意思,天下到處都不太平,難道陛下什麼事情都要理會?陛下往宣府,只是一時任性為之,不會形成常態……真有事的話,等明日入宮面聖後再談吧,此時多說無益。”

    楊一清嘆息︰“就怕明日朝議時,陛下突然拋出事情來,猝不及防下,很多事我等臣子不好招架。”

    沈溪看這情形,便知王瓊是被楊一清硬拉來的,當即道︰“若陛下真提出什麼讓人難以接受之事,大不了我等同僚一起勸諫……謝閣老離開後,陛下尚未舉行過朝議,若真有叛經離道之舉,我等需拿出謝老犯言直諫的態度,不然的話,將來陛下在朝事上會更加任性。”

    沈溪對朱厚照的評價,並沒避忌其貪玩好耍的脾性,直話直說,甚至帶有幾分不敬。

    楊一清最怕的就是作為文臣之首的沈溪在很多事上完全順著皇帝的意思,畢竟現在朝中能跟朱厚照直接對話的人太少,以前謝遷哪怕頂著被降罪的風險,也會苦勸,跟朱厚照針鋒相對。

    楊一清非常擔心謝遷和楊廷和退下後,朝堂上少了跟皇帝頑劣本性對抗的氛圍。

    沈溪說出這話,其實也算是一種表態,無論現在誰在朝,都必須得拿出文官鐵骨錚錚的姿態,不能任由皇帝胡來。

    楊一清重重點了點頭,不過並未多言,旁邊王瓊則帶著關切之色︰“此番陛下只將文臣傳召入宮,都督府那邊無人傳召,之厚可曉因由?”

    沈溪搖搖頭。

    雖然他隱約知道些內情,但在楊一清和王瓊面前卻不想表露,淡淡一笑︰“等明日面聖後,一切便見分曉。”

    ……

    ……

    王瓊和楊一清離開國公府。

    二人沒有回家,而是往長安街而去。

    六部尚書在長安街都有自己的別院,以作為輪值時休息之所,二人知來日一早便要入宮,便不打算回府。

    做官做到王瓊和楊一清這個份兒上,家庭觀念已很淡薄,經常是幾天半月不回家,家里有什麼事只能靠人傳話。

    二人各自下了轎子,正要作別,王瓊突然問道︰“應寧,你覺得之厚是知曉,還是故作姿態?”

    楊一清反問︰“他有何理由隱瞞?”

    王瓊想了想,覺得楊一清言之有理,但還是心存狐疑,嘀咕道︰“難道之厚對此真的懵然不知?”

    楊一清耳朵尖,聞言道︰“不是听說之厚回到京師後,入宮面聖卻未得陛下召見?看來很多事,他也無可奈何,若我等總給他壓力的話,會讓他左右為難……他畢竟不是謝閣老。”

    “哦?”

    王瓊對楊一清的言論稍感意外。

    楊一清對沈溪還算有比較正面的評價,王瓊略微考慮,實在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楊一清擺擺手︰“如他所言,還是等面聖後,知道具體是何事再說吧。不過以目前的狀況看,陛下若沒要緊事,不可能傳見我等……此事很有可能跟之厚有關。”

    “嗯。”

    王瓊再度點頭,他不想說太多,畢竟在京師官場他還算是個“新人”。

    新人當然要有新人的樣子,有事多請教旁人,自己盡可能少發表意見。

    ……

    ……

    有關皇帝召見之事,不但受傳召之人私下打探情況,連宮里眾多執事也在暗中議論紛紛。

    張永先去見了小擰子,本想問清楚狀況,卻見不到人,無奈之下只能連夜去找蕭敬,二人在宮外蕭敬私邸相見。

    “……你不該來見我啊。”

    蕭敬上來第一句,就是對張永埋怨。

    張永道︰“咱家也知來見蕭公公不合時宜,但明日之事透著一抹蹊蹺,若不提前問清楚,心里不踏實,今夜恐無法入眠。”

    蕭敬沒好氣地道︰“咱都在宮里做事,怎會關心朝會時出不出問題?君臣會面,再平常不過了。”

    “嗯?”

    張永目光中多了幾分奇怪的光芒,湊近低聲問道,“那便是說,蕭公公您其實知道一些內幕?”

    蕭敬搖搖頭︰“就算知曉,也不能說,這是規矩,何況陛下心中所想豈是我等奴婢所能揣測?不過可以稍微提點一下,事情或許跟北邊有關……你心中有個準備便可,明日諸位大臣入宮時,盡可能不言語。”

    張永眯眼︰“蕭公公可真會賣關子。”

    蕭敬板起臉來︰“你要知道,司禮監不比往常,先帝那會兒,司禮監諸宦哪怕不是人人有權,也能對朝中形成制衡,你看看現在,除了謄錄票擬外,我等還能做何?若不認清現狀,非要把某些事計較出個子丑寅卯,最後害得只能是自己。”

    張永沒料到蕭敬會拿出“明哲保身”的態度,暗忖︰“雖然說年紀大了,但蕭公公何至于膽小如此?難道是怕了沈之厚?”當即問道︰“蕭公公在擔心誰?”

    蕭敬搖頭︰“誰都不擔心,不過是有些感慨罷了……另外,你最好少跟小擰子走動,別以為你們間的事情旁人不知!”到最後居然警告起張永來。

    張永心里不由生出幾分厭煩,雖然他表面上很給蕭敬面子,但始終對蕭敬搶走本該屬于他的司禮監掌印之位耿耿于懷,甚至帶著幾分嫉恨。

    張永站起來,當即便要離開,嘴上冷言冷語︰“蕭公公不肯釋疑,咱家不勉強,但這里要提醒蕭公公一句,司禮監確實跟往常不同,蕭公公現在跟誰走得近,也不是什麼秘密,外人清楚得很……”

    “哦對了,張苑張公公之前派人到京師來活動,好像對被外放非常遺憾,同時對回京似乎充滿信心……您說這是為何?”

    蕭敬指著張永︰“你此話何意?”

    張永笑道︰“不過是想跟蕭公公探討一番……若蕭公公不知,咱家如何能亂說話?走了走了,明日一早便要入宮……不過以陛下的脾性,怕是臨近午時朝會才會舉行。蕭公公不必相送,咱家沒老到走不動,自行出府沒有任何問題。哈哈。”

    到最後,張永簡直是在諷刺,既是對蕭敬教訓他的還擊,又是在警告蕭敬別以為是顧命大臣就能踩著他。

    蕭敬憤怒至極,但他很清楚現在朝廷內官體系早不復弘治朝的情況,派系分明,他蕭敬離開幾年,其實已很難再融進來,別人也難以投靠他,因為都知道以他的年歲干不了幾年,反倒是張永這樣的年輕新貴握有主動權。

    “真是不可理喻。”

    蕭敬在張永走後才抱怨,“難怪陛下會重新啟用我,此獠太過跋扈!以為巴結上沈國公,就能在朝堂呼風喚雨?但太監始終是太監,皇室家奴罷了,朝事最好莫要摻和太深,他在朝多年怎會不明白這道理?”

    ……

    ……

    冬月二十七,臨近中午時分,一眾朝官由午門往乾清宮而去。

    在前引路的是司禮監首席秉筆張永,而前來傳話的則是小擰子。

    文官中,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沈溪,不過沈溪保持一貫的低調,跟梁儲和靳貴走在一塊兒,顯示出內閣大學士間的團結。今天他沒有穿蟒衣,只是一身普通文官袍服,所以並不顯眼。

    此時大雪已停,宮內積雪雖未完全掃除干淨,但宮女和太監也將主要道路清理出來,宮殿的屋瓦上依然銀裝素裹,陽光照射下顯得極其耀眼,諸殿堂前林立著御林軍侍衛,不時還有手持刀槍的巡邏隊伍經過。

    一行人並未趨步而行,畢竟道路濕滑,沈溪走在其中,凝眉想著心事。

    乾清宮外,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早已等候在那兒,卻沒見李興的身影。

    見眾多官員前來,蕭敬迎上,跟眾人行禮……他沒有特別跟沈溪打招呼,而是直接與內閣首輔梁儲對話。

    “梁中堂,陛下已在內恭候多時,您先與閣臣及六部尚書入內覲見。”蕭敬道。

    梁儲一時沒明白過來,畢竟在場並非只有內閣大學士與六部尚書,還有各部侍郎以及左右都御史和寺司正卿等人。

    不過皇帝既然已經吩咐下來,就不會給人商量的余地,照理官員們只能遵命行事,但梁儲還是先用征詢的目光望了沈溪一眼,大概是留給沈溪提出質疑的時間,不過沈溪卻沉默不言。

    簡單溝通後,大隊伍留在乾清宮門前,六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進內覲見,一共不過七人。

    進內後,卻見朱厚照坐在御座上打哈欠,一臉昏昏欲睡的模樣,怎麼看都不像是恭候多時。

    “臣等參見陛下。”

    因為並非大朝會,幾人面聖不需下跪,躬身行禮便可。

    朱厚照從不在意繁文縟節,不耐煩地一擺手︰“不必多禮,諸位卿家平身說話。”

    幾人站定,本來不該在此時抬頭去看皇帝,卻因大臣們已長時間未有面聖機會,此時都情不自禁抬頭看一眼,至少要知道皇帝氣色如何,以便對接下來的會面有個大致的預判。

    朱厚照沒有留心這些細節,直接道︰“朕召見諸位卿家,所為兩件事,第一件事朕準備前往宣府,而後半年到一年時間,朕不打算回京師來。京城事務就交給諸位處理了。”

    這話說出來,並不讓在場人等感覺意外,之前也有人猜到,可能朱厚照又想去宣府玩。

    梁儲道︰“陛下,如今大雪封城,西北狄夷騷擾不斷,您實在不宜冒險離開京城。”

    朱厚照道︰“朕就是為狄夷犯邊之事而惱怒,想親自去督戰,這京城有諸位卿家,朕有何可擔心的?朕走後,天下蒼生福祉就交托給諸位了。”

    這話說出來,有種交代後事的意思,在場人听起來都有些別扭。

    朱厚照似怕有人跳出來反對,又道︰“朕主意已定,你們不必相勸,若真有事,可以以快馬通傳宣府,朕一樣可以把事解決。”

    在場人不由往沈溪身上看,大家心里都在琢磨一個問題︰“之前陛下讓沈之厚監國,結果沈之厚卻鬧失蹤,陛下不得不從宣府火速趕回……此番陛下又要往宣府,怎不再提監國之事?這是跟沈之厚產生嫌隙了?”

    朱厚照好像忘了有監國這麼回事,繼續道︰“第二件事,朕準備廢後。”

    “啊?”

    在場之人驚訝無比。

    本來這是皇家私事,但因涉及國本,皇帝跟皇後的夫妻之事就成為涉及國家和朝堂穩定的大事。

    眾人驚訝不已,因為朱厚照有兩位皇後,大家都在想,皇帝到底是準備廢哪位皇後?

    梁儲緊忙道︰“陛下,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

    楊一清直接出列,道︰“陛下切勿如此,皇後乃一國之母,在未有過錯之下,絕不能輕言廢棄。”

    朱厚照道︰“朕有兩位皇後,難道你們不覺得有何不妥?”

    在場之人不再言語,他們當然覺得不妥,但事情既然已發生,就必須正視,在心底其實已默認兩宮並存的局面。

    朱厚照繼續道︰“當初有不少人勸諫,讓朕放棄立兩位皇後,朕也是如此想的,皇後乃一國之母,一人都不可能同時擁有兩位親生母親,怎能讓國家有兩位國母?朕跟夏氏女本來夫妻感情就淡薄,所以朕準備將她送出宮門……”

    如此一來,在場所有人只有干瞪眼的份。

    這個皇帝做事實在不靠譜,立兩位皇後也就算了,現在還要廢後,廢後不是打入冷宮,而是送出宮門,意思是曾經的皇後可以另嫁他人?

    “陛下,萬萬不可!”

    仍舊是梁儲在進言,他作為內閣首輔,此時除了他之外旁人都不好插話,哪怕是禮部尚書也要靠邊站。

    朱厚照道︰“此事朕沒完全定下來……至于這中間有何規矩可循,得由禮部來定……傅尚書以為呢?”

    禮部尚書傅雖然為人木訥,但在涉及道統禮法的事情上卻絲毫不退讓,本來他不打算發言,但現在被皇帝追問,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陛下,就算是廢,也當廢西後,凡百姓中結發夫妻不得休棄,況聖上乎?”

    這話明擺著同時得罪朱厚照和沈溪,但人們卻挑不出毛病來。

    畢竟西皇後是朱厚照“增加”的,不合規矩,就算朱厚照要廢後也該先拿沈家小女開刀。

    這話當即把朱厚照惹惱了,怒斥道︰“皇後是朕的,朕要立誰廢誰,還要听你們的意見不成?沈尚書,你覺得呢?”

    或許是沈溪一直不說話,讓朱厚照很不滿,又或許是朱厚照覺得在這件事上沈溪理應站在他這邊,所以才會向沈溪發問,想用沈溪的威嚴來堵上這些人的嘴。

    沈溪沒回答這個問題,神色嚴肅︰“百姓娶妻納妾尚且需要禮數,難道陛下立後廢後便如此草率,形同兒戲?”

    一句話就把朱厚照接下來的話給堵上了。

    當初立兩個皇後的人是你,現在廢皇後的也是你,朝中大臣已對兩後並存的局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怎麼你還想再挑戰臣子的敏感神經一次?

    對你來說,多個皇後少個皇後難道有什麼差別?

    朱厚照一時語塞,心中卻有諸多不滿,顯然他對沈溪的耐性沒之前那麼好,黑著臉道︰“沈尚書,朕之前想要單獨立你的妹妹為皇後,你不同意,說是朕不能輕言廢後。朕采納了你的意見,同時立了兩位皇後,算是對你妹妹最好的成全。現在朕覺得,東皇後跟朕之間沒有夫妻感情,想成全她,讓她出宮,你又出言反對……難道朕做這一切,不是為了你,為了沈家嗎?”

    換作以前,朱厚照也知有些事不能這麼說,但現在沈溪公然出來反對他廢後之事,他也就顧不上旁的。

    他覺得自己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明明自己是在幫沈溪,卻好像自己是罪人一樣。

    沈溪道︰“陛下單以無夫妻感情為名,貿然廢後……按照自古以來的規矩,就算昏庸無道的皇帝也不會輕言把自己的皇後廢黜,這是天理倫常,不可違背!”

    “啊?”

    朱厚照差點以為自己听錯了。

    沈溪非但不支持他廢夏皇後,還拿他跟自古以來的昏君相比,隱約是說——你還不如昏君呢。

    楊一清趕緊挽救︰“沈尚書不可如此說,古來皇後廢立之事不知發生過多少次,若皇後跟陛下間感情……的確不合的話,此等事也並非不可……”

    朱厚照突然覺得楊一清順眼多了,道︰“楊卿家所言極是,沒有感情還要勉強湊在一塊兒,豈非強人所難?民間還有和離之事,為何朕就不可?”

    皇帝要跟皇後和離,這種事讓在場之人听起來就覺得無比荒唐。

    沈溪行禮︰“陛下,此等事不應該來問臣,你讓臣如何回答才好?”

    朱厚照本來還對沈溪充滿怨懟,但听了此言,突然一怔,瞬間明白過來。

    你現在要廢夏皇後立我妹妹為正宮,如此不合規矩之事,你讓我怎麼回答?難道我跟你說這麼做很好,你就應該如此?那我以後怎麼在朝中自處?威嚴如何保持?

    朱厚照意識到這麼問沈溪,簡直是讓對方難堪,也就不記得沈溪拿他跟昏君作比,連忙道︰“朕也說了,這件事從長計議,可以先行商議個折中之法,若東皇後覺得心有不甘,朕可以將她降為貴妃,跟皇後平起平坐。”

    “陛下不可。”

    傅找到堅持的方向,再次出言反對。

    朱厚照很不耐煩,一擺手︰“可不可的,押後再議……先說朕去宣府之事,你們沒人反對吧?”

    相比于廢黜皇後,朱厚照去宣府根本不算個事,反正你去了不是一回兩回,唯一擔心的就是這冰天雪地的容易出事,偏偏皇帝你還沒有留下子嗣。

    朱厚照道︰“既如此,那朕去宣府之事就這麼定了,朕大概會在十天後出發,跟皇後一起去……是西皇後!把外面的人叫進來,朕還有事要說!”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寒門狀元》,方便以後閱讀寒門狀元第2634章 廢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寒門狀元第2634章 廢後?並對寒門狀元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