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子 本章︰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

    ,最快更新寒門狀元 !

    二月會試結束,尚未張榜之前,京城中文風仍舊濃厚。

    沈溪作為東宮講官、日講官,到他府上來投拜帖和請柬的人不少,但為了避嫌,他幾乎從不去參加文會,只是謝丕邀請了一次,他盛情難卻,參加後卻掛口不提與會試有關的事情,免得惹麻煩上身。

    江櫟唯拜訪過後,朝廷並未有調動沈溪工作的意思,吏部考核那邊一時也沒有消息,他依然按時上下班。

    吏部考核分批次進行,但考核結果會同時公布。

    沈溪從剛開始就知道自己沒有加官進爵的機會,不過為了替謝韻兒和周氏爭取誥命,沈溪還是很賣力。要知道,只要做到五品官就可以為家人爭“宜人”,一旦如願以償,以後謝韻兒和周氏就是有品階的誥命,走到哪里都會受人尊重。

    這天沈溪剛從東宮回到詹事府,值守的右司諫王植通知他去吏部一趟。

    沈溪估摸著是考核結果出來了,心懷忐忑地到了吏部衙門,通傳入內後,接待他的是吏部郎中宋呈,這次應邀過來的只有沈溪一人。

    等沈溪通報過姓名和官職,宋呈拿出一份案牘道︰“沈諭德,這是您今年吏部考評成績,請先一覽。”

    大明對官員的考核,分為上、中、下三等,即稱職、平常和不稱職,其目的在于“旌別賢否,以示勸懲”,作為升降去留的依據。

    弘治初年的內閣大學士丘浚在其大學衍義補中有清晰的記述︰“官滿者,則造為冊,備書其在任行事功績,屬官則先考其長,書其最目。至是,考功稽其功狀,書其殿最。凡有三等,一曰稱,二曰平常,三曰不稱,既書之,引奏取旨,令復職,六年再考,亦如之。九年通考,乃通計三考所書者,以定其升降之等”。

    沈溪拿過來一看,自己的成績分為幾部分,一個是詹事府給的考評“中”,翰林院的考評也是“中”,而沈溪的策問奏本和考題成績同樣是“中”。

    按照道理,三個“中”只是尋常的成績,屬于任職期間沒有過錯,那最後吏部的綜合評價最為重要,若最後吏部也給定“中”,那他就基本代表這次考核通過,而且官職上應該有微升。

    沈溪本來不太擔心,既然前三個都是“中”,你吏部尚書馬文升總不至于為難我們這些年輕小輩吧

    最後一頁是吏部的綜合考評,卻沒寫字,而是直接畫了一條紅杠,讓沈溪摸不著頭腦。

    沈溪有些詫異地問道︰“這是”

    “沈諭德請見諒,這是吏部考核的一條標準,若是橫線的話,意味著您這次的考核算是中規中矩不升不降<>。其實這也是最普遍的結果,每年那麼多考評的官員中,有八九成的人最後是這結果。”

    沈溪有些不滿地問道︰“那宋郎中的意思,本官這幾年等于白干了”

    “沈諭德,話可不能這麼說,您在這三年中,已從翰林院修撰升遷到了”

    後面的話,沈溪用鼻子都能想出來,無非是說他的官升得過快,可問題是既然把規矩定好了,就應該按照預設的規矩來,要麼別讓我參加考核,或者在考核中給我一個“下”的考評,讓我知道自己確實沒資格升遷,最後你給我來幾個“中”,然後用冠冕堂皇的話進行敷衍,這就沒意思了。

    不過,跟一個吏部郎中去計較這些沒絲毫意義,沈溪拿到考評後,有些掃興地回家。

    雖然早就預料到這結果,但沈溪沒想到是馬文升給他使絆子。但其實想想也很好理解,按照官僚體制的升遷制度,在翰林院中做個十幾二十年出頭的比比皆是,就好像王華,同樣是大明朝的狀元,在朝中跟一眾老臣關系不錯,很多人欣賞他,在到現在不也才是個正五品的右庶子

    一般官員,到七老八十混個禮部侍郎致仕,運氣好的話掛個翰林學士的名頭,死了追贈尚書,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可這壓根兒不是沈溪追求的。

    沈溪獲取權力,雖然不至于希冀立馬權傾天下,但至少要不受制于人,不要如之前那樣,張延齡栽贓陷害卻毫無還手之力。

    還沒到家門口,謝遷府上的僕人就在大門外恭候,把謝遷的信送上,讓他往謝府去一趟,不用說是為了安慰他受創的心。

    打一棒子給顆甜棗,這一向是朝廷做事的習慣,沈溪已經見怪不怪,不過沈溪卻不知道這次的甜棗具體是什麼。

    “容我先進去跟家里人說一聲”

    沈溪進了府門,不緊不慢地沐浴更衣,還簡單地吃了晚飯,這才走出來,這會兒謝府的僕人已經在外面等了半個多時辰。

    “走吧。”

    沈溪意興闌珊地上了謝遷為他準備的轎子,往謝府而去。

    到了謝府,進入書房內,沈溪才知道邀請他的並不止謝遷,在他考評中暗中作梗的人居然也在,正是吏部尚書馬文升。

    以沈溪如今官職,能經常見到閣老、尚書級別的官員,已屬難得,而且馬文升是特地到謝遷府上見他,更加難能可貴。

    “沈溪,吏部考核的情況,你已知曉了”問話的不是馬文升,而是謝遷,不用說是馬文升把他考核的情況告之謝遷。

    赤裸裸的串謀啊

    “是。”

    沈溪恭敬行禮道<>。

    謝遷笑眯眯地說︰“切勿氣餒,你三年已經升了兩次,這再升,恐怕朝廷上下無人服氣。就連陛下也提及,你在升遷上可以先緩一緩”

    光做事不給升官,還說什麼切勿氣餒,感情不是你受憋屈吧

    連病中的弘治皇帝都關心我升官的問題你騙鬼呢皇帝如今臥床不起,哪里有這閑工夫來管這種芝麻綠豆的小事

    要吏部和都察院做什麼

    “學生不敢奢求。”沈溪違心表明態度。

    “哎呀,不過你這兩年工作確實做得不錯,太子的廿一史一向學得好,陛下多有夸贊,南行省親,建樹頗多,讓佛郎機人臣服于我朝”

    從哪里看出來佛郎機人是臣服于大明

    人家明明是過來經商貿易好不好話說人家臣服你大明有什麼好處隨著大航海時代開啟,佛郎機人如今滿世界跑馬圈地,只要再過一二十年,人家在海外的殖民地加起來比大明朝國土面積還要廣袤。

    “就連往西北送炮,做的也很好,兵部劉尚書多次在老夫面前夸贊你。”謝遷繼續說著沈溪的功績。

    沈溪謙虛地說道︰“學生不敢居功,閣老有何吩咐,只管交待便是。”

    “你這是什麼話老夫時常編排人做事嗎”謝遷臉上帶著幾分不悅。沈溪當著馬文升的面說出這番話,讓他的老臉有些掛不住,“不過老夫的確有件事讓你做,東南閩粵之地匪寇盛行的事,你听說了吧”

    沈溪心想,怎麼又是為了這件事當即行禮道︰“學生有所耳聞。”

    “那好,你擬個奏本上來,老夫看過後,若覺得滿意的話,替你奏稟陛下。”謝遷擺手道。

    沈溪有些不解︰“閣老,這地方匪寇的事,似乎不歸學生過問吧”

    “讓你寫你遵命行事便是,老夫等著用嗯,你別回去準備了,這里有紙筆,當場寫來看看。”

    謝遷指了指旁邊書桌上的紙筆,感情早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沈溪來。

    關于東南沿海的盜匪和倭寇,沈溪之前沒詳細考慮過,加之他實在不想再當謝遷的免費勞動力,當下行禮︰“閣老,學生恐怕要回去細細思慮過才好。”

    “不用考慮那麼多,想到什麼寫什麼,你以前不是很有本事嗎,還有急才,老夫倒要看看你是徒有其名,還是確有本事。馬尚書也想見識一下吧”謝遷笑看旁邊一直緘默不語的馬文升。

    “嗯。”

    馬文升捋著胡子頷首回應。

    沈溪有些莫名其妙,感情吏部的考核還沒完,又給他準備了第二場考核這次是讓他臨場發揮寫份上疏,論的是肆虐東南沿海的海盜和倭寇問題<>。

    這問題屬于老生常談了,怎麼辦

    派兵去打

    沒兵怎麼辦

    調集地方衛所的兵馬

    沒錢糧怎麼辦

    地方納捐,要麼跟布政使司衙門伸手要錢,反正不能跟朝廷討要。

    如果盜匪和倭寇避而不戰怎麼辦

    那更好辦了,就可以堂而皇之跟朝廷上報大捷,等著領功勞便是。

    沈溪只是去了一趟泉州,就完全明白地方剿匪那一套,說起來就是欺上瞞下,應付了事。

    朝廷即便把錢糧撥出來,地方官府跟盜匪和倭寇暗中勾結的事時有發生,今天盜匪出來劫掠,等官兵去的時候,盜匪先撤了,殺良冒功後,朝廷的兵馬一撤,盜匪繼續興風作浪,直到地方再把事情捅到朝堂。

    前後幾年,朝廷就會以為又起來一波盜匪,其實換來換去還是那批人,只是改了旗號而已。

    反正沈溪覺得這是謝遷讓他代寫奏本,那他也就不客氣,痛抒己見。

    沒兵,地方招募。

    沒錢,自帶口糧。

    沒戰斗力,自備武器兵馬,自己造船只。

    盜匪欺軟怕硬,那就開著船只去端盜匪和倭寇的老巢,見一山頭平一山頭,見一海島佔一海島。

    寫到這兒,沈溪忽然覺得嘴炮有些太過了,有些不切實際。但已經寫了,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寫下去。寫到最後,在地方官府不配合的問題上,沈溪大膽提出“整頓吏治”的建議。

    東南沿海盜匪長久以來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除了有朝廷禁海這一因素在內,更主要的還是地方官府推諉,當官的為了發財,抱著的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坐視盜匪做大,進而不可收拾。

    ps︰第四更到

    天子努力爆發了,求訂閱、推薦票、打賞和月票鼓勵,謝謝啦未完待續。<>

    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推薦本書,蘭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寒門狀元》,方便以後閱讀寒門狀元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寒門狀元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並對寒門狀元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