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

801-810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中悅 本章︰801-810

    801

    中隊指揮機為了躲避對公路橋的空氣燃料炸彈轟炸,躍上了300米的高度,才飛了不到10秒鐘,就被距離13千米的美軍直升機群雷達偵測到了。

    802

    美軍第82空降師陸航團團長正在這個直升機群里,團主力已展開對大不里士伊軍的垂直攻擊,團長認為那是一場不對稱作戰,自己帶著團部和一個中隊在後面跟進飛行,應該是很安全的。

    但是,這兩點判斷都不大對。他的機群很快就遭到了不對稱的攻擊,成為整個團位于最危險方向上的前鋒。

    團長所在的電戰指揮直升機雷達看到了13千米外南方300米高度的一架特大型飛行物,計算機對照資料庫無法找到對應的機型,只是模糊判斷那是一架重型運輸直升機,團長卻心中一驚︰伊朗軍隊沒有這麼大型的直升機,中國人還很遠,難道是德黑蘭方向的俄軍到了?如果是俄軍,那麼就必須立即向上報告,並且,沒有命令不得對俄軍擅自發起攻擊。

    團長立即向師部報告這一情況,得到的命令是“必須盡快偵察清楚”。

    團長帶著機群轉向南面拉開,開始向馬爾米耶湖方向偵察搜索飛行。

    803

    中隊指揮機的被動雷達接到北面美軍直升機群雷達照射的信號,與我機主動雷達偵測到的美機群方位一致,範中隊長立即明白美國人看見自己了。隨後,發現美軍直升機機群轉向自己這個方向展開,以500米的高度搜索飛行,心中暗暗冷笑對面美軍指揮官的愚蠢。

    地效機早就有了,是俄國人的發明,變軸向直升機也早就有了,是你們美國人先搞出來的,可是把二者結合在一起這件事你們就想不到,現在已經吃了虧,還要把我當成直升機對付,那你可就要為愚蠢付出代價了。

    中隊指揮機降低高度回到地效飛行狀態,繼續沿著河谷掠著水面飛行,20秒後穿出河谷到達一片丘陵地,再次拔高到300米高度,清楚地讓美軍直升機群看見,本機雷達也清楚看見了美軍機群,然後重新降低高度和速度,地效機越飛越低,終于回到貼地飛行狀態,時速降低到地效飛行最低穩定速度的80公里小時,在丘陵間繞行著前進,主動雷達關機,被動雷達很快就接到前方500米空中漸漸逼近的美軍直升機群的搜索雷達信號。範中隊長相信這些反射信號與地面雜波混在一起很難分辯,美軍對高度300米的目標兩次發現兩次消失的解讀,應該是本機具有高空隱身性能,那就會鑄成大錯。

    804

    美軍第82空降師陸航團團長對于那架大型直升機兩次消失的判讀的確是對方具有優良的隱身性能。但是多了一條判斷,就是那架大型直升機降低了高度。

    團長是直升機空戰專家,記憶中的知識告訴他俄國、中國、全世界都沒有哪一種大型直升機能夠具有如此優良的隱身性能。那麼這架直升機是貼著樹梢飛行了?即使你貼著樹梢飛,你的向上轉動的螺旋槳也會給出典型的旋翼特征反射信號,一樣逃不過我的俯視相控陣雷達搜索。

    但是,沒有旋翼特征信號從下面的丘陵地帶反射上來。

    仔細搜索,再搜索。

    射上來的不是雷達回波,而是導彈。

    那枚導彈幾乎是從團長座機的肚皮底下直沖上來,僅1秒鐘,82空降師陸航團指揮機就化作一大團火球。

    805

    剛剛成立的美軍伊朗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美軍在中東和中亞的海陸空各個部隊,戰區司令官是麥克來昂4星上將。

    麥克來昂陸軍上將屬于美軍領導層中主張陸軍改革的激進派,他認為今天以新加坡事變引爆的美日中大規模軍事沖突打到現在,始終是一場雙向不對稱作戰,更加說明陸軍改革的急迫性。

    新加坡大海戰是一場典型的雙向不對稱作戰,美國2個航母特混群組成的強大編隊在水面以上佔盡不對稱優勢,而日軍的超級潛艦卻在水下佔有不對稱優勢,雙向不對稱相互較量的結果,日本人佔了突然襲擊先發制人的便宜,美軍艦隊在日方的超級偷襲下全軍覆沒。上海東美中空戰也是雙向不對稱作戰,中國空軍竟然在常規信息空戰上對美國遠東空軍佔有電磁不對稱優勢,而美國k31系統的突然啟用使美國對中國佔有外空定向能武器的戰略不對稱優勢,在k31打掉中國人的電子機群之後,中國空軍先勝後敗。美日主力機群的中國東海空戰表面上看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稱作戰,但是在相互發射首輪遠程導彈後雙方機群就都不約而同地掉頭轉向,都在相互遠離的歸途上似乎被對方的導彈群追上而全軍覆沒了,這在技術上有著眾多的疑點和不可能,情報部門尚未能找出真實的原因,難道又是一場雙向不對稱作戰?日軍有什麼秘密武器系統對我們形成了不對稱優勢?美國空軍這邊,上將是清楚的,並沒有什麼不對稱優勢,射出去的aim250遠程導彈是很厲害,但是也沒到那種將對方全部消滅一架不留的地步,何況還是在aim250的最大有效射程邊緣地帶!這里面埋伏著重大問題。隨後,美國對日本采取了戰略不對稱打擊——核彈頭夷平了日本的主要軍事基地和設施。現在,面對的中俄快速反應部隊,初戰跡象顯示,仍然是一場雙向不對稱作戰︰美軍的不對稱優勢仍然是戰略高能激光系統,但是那個系統正在搶修中,而中俄方面顯然擁有不對稱優勢手段,糟糕的是,對方的不對稱優勢是什麼,到現在美軍竟然還沒弄清楚!

    大不里士集群遭遇不明攻擊,損失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五十多架直升機、上千名士兵傷亡,卻未能弄清楚對方的攻擊手段!像是巡航導彈超低空突襲,但是種種跡象又與巡航導彈對應不上;阿曼半島的173空降師也遭遇了不明襲擊,被突襲了2個機場損失了二十多架飛機和多處導彈雷達陣地,原因仍然不明!

    這種不對稱作戰打下去,美國陸軍空有常規壓倒優勢卻無法把力量使出來,與對方打一場堂堂正正的陸戰!

    上將覺得這很諷刺。上將自己就是不對稱作戰的提倡者,陸軍改革的真實意思是不要陸軍了,把陸軍拆散再融入海空地天電磁五維合成作戰中去,不以相同的軍兵種與對方對稱作戰,而是讓作戰領域相互交叉,以己方一個或數個領域的力量不對稱地打擊對方某個領域的力量,形成不對稱優勢,則戰爭必然打勝。

    這個素來主張的不對稱作戰理論,現在被對方應用到自己的頭上,構成了對美軍的不對稱作戰優勢,而現在自己內心竟然盼望與對方打一場堂堂正正的對稱陸戰。真是諷刺。

    上將堅持不對稱作戰理論,鑒于敵情未明,命令大不里士集群暫緩地面推進速度,注意超低空防空,步步為營地前進,命令173空降師暫緩跨越海灣突襲恰赫巴哈爾的行動,命令101空中突擊師暫停行動,命令阿巴丹陸軍集群放慢推進速度注意低空防空,然後,命令按照計劃使用巡航導彈對恰赫巴哈而海港的中國裝甲部隊展開飽和攻擊。

    806

    西方第一快速反應師空運裝甲團的一個營佔領了恰赫巴哈而海港,很快就控制了各個要點,構築了工事,布置了防空和對海警戒。

    表面上看,這個營並未處于劣勢︰附近上百公里內的制空權在我們手里,美軍沒有衛星,我軍各雷達陣地布設完畢,制電磁權也能夠取得,附近沒有美軍地面部隊,500公里以內的美軍只有旅級規模的登陸作戰能力,卡爾文森戰斗群位于西600多公里的波斯灣海面,海灣對面阿曼半島的美軍第173空降師未見出動兵力。

    團指給這個營的第一任務就是防空反導。配合團、師兩級統一配置的防空反導力量,裝甲營剛完成力所能及的部署,營長心頭卻越發覺得沉重。他知道海港防御實際還有很大的漏洞︰來不及修建堅固工事,而伊朗軍隊修建的一些工事顯然經不起攻擊。高空防御有七成把握,低空特別是超低空防御把握不足,下發的敵情通報表明,美軍新研制的超低空巡航導彈已能投入實戰,能夠以地效高度飛行,雷達難以發現。

    恰赫巴哈爾港的防空是港口防御的重心,師里派出了16架甦30和j11在海面上空巡航,構成外圍防御圈,重點警戒西面,美軍的攻擊將來自西面的阿曼半島和波斯灣內的卡爾文孫戰斗群。內層防空的重點是防範超低空導彈突襲,團里布置了24架直升機和30多架無人機構成對低空海面嚴密的偵測警戒線,最內層是本營36輛裝甲車、自行火炮、導彈防空車的近程導彈和高射機槍組成的防空火網,伊軍還有1個旅的海港防空力量,但由于配屬的雷達導彈系統較為落後,不一定指望得上。

    營長命令各連盡一切可能加固臨時工事,以完全防護為主,發揚火力放到次要位置,可以犧牲掉一些射界,如果有空閑建築物可以利用,那就直接開進去,放棄發揚防空火力。營長明白,最壞的情況就是外內兩層都未能防御住美軍超低空巡航導彈的突襲,那時靠本營火力和伊軍火力都難以頂住,要保存戰斗力用于反登陸作戰,不能拼在防空反導上,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挨打,挺過去。敵情通報表明美軍在伊朗戰區波斯灣方向集中部署的新型超低空導彈數量有230枚,載有重約150公斤的戰斗部,全營已盡量布設了100多個偽裝目標,美軍突防成功的導彈如果還剩一半,那麼各車只要能夠依靠工事挺過第一次命中打擊,就有很大把握挺過美軍的這一輪巡航導彈攻擊。

    各輛裝甲車的周圍,戰士們在奮力忙碌著,一些裝甲車開進了恰赫巴哈爾自由貿易區的空閑廠房和倉庫里面,一些車輛利用了附近找得到的空廢建築物,還有一些車只能在周圍壘起沙袋和伊朗軍民提供的預制混凝土建築構件。6輛電戰雷達車周圍都撒布了偽裝信號源,全營被加強的唯一一部車載化學激光炮已被直升機吊裝到港口臨海最高的建築物頂部,在做最後的校正調試。

    807

    西方第一快速反應師空運裝甲團團長最關心的也是港口的這個營。

    派出這個營防守恰赫巴哈爾港是作戰計劃早就確定了的,原計劃還派出2個炮兵連和1個防空連的加強部隊防御海港,現在臨時取消了這些加強部隊。

    海港是必須守的。我軍快速反應部隊只要最後能守住這個港口,一支較小的海軍艦隊進駐,在陸路支援補給下站住腳,結合我軍在恰赫巴哈爾的空中力量,就可以卡住波斯灣出口這個石油咽喉。這是我軍西線行動必須實現的最低目標。

    美軍對恰赫巴哈爾港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和空中,地面部隊要從大不里士和阿巴丹方向打過來在時間上來不及。美軍要麼就放棄奪回恰赫巴哈爾,如果要奪,就必然在我軍快速反應部隊剛到立腳未穩時發動空降登陸作戰,時間必定在我遠征軍陸軍主力到達前的72小時之內。

    美軍如果要在恰赫巴哈爾登陸,可選擇的登陸地點有多處,但是海港是最大可能地點。這一來是因為海港便利的登陸作戰條件,便利的支援物資輸送條件,還因為這是附近海岸線上唯一人口稠密的居住區,美軍一旦登陸成功,我軍的反擊必然面臨巷戰,我們的優勢炮兵火力就難以發揮,巷戰中,我快速反應師的輕裝甲部隊面對美軍艦船輸送的重裝甲部隊居于劣勢,航空兵不佔優勢,海軍部隊沒有到達,那麼反擊戰的成功把握就不高。美軍一旦在港口立穩了腳,後續部隊源源不絕輸送上來,恰赫巴哈爾就很難守住了。

    要守海港,只能動用快速反應師唯一的裝甲部隊,就是自己這個團。但是,在執行作戰計劃派出那個營的時候,團長向師指提出了3條︰

    1山頂那4部152離心電磁炮在反登陸作戰時歸自己統一指揮調度,

    2把恰赫巴哈爾的3部車載離心式鋼珠炮至少調1部加強給海港營,

    3加強至少3部車載化學激光炮給海港營。

    後兩條都是防空反導必不可少的。團長知道美軍空中突破的唯一利器就是他們新成軍的超低空巡航導彈,這種導彈難以被發現,所以很難攔截。它的唯一弱點,據敵情通報的介紹,就是尚不具備跨越地面障礙物的“跨欄賽跑”能力,這是因為美軍變軸向地效飛行技術尚不過關,而飛行器的矢量噴射變向技術更是還未起步,遠遠落後于我們。這樣,美軍的超低空巡航導彈只能依靠電子地形匹配地圖制導按照預定路線在地面曲折繞過障礙物迂回飛行,這種陸上飛行方式要依靠衛星gps信號不斷核對彈載電子地形匹配地圖給出修正信號才能實現。可是,美軍現在衛星大部分被打掉了。這就是說,老美的超低空巡航導彈不能在陸上飛入縱深,只能沿海面飛來,全部用于對我港口裝甲營的攻擊!既然如此,師里反導力量的相當部分應該集中在海港,放在陸上縱深也未必能發揮作用!

    可是,師里不僅沒有批準前兩條請求,第三條也只給了一部化學激光器,而且,原定加強給海港營的部隊也被師里臨時撤回了,這是為了什麼呢?

    團長正在苦思不解,師參謀長到了裝甲團指揮所。

    808

    西方第一快速反應師中岳級編制營地效直升機大隊第二中隊奉命突擊阿曼半島美軍第173空降師。

    經過80分鐘的掠海飛行,4架大型地效直升機在阿曼半島登陸,在計算機自動控制下沿預定路線以不足1米的高度掠過沙地躍過小丘,寬大的高強度前沿裝甲機翼不時切過一些較高的殺棘、仙人掌等沙漠植物的頂稍,背後帶起數米高的沙塵,猶如一條條沙漠游龍,從美軍一個個雷達站、導彈陣地的間隙穿過,直到逼近目標不足5公里,才被1輛全輪驅動沙地巡邏吉普車目視發現,巡邏組長是位上士,立即用高頻電話報警,驚疑不定語不成句︰“高速…超、超高速沙地裝甲車奔襲我基地…時速至、至少400公里!沙塵..看不清楚…龐大的怪物!天啊…這是什麼啊!…”

    2架地效機一組同時攻擊了美軍173空降師的2個機場,50毫米機炮炮彈流如一條條火龍般縱橫掃射,美軍猝不及防,停放在機場上的一排排運輸機、轟炸機、空優戰機、一架預警電戰機立即化為燃燒的金屬框架,十幾處機庫冒出了大團的火球,機場塔台、油庫、一排排人員宿舍、機降裝甲車車庫在密如驟雨的50炮彈掃射中起火爆炸燃燒,沖向停機坪的一群群飛行員和地勤人員被一排排50炮彈掃過後消失不見了,各種車輛驚惶亂竄起火燃燒,接著油庫爆炸,巨大的火球膨脹開來,周圍千米方圓的地面猶如落下了火雨,僅2分鐘光景,這兩個空降兵基地就呈現出地獄般的景象。

    二中隊長帶著中隊指揮機急速轉向與油庫爆炸的沖擊波方向一致,飛了不到1分鐘,就看見排成長龍的一百多輛裝甲車、運兵車隊列沿著公路向機場疾馳而來,二中隊長立即判斷出這是173空降師預定作戰行動中即將登機的一個團級裝甲部隊,毫不猶豫,指揮機立即s型機動貼地疾沖,開始施展標準的s型反復穿越車隊隊列的攻擊戰術,與此同時,在機場上空警戒的2架美軍戰機呼嘯著俯沖下來,裝甲車隊的機槍機炮紛紛射擊,一發發防空導彈以激光制導幾乎平射了出來,

    狹路相逢,近在咫尺,雙方都毫無遮掩地對攻,突擊短促而凶猛,

    地效機的4門50機炮在火控計算機自動操縱下劇烈射擊,4條火流長鞭反復抽過美軍車隊,火流長鞭掃過之處,一段段一排排美軍車輛化成火龍,

    機槍子彈從不同角度射到,打在地效機裝甲上叮叮當當響聲密如驟雨,雨打芭蕉,地效機猶如彈雨中的一葉輕舟反復穿越車隊,躲過了一條條機炮火流,地效機貼地近距變向疾飛,導彈的制導雷達不起作用,能夠起作用的只是激光直接瞄準制導的短程激光駕束導彈,瞄準激光束打在地效機機身,立即被機身覆蓋的瞄準激光感應板接收到,計算機從傳感信號方位判斷導彈來向立即給出變向指令,兩翼螺旋槳根據指令自動變速甚至停轉、倒轉方向,發動機轉向不變,但是出色的變速機構在輸入轉速轉向不變的情況下帶負荷自動地高效率地純機械無級變速、並直接過渡到負傳動比使輸出轉速變速變向,使地效機急遽地變速和轉向,而美軍使用的短程激光直瞄駕束導彈的飛行速度都不高,這是出于有效制導追蹤目標的考慮,與地效機的垂直速度分量形成的速度矢量夾角約在15度到40度之間,百米以內的距離,導彈不到1秒就飛到,但是地效機的速度矢量變化量對導彈追蹤速度矢量夾角的正切微分值仍足以偏移一個數米的位移,使地效機在導彈臨身的最後一瞬避開數米,讓1發發導彈擦身而過,而短程激光駕束導彈攻擊近在眼前的地效機實際上只有一次機會,一旦與地效機擦身而過,導彈就揚長而去再也抓不回來,

    地效機以400多公里的時速急遽轉向s形反復穿越車隊,一輛輛一排排裝甲車、裝甲運兵車和載重卡車、牽引車、自行迫擊炮、輕型105毫米自行榴彈炮被炸成火球,有的被內部彈藥殉爆炸成碎片,有的飛上十幾米高翻滾著再摔下來,

    1分鐘之後,美軍車隊還剩尾部的不到1/4,大概是某個美軍指揮官終于反應過來了,臨機悟出了一個有效的應對戰術,這剩下的三十幾輛車顯然受到了一個高明的指揮,十幾輛車的火力固定指向公路一側,另一半車輛的火力固定指向公路的另一側,每輛車的機槍機炮都不必180度翻轉跟蹤,只在地效機飛到自己這一側時集火射擊,使得射擊的有效命中率大大提高了,

    地效機穿越了這段車隊1個來回,就被多發機炮炮彈命中,堅固的多層復合防護裝甲擋住了炮彈侵澈,地效機再次調頭,4條火流長鞭掃過,把5、6輛裝甲車打成火球,幾乎同時,1發37毫米裝甲車載機炮炮彈直接命中右翼螺旋槳,把槳葉炸得滴溜溜旋轉著飛出,右發動機隨即卡死熄火,1秒鐘之內發生的事情猶如電光石火︰地效機急遽右轉,2粒黃豆大的激光斑死死盯在左側機身上,激光感應板給出信號,計算機立即發出變向指令但動力-傳動機構沒有反應,1發短程導彈緊貼機身擦過,另一發打在左機身尾部轟然爆炸!

    低速導彈不是動能彈。這是一發金屬射流破甲戰斗部導彈,但是,破甲金屬射流被地效機最外層薄裝甲-激光感應板殼層引發,數千攝氏度的金屬射流以3000每秒米以上的速度集中射出,本來可以穿透1000毫米厚的勻質鋼甲,但經過了外薄層到內層主裝甲之間的一個30厘米厚的填充材料層,反金屬射流填充材料阻擋了高溫高速金屬射流,吸收了部分沖擊波,破甲金屬流終于未能鑽透內層復合裝甲中的一個特種陶瓷層,

    地效機受到重創,僅靠左發動機勉強維持飛行,急速調頭,右機翼拉出一道滾滾黑煙,踉踉蹌蹌地退出了戰場。後面,殘存的不到20輛美軍車輛朝向地效機的一半在恐懼和暴怒中槍炮齊射,尾追而到的子彈炮彈密集打在地效機尾部,炸起火光和碎片,地效機尾翼尾舵接連被炸飛,數秒鐘後,槍炮子彈無法打到貼地疾飛的地效機上,尾部的叮當聲爆炸聲停息了。

    二中隊指揮機勉強飛行了2分多鐘,尾部火勢被滅火器熄滅,但隨之各項操縱紛紛失靈,二中隊長只來得及發出本機迫降地座標,電源電力中斷各種通訊設備一起失效,接著左發動機熄火,右起落架無法放下來,左起落架放下隨即折斷,龐大的地效飛機腹部擦地滑行,在沙礫地表沖起一道沙塵,一頭撞上一座沙丘,終于停了下來。

    809

    二中隊長檢點了一下,機組乘員加上自己一共6人,1人輕傷。中隊長命令拆卸2部50機炮,攜帶那2支中岳型自動步槍,放出中隊指揮機攜帶的一架排級無人機,打開自己的步兵排級偵制通合成單元,命令盡量搬運彈藥、電池、淡水給養到地效機周圍100米處的3個存放點,再盡量攜帶,然後6人分成兩個大組4個小組,按離心方向分別撤離了地效機。

    2個大組各帶有一部50機炮現在是50槍榴機、一支中岳型自動步槍,按照中隊長的命令,再分成2個小組,一組是2人一部槍榴機,一組就是一個數字化單兵帶一支中岳自動步槍,加上無人機,共構成4個初級節點和一個2級節點——中隊長帶的南側槍榴機組,很快,4個小組之間拉開七八百米距離,一個覆蓋了2個多平方公里的數字化“氣泡”作戰系統形成了。

    中隊長扛著50槍榴機,帶著那位輕傷員,往地效機東南方向行進了500米就停了下來,利用一道半人深的沙溝做了一個簡單的露天工事,架好槍榴機,中隊長的偵制通單元就是槍榴機上配有的1個重2公斤的中岳標準步兵數字化偵察制導通訊合成單元,以一個重1公斤的微型相控陣多功能雷達點-通訊器-微光-紅外夜視全天候-微處理器偵察瞄準制導頭為主體,配有一塊重0.9公斤的熱氣流充電電池,與其它3個組的偵制通單元一樣,不過此刻這塊單元在中隊長手里,所以在指揮關系上就是這個小數字化作戰網絡的2級節點了。此刻,單元上巴掌大小的耐沖擊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已與其它3個組和無人機的4個1級節點連通,構成一個等效大面積的多點相控陣稀疏矩陣天線,敵情信息就接連顯示出來︰

    美軍3輛裝甲車正向地效機迫降點馳來,現位于地效機西8200米處,2架直升機從地效機西北11公里處向地效機飛來,地效機東東南6300米處,有美軍1個雷達導彈陣地,此刻開出了一輛悍馬吉普向地效機方向開來;

    衛星傳下來師指的直接命令︰二中隊2架地效機北飛霍爾木茲海峽截擊卡爾文孫戰斗群的艦載機群,1架救援指揮機組人員後返航。

    中隊長知道師指越過團、營、大隊3級直接指揮到中隊,不僅因為大隊長帶著1、3中隊飛去大不里士方向無法指揮這里,更因為這次變軸向地效機作戰行動事關重大,事關全局。毫不猶豫,中隊長堅決要求師指批準本中隊3架地效機全部北飛截擊艦載機群,自己已經構成一個數字化作戰系統,就在這里堅持,吸引、牽制和打擊美軍第173空降師的力量,為中隊提供掩護。同時,周邊敵情的數據包隨之發了過去。30秒後,師部回電批準了。

    810

    二中隊長來自那個人稱“萬歲軍”的王牌集團軍陸航部隊,在陸航學院進修8個月,又在我軍首批變軸向地效直升機人員培訓隊參加了3個月的強化訓練,今天首次參加實戰,已是“老資格”的變軸向地效直升機部隊指揮員了。剛才一接通偵制通單元,就使用對衛星的激光通訊給大隊長發去一個語音壓縮數據包,30秒的語音敘述,中隊長向大隊作出一個重大的建議︰修改攻擊敵軍車隊的s型反復穿越的戰術規範,改為以緊貼敵軍車頂的高度沿其車隊軸向直線飛行垂直向下攻擊,敵軍反而無法飛揚火力;如果做s型攻擊,在敵火力密度很大時,螺旋槳被擊毀的概率很高。這個建議及時到達了大隊,立即被轉發給還在奔襲大不里士途中的1、3中隊各機,在隨後展開的大不里士作戰行動中被各機臨機采用,減小了損失擴大了戰果。

    這個語音建議和1中隊指揮機等直線攻擊公路上敵軍車隊的成功經驗一起,在戰後成為我軍年輕的地效機陸航部隊修改戰術規範的寶貴依據。

    此刻,得到師指的批準,二中隊長開始布置這場小型地面作戰。當時他還沒有意識到,這是朝鮮戰爭結束以來中美兩國軍隊首次正式的陸軍地面作戰,是由中美兩國陸軍遠伸到阿曼半島的前沿鋒端發生接觸而引發的,作戰結果對雙方統帥部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隊長不是魯莽之輩,對于這場小型地面戰,心里是有七分把握的。主要的判斷是下面幾點︰

    1剛才解碼釋放的語音壓縮包里師長親口說,阿曼戰斗小組的任務就是為我軍離心電磁戰略武器系統指引目標,堅持2個小時,完成任務後師里派地效機接回。

    二中隊長在出發前跟著大隊長和另外兩位中隊長一起到了恰赫拔哈爾離心電磁炮山頂陣地師指那里,親耳听到師長——也是西方軍區司令員——交待任務。中隊長知道我軍的離心電磁炮因一項重大任務暫時不能用于其它方面,但是在完成那項戰略任務之後就可以用了。那時,要打擊美軍173空降師,有自己這樣一個地面指引小組就有利得多了。

    2美軍剛才遭受本中隊的重創,至少2個機場、幾十架飛機和一個團級規模的裝甲部隊被我們干掉了,他們首次受到地效機陸航部隊的突襲,以美軍重視新式武器的傳統,一定會千方百計把自己這架迫降損毀的地效機抓回去仔細研究,那麼,美軍必定會派部隊來地效機這里,對地效機附近不會炮轟和使用面殺傷武器,這就給我們以損毀的地效機為誘餌打他的伏擊提供了條件。

    3美軍的精確打擊武器要依靠精確偵察和定位,他們沒有衛星了,可能的手段來自地面和空中,空中的,低空的直升機把他打下來,高空的偵察機或者像“食肉動物”這樣的無人偵察機可以從高空辨別地面人員刮沒刮胡子,也能夠使用紅外熱成像偵察,而現在這里的沙漠地表溫度接近40度,有的石塊上可以攤雞蛋了,都與人的體溫相當或者高于人的體溫,所以紅外偵察他什麼也看不見,發現情況後派出偵察機、無人機再飛到迫降點這里估摸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段時間內,美軍由于意識不到“墜毀的”飛機幸存人員還有什麼戰斗力,他們遠處觀察,只能看到地效機冒出的滾滾黑煙,因此他們很可能不等空中偵察完畢就派出附近的地面部隊趕來這里,試圖控制墜毀飛機不要起火爆炸,盡量多搶救些有價值的東西帶回去,那很好,我就守株待兔,伏擊你的第一批部隊。首次伏擊之後,我方人員必然暴露,那時要設法轉移出去,並設法偵察美軍173空降師其它機場和有價值的軍事目標。至于地面的美軍偵察手段,車輛的,我不讓你接近,固定式地面戰場雷達掃描,要發現隱蔽的我們幾個人也不那麼容易。

    中隊長盤算已定,氣定神閑地等著第一批自投羅網的美軍。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方便以後閱讀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801-81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801-810並對石油咽喉保衛戰 (修改稿)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