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步兵營是擁有完整步兵作戰能力的基本單位,是按照失去或者脫離中岳島號的戰略打擊能力和戰術打擊能力狀況下能夠獨立作戰編制的。這樣的編制思想使得我軍西線作戰陸軍在營和營以下單位編制上與中岳島集團的編制大致相同。
標準步兵營有3個標步連,1個坦克連,1個垂直突擊連,1個152毫米車載離心炮分隊和1個綜合支援中隊,以及營部。
坦克連有16輛主戰坦克,但是構成不同。西線陸軍是使用16輛2000式主戰坦克,具有等效1300毫米勻質鋼甲能力的新型裝甲和無人炮塔,152毫米坦克炮,先進數字化電子設備,綜合能力屬于世界前列水平,與美國的m1a3大致相當。
中岳島陸軍坦克部隊則使用59式以前的老舊坦克改造,和世界最前沿的“成組坦克”新概念。
所謂成組坦克,是指把多輛坦克用鉸接鋼桿動態地連接為一組坦克,每輛坦克分工不同,合成能力達到世界第一。
坦克連有4組成組坦克,每組由4輛59式以前老舊坦克改造構成,以3.5-5米長鉸接桿連成一個平行四邊菱形。中間(後)這輛是有人的,有3個人,叫做控制車,新制炮塔具有1600毫米以上的特殊防攻頂裝甲,正面主裝甲與側裝甲只與標準裝甲車相當略加強,局部掛裝標準工事裝甲板,重量大為減輕到30噸,發動機為老式柴油機中壓渦輪增壓/中壓噴油/燃油熱導連接甲板整流風冷散熱改造,馬力提升25%-27%,傳動系使用大功率純機械高效率雙端無級變速/轉向器,省去側減速器,總傳動效率達97%,傳動系散熱器因此也省去,使用制動儲能驅動系統,使用特殊工程尼龍高強度寬板自潤滑履帶板,綜合結果功率重量比達到27馬力每噸,最高公路時速達90公里小時,儲能器共推零至32公里小時起步時間縮短了1/2。控制車沒有主炮,只有1支50毫米槍榴機,用來防空反導和曲射掃射坦克組前方敵步兵。不要主炮省下來的重量加強了掛裝裝甲板和裝載了足夠多的槍榴彈。
前方坦克在控制車的正前方,無人,叫前火力車,底盤發動機與控制車相同,裝有152毫米主炮和2挺平射機槍,打擊正面扇形內目標,動力和火力操縱完全由控制車線傳控制,車上裝有標準坦克偵制通單元,光學圖像和電子圖像/數據同時傳給控制車,無人炮塔和整輛車相當于控制車的2000毫米勻質鋼等效主裝甲,前火力車兼有強大的掃雷功能,底部裝甲由于無人,做得足夠厚,履帶驅動輪與承重輪都具有驅動功能所以是全輪驅動,且輪爪齒很寬具有抓地驅動能力,當高強度合金鋼履帶被炸斷,各驅動輪就以抓地強行推進坦克,阻力很大但車組仍可慢速行進,4輛車履帶-驅動輪結構相同,只是控制車用高強度自潤滑尼龍履帶板,單獨行進時車速較高。
左、右坦克位于控制車左前方和右前方,無掃雷功能,其它與前火力車相同,叫做側火力車,152主炮打擊兩側扇形區域內目標,裝有1挺平射機槍和一支高平兩用槍榴機,均受控于控制車,構成坦克車組強大的防空能力和打擊敵周圍步兵能力,以及3倍的打擊敵裝甲目標能力,側火力車將兩側偵測結果傳送給控制車,可以由人力決策也可以由計算機自動控制打擊兩側出現的任何目標,側火力車封堵了側面主要的敵方火力,等效于控制車的2000毫米勻質鋼等效側裝甲,坦克組行進速度使得前火力車與側火力車之間的防護間隙一閃即逝,對于固定火力點和非同速同向運動的火力平台來說來不及完成觀測瞄準-炮彈導彈飛行的時間過程,因此敵方火力只能打到或打不到火力車上,除非有意瞄準火力車而因誤差使炮彈穿越了動態空隙歪打正著打在控制車上,這個概率很小,並且能夠打到的控制車的地方都掛裝了多層工事裝甲板。
在打擊敵方坦克時,3門152毫米炮的小夾角同時射擊的摧毀概率遠大于1輛車單炮摧毀概率的3倍,3支槍榴機對1個空中目標的交叉打擊能力也遠超過1支槍榴機的3倍,不細述了。
成組坦克控制車的後方可以被後面來的火力打到,但是後面有跟進的裝甲車部隊來保護。成組坦克不需要前行的保護坦克不受敵步兵攻擊的裝甲車、悍馬沖鋒車或者徒步步兵;
成組坦克轉向受控于控制車自動聯動完成,由于鉸接平行四邊形四連桿機構是具有最大變形能力的,所以轉向、變換菱形角度都易于完成,總的功率重量比還是27馬力每噸,若1輛火力車被打壞失去動力,不影響車組行進但速度有所降低,變換菱形角度後可以提高車組速度,三輛火力車都被打壞後,只靠控制車仍然能夠推動車組行進。
某輛火力車的152毫米彈藥如果被打爆炸了,那麼破片和沖擊波對控制車是奈何不得的,所以成組坦克沒有防彈藥殉爆問題。
成組坦克的整體防護能力遠大于4輛單獨坦克防護能力的4倍。
成組坦克在行軍時是分解成單輛行進的,此時火力車里就坐進去一位駕駛員,分輛行軍使得地面承重力和路橋承重力決定的整體通過性都與30噸坦克相當,而成組坦克的重量卻是一輛120噸的超重型坦克。
成組坦克可由工程機械炮射錨絞車攀爬垂直懸崖,在浮渡時,各個驅動輪輪軸端孔打開吹出一個膨脹到直徑近2米的塑膠大氣球,使坦克炮塔露出水面浮渡,由履帶板劃水推進,其它與標準裝甲車相似,也具有全地域通過性。
每輛坦克都是一級節點,連隊擁有3個2級節點。
成組坦克還有其它一系列獨特的優點,不細述了。
坦克連除4組成組坦克外,還有4輛標準裝甲車,1輛電戰指揮車,2架帶有校射功能的直升機和6架坦克連無人機,其它輔助車輛。全連120人。
622
垂直突擊連有16架直升機,包括4架標準武裝直升機,8架環形裝甲直升機和4架重裝甲變軸向地效直升機。
環形裝甲直升機使用同軸反向雙主槳,因此省去尾槳,節省了功率縮小了被彈面積和雷達反射面積,這是俄羅斯已經做到的,不細述。比較有特點的地方在于︰近于圓形的底部使等容積下被彈面積最小,底部加裝了足夠能力的特殊形式的防護裝甲,不僅基本形式是新概念的,使用的玻璃縴維網基特種金屬陶瓷-鈦合金-特殊材料粒構成的比重很輕防護能力強大的復合裝甲材料也屬世界前列,綜合能力達到330毫米勻質鋼板/60度傾斜角的水平,側面環形的裝甲防護力達到200毫米勻質鋼板水平。機組人員4人,操縱2支可垂直俯射50毫米機炮,可以每分鐘1200發的射速向下打擊一切地面目標,對裝甲目標的攻頂能力可以打穿美軍任何一種坦克的防護裝甲,作戰方式是作為一種可以飛行的坦克來使用,主要不考慮在敵方陣地上機降兵力的功能,一般的步兵槍炮和單兵導彈奈何不得他的裝甲,除非打壞螺旋槳,或者使用穿甲能力高強的坦克炮對空射擊,但是坦克炮的仰角、角速度和跟瞄空中目標能力的限制是很難打直升機的。這樣的俯射飛行坦克壓到敵方陣地上垂直向下傾斜炮火,打擊能力可想而知。因此其作戰方式屬于空中裝甲突擊的新概念。
4架重裝甲變軸向地效直升機也屬于空中裝甲突擊概念武器。所不同的是,由于接敵時的長距離內使用地效飛行,故極為隱蔽,不是隱形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的概念,應該說雷達反射面積很大,但是雷達照不到也就無所謂反射,與地面雜波混為一體也無所謂有效反射,非要套用雷達反射截面概念的話,應該說等效的雷達反射截面為零。直升能力使得飛機在地效飛行途中可以輕松躍過障礙。由于地效飛行升力較大,故飛機的等功率重量允許較大,躍起的直升飛行狀態只是暫態,飛機的裝甲防護力極強,達到底部和周緣等效500毫米勻質鋼板程度,近接敵時高速s形隨機曲線飛行,敵炮無法瞄準,動能導彈難以跟蹤,金屬射流類破甲導彈可以追蹤,但破甲金屬射流被最外層薄裝甲引發,經過一個距離,對于內層主裝甲來說等效于金屬噴鍍。戰機乘員6人,可操縱4門50機炮向周圍(地效飛行)和下面(直升飛行)傾瀉2400發分的凶猛火力,1分鐘內可以讓敵軍一個裝甲團灰飛煙滅。此外,重裝甲地效直升機的輔助功能也可以機降兵力,不過一次只能機降4人,可以帶下去最多4門50毫米機炮和大量彈藥。
垂直突擊連的合成戰術主要有3種,
1配合地面裝甲群,前置垂直裝甲突擊,消滅敵一切反裝甲能力,為地面裝甲群造成無敵方有效抵抗力的面前狀態,形成立體合成裝甲突擊;
2深入敵縱深1000公里內施行隱蔽突然的空中裝甲打擊,消滅敵指、管、通、勤樞紐、炮兵、導彈陣地、雷達及電戰中心、部隊集結地、運行中的敵部隊和其它重要目標;
3在敵縱深1000公里內實施打擊後機降或隱蔽機降,可以一次機降一個58人的數字化特種作戰分隊,特種分隊卸下40支50槍榴機8挺機槍,此後垂直突擊連可以再2次機降2個這樣的特戰分隊,然後垂直突擊連的能力轉為提供這3個火力強大的特戰分隊的全部後續支援。
1個標準步兵營有3個數字化特戰分隊,2個在綜合支援中隊,1個編在垂直突擊連。
垂直突擊連編制150人,擁有一級節點60個,二級節點17個,作戰半徑1000公里,一晝夜最大運動距離3000公里/2次蛙跳。
623
152毫米車載離心炮分隊只有4輛152離心炮車,但是火力強度超過一個常規152毫米炮兵師。
車載型152離心炮輪盤直徑考慮通過性,定為4.3米,與車輛動力共用1台燃氣輪機,短時功率可達5000千瓦,輪盤仍兼飛輪電池,可經電纜與1輛30噸電池車連接,輪盤額定發射轉速4890轉分,額定炮口初速1100每秒米,輪盤外緣有6條儲彈槽,對應6條同指向但圓周角相位差180度的平衡式切線炮管,一次射擊在0.01秒內將156發152炮彈射出,在1秒鐘之後可將次層儲彈槽132發炮彈射出,再1秒鐘後將第三層儲彈槽內108發炮彈射出,…,在5秒鐘內共射出612發152炮彈。然後需要制動發電降速同時給電池車充電,降低到再裝填轉速後由直徑1.1米的中空主軸自動裝填機構做彈藥再裝填,需時2分鐘,再經過一個最短也要120秒的輪盤提速時間,才能再次發射,就是說,每次射擊在5秒內射出612發炮彈,2次射擊之間的間隔 再裝填周期,需要4分鐘。
在炮兵理論上,有一個關于同時密度效果的基本定理,是說同樣100發炮彈,由100門炮同時射擊1次的效果要遠遠大于1門炮順序射擊100次的效果。舉個例子,比如要打敵方一名步兵,那是個老兵油子,你要用1門炮以每分鐘6發的射速打他,他可以在10秒鐘內從1個炮彈坑跳到另一個炮彈坑,100發炮彈中有2發炮彈打在1個坑里的概率遠小于萬分之一,計算公式略,100發打完,這個老兵油子被打躺下的概率其實不到百分之一,還站在那里笑呵呵地看著你哪,可是你那100發要是同時落下來,覆蓋了半個平方公里,那位仁兄就十有八九找不見了。
沒有同時密度的炮兵打擊盡管可以達到驚人的總發射量,驚天動地,可是實際效果往往差的很。例如一戰時歐洲的索姆河戰役,英法炮兵轟擊德軍陣地6天6夜,百多萬發炮彈砸了下去,對方陣地本應沒有活人了,可是英法軍的沖鋒一發起,幾個小時之內就被德軍的機槍掃倒了6萬余人。
再如二戰甦軍柏林戰役,柏林最後的屏障 長1600米高45米的澤落高地橫梗在朱可夫指揮的甦軍主力面前,(本段引用了英國皇家軍官學院duncan.anderson,lloyd.clark,stephen.walsh等人的文獻 中悅注),甦軍用2周時間動用上千列火車、10萬輛卡車爭分奪秒地運輸準備,在澤落高地前集中了4萬多門大炮和700多萬發炮彈,正面火炮排列密度達到空前的每公里600門,4月16日凌晨3時萬炮齊鳴,30分鐘內將100萬發炮彈砸到1600米長的澤落高地上,同時,第18航空集團軍的745架轟炸機把3000噸烈性炸藥投在這里,3點30分幾個步兵師發起沖鋒,本來以為澤落高地上已經沒有生物,但是,突然空中出現數百挺機槍的金屬尖叫聲,數千發迫擊炮彈從天而降,沖鋒步兵變成一堆一堆的尸體,狂怒的朱可夫幾乎失去理性,立即命令再次猛烈炮擊,地動山搖之中,提前投入了第6裝甲軍的1300多輛坦克,但僅1個小時,數百輛坦克在德軍88毫米反坦克炮的打擊下化為一堆堆廢鐵,暴怒的斯大林像命令一個下士那樣命令朱可夫必須于次日攻克澤落高地,朱可夫一再使用數萬門大炮如暴風雨般的狂轟濫炸,但是沖鋒一次次被粉碎,甦軍第一近衛坦克集團軍兵力幾乎枯竭,隨即第8近衛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將前面還來不及撤出傷員的一切都碾在履帶之下向前發起不停頓的猛攻,伴隨著數萬門大炮驚天動地的轟擊,一次次沖擊之下,僅1晝夜時間甦軍主攻集團軍群的人力資源幾乎枯竭,指揮官們集合起後勤所有人員沖上前線,幾乎瘋狂的朱可夫連續投入預備隊,對各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們咆哮說如果部隊打光你們就填上去沖鋒,然後就是我!…血戰4天之後才最終攻克澤落高地,那時已經是幾個甦軍集團軍的沒有戰斗經驗的後勤人員和從柏林趕來的老人和孩子們的血戰,甦軍剩余的坦克手們使用了戰地發明 把居民們的彈簧床墊里的鋼絲一團團拆出纏繞在坦克炮管上。使德軍射來的炮彈和火箭彈踫上後偏離方向或提前爆炸…,大炮兵不再起關鍵作用,甦軍遭受了極其慘重的傷亡。
戰後檢討,甦軍4萬多門大炮的同時密度還是不夠,德軍最著名的防守專家哈的-海因里西指揮了這場慘烈的戰斗,他把部隊在甦軍炮擊時撤出一線陣地後幾千米,彈幕推進後又機動插了回去。這種機動固然需要很高的技巧,但是,如果甦軍擁有同時飽和覆蓋幾千米縱深的同時密度炮擊能力呢?那樣當然任何機動戰術也沒有用了。人員和車輛在短時間內能夠跑動的距離有限,這個距離的半徑方圓之內,若是每間屋子大小的地方都同時落下1發炮彈,那麼一切也就同時毀滅。計算表明這個同時密度對于幾千米方圓的澤落高地來說大概需要數十萬門大炮,那是全世界所有大炮的數量之和,朱可夫當然辦不到。
發展到現代,為了追求同時密度,從火炮設計到炮兵戰術可是費了大家不少腦子,從首次爆發射速概念到非瞄準線射擊,各種辦法弄了一大堆,一門155榴彈炮的同時密度可以達到十幾發了,不過射程很近。火箭炮有同時密度,但是對點打擊的準確性差了不少。
直至中岳型離心炮的出現。
1個152車載離心炮分隊還有4輛30噸彈藥車,1輛炮兵電戰指揮車,8架遠距離偵察校射制導炮兵連級無人機,其它輔助車輛。可使用中岳概念多節組合彈,2節推進1節戰斗部的3節增程炮彈的最大射程達到1000公里,單彈頭同時密度為2448發/5秒,這樣一次齊射,使用反裝甲子母彈可以完全毀傷8平方公里內的一切裝甲車輛,使用鋼珠子母彈可以完全消滅50平方公里內一切抬頭看得見天空的動物。
624-627
暫刪節
628
…
這樣,標準步兵營的編制1100人,擁有30架直升機和地效直升機,4組16輛成組坦克,4台152毫米離心炮車,6輛152重迫擊炮車,50輛全通過性戰斗裝甲車,12輛連級和營級電戰指揮車,大量的戰斗支援車輛,6台離心彌漫射擊式防空反導車對指揮和後勤各要點做半球罩狀保護,完備的醫療後勤系統和102架排、連、營級無人機,具有3個3級節點,1個用于100公里平面作戰半徑區域,2個用于1000公里立體作戰半徑區域的2個方向。
這樣1個營的綜合作戰能力不好比較,單獨作戰能力至少相當于美軍2個師加1個旅級直升機作戰單位。
629
離心電磁炮的成軍起步很晚。中間發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戲劇化的事情,我們以後有機會再敘述吧。自2006年開始全力實施,已經來不及制造陸基的戰略離心電磁炮,倉促間只得從中岳島號拆下一部分主炮部件和30台完整的離心電磁副炮,分部件運輸到咯拉昆侖天軍防御工程線,上山安裝。即使是152毫米離心電磁副炮的主輪盤也有數百噸重,中岳島是在船上現場定點制造的,拆下來後運輸難度主要集中在副炮的主輪盤上。先盡量利用水運從渤海運到長江口溯江而上直抵重慶,繼以鐵路運輸,借鑒了德軍用鐵路載運數百噸的軌道大炮的工程經驗,最後經青藏鐵路運抵山下,上山工程是最為復雜的最後一道運輸工程,使用了12架最大型號的直升機環形圍繞著吊起了輪盤,每條吊索都有拉力傳感器,集中到主輪盤中心的計算機,中岳島派去的運輸工程負責人不顧勸說,自己坐到了輪盤中央,按照計算機數據現場指揮各個方位的直升機取得平衡,慢慢地,把一個個數百噸重的大家伙吊上了海拔4000-5000多米的一座座高山峰頂工程工地。
吊上去第一個之後,有人問這位負責人他摔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這位負責人精確地說,綜合概率判斷,每一次有1.5%的可能性,30次都沒摔下來的概率是63.5%。
等到最後一個大輪盤吊上去了,大家問這位負責人的心中感受,他笑嘻嘻地回答說;“駕雲,駕雲啦,難得的驚險運動啊,下次有機會讓你體驗∼”
30台152毫米離心電磁副炮組成的咯拉昆侖天軍防御線工程于2007年秋提前完成。隨後不久,新加坡事件爆發。
630
陸軍全中岳制式的武器配備和訓練自2006年下半年起開始,越進展越快,上面不斷催問,到2007年夏,成軍了一個完整的標準步兵營,在東、南方向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軍委決定把這個營,連同從中岳島部隊里抽出來的二十幾個連級單位,都調配給了西方軍區,此刻全部被編進了西方第一快速反應師,那個整營被編進了空運裝甲團,在隨後西線展開的殘酷陸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