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話不說,夏娃回到連家後,就一直守在門口,等著連弘文從衙門回來,就跑到他面前說了三公子讓她帶的話,連弘文听後,
果然眉目有些松動,帶著她回書房說話。
“三公子有沒有說些其他的?”連弘文坐下後,夏娃就給他倒了杯茶,可一摸茶杯,有點涼了,她索性就喝了。
“沒說,只說讓您去他府上找他商量,管他呢,多一個人幫忙也是好的,三公子應該能說服總兵大人幫忙吧?”夏娃問道。
目前還不知道總兵大人的想法,瞎猜也沒用,連弘文索性給司晏送去了拜帖,結果司晏也派人來邀請他,卻不是去往總兵府,
還是司晏在外住的獨立宅院。
兩個人同樣是關在房里說了大半天才談妥,看樣子是達成了某些協議,然後就愉快的合作。
夏娃看到連弘文回家後,表情還算平靜,眉頭也松開了,還說總兵府那邊可以試試,心里也稍微踏實了些。
希望事情能盡快朝著好的方向去吧。
又過了十來天,朝堂上忽然熱議鹽政的話題。
這些年來,鹽政這一塊一直是鐵板和馬蜂窩的存在,私鹽屢禁不止,官鹽進展艱難。
可誰都知道世上最掙錢的買賣無非是鹽政,礦產,漕運,海運和邊境貿易這幾種,也就是說,都是得朝廷首肯才能做的了的買
賣,可是如今弄得官鹽收不上稅,朝廷臉面上過不去不說,國庫更是少了一大筆銀子。
如今因為某幾個邊境縣城在跟鄰國通商貿易中走私了私鹽,整頓鹽務的話題又被擺上台面上討論,可是文武百官爭執不下,都
知道整頓鹽務是必要的,可是也都知道整頓鹽務有多難,證據就是這幾年先帝和當今皇帝都派了不少人來查,最後不是被集結
起來的勢力給忽悠一通而敗退,就是或被騙或被誘的掉進了別人的陷阱,然後連官帽甚至自己的命都丟了。
朝堂上這些人廢了不少唾沫,也沒吵出個結果,最後倒是順天府尹聲稱接到一個匿名信封,里頭全都是某個邊境縣城的都轉運
鹽使司跟朝廷的巡鹽御史勾結,販賣私鹽,中飽私囊,知法犯法的證據,于是朝廷的風向從如何整頓鹽務轉到了如何懲治這些
治理鹽務的人。
皇帝更是大怒,難怪鹽務難治理,辦事的人都跟賊是一伙兒的,還怎麼可能捉得到賊,于是一下子罷免了四五個涉嫌貪污的官
員,又降職了好幾個幫腔攪混水的官員,才把鹽務鬧出的風波平息下來。
夏娃听到連弘文說起朝廷的這些變動,一臉茫然,這跟解救連弘澤有什麼關系嗎?
連弘文隨即給她看了兩封信,分別是京城的劉叔和姚啟明寄來的。
姚啟明的信里說,皇帝擼了一票官員,而那批倒台的官員里就有武安侯的小舅子和利益伙伴,這些人的倒台牽扯出武安侯這個
還沒暴露的同伙。
不過也怪他們不謹慎,武安侯為了自己的荷包,將歪腦筋動到了鹽務和水務上頭,所以私鹽的話題重啟後,很多證據和細節就
隨之被一一找出,作為跟這幾個人緊密相關的武安侯就成了重點的被關照對象。所以事發後,武安侯立馬縮在府里不出門,沒
過多久,他就把兒子武思明給供了出來。
“那武思明的話能證明八少爺的清白嗎?”夏娃急著追問,然而只看到連弘文搖頭。
武思明只證實了當晚參與凌虐那些良妓的幾個人的身份,都是出身于權爵之家的官二代,而之前牽扯進去的翰林院的幾個編修
和典簿在連弘澤翻臉之後被牽連,受到那些官二代嘲弄,還算有點讀書人的士氣,所以提前退場了,至此清流派在跟權爵派的
對抗中險勝。
讀書人的面子勉強保住了,但是連弘澤卻沒法翻案。
“那個武思明既然都被抓了,為什麼那些當官的就沒審出來真正的凶手?八少爺都提前走了,怎麼會殺人?要是早殺了人,怎麼
會那麼久沒人發現,還要第二天由收拾房間的下人發現的?這太不合常理了!”
夏娃真的有些看不懂了,案子都審到這個份兒上了,為什麼之前揪著這個案子不放的人最後臨門一腳時卻縮回去了。
連弘文靜默,他大約猜出這些人的心思,這件事會被鬧得那麼大,無非是牽扯進去的人身份太敏感,而將他們的身份捅出來的
卻是被他們玩弄的藝妓,這些女人的初衷和背後的隱情暫且不論,可是京城的兩股勢力卻實打實的對上了。
司晏找上連弘文,談的就是茂縣和鄰近幾個縣的私鹽販賣猖獗的事,他想趁機將膿包挑破,不破不立,正好可以將鹽務這塊整
頓干淨,雙方都是聰明人,都懂得利用自己的人脈來捅破這件事,這樣才能將司晏知道的一些內幕和精心搜集的證據遞上朝堂
。
正是因為鹽務弊案,權爵派和清流派各自損失了一些人,而且牽扯到關鍵人物武安侯冒著被其他權爵人家憎恨的可能也要站出
來,或許是想自救止損,這樣做的效果從武思明的案子沒有往深里查證,還有武安侯如今安然無恙,沒有像其他牽涉鹽務弊案
的人一樣被抓就能看出來。
這算是兩派人馬所達成的一種詭異的平衡,連弘文也沒心思去過多揣摩,現在的關鍵是連弘澤的事情依然被壓著。
他想,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宣平侯死了兒子,他不會對連弘澤的案子無動于衷。
連弘文擔心的就是宣平侯下黑手,而姚啟明再怎麼幫忙,也肯定有力所不及的地方。
這一點在劉叔的信里有提到過,連淮南和連弘淵快馬加鞭的趕去京城,可是一直都沒見到連弘澤,無論打點多少銀子,找了多
少關系,連家都沒有機會見到連弘澤。
終于在等了五六天後,京城再次來信,可傳來的信息讓人萬萬沒想到。
連弘澤的案子破了,可抓出來的凶手卻讓人大跌眼鏡,真正殺人的只是當晚派對中一個伺候酒水的小廝,他看到宣平侯的兒子
將那位叫靈兒的伶人虐打致死,而他又跟靈兒是同鄉,平時很受靈兒的照顧,所以一時激動就錯手殺人。
夏娃听到連弘文念出心中內容,覺得不可思議,事情鬧得那麼大,原因卻再簡單不過。
可正因為簡單,某些人才覺得難以接受,比如宣平侯。
他听到結果的時候,差點沖進大理寺把殺他兒子的小廝給當場撕了,這老家伙絲毫沒有反省意識,認為連弘澤即使沒殺人,也
對他兒子動了手,不算冤枉他,依然不放過連弘澤,卻因為康王爺的介入,才轉瞬間偃旗息鼓,不再追究連弘澤。
“康王爺!八少爺的案子是康王負責徹查的?”
夏娃越听越覺得頭大,這怎麼越來越玄幻的感覺,連弘澤的案子怎麼會勞駕皇室成員出馬?
連弘文也很感嘆人生際遇,看著夏娃,緩緩的吐出一個名字︰“康王爺之所以出手是因為甦慎言。”
瓦特!!她偶像跟康王爺!這兩個人隔了個馬里亞納海溝深度的距離吧。
連弘文又道︰“甦兄沒詳說跟康王的關系,父親信里只說當他們束手無策的時候,甦兄找到了八弟在京城的宅子,也告訴父親說
他求康王爺幫忙,這案子會很快了結,後來八弟被接回家後,甦兄也來看過幾次,只說他機緣巧合的受到了康王賞識,所以目
前在康王手下辦事。”
人生的際遇真是不可預測,甦慎言可謂是一下子平步青雲。
夏娃感慨之外,只想知道師傅現在過得好不好,跟連佳瑜的感情又如何,看連家人對甦慎言如今情況的反應,以及連佳瑜都沒
想過要找甦慎言幫忙,她估計甦慎言壓根沒跟連家任何人說起過自己的近況。
連弘文驚訝過後,想得更多的是將來的事。
父親信里提到,八弟雖然被救,可是在牢里吃了不少苦,全是受宣平侯的指使,如今只能在家養傷,雖然被翻案,又因為康王
的面子,連弘澤在翰林院的位子算是保住了,可是以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八弟因為這件事,意志消沉,卻不肯回連家,
想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父親也沒辦法。
寄出信之前,連弘澤已經拖著病歪歪的身體去翰林院報道,連弘文知道自己弟弟的脾氣,也就只好在回信里多勸解幾句。
倒是眼前的夏娃,听了連弘澤的事情後,這反應太平淡。
連弘文直白問道︰“八弟曾寫信托我照看你,說等到合適的時機會給你一個名分,可他如今留在京中,前途未明,但他堅定和你
走下去的路,你難道就沒什麼話要對他說嗎?”
夏娃一僵,連弘澤的心意她欽佩卻無法回應,在他遭受挫敗的時候,她的冷漠顯得太涼薄,可她卻不得不干錯點,長痛不如短
痛。
她深呼吸一口氣,鄭重的說︰“我只能辜負八少爺的心意,我不是能跟他一起走下去的人”
“這是你的意思?你對八弟說過嗎?”連弘文打斷她,抬眼凝視她的眼楮,“你有沒有想過,他一心想要為你們奔個前程”
“可我們之間本來就不可能,何必痴心妄想?”夏娃激動地搶白,“我原以為八少爺只是過于執著,後來知道他是認真的,說實話
我很感動,但也害怕,我知道自己的身份,更知道我不適合連家的生活,既然知道我們不是一路人,就不該抱有幻想,我原本
想過要給八少爺寫信說清楚,起初是想等他考完科舉後再告訴他,後來”
後來覺得,或許到了京城那樣的地方,離自己抱負一步之遙的地方,連弘澤的心境或許會改變,或許會找到更合心意的,她對
他抱著最大的祝福,也就慢慢不想再舊事重提。
連弘文定定的看了她半盞茶的時間,緩緩嘆氣,說︰“這件事你先不要回應八弟,我找個合適的時機再跟他說吧。”
夏娃嘴唇一動,許多話都停在了嘴邊,卻還是一言不發的點頭,走了出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