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有了這些資金現在漂亮國已經極大的緩解了國內的問題?”希西問道。
    蕭鵬搖頭︰“只能說緩了一口氣。不過有些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什麼問題是無法解決的?有錢也不行嗎?”希西問道。
    “發展制造業啊!”
    根據八月份漂亮國勞工局統計,現在漂亮國制造業崗位數量非但沒有增長反而暴跌,僅僅是七月最後一周漂亮國就少了4.6萬個工作崗位。
    漂亮國怎麼解決的這個問題的?
    辦法簡單啊——換個新的勞工統計局局長不就行了?
    新的勞工局局長只有一個任務︰統計數據只能增加不準下跌。
    編劇都想不出這樣的情節,結果漂亮國就這麼做了。
    事實上漂亮國勞工局統計數字一直都很玄幻。
    五月份他們的報表是增加了14.4萬個就業崗位,但是沒過多久這個數字就‘修正’為1.9萬;六月份的報表是增加了14.7萬個工作崗位,但是沒過多久這個數字‘修整’為1.4萬。
    結果到了八月,直接給出來一個暴跌的數字……
    甚至還有了一星期下降4.6萬的數據?
    那就直接換個人算完!
    比如說漂亮國的汽車制造業,你想要發展最起碼需要鋼鋁吧?
    制造汽車需要玻璃等零配件吧?
    這些成本都上去了!
    可是歐洲和霓虹國的鋼鋁材料以及汽車零配件不需要加稅啊!
    你讓福特之類的漂亮國車企怎麼跟他們競爭?
    這到底是想要發展生產業還是徹底扼殺生產業?
    現在漂亮國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制造業,但是發展制造業是一個工業化結構的系統性問題。
    工業從來不是一家企業可以完成產業鏈的所有工序,靠單一政策很難形成有效結果。
    再說了,就算是他們真的建立起了相關企業,從哪里找那麼多合適的工人?
    關鍵是落實也不好落實啊!
    已經產業轉移海外的國家肯定不願意回國。——畢竟在海外生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還可以享受所在國的稅收優惠以及漂亮國市場的高利潤。
    而他們回去很容易把本來在他們國內的制造業給整崩潰。
    畢竟突然增加那麼多的成本可真不是什麼企業都能承受的住的!
    這真的是怎麼做也不對。反正漂亮國本國的企業已經倒閉了不少。
    而這些倒閉的企業又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妥妥的扎心了。
    而且漂亮國制造業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真的不賺錢!
    他們辛辛苦苦忙了好幾年,結果發現盈利趕不上華爾街的一次資本操作。很多企業年年賠錢,最後把工廠一賣反而賺了一大筆。
    尤其是那些低利潤的所謂‘低端制造業’,在漂亮國高昂的人工成本下怎麼在市場上競爭?
    這樣的結果肯定是產業空心化!
    哦,除非都是那種九萬美刀一包螺絲的那種客戶,否則這樣的企業活不下來。
    發展制造業對他們來說自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采用強硬的手段確實會有一些作用,但是現在漂亮國的制造業已經進入了空心化狀態。
    現在真的想要制造業重新回流?
    那幾乎要重塑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
    而且這個重塑過程中不能有別的國家來競爭才能保證這些企業活下來,這就需要讓漂亮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成為一個徹底的‘孤島’。
    這些都不現實。
    畢竟現在地球上已經建立起了全球供應鏈體系,而漂亮國雖然有那麼多的跨國企業,但是供應鏈都是在海外。
    ‘漂亮國長子’波音公司厲害吧?
    其實他們的零件是來自于世界各國,漂亮國的總廠可以理解為‘組裝廠’。
    像這樣的供應鏈流失問題並不是漂亮國自己的問題。
    全世界所有工業國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當然也包括龍國。
    所有的制造業企業都會把不重要的低技術的產業鏈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來降低產品成本。
    那龍國為什麼沒有出現漂亮國的空心化問題?
    龍國制造業進行了‘兩步走’︰
    一方面是低端產業自動化無人化,在國內降低生產成本;還有一個就是頭部企業進行突破然後把利潤向後傳導。
    說白了就是上游企業想要賺錢就得給下游企業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而頭部企業考慮的就是利用龍國現有的全產業鏈優勢進行突破。
    這也就是新聞里天天報道的‘新質生產力’。
    而漂亮國真的不具備這些條件。
    希西听後感嘆道︰“我現在理解為什麼說‘制造業回流’是無解難題了。如果真的通過加稅的方式讓海外企業回國,那麼國內企業會死;如果不加稅的話海外企業那就不會回來。”
    蕭鵬點頭︰“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就是他們雖然看上去好像增加了就業崗位,但是失業的人卻越來越多的原因。”
    “這麼說的話,那不是意味著漂亮國已經陷入困境了?”阿塔蘭忒問道。
    蕭鵬先點頭又搖頭。
    看著兩女不解的表情,蕭鵬解釋道︰“搞事情是走出困境的好辦法。”
    阿塔蘭忒不解︰“他們會搞什麼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