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忍住笑道︰“其實也沒啥事兒,簡單說就是鵬鵬是各種當舔狗,遠遠看著人家都覺得美得不行。而那個女孩也是以‘清純’、‘內向’聞名的。”
    “然後呢?”亞歷山大道︰“該有反轉了吧?”
    “肯定有啊!”楊猛道︰“後來一次晚自習的時候,我們教導主任在學校小樹林抓到倆猛人,那叫一個激情四射啊。听說被抓到的時候就差整實事兒了,其中一個就是咱們鵬鵬暗戀的那個女孩,而另外一個則是我們學校的體育生。所以從那時候起鵬鵬就對體育生有意見了!”
    “我沒有,別瞎說!”蕭鵬直接否決。
    亞歷山大也點頭︰“就是,我也覺得猛子是瞎說。”
    蕭鵬投給亞歷山大一個感激的眼神。
    結果這時候亞歷山大又道︰“如果說那個女孩是蕭的女朋友跟別人跑了,他恨體育生也有情可原,可是人家女孩根本不是他女朋友啊,他憑什麼恨體育生?如果人家早就戀愛了那他才是第三者吧。”
    蕭鵬的表情僵在臉上。
    楊猛在一邊道︰“扎心了老鐵,你看看鵬鵬的表情。”
    亞歷山大看了一眼蕭鵬沒有在意問道︰“那麼那倆人怎麼樣了?”
    “啊?”楊猛道︰“分了唄。我們學校有個制度絕對的陰險。基本上抓到早戀的一拆一個準。”
    “什麼制度?”亞歷山大好奇。
    楊猛道︰“抓到早戀的只罰一個,到底罰誰讓男女雙方自己協商。結果就是一拆一個準。”
    亞歷山大比出大拇指︰“厲害啊。跟‘甦珊娜行動’有一拼了。”
    楊猛一愣︰“什麼‘甦珊娜行動’?”
    蕭鵬本來在一邊生悶氣,听到楊猛的問題道︰“讓你多讀書,你卻去養豬!簡單來說︰當年乙色列剛建立的時候其實就跟恐怖組織一樣,四處搞恐怖襲擊,派人去別的國家放炸藥搞爆炸,1954年的時候他們制定了一個‘甦珊娜行動’,就是在埃及多個城市制造爆炸案件。說白了他們是想搞離間計,結果自導自演過于蹩腳,不僅形象大受影響,而且還讓跟這個事情毫無關系的當時乙色列國防部長平哈斯拉馮卷鋪蓋回家。亞歷山大說‘甦珊娜行動’就是代表咱們說的‘離間計’。”
    楊猛恍然大悟,然後搖了搖頭道︰“我確實現在不看書了,關鍵是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很多書都沒法看了。”
    亞歷山大瞪大眼楮︰“就你?你還看書?”
    楊猛氣急︰“你小看誰呢?你問問鵬鵬,我原來是不是很愛看書?”
    亞歷山大看向蕭鵬,一臉的不可置信。
    蕭鵬點頭道︰“你別小看猛子,能在魯省考上二本大學的其實都很不錯了。他原來就是因為太喜歡看書,要不然以他的學習能力考個一本甚至更高的學校都有可能。”
    “不對啊,喜歡看書怎麼還能考不上好大學?”亞歷山大表示不解。
    蕭鵬給出答案︰“他喜歡看的是武俠小說和漫畫書。當時天天看著金作家的書不撒手。”
    亞歷山大︰“……活該你沒考上好大學。”
    楊猛卻道︰“我原來倒是很喜歡看,但是現在看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問題都不對。很多書就看不下去了。”
    “嗯?”亞歷山大不解。
    楊猛道︰“我很喜歡看的一本書是《鹿鼎記》,那時候我覺得這書真有意思,但是後來我發現那本書竟然是金老的最後一本武俠書,在一九六九年就發表了,那麼後來他為什麼不寫書了?特別是我前段時間又看了一遍《鹿鼎記》,然後我才發現了很多問題。”
    這次蕭鵬也來了興趣,轉頭看向楊猛︰“什麼問題?”
    楊猛道︰“金老年輕的時候是重慶zy政治大學的學生,屬于預備外交官那個級別的的,但是卻被學校開除了。”
    “為什麼?”蕭鵬還真不知道這事兒。
    楊猛道︰“拒絕參軍!”
    蕭鵬听後恍然大悟。
    那時候是同侵略者作戰的時期,拒絕參軍那不就是貪生怕死嗎?
    楊猛又道︰“等到龍國建國後,他又去了北都投靠外交部,因為政審不合格沒有用他,這才去了香江。然後成了當年第一批的‘公知’,各種寫文章發表各種公知言論,幫英政府和香江資本家發聲站台,也就是那時候他撰文批評咱們搞蘑菇蛋的政策,指名道姓的罵咱們時任外交部長的陳大元帥。”
    蕭鵬點頭︰“這個事情我倒是知道。”
    楊猛卻道︰“那你不知道當時他因為公知言論險些被左翼刺殺一度逃到海外避難嗎?他為什麼1969年寫完《鹿鼎記》後就封筆開始對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就是怕丟命。”
    “為什麼這麼說?”蕭鵬愣在原地。
    楊猛回答道︰“你如果把他的書里的漢人朝廷都換成龍國,異族政權全部殖民者,你會發現他的書別有一番風味。其實在《鹿鼎記》里還有一點兒特別明顯,但是普通人因為不了解歷史還真看不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听他這麼一說,蕭鵬陷入思考。
    《鹿鼎記》他也看過,有什麼問題啊?
    楊猛看著蕭鵬迷茫的眼神,直接給了他提示︰“明史案!”
    听到‘明史案’仨字,蕭鵬瞬間恍然大悟!
    楊猛看著蕭鵬的表情後笑了起來︰“看來你明白了!”
    蕭鵬表情震驚,但是還是點了點頭。
    所謂的‘明史案’是清朝初期最大的的文字獄案!
    簡單來說就是浙江湖州有個富戶叫做莊延  。這人雙目失明卻胸懷大志,和他父親一起出錢購買了朱國禎沒有寫完的《明史》,然後自掏腰包招攬名士曾潤刪節,補寫了崇禎朝以及南明的歷史,刊印出版了《明史輯略》。
    但是後來清朝政府以該書‘心懷不軌’為名進行查抄,凡是做序者、校閱者、刻書、賣書、藏書者全部處死,最終導致十四人被凌遲,七十多人被殺,先後牽連近千人,還有幾百人發配寧古塔。
    那時候莊延  已經死去多年,還被掘墓開棺焚骨後挫骨揚灰。
    《鹿鼎記》里首篇就是用明史案開場,里面不就有莊家奶奶給了韋小寶丫鬟雙兒,最後殺了吳之榮為莊家報仇的情節嗎?
    可以說關于這個案子貫穿了該書全篇!
    但是這個事情不對啊!
    這個事情除了吳之榮外,還有別人參與!
    最早舉報這個案子的人並不是吳之榮,而是有人把這個案子先檢舉給吳之榮,吳之榮再把這個案子上報的。
    那麼檢舉給吳之榮的是誰呢?
    當時為那本書作序的人不是都被殺了嗎?
    並沒有全殺!
    里面有三個人因為‘告發有功無罪開放’,而且他們不但無罪釋放,還和吳之榮一起獲得了莊家以及朱家朱國禎後人)一半的財產。
    準確的說是吳之榮得到抄沒朱家的財產,而其余三人獲得莊家財產。
    而這三人里有兩個人根本沒有要莊家的財產。
    一個是範驤,這人返回家鄉專心做學問,留下了《默庵集》等作品;還有一個是陸圻,他直接看破紅塵去出家當道士雲游四方不知所蹤。
    他不回家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女兒‘七歲能詩’的才女陸莘行為了這事兒和其反目唾棄他有關。
    他還要臉。
    也就是說莊家的財產都被一個人拿走。
    按照《費恭安日記》里記載是‘余親見船舶慈感寺前,領來朱莊廚桌家伙約十余船載去,轉禍為福,真回天手段也’,里面諷刺意味滿滿。
    拿走莊家財富的人所在家族因為他在明史案里檢舉有功獲得賞賜而名聲大噪,還被清政府抬旗成了滿族,憑借著從莊家拿到的財富不斷發展,一直到了二十世紀都是海寧望族!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