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霓虹國游戲或者喜歡看漫畫的,經常會發現他們的很多角色名字很奇怪,屬于在霓虹國很難見到的,其實那都是貴族姓氏。
    比如說《守望先鋒》里的‘源氏’、《聖子到》里面的一條誠、《侍魂》里的‘橘右京’等等等等,那其實都是貴族姓氏。
    尤其是像《侍魂》里的橘右京那樣的名字,那妥妥是貴族中的貴族,還是貴族嫡系!
    真正的貴族嫡系哪需要什麼苗字?哪有什麼分家姓氏,老子才不需要什麼‘苗字’,只有我家往外分!
    橘右京現在還繼續姓四大氏里的‘橘’?那才是真正的出身顯赫!
    與其類似的名字還有一個幾乎人盡皆知的動畫片就是《哆啦a夢的》,里面的靜香名字叫什麼?
    源靜香!
    源氏後人,沒改過姓沒有苗字!
    根正苗紅的貴族後裔!
    所以野比大雄娶了源靜香也可以理解為清朝時期的王狗蛋娶了愛新覺羅xx。
    總而言之,《哆啦a夢》就是一個妥妥的吃軟飯的故事,小時候吃機器貓的,長大了吃老婆的。
    換個角度看真的很毀童年。
    再用龍國人理解的方式解釋一下︰
    伏羲確立了最早的姓氏制度,姓氏可隨父母居住地或者官職命名,為的是‘正姓氏,別婚姻’,也就是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以便于不同部落通婚。上古三大姓是伏羲女媧的風姓,黃帝的姬姓以及炎帝的姜姓,然後這三個姓在不斷往外分,有的用官職為姓,有的以居住地為姓,有的以諸侯國號為姓,有的以祖先的字或者綽號為姓,有的以職業為姓,有的以謚號為姓;還有什麼賜姓、改姓……
    天知道自家祖上真正的姓是啥?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家族,他們從伏羲時期就開始姓風,經過幾千年到了今天依然姓風,那出身絕對是杠杠滴。
    當然,在龍國只有貓啊狗啊才講血統,真的有這麼一個家族存在的話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在龍國有現成的例子,就是孔家!那已經傳承了兩千多年歷史。
    可是有誰會看到別人姓孔就先磕一個?
    人們尊重的是孔子而不是孔家以及孔家的人。
    孔令輝奪得世界冠軍,孔繁森為國為民,那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為什麼要尊重‘世修降表’的孔家?總不能尊重那個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捧回孔府供著的‘衍聖公’孔令怡吧?
    那時候清政府還沒投降,孔家就先降了啊!
    順便一提,當時他們不光供著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供著威廉二世之前他們就已經先把英王愛德華七世等三位西方皇帝供奉了起來!
    當年四大家族有這麼個說法‘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兄妹孔家財’,孔家那可真的是富甲天下!1996年島上一個孔二小姐過世後光被追繳的稅款就高達1.57億!其家族財產到底有多少可見一斑!
    關鍵是到了最後也沒收到一分錢!
    龍國就這樣,誰家祖上沒出幾個牛人?誰家祖上沒出幾個敗類?
    秦檜遺臭萬年,他的親曾長孫秦鉅卻是南宋抗金名將,死于抗金戰爭載入史冊成為南宋英雄,也有像吳  這樣抗金保宋的民族英雄,他的孫子吳曦卻投降金國主動獻出關外四州讓金兵無非吹灰之力進入川蜀,自封‘蜀王’差點兒斷送了宋朝江山。
    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所以誰也不會拿著祖宗去說事兒。但凡是這麼做得基本上都是腦子里面缺點兒啥的。
    再說了,孔子真的姓孔嗎?
    孔子是姓‘子’。
    ‘子’在那個年代可是大姓,那是殷商的國姓!商紂王就是姓子的!
    那他跟孔有什麼關系呢?
    周朝推翻商朝後,他的大哥子微後世稱微子,宋微子,微子啟)到了宋地,以‘宋’為氏建立宋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開國國君。而他死後他的弟弟子衍當了宋國第二代國君很多人叫子衍叫微仲,這個稱呼來自于《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其實這是錯誤的叫法,古人叫老大叫伯,老二叫仲,老三叫叔,老四叫季,比如說三國東吳老大孫策字伯符,老二孫堅字仲謀,老三孫翊字叔弼,老四孫匡字季佐,都是按照這個規矩來的。‘微仲’就可以理解為‘微子的二弟’。)
    這個子衍的八世孫叫做子嘉,官至宋國的大司馬。在宋殤公時期,十年十一戰,百姓苦不堪言,主戰派的子嘉連著宋殤公都被太宰華父督給剁了,子嘉只有一個兒子逃到了魯國。
    這段歷史到這里其實就已經很有意思了。
    他雖然是宋國王室成員,但是‘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他作為子衍的八世孫是不能用自己先輩的氏也就是‘宋’,必須用自己的氏才行。
    而子嘉的‘氏’到底是什麼?
    沒有任何歷史記載!
    反正史書記載中他的子嗣例如防叔、伯夏、叔梁紇等都沒有提及過自己的‘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想想也是,‘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你一個逃難的有啥資格宣傳自己的‘氏’?另外他的這些子嗣的名字其實也有問題,比如說叔梁紇,他應該叫子紇,‘叔梁’是他的字,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家里老三’。子嘉其余後人‘防叔’可以理解為‘防老三’,‘伯夏’可以理解為‘夏老二’……
    有時候歷史記載的東西等于給一些普通的東西加了一層濾鏡。
    按照史書所說,孔子是叔梁紇在66歲的時候和顏徵在‘不合禮儀’所生,三歲時候叔梁紇過世顏徵在帶他搬家去了曲阜。等到大概十五到十七歲的時候,顏徵在過世,然後孔子就要把顏徵在和叔梁紇合葬,結果卻找不到叔梁紇的墓址,最終是不斷詢問完成了兩人合葬。
    呃,換句話說,他從來沒去過叔梁紇家里得到身份承認,只是把母親埋進了叔梁紇的墓里。
    那麼問題來了︰孔子到底是不是叔梁紇的孩子?
    誰也不敢下去問問啊!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一直到一千多年後的1194年也就是南宋紹熙五年,當時的衍聖公孔元措跑到金朝金章宗那里要了一個賞賜,追封叔梁紇為‘齊國公’這才算是給這事兒定了性!而那時候南宋還在!等到1340年的時候,當時孔家五十二代孫泗水縣尹孔之嚴又去找元朝求了一道恩賜,立了一個‘大元追封啟聖王墓’的碑。
    ‘世修降表’果然名不虛傳——關于叔梁紇的兩次賞賜都是孔家找外族政權加封!也就是因為這兩次加封才算確定了叔梁紇和孔子的父子關系。
    那麼當時孔子為什麼要拖著老媽的尸體去合葬?
    有一個比較……的說法︰在那個年代一個孩子如果跟母姓那真的壞事了,孩子必須要有個爹才行!而孔子的名字是什麼?名丘字仲尼,這說明他還有一個哥哥。‘仲’是老二的意思。
    那麼他的哥哥到底是誰?
    有人說叔梁紇有九女一子,他的那個兒子就是孔子的哥哥。
    可是人家叔梁紇家里就沒讓孔子進門啊!
    而且叔梁紇家里的情況介紹都是後世給追加上去的。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孔子他娘……
    咳咳咳咳。
    反正從那時候開始,孔子開始姓子,名丘,字仲尼。而且既然他是叔梁紇的孩子,那麼叔梁紇的五世祖子嘉自然也就成了他的老祖宗。子嘉雖然沒有氏,但是子嘉字孔父被稱為‘孔父嘉’。于是從那時候開始‘孔’成了孔子的‘氏’。而孔子的後代干脆也就給孔子改了姓,不再姓子而是以氏為姓這才有了孔家。
    整天教別人禮義廉恥不要背宗忘祖,其實他們自己才是背宗忘祖的祖宗……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