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當酋長

第2530章 靜修的出家人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我是火法師 本章︰第2530章 靜修的出家人

    很快蕭鵬就搞明白了一個事情——這個地方並不是‘蒙古盤絲洞’,而是一個‘格尼社區’。用龍國人理解的話就是‘尼姑庵’。

    當然,這里並沒有什麼建築物,而是屬于‘隱修’,就是延續游牧民族傳統的苦行方式。

    這些人挺像是龍國那些在終南山隱居修行的隱居者。

    至于她們為什麼待在這麼偏遠的地方?

    只能說蒙古這里的重男輕女現象確實有點兒過于嚴重了,嚴重到了連宗教都帶著重男輕女的味道。

    蒙古這地方其實很多讓人摸不清頭腦的。

    現在的蒙古以民風開放著稱,可是這里的‘國教’卻是‘格魯派’佛教。

    這是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之一,雖然是藏傳佛教里最後興起的一個教派,卻也是現在傳播最廣、寺僧最多的一派。

    而這個流派講究的就是嚴持戒律和蒙古現在的民風截然相反。

    ‘格魯派’自從十五世紀初誕生以來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靠的就是和政治聯系緊密,而讓他們發展的主要原因又要提到成吉思汗時期。

    其實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的主流宗教是萬物有靈薩滿教也就是跳大神,還是各種巫師說的算,包括成吉思汗自己也是如此。

    他在統一蒙古高原的戰爭中,身邊就有一名叫做‘豁爾赤’的巫師,幫他祈福以及出謀劃策。成吉思汗統一後重賞豁爾赤,給了他一大片領地以及部落,大概位置就是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圖瓦共和國境內。

    豁爾赤之後受到成吉思汗重用的巫師叫做‘闊闊出’,這老哥跟成吉思汗還是親戚,結果收到重用之後卻變得囂張跋扈,開始拉派結黨還想跟成吉思汗斗一斗。結果就是整個派系被徹底清除,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成吉思汗開始打壓薩滿教。

    而打壓薩滿教後被成吉思汗捧上來的就是‘格魯派’佛教,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黃教’,等到忽必烈時期也開始建太廟、做法式,格魯派佛教就成了元朝國教,他們滅了南宋後,南宋在臨安現在杭州)的皇宮都讓他們改成了佛寺。也是從忽必烈開始,元朝所有的皇帝都會任命國師主管全國佛教事宜。

    而隨著蒙古擴張,格魯派也迅速發展起來,成了五大派里規模最大的那個。

    但是他們的格魯派和國內還不太一樣。

    在甦聯時期,蒙古的一切都受到甦聯監管,其中也包括宗教!

    從1924年一直到甦聯解體,甦聯直接在蒙古推廣了無神論政策,原來的寺廟該關閉的關閉,該改造的改造。他們的宗教傳承幾乎中斷!一直到1990年開始,他們才重新恢復了宗教自由,但是這失去了六十多年傳承的宗教就變得古怪起來。

    和藏區、龍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尤其是女性出家文化。

    她們不是沒有女性出家人。

    蒙古的女性出家人叫做‘格尼’或者‘哈敦拉瑪’,但是卻並沒有完整的比丘尼戒傳承,絕大多數的女性出家人還是需要依附于男性寺院或者貴族家庭。主要負責一些後勤、法會輔助工作,基本上沒有參與高階佛學教育或者密法修持的機會。

    依附寺廟可以理解,依附貴族家庭是什麼意思?

    呵呵,蒙古大財主家里養一些僧侶給自家祈福這可不是什麼稀罕事或者屬于是‘上流社會標配’,而這樣的情況女性出家人更受歡迎。

    為什麼女性出家人更受歡迎?

    自行領會。

    當然,也有真正的女性修行者。但是她們真的太難了!

    在傳統的蒙古社會里,認為女性‘體制不淨難以成就佛果’,認為‘女性轉世成為男性後才能成佛’,所以想要學習佛教基礎課程都很難,都是自費去印度、尼泊爾的佛學院去學習。

    為什麼不在本國學習?

    藏區的‘覺姆’可以參加辯經、講經等高階學術活動;內蒙的‘察罕拉瑪’可以接受更加系統的漢藏雙語佛教教育,還有人可以去青海塔爾寺或者拉薩去學習去深造。

    而蒙古的‘格尼’呢?

    現在整個蒙古像樣的尼寺只在烏蘭巴托有個‘甘丹寺女性分院’且規模極小,其余地方的尼廟基本上就是個農家小院。在這樣的地方還只能學習基礎課程!

    而且蒙古的女性出家人還存在著‘名聲不好’的問題。

    除了那些在貴族家庭家里被供養著的‘格尼’外,還有跟多尼廟經常爆出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

    比如說在烏蘭巴托的郊區面有大概百人左右的女性出家者聚居在一起,她們建立了一個‘格尼社區’,平常大家做點兒小佛像、幫人手抄經和舉辦法會為主,

    而這些年這地方卻曝光出了好幾次‘不干淨’的事情——已經爆出過n次女性出家人‘干私活’的新聞了。

    但是在蒙古嘛,這些事情還真不算啥事。

    不但算不上是什麼丑聞,相反還有一種‘打廣告’的功效……

    還有一個‘名聲不好’的原因是源自于宗教斷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六十多年的無神論社會,恢復宗教自由後則伴隨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女性很難學習佛教經文。現在蒙古女性出家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修行的是什麼,甚至搞出了很多讓人莫名其妙的‘創新’——比如說把薩滿教和佛教結合起來搞出來的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確實能吸引人眼球,但是也太離經叛道,給人一種瞎胡鬧的感覺,所有自然也就不會被人重視。

    其實說這麼多,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字。

    窮。

    在這邊的尼廟主要依靠信眾供養,經濟基礎很差。在游牧地區的女性出家者很多都要像森吉德瑪這樣子兼顧放牧來維持生計。

    為什麼烏蘭巴托的格尼社區曝光出那樣的事情都不影響她們的存在?

    ‘信徒給我們供養讓我們安心修佛,那我們自然要報答那些施主。問題是我們都身無長物只有一身臭皮囊,既然施主喜歡那我們就用這臭皮囊做謝禮唄。’

    好像很有道理,又好像哪里不對的樣子……

    ‘女菩薩’!

    當然,這里也有那種真的的看破紅塵的女性修行者,有一些選擇在廢棄的佛塔或者山洞中隱居修行。

    但是這樣的苦修生活還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受得了的。

    現在蕭鵬遇到的森吉德瑪她們一共四個人,她們就是在這里避世修行的。

    “你說你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三年?”蕭鵬看了看周圍滿臉的不可置信。

    也不怪他吃驚!

    這里的生活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她們就是在山坡上釘了一些木樁,用薄鐵板圍成了羊圈。

    羊圈的一邊是一個簡易木板房。

    說這里是木板房都有點兒表揚這里——準確的說這里是一個甦式軍用厚帆布帳篷,後來她們在帳篷的周圍用木板加固,然後就成了一個這樣的木板房。

    木板房的中間是一個大鐵爐子,四面則是用石頭和木板搭成的床鋪。木板房外則是擺放著整整齊齊用來取暖做飯的干木柴。

    除了木板房外還有一個‘建築物’,是一個高度不到兩米的帳篷,里面用木板間隔成一個又一個的方格,里面是產仔的母羊和小羊待的地方。至于還有一個算是‘建築’的地方是一個用塑料布蓋著的干草堆。

    她們在秋季的時候收集了大量的牧草,然後打包成為長方形的草方塊,在冬季的時候拿出來喂羊。

    “是啊,我們在這里住了四年。”森吉德瑪回答完後突然抬頭道︰“要來暴風雪了!諾敏,杜爾瑪呢?”

    叫做諾敏的女人回答道︰“杜爾瑪?她做功課去了,我這就去叫她回來!”

    蕭鵬一愣︰“暴風雪?我沒有接到衛星提示啊!”

    森吉德瑪笑道︰“相信我,在蒙古氣候衛星沒有那麼好用,相信我,不用一個小時肯定會下暴風雪。”

    “呃……我相信你。”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非洲當酋長》,方便以後閱讀我在非洲當酋長第2530章 靜修的出家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非洲當酋長第2530章 靜修的出家人並對我在非洲當酋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