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當酋長

第1815章 干了髒事還要好名聲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我是火法師 本章︰第1815章 干了髒事還要好名聲

    非洲一直被西方人視為‘後花園’,到了現在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西方人跑到非洲來狩獵、旅行。

    在他們眼里,非洲的一切都是他們的。

    而非洲那麼多的財富,最容易獲得的就是象牙和犀角。

    你開礦還要有人,種田還要開墾,而象牙獲取方式最簡單︰一把大口徑獵槍外加一輛車,然後跑到草原‘突突突’就行。

    現在西方媒體整天把非洲象和犀牛瀕臨滅絕的事情推諉給盜獵者太多和亞洲市場,可是事實卻是︰這個世界上九成的大象和犀牛都是死于西方人手里。

    這就跟海洋里鯊魚數量暴跌然後西方指責這是因為龍國人吃魚翅有關一樣——事實上鯊魚數量暴跌是因為西方藥企大量捕殺鯊魚的結果。

    就用葛蘭史崔克在藥物中使用的角鯊烯舉例︰每年該公司使用的角鯊烯至少需要殺死五十萬條鯊魚!除此之外每年至少有三百萬條鯊魚被捕殺用于生產魚肝油。包括現在很多化妝品和機械用機油也有大部分適用鯊油制品!

    別看那些環保人士喊得那麼響,可是他們使用的化妝品大概率都是用鯊魚用命換來的!

    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非洲象有一點兒和亞洲象不同——雌象也長象牙。

    而這些象牙就給他們帶來了滅頂之災。

    別看現在西方國家天天喊著‘保護動物、保護大象、打擊象牙交易’,其實九成的大象和犀牛都是死于他們手里,而且現在非洲九成以上的盜獵生意都是跟西方相關!

    蕭鵬怎麼知道的?

    阿克古扎沙漠已經抓了八伙盜獵團體了,全部跟西方資助有關!

    當然,現在他們做的隱秘多了——西方人做事的一貫風格就是哪怕做的事情再髒也要先把自己抬到道德制高點上。

    當年他們在非洲大肆捕獵,那都是幾萬根、幾十萬根的往歐洲拉!因為殺得太多了他們也知道這麼做不好听,于是就編出來了一個‘大象臨死前都會自己找到一個神秘的地方死去,留下一堆象骨象牙’,這樣他們帶回去的象牙就成了‘撿來’的而不是‘殺’來的。

    蕭鵬最後得出結論︰“所以說‘象冢’這個說法就是瞎編出來的,哦,我這里倒是有幾具完整的象骨,不過不是我獵殺的,而是雨季轉旱季時為了喝水陷入泥坑動彈不得死在里面的。”

    非洲的生物有一種特殊的死亡方式。

    因為這里只有旱季和雨季。每年雨季結束旱季開始的時候,水塘都會慢慢消失變成泥潭最後干涸。而在這個時間段就會有大量的野生動物陷入泥潭動彈不得活活死去。

    尤其是像大象之類的動物如果陷入泥漿基本上就不可能爬出來只能等死,蕭鵬這里有不少野生動物的骨骼標準,基本上都是從泥坑里挖出來的。

    每年旱季來臨的,庫盧利部落的草原巡邏隊的首要任務就是尋找那些動物尸體送到哈吉桑做標本。

    “我們哈吉桑‘魯班工坊’里還真有擅長制作標本的人,這些做出來的標本會被錄制成vr視頻作為教學資料,然後就成為我們這里的藏品。”蕭鵬道。

    莫里茨听後一愣︰“這就是說明你們手里有整根的象牙?”

    “嗯。完整的大象骨骼標本我這里有七個,其中一頭是沒長牙的小象,其余六個都有象牙。”蕭鵬道︰“當然,也有很多的象牙,但是可以確定都是從死掉的大象身上取來的,上面都有編號。但是我這個人沒別的好處就是遵紀守法,全球禁止象牙交易,我不可能在這個事情上讓人抓到我把柄的!”

    喬治娜卻听到了她感興趣的地方︰“你說‘魯班工坊’?不是‘孔子學院’?哦,我就是在法國的一個孔子學院了解的龍國才對龍國感興趣選擇去龍國留學的。”

    蕭鵬笑道︰“其實吧……我個人很不喜歡孔子學院。”

    “為什麼?”喬治娜不解︰“那是展示你們國家文化精華的地方啊。”

    蕭鵬打了個響指︰“你說到關鍵點了,孔子學院確實展示的是文化精華,什麼京劇、武術、書法、舞蹈、民樂之類的,這些東西對你們這些家事優渥的人來說那是感興趣的東西,但是對非洲這里這些連生存都是問題連種地都不會的人來說,這些東西真不是必須要的。不過我們國家也是發現了這一點兒問題,所以現在又有了‘魯班工坊’,就是教授各種技術。我個人感覺這些才是非洲最需要的……但是我後來又發現我錯了!”

    “嗯?”

    蕭鵬解釋道︰“事實上對人類來說,文化生活也很重要!你是不知道這里的人生活有多閑。我們剛來的時候,所有人閑下來的時候就嚼恰克葉,後來我給他們改了這個毛病後他們沒事干,每天要不然就是‘爬坑’要不然就是關上門造孩子基本上沒有娛樂項目。你們是不知道,這里人吃飽肚子後真的能生——這倒不是他們想要生孩子,而是晚上確實沒事干。給他們計生用品他們用來當容器盛水盛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容器?”喬治娜瞪大眼楮︰“那個……”

    蕭鵬指了指西北方道︰“你現在去埃德,還可以看到用小雨傘賣棕櫚油的。”

    非洲這里尤其是東非北非,基本上就沒有食用油的習慣。

    他們這里吃東西基本上就兩個做法︰烤和煮。

    蕭鵬他們來到厄立特里亞後也把做飯放油的習慣帶了過來,可是這里沒有油的來源。

    動物油?這里都是沙漠沒什麼動物;植物油?正片沙漠就那麼幾片綠洲哪有什麼種植經濟作物的條件。

    最後蕭鵬是從西非那邊學到的解決辦法︰棕櫚油。

    就是那個主要用來制造肥皂、蠟燭、工業潤滑劑的潤滑油。

    當然,棕櫚油確實也能吃,像什麼人造奶油、現在超市里很多零食的油料都是采用棕櫚油。

    而西非那邊人別說吃飯要放油,甚至平時都喝油!

    在西非有一種飲品,在尼日利亞被稱為‘邦加湯’,就是用加工棕櫚油剩下的果肉殘渣加水煮木薯和鹽煮出來的。

    不過龍國人一般喝不下去——紅色的湯黃色的沫,怎麼看怎麼讓人反胃。

    但是在那邊屬于是‘珍饈’。

    這邊的綠洲里的植物基本上都是棕櫚樹所以不缺原材料,現在這邊甚至有棕櫚油加工產業。

    當然,棕櫚油加工方式非常落伍︰把摘下來的棕櫚樹放在鍋里煮,煮軟了後用腳踩爛了繼續煮,把煮出來的油水拿出來進行油水分離過濾殘渣就有了棕櫚油。

    而這些殘渣加植物灰還可以做肥皂……

    那麼這些棕櫚油怎麼賣?

    客人可以自己帶瓶子來打油,他們也會用小塑料袋裝著,一個小塑料袋里差不多一兩半左右的油,正好做一次飯。

    而對他們來說塑料袋來源也比較緊俏,于是哈吉桑那邊的計生用品就成了免費的容器……

    這個事情不提也罷,提起來全都是淚。

    蕭鵬繼續道︰“這時候我們才發現了‘孔子學院’的作用,增加了當地人的精神文明建設,然後就解決了這里人文化生活匱乏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非洲都是‘孔子學院’搭配‘魯班工坊’的組合,這是一個‘一加一大于二’的結果,回頭帶你看看你就知道了。”

    喬治娜剛想答應,卻听到楊猛撇撇嘴一臉嫌棄道︰“你听他說的簡單,他沒跟你說說那些不同文化的難民帶來的麻煩,那才叫災難呢。”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非洲當酋長》,方便以後閱讀我在非洲當酋長第1815章 干了髒事還要好名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非洲當酋長第1815章 干了髒事還要好名聲並對我在非洲當酋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