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絕對是個好東西,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衛星︰軍事、農業、通訊、氣象、導航……
    一個國家強不強老百姓生活是否舒心?
    就看衛星數量就行。
    但是這絕對是屬于制造業的頂端高精尖技術,商業火箭市場一直是西方把控的暴利市場。
    而攪亂這個市場的‘鯰魚’又是龍國。
    龍國的火箭發展道路發展絕對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那真的是一部漫長的血淚史。
    1957年10月15日,龍國和前甦聯簽訂了一份《兩國國防新技術協定》,在該協定里,甦聯會向龍國派遣關于導彈生產制造的設備圖紙和技術人員,培養龍國本土技術人員生產制造當時甦聯最先進的p2導彈。
    而這個p2導彈說白了就是1936年德國的v2導彈……
    本來這個事情是個好事,但是這份協定卻成了兩國反目的根本原因。
    當時玉米曉夫給龍國在簽訂協議後前後提出三個要求,分別是︰在龍國建立用于潛艇艦隊海上通訊聯絡的長波電台︰建設費用三七分甦聯拿大頭,但是建成後要由甦方控制。
    對于這個要求,龍國的態度︰建電台沒問題,我們承擔所有費用,還可以兩國共同使用,但是所有權必須歸龍國!
    這涉及主權問題,沒得商量。
    然後他們第二個要求是︰雙方在龍國海岸線上組建聯合艦隊,兩國各有一半所有權。對這個提議龍國再次提議,畢竟聯合艦隊所有權涉及到政治問題,而這麼做無異于讓甦聯佔領了龍國海岸線。
    為了這事兒玉米曉夫親自到了龍國進行說服,還提出一個‘對等條件’,就是允許龍國把他們國家的摩爾曼斯克作為潛艇基地。
    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對于當時的甦聯來說,龍國過于弱小,潛艇放在那里根本沒有作用。
    這個事情也就這樣談崩了。
    然後後面發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1959年甦聯單方面撕毀協定撤回專家帶走資料兩國反目。
    而這就苦了龍國的那些科研人員。
    當時龍國導彈的研發直接停滯!
    而且甦聯人給的圖紙也不完善,照貓畫虎都做不到。
    這時候‘國防五院’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們接過了繼續研發的重擔。
    當時‘國防五院’有兩個分院,被人戲稱為‘看得見’、‘摸不著’︰一分院負責研究導彈的彈體、發動機和燃料;二分院則負責導彈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等。
    這里要提一下當時二分院的負責人梁思禮。
    這個名字是不是挺熟悉?
    他有個哥哥叫梁思成,有個嫂子叫林徽因,而他們的父親叫做梁啟超……
    其實那個年代很多做出貢獻的人都是屬于出身名家,比如說龍國第一艘海軍學校的創建者張學思除了是海軍參謀長開國少將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張少帥的同胞四弟。
    這導彈和火箭有什麼關系?
    一奶同胞,技術相通,掌握了火箭就掌握了彈道導彈,同理反過來說也行。
    當時專家撤走,圖紙不全,結果龍國卻沒有放棄,在五院的牽頭下,全國1400多個單位參與,六十多個工廠參與承制,現在的某星二鍋頭當時就是負責制造火箭燃料需要的高濃度酒精……
    終于在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國產導彈首次發射取得成功,精準的命中了550公里外的目標。從此龍國邁入火箭和導彈的時代。
    而那枚導彈量產後有了響亮的名字︰東風一號。
    在和導彈項目同時進行的,就是火箭上天發射衛星的項目,史稱‘581工程’,意思就是1958年的一號工程。當時組長是錢院士,副組長趙院士。
    由于錢院士當年還要身兼導彈組項目,所以這個項目也可以說是由趙院士負責。
    不過即使‘東風一號’上天,那時候的火箭技術依然無法成熟到發射衛星的地步,所以581計劃暫時停歇, 一直到1964年,更先進的‘東方二號’彈道導彈的發射成功也就意味著龍國已經初步有了把衛星送上天的能力,于是581計劃進入‘651計劃’,也就是發射衛星上天的工程。
    但是這次他們面對的更加困難。
    除了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題外,還要面臨時代的沖擊。
    那時候材料與工藝研究所所長姚院士被活活打死;衛星設計總設計師趙院士在勞動改造的時候被人用‘自殺未遂’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是兩年後,他設計的衛星還是搭載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上成功的飛上了太空,龍國成為全世界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而且發射的衛星重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首顆衛星重量的總和。
    當年蒙冤離去的兩位院士,都被追封為‘兩彈一星元勛’二十三人名單之中,第7911號小行星更是用趙院士來命名。而他的接班人正是同為‘兩彈一星元勛’,現在‘北斗衛星’的奠基人、‘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孫院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人都配得上‘國士無雙’這四個字!
    雖然龍國掌握了衛星發射技術,但是接下來後的發展卻不是順風順水。
    因為在發展了一段時間後,改革開放了!
    那個時期對龍國國企的打擊是堪稱致命的!
    為了保證活下來,什麼煉鋼鐵的造汽水,研發核彈的賣雪糕,而火箭領域面臨的困難更多,大量的人才外流導致問題更多。
    歲數大一些的人應該有印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火箭發射還有直播,結果直播一次失敗一次,直播一次失敗一次,最後干脆直接制定了新規矩︰火箭發射的時候禁止電視直播,如果成功了就播放錄像,如果失敗了就稍微提一下就行。
    這個事情一直到近些年才發生改變,每次發射都大大方方的直播——這都是建立在新一代航天人的崛起,對龍國火箭發射成功率的自信上。
    于是物美價廉成功率高的龍國火箭成功成為世界商用火箭里的鯰魚,很多國家選擇使用龍國火箭來發射衛星。
    但是這個事情對西方國家並不是好事,尤其是是對漂亮國!
    這本來就是屬于他們牟取暴利的手段,被龍國搶走這還能行?
    于是他們在2011年的時候推出了一條堪稱變態的《沃爾夫條款》限制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
    這個條款里面很多限制了很多內容,比如說禁止nasa接待任何來自龍國的官方合作,禁止漂亮國任何形式的和龍國在太空項目的合作或者協調,其涉及面之廣程度之嚴格都令人咋舌。
    簡單來說︰哪怕是發射的衛星上有任何的漂亮國技術,哪怕是有一枚螺絲釘,都不允許使用龍國的火箭來發射!
    這個事情給了龍國火箭商用發射給了致命一擊︰火箭衛星發射都是世界合作的,就連漂亮國發射衛星都要找俄羅斯的火箭;而作為衛星技術的引領者之一,基本上那些想要發射衛星的客戶他們的衛星技術都繞不開漂亮國。
    也就因為這條法規,龍國在國際商用火箭發射市場上瞬間銷聲匿跡。
    但是龍國人骨子里就是不服輸的,經過數年的發展,龍國又重新站在了世界商用火箭市場上。
    而龍國人用的辦法是什麼?
    整星發射!
    從火箭到衛星都是龍國的!
    這也就是‘世界上只有兩種火箭,一種叫龍國的,一種叫其它的’這句話的來源!
    這個《沃爾夫條款》逼著龍國的火箭衛星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那麼對漂亮國自己呢?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們現在讓這個條款給折騰的也不好受!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