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鵬把卡比爾跟自己說的事情原封不動的告訴了羅永強。
    後者听完後張大嘴巴半晌合不攏嘴。
    在那里逗孩子的楊猛笑道︰“強哥,你現在的表情和我們剛知道這事兒時候的表情一個模樣。”
    羅永強震驚道︰“印度人怎麼想的?他們瘋了吧?”
    原來卡比爾找蕭鵬的事情竟然是︰一家印度公司想要參與被洪水毀掉的利比亞城市德爾納的重建工作,想要蕭鵬把他們引薦給小哈夫塔爾。
    這個小哈夫塔爾是哈夫塔爾的眾多兒子之一,也是最受器重的,今年才三十二歲已經手握重權。這次德爾納洪災第一個率兵進入德爾納的就是他。
    蕭鵬在利比亞洪災的時候沒少和他打交道,兩人關系非常不錯。
    為什麼叫他小哈夫塔爾不叫他的名字?
    因為他的名字和伊拉克的薩大叔完全相同,薩大叔死後就是為了紀念他專門改的名兒。
    這名兒啥都好,就是容易挨罵不過審……
    當時利比亞洪災的時候,他是最早進去參與救援的,但是卻也是被罵的最慘的一位。
    現在西方媒體的口水都快淹死他了。
    這個事情也不奇怪︰現在利比亞兩套政權,一套是西方人支持的‘皿煮政府’,一方是哈夫塔爾的‘軍閥政府’,他們嘴里能說出關于小哈夫塔爾的好話才怪。
    現在西方政府把德爾納的悲劇一律扔給哈夫塔爾,現在從他們嘴里,德爾納是一直由哈夫塔爾控制的地區。
    這事兒本來就是扯淡︰當時‘丹尼爾颶風’引發的洪水導致兩座大壩潰壩,然後德爾納整個城市被淹沒。
    事實上在2013年的時候,‘西方政府’已經拿出三百萬美刀用于修建那兩座大壩,如果不是他們管轄範圍他們為什麼要掏錢?
    而且錢是掏了,但是兩座大壩沒有得到任何維護!那麼錢進了誰的口袋?
    出了事情再把鍋扔到哈夫塔爾頭上,嗯,這很西方。
    事情發生之後,除了西方媒體一股腦的往德爾納跑之外,還有大量的ngo組織往那里跑,一副‘積極救援’的樣子。
    但是小哈夫塔爾直接重兵把守︰你們想送物資可以,想參與救援?我們不接受。
    他們只相信紅新月組織和蕭鵬他們。
    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在輿論戰上花費一美刀的結果超過價值五美刀的武器!
    那些ngo干活的時候派不上用處,但是在帶節奏方面那絕對是一流的,讓他們進去的話用不了多久時間,整個世界就會知道︰德爾納是在西方世界的‘無私幫助’下才脫離的災情。
    這是他們的一貫手段。
    現在那邊那邊開始災後重建工作,但是這個事情真不是一筆賺錢的買賣。蕭鵬和哈夫塔爾關系那麼好沒有參與這個項目。結果印度人卻上桿子想去這個項目?
    蕭鵬真有點兒想不明白。
    羅永強考慮了一會兒突然兩眼一亮︰“你說……他們有沒有可能是想打擊‘錫克旅’?”
    他這麼一說蕭鵬等人集體陷入了思考。
    楊猛想了一下道︰“別說,還真有可能!不過卡比爾為什麼摻和這個事情?”
    蕭鵬和羅永強異口同聲道︰“因為沙特境內的印度人!”
    他說完後兩個人對著點點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的話,事情就比較合理了。
    其實印度這個國家挺可憐的。
    沒辦法,讓英國給玩壞了!
    印度人在很多時候都是個‘笑柄’,原因嘛?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印度人和龍國人一樣,基本上心里都有個‘大國夢’,但是龍國人的‘大國夢’是一代代龍國人建設起來的,而印度人的‘大國夢’則是夢出來的。
    其實印度真的有資格成為大國的。
    先不說他們那個坑爹的‘種姓制度’,一個十多億人口擁有核武的國家怎麼說也不該是現在這種風評。
    尤其是在非洲,印度發展的真心不錯。他們的輕騎摩托、拖拉機、盜版藥的主要市場就是非洲,在非洲國家真的不缺印度貨。
    事實上他們也有過成為超級大國的機會︰在二十世紀前期,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因為戰爭緣故很多工業都轉移到了印度,有相當好的工業基礎,再加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所以很有希望獨立後直接成為強國。
    西方世界自然不想看到印度崛起,于是印度的‘末代總督’,號稱‘投胎之王’擁有八國王位繼承權的蒙巴頓親王一紙‘蒙巴頓方案’造成了一直到今天印度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些事情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國當年在他們所有的殖民地里幾乎都搞過類似于‘蒙巴頓方案’的政策,包括在厄立特里亞他們都搞過,但是別的國家幾乎都把這些個問題給解決了,只有在印度這是個無法解決的矛盾。
    印度有今天這些麻煩,英國人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要怪印度人自己!或者怪他們‘四大國父’里的甘地和尼赫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早的時候印度獨立方案還真不是現在這樣子的!
    當時英國真的想直接讓印度人直接獨立就算完了。
    畢竟那里當時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只需要增加殖民影響力,讓把印度整體獨立變成英國的生產基地,這樣才符合英國的利益。<s同時組成國會主體共同執政,當時印度教佔多數席s次之然後是其余派別。
    問題就在于國會的名額上雙方產生了分歧︰尼赫魯他們希望印度教這邊的席位更多,真納希望s得到的席位更多。
    <s教徒的小規模沖突,s還吃了小虧。
    按理說踫到這樣的事情作為領導人想的應該是趕緊平息沖突,但是熟悉尼赫魯這人的都知道這人最擅長的是蹬鼻子上臉,看到這個情況非但不息事寧人,反而開始火上澆油,宣傳這是印度教的巨大勝利,然後要求把國會的s席位又降了一半!<s佔據了除旁遮普邦外的大多數s地區。
    看到這情況英國的‘印度大工廠’夢碎,既然你不听我們的話野心大了就該敲打,于是他們出面制止了雙方的戰爭,這才有了後來蒙巴頓法案實現印巴分治。
    但是作為‘世界攪屎棍’的英國,既然要做就要做狠點兒,所以‘蒙巴頓法案’里英國做的確實很陰險。
    很多人都以為‘蒙巴頓法案’是針對印度的,其實還真不是這樣。英國是通過‘蒙巴頓法案’同時給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挖的坑!
    首先他們把巴基斯坦這個國家一分為二。一個東巴基斯坦一個西巴基斯坦,中間還隔著個印度!這樣的巴基斯坦不分裂才怪!
    于是第三次印巴戰爭的時候,東巴基斯坦獨立變成了現在的孟加拉國。
    第二個坑則是同時針對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英國人故意留下克什米爾地區作為領土糾紛,導致印度剛剛獨立就和巴基斯坦爆發了戰爭,一直到現在兩國保持敵對狀態持續消耗國力,只要他們兩個國家領土糾紛不解決,這倆國家都想毫無顧忌的發展。
    如果說這兩倆大坑還是兩個國家一人敲打一下,第三個大坑則是印度人獨享了。
    到了今天為止這依然是印度沒法解決的難題。
    這個坑就是‘錫克教’。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