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說到趙三本拜見劉湘,劉湘慷慨提出為南洋戰略解決兵源問題。因此他們的談話從一開始就有了和諧友好的氣氛。這些事也會有具體的技術細節安排,比如說在宜賓建立新兵訓練營,以選拔合格的兵源等等。這些就不詳細的敘述了。
此時的趙三本最關心的是什麼呢?一是與南京建立聯系;二是力爭南京方面盡快向緬甸出兵以挽救危局。
趙三本到印度和南洋之後,雖說他還打著東北軍的旗號,可是對于東北軍方面就不能指望太多了。原因就不用細說了,張學良當權之後必然是這個結果。因此,趙三本當務之急就是與南京方面溝通,東北軍指望不上當然就只能依靠中央了。除此之外,國內其他的軍閥能爭取的也需要建立密切的關系,比如劉湘。畢竟都是為了抗日嘛,都是為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勝利的把握。他這樣做既有民族大義的基礎,也是各派勢力應該團結奮斗的方向。
單單從這些來說,趙三本應該不急于動身,甚至應該親自到南京走一遭,畢竟南洋的局面很緊急嘛。可是他真的不能耽擱,立即到達卡上任還是更重要的。試想啊,一旦張學良反應過來,給邢士廉下一道命令,讓前面的任命作廢!讓邢士廉繼續任職,拒絕向趙三本移交權利。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趙三本可就進退維谷了,到那時,他可就真的成了流亡的游子,只能另謀出路了,搞不好就成了移民海外的寓公,現代的語言叫做宅男。經濟上倒是沒什麼,他依仗超前的知識,賺點錢,當個富家翁還是沒問題的,但是想對國家有所作為就難了。
......
趙三本說道︰“劉長官,在下有個想法希望長官能夠轉達給中央政府。”
劉湘︰“哦,趙將軍有何高見?說說看,我一定盡快轉呈。”
趙三本︰“高見不敢說。說到底還是為了中緬印鐵路這條生命線啊,它對我中華來說太重要了,因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無所作為。雖然說英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努力保全緬甸和印度,但是我們不能把生死攸關的大事完全寄托于英國人啊?假如英國人失利了,戰敗了,我們就甘願被日本國全面封鎖嗎?因此我的想法就是要主動出擊。中國的各派都應該積極參與,我們東北軍也不例外,但是中央有號令全國的優勢,也有與英美外交的優勢,中央政府理應肩負此重任,這同時也是提高中央威望的機會。”
趙三本現在還是東北軍的身份,不得不提到東北軍的責任。可他知道,張學良與老帥是截然不同的,他此時沒法明說而已。
那麼這番話他為什麼要劉湘轉達呢?他自己有駐達卡總領事的身份,難道自己不能聯絡南京嗎?
應該說趙三本肯定會用總領事的身份聯絡南京的,但是他作為東北軍中的一名中下級官員,其身份太低了,東北軍與中央打交道怎麼也輪不到他。簡單一句話,位低言輕!因此才需要有個橋梁,需要有個引子。
劉湘︰“趙將軍真是年輕有為啊!老夫佩服。實話說老夫也有此意,因此將軍的話我一定轉達。”
只要劉湘肯向中央政府轉達趙三本的意見,那麼趙三本就算與南京搭上關系了。此後他以駐達卡總領事的身份與南京延續這個話題,聯系就比較自然順暢了。
但願如原本歷史上那樣,中國能夠及時派出遠征軍。
劉湘說道︰“這一次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事件全國都反應激烈,可是我看東北方面似乎有些遲鈍。這里面有什麼原因嗎?”
劉湘這是明顯的試探了,想打探東北方面的情況。這也說明劉湘這個軍閥的謀略差了一些,這種打探的話太直接了。呵呵。
趙三本說道︰“劉長官的話有道理,東北軍的確有一些內部的變故。但這也是東北方面的內部事務,眼下還不便說,請劉長官諒解。”
劉湘︰“哦,沒什麼,我就是隨便一說,不必介意。”
趙三本的回答算是很直爽了,沒有遮遮掩掩,當然還要守住底線,不能把東北軍的秘密抖落出來。他這樣做是有好處的,對于直爽的劉湘就要直爽一點,才建立的關系需要呵護,這才顯得推心置腹沒有隔閡和戒備。
......
趙三本拜訪劉湘是很成功的。首先一個成果是給南京方面留下一個印象,有了進一步交流的余地。第二當然是把出兵緬甸的意思盡早傳達到位,這件大事謀劃得越早越好。第三個收獲是對于他自身的安全又多了一項保障。因為從武漢到宜賓,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劉湘的勢力範圍,建立了與劉湘的友好關系當然有利于安全。同時也讓這一路上更順利,比如路上需要的糧草補給就會很及時方便。趙三本的隊伍也有幾百人,並且是有武裝的,如果與地方關系不融洽,起碼他們就會處處防備你。
趙三本在武昌停留了兩天,他的鐵路專列也把衛隊送到了。此時的江輪都不大,他的人員裝備和輜重等都不少,因此他要籌備至少五艘江輪。有了劉湘的這一層關系,很快就湊夠了需要的船只,這一個不小的船隊就浩浩蕩蕩地向宜賓進發了。
江輪行駛在長江上那是風光無限,對于頭一次乘船出行的張懷曦和她的孩子們來說這可是難得的體驗,因此他們經常地走出船艙觀賞美景。趙三本的孩子都小,最大的才八歲,小的只有三歲,為了安全,除了家里大人加強照料還找來兩名衛士盯住甲板走廊以防意外。
趙三本一行乘坐的小江輪可以從武漢直達宜賓,這得益于修建中緬印鐵路的時候對長江航道的疏通,在原本的民國時期本來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宜昌以下的長江下游可以行駛大型輪船,但是從宜昌向上的航道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走小型的木船,就是上行完全靠縴夫拉縴的那種船。其原因就是長江中礁石很多,最著名礁石叫做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