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軍接收新疆是需要調動部隊的,為此張學良出發之前就有準備,寧夏方面軍的第28師就是擬定的首批進入新疆的部隊。在張學良的使團前往迪化的時候,第28師已經向嘉峪關集結了。
自從劉郁芬表明了投奔東北軍的態度之後,從吳忠起經過中衛,沿著黃河直到蘭州的鐵路就開始修建了,現在這條鐵路已經竣工,鐵路到了蘭州。下一步就是向東南伸延到天水,和向西北伸延到河西走廊的鐵路了。
河西走廊的鐵路已經開始勘測,計劃第一期工程從蘭州以北的景泰開始向西直到嘉峪關,今年開始開工建設。現在的河西走廊雖然暫時沒有鐵路,但是公路已經建設了幾年,路況比較好,交通還是方便的。
28師本來就是駐防河西走廊的部隊,他們的調動比較方便,只需要調動其他部隊接防其防地即可。28師的兵源大部分是原劉郁芬麾下第16師的士兵,補充的新兵也是甘肅當地人,適應西北的氣候。
可是,從嘉峪關到迪化直線距離就是2000華里,路程在2500里以上,是一個多月的行程,路途遙遠啊!好在已經是初春的季節,不會有暴風雪的危險。一個月的時間太長,新疆急需一支東北軍的武裝力量,這就只好另想辦法。辦法就是從駐扎蒙古第五軍抽調兵力,乘火車趕往迪化。
第五軍是摩托化的部隊,他們是支持西伯利亞戰場的戰略後備隊。這次調動的是第65摩托旅的第205團。這一個團就需要四個火車專列運輸,因為他們的裝備多,車輛多。此後,他們將在新疆駐扎一段時間,這個團的機動能力強,可以充當快速反應部隊。
張培元既然決定另起爐灶,趁著東北軍尚未到來,他必須迅速行動。他能干點什麼?能去哪里呢?這不,他們也正在秘密地商議。
張培元還有個伙伴,名叫金樹仁,是新疆省的民政廳長,副省級,官也不小。按說他與部隊毫無關系,怎麼摻和到部隊中去了呢?
首先金與張培元是朋友,私人關系不錯,這是個基礎。第二,金自認為在楊增新那里不受重視,沒有前途,現在東北軍要來了,他這個貪、賭、毒俱全的官員,平日里壞事沒少干,還能有好下場嗎?與其讓人整,不如自己找地方。做地方官也是威風八面,可是離開官府,離開權利就什麼都不是了。現在有張培元挺身而出,正是他的好歸宿,所以就主動地投靠過來。
沒錯,就是投靠。按原來的地位說,廳長是省里的要員,比一個團長大了好幾級。可眼下今非昔比了,他落難的鳳凰不如雞,現在到了張培元這里,他就是喪家之犬,絕對是投靠。
但是他也有資本,第一他們是朋友,有交情。第二,論心計,論政治,張培元就只是一介武夫了,他可以做高參,張也絕對的需要他。
“張老弟是怎麼打算的?”這是金樹仁在問。
張培元說道︰“有槍就是草頭王!我怕誰?新疆地面幾萬里,大得很,走到哪咱都吃香的喝辣的。”
他這就是胡來了,這不成土匪啦?
金樹仁說道︰“張老弟,你這麼干可是不行。這不成了綠林好漢了?不要說東北軍,就算原來的楊老頭也照樣能剿滅你。新疆地面大是不假,你能藏到那里去?你別忘了,他們有飛機。地方上有個風吹草動的飛機就過來了,你能躲到哪里去?”
張培元傻傻地愣在哪里,東北軍的厲害他還是知道的,經過金樹仁的提醒,他是有點傻了。
“那......我們能去哪兒?”
此時的金樹仁找到了感覺,似乎成了諸葛亮,成了無所不能的師爺,他有點得意地說道︰“蒙古就不用說了,不能去,那是東北軍的地盤。甘肅是劉郁芬,劉郁芬是誰?你不知道我知道,劉郁芬與東北就是一家。你看看,河西走廊上就駐扎著東北軍嘛?青海的馬步芳兄弟與東北軍不是一伙的,可是馬家自成一統,你與馬步芳有交情嗎?他能容下咱們嗎?我可不敢冒這個險。向西走可就出國了,甦俄人能容納我們嗎?我們算什麼,小軍閥都不夠格?咱們一千多人的隊伍,國內也沒有別的背景,搞不好甦俄為了私利,能把咱們解除武裝押送回來!”
張培元︰“......哦......只有西藏了......”
他可是有點嚇著了。不過再蠢他也知道,就剩下一條路可走了——西藏。這可不是好去的地方,也不是好走的路。
金樹仁︰“張老弟別急,這西藏別人看著不是什麼好地方,對咱們還不錯。”
張培元一听可來了精神,問道︰“此話怎講?”
金樹仁︰“自從民國以來可曾有中央政府的軍隊、官員進入西藏?沒有!我們是第一支進入西藏的隊伍。不管真假,我們要打出中央的旗號,這是師出有名,是官方正當的名義。為此,我負責搞一部電台來,我們與南京聯系,只要理由申述有幾分道理,中央會支持的。退一步說,中央不表態。不合作,甚至反對,我們照樣打著中央的旗號進入西藏。
張老弟,你想想看,西藏的哪一股勢力若出來阻擋我們,那就是與中央為敵。所以這桿大旗必須要打著。”
張培元也有點開竅了,他說︰“對,必須打這桿大旗。楊增新、東北軍與中央都不是一條心,我們拉出一支隊伍,中央應該支持我們。金兄,電台有把握嗎?這可太重要了。”
金樹仁︰“老弟放心,民政廳就有,而且不止一部,連譯電員、電報員都是現成的。你給我派幾個兵,今天就拉來。”
新疆地盤大,政府部門都配備有電台,民政廳當然有啦。而軍隊中,到師一級才配有電台,所以張培元沒有。
金樹仁又說道︰“西藏的兵不但沒打過大仗,訓練也不行,從部隊的組織到訓練還是前清時候的老樣子,槍炮裝備也不行。我們一個團在中原不算什麼力量,可是到了西藏,那就稱王稱霸了,西藏的部隊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張培元︰“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機會呀。”
金樹仁︰“還有,近年來,在印度的英國人不斷向西藏滲透,在西藏就形成了親英與反英的兩派,甚至三派四派,總之派系林立,內亂不止。他們亂才是我們的機會嘛。”
張培元︰“可是西藏太貧窮了,能養多少兵?”
金樹仁︰“是的,總體上說,西藏落後,貧窮。可是那里也有好地方啊!這就有點像新疆,新疆這里有大片的沙漠、高山,可綠洲沃土也不少啊。同樣的,西藏省好地方也不少,一方山水養一方的人,只要有地盤,還拍養不了兵嗎?”
就這樣,他們趁著東北軍尚未進入新疆,楊增新的力量不足的情況,拉著隊伍,帶著武器就奔庫爾勒方向而去。全不顧楊增新不準帶走武器的禁令。
從新疆進入西藏也不止一條路,走伊犁、喀什,經南疆可以進入西藏,這條路好走一些,沿途還可以補充糧草,但路途遙遠。如果從迪化向南,經庫爾勒、伊犁河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沿著車臣河就進入了西藏。這條路要途經一段沙漠,可是路程近,近了好幾千里。張培元怕夜長夢多,擔心被攔截,于是就選擇了庫爾勒這條路。
......
張培元的部隊一行動,也就驚動了楊增新,于是楊增新找來張學良商議對策。吳佩孚作為內定的接班人也開始介入新疆的事務,于是他也參與了商議對付叛軍的會議。
楊增新說道︰“張培元伙同金樹仁帶著部隊,帶著槍械向庫爾勒方向逃竄,老夫欲調兵征繳,怎奈眼下可靠的部隊不多,如果圍剿的部隊再發生嘩變,局面就更不可收拾了。這如何是好?”
當前新疆的官員、部隊都人心不穩,唯一可靠的部隊(樊耀南部)還有保衛迪化的任務。而東北軍的部隊至少還要幾天時間,先頭部隊才能到達。新疆目前的確無兵可用,阻擋、征繳都不現實。
張學良說道︰“請楊老電令庫爾勒地區的部隊和官員,都加強防範,但是不可出擊,能守住重要的城池就是大功一件,其他的等我們的部隊到達後再說。讓我們的空軍出動,監視著他們。”
吳佩孚也說道︰“對,我同意少帥的意見,目前的新疆能維持表面的和平也是重要的,千萬不要開內戰,戰端一開,蠢蠢欲動者眾多,局面就不好收拾了。另一方面戰火也會造成地方經濟破壞。即便叛軍對民間實行搶劫,也比戰亂的損失要小。目前的關鍵點還是要看清楚張培元部的目的,是佔領庫爾勒割據一方,還是另有所圖。”
吳佩孚現在也懂得算經濟賬了,也知道了打仗要考慮政治。
張學良說道︰“張部在庫爾勒過境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一個團千把人,還不具備割據一方的力量。庫爾勒距離迪化不遠,屬于新疆的核心地帶,我們隨時可以剿滅他。”
楊增新︰“張培元也有可能去西藏。”
吳佩孚︰“他們真要是去西藏也不見得是壞事,西藏的上層受英國的影響已經有了分離的跡象。民國這些年,我中華乃多事之秋,沒人能顧及到西藏,不管好歹,這也是一支中原的力量,也能帶去中原的影響。”
張學良︰“嗯,真要是這樣我們倒是不妨給予支援,讓他們在西藏能立柱腳。”
楊增新可是听不懂了,他問道︰“少帥,這是何意?張培元、金樹仁何許人也?他們能干什麼誰能知道?”
張學良笑道︰“他們到西藏干什麼去啦?還不是搶地盤,爭利益。因此,他們與當權的上層人物就要爭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吳佩孚也說道︰“少帥說的有道理,我們不怕西藏亂,就怕它不亂。亂,對我們有好處。”
這就是給西藏添點亂,楊增新似懂非懂,懵懵懂懂。(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