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東北軍

第291章︰打黑槍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早點包子鋪 本章︰第291章︰打黑槍

    10月20日,蒙古烏里雅甦台。

    “不知道吳老前輩對甦俄的情況了解多少,可是這情況還要說一說,我這是班門弄斧了。”

    這是趙三本在與吳佩孚在密談。趙三本的身份很特別,吳佩孚也是影影焯焯的听說一些,有一點是絕對錯不了的——趙三本是張作霖跟前的大紅人,還是女婿,絕對的親信。吳佩孚是不敢怠慢的。

    吳佩孚說道︰“趙兄弟太客氣了,你我今後在一起共事,不要總稱呼‘老前輩’,太多的客套反而不方便。”

    他們的年齡差了30多歲,以吳佩孚的聲望,一個老前輩還是當得起的。

    趙三本說道︰“與老前輩稱兄道弟的我絕對不敢當,這樣吧,我簡稱您為‘吳老’,請吳老稱呼我三本即可。如何?”

    “好,好,請問三本,你可有字?”

    “鄙人名三本,字三本。吳老就不必客氣啦。請問您可知道甦俄的托洛茨基其人?”

    趙三本這是為了避免麻煩,名和字相同。在民國這種例子也有,比如張靜江。

    接下來趙三本介紹了甦俄的政治格局及其歷史沿襲,重點則在于這一次托洛茨基在哈薩克起事對甦俄的影響,對中甦雙方態勢的影響。哈薩克目前的局勢,布瓊尼的哥薩克騎兵在哈薩克的惡行。哈薩克有不少的漢族人,他們也是布瓊尼屠殺的目標。由于種族血統的關系,所有的中國人都會義憤填膺,血濃于水嘛。在吳佩孚的歷史生涯中,也剛好遇到甦俄對蒙古的滲透、侵略,他與張作霖類似,他對甦俄的態度歷來是堅決反抗的,因此,他與甦俄走狗馮玉祥的關系也是非常糟糕。

    趙三本說道︰“我們這一次動用軍隊的首要目標就是幫助托洛茨基在哈薩克站住腳。可是我們又不便直接出面,所以,具體的做法就是打黑槍。我們冒充托洛茨基的隊伍,打擊哥薩克。對待哥薩克就不必客氣了,他們就是一群屠夫殺人犯。”

    從民族上說,哥薩克與哈薩克類似,都是中亞的游牧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都有蒙古人的血統。哥薩克與斯拉夫種族混血多一些,但也不屬于斯拉夫民族。哈薩克的血統中斯拉夫民族的成分要少得多。

    哥薩克民族游牧于頓河流域,從中世紀起,他們一直是沙皇俄國的強大的騎兵兵源。在對土耳其、對歐洲的作戰中都是強勁的騎兵部隊。甦俄作家肖洛霍夫的名著“靜靜的頓河”就是以哥薩克騎兵為背景的,頓河流域就是哥薩克人的故鄉。

    哥薩克騎兵最有特色的裝束就是直筒的羊皮帽子。身上的軍裝與甦軍相同,哥薩克人的袍子當然就不必穿了。

    吳佩孚問道︰“既然是冒充托洛茨基的兵,我們的部隊就要有他們的軍裝啊,還有旗幟、帽徽等等。”

    趙三本︰“吳老說的對,我與常經武聯系一下,他們是知道的,讓他在迪化仿制兩千套軍裝就夠了。他們雙方的旗幟都是甦聯紅軍的旗幟,帽徽也是一樣的。這些我們都有,特別縱隊的每個士兵都有甦軍的軍裝,帽徽肩章都是齊備的。”

    趙三本繼續說道︰“我們行動要快,先頭部隊三天後就出發。因為托洛茨基已經開始行動了,阿拉木已經被他控制,他們正在組編軍隊,所以暫時沒有公開聲明。但是甦俄的情報系統很強,斯大林很快就會知道的。所以布瓊尼或者其他的甦俄部隊很快就會向阿拉木圖進兵。”

    ......

    就在趙三本到了新疆前線的時候,寧夏吳忠的電子研究所又有了新成果,那就是大功率二極管和三極管制造出來了。這是中德兩國技術人員的共同成果,當然了,伯蘭特是領軍人物。

    大功率管的重大意義就在于無線收發的應用,使得通信設備全面小型化,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強,電子產品耐用度高,故障少。能量耗費低,用干電池供電就可以工作,因此,通信設備脫離了發電機,成為可移動使用的設備。士兵背在身上,可以邊行走邊通話。所有的這些變化都是革命性的,在軍事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當然民用的意義也是巨大的。

    為此,東北軍政府指令擴建吳忠電子設備廠。第一,加緊研制軍事上的各種通信裝備,形成系列產品。第二,擴大產量,盡快裝備部隊。這些都是楊宇霆的工作。

    同時還決定對產品嚴加管制,暫時不考慮出售,不擴散。目的當然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保持對日本鬼子的技術優勢。

    單晶 是向全世界出售的,有這個原料,西方各國都會制造出可用的各種型號的管子,所以類似的產品在各國都會出現,各國的軍事裝備也會得到改善。日本國、甦俄也會從各種渠道獲得一些產品,這是阻擋不了的。但是有個數量問題,日本人得到的必然數量少,並且價格奇高,他們要普遍地裝備部隊就不現實了。

    ......

    十一月初,趙三本、吳佩孚到了塔城。第二支隊的部隊也陸續到達,只是重裝備還拖在後面。塔城的機場也修建了,臨時航空隊也過來了。小股的偵察部隊也派出去了,四架教-19飛機擔任偵察任務,也是每天出動,在哈薩克的上空飛行偵察。飛機的涂裝與甦俄空軍相同,哈薩克也是有幾架飛機的,一般人看到也不會懷疑。

    甦俄人的動做也是很快,雖然托洛茨基尚未發表聲明,征討的軍隊還是過來了,他們就是已經在哈薩克境內的哥薩克騎兵。

    目前托洛茨基控制的地區還沒有超出巴爾喀什地區。

    巴爾喀什湖是東西走向的細長形狀,彎彎的一個弧形包圍在這一地區的北部,也就形成了北方的自然屏障。東北方向、正西方向湖泊的兩端就形成了兩個通道,也就是進出該地區的咽喉要道了。

    吳佩孚用兵老道,對著地圖,很快指出了這個要點。按他的設想,布瓊尼的哥薩克騎兵可能兵分兩路,從這兩個通道上殺向阿拉木圖。

    巴爾喀什地區的南部是天上山脈,東部是新疆的伊犁地區。如果布瓊尼真的用這個辦法,假如托洛茨基抵擋不住哥薩克的進攻,要麼被剿滅,要麼逃入中國境內,他們沒有別的出路。這就是此地的地形。果真如此的話,托洛茨基就危險了。

    到生疏的異國他鄉作戰,情況不明。目前只有情報消息。

    東北的“貿聯”情報網絡已經伸延到了哈薩克境內,布瓊尼的哥薩克騎兵的動態,就只有來自貿聯的情報,但是情報也是很粗略的。現在只是知道布瓊尼從西部進入哈薩克,在咸海以西活動了好幾個月了,行動緩慢。他們對地方危害嚴重,行為極其殘暴,大批的難民逃入較大的城鎮避難。但是最近。他們突然開始向東部移動,速度很快。結合托洛茨基的情況分析,他們是奔著阿拉木圖來的,也就是奔著托洛茨基來的。哥薩克騎兵有多少?番號是什麼?現在只是知道他們叫做第一騎兵軍,其他的一概不清楚。

    敵情不明怎麼作戰?現在只能靠偵察的手段了。本來飛機偵察很方便,可是這里的地域太遼闊,教-19的航程又太短。帶上副油箱,盡量減輕負載多帶燃油,能飛出400公里已經是極限了,這個距離只是到達了巴爾喀什湖的中部,現在飛機巡航還看不到哥薩克騎兵的影子。

    其他飛機倒是飛得遠,可是不敢出動啊!那些機型在哈薩克境內沒有,容易露出破綻。教-19就是仿制甦俄的u-2,這種飛機在甦俄很普遍,在哈薩克到處飛也沒關系,誰也不會想到是東北軍的飛機。

    趙三本給貿聯系統傳話,讓他們動員在哈薩克的力量偵察哥薩克騎兵的蹤跡,隨時提供哥薩克騎兵的動態。另一方面派出幾隊小股的騎兵,化裝成商隊的模樣在巴爾喀什湖周圍偵察。他們都帶有電台,聯系還是很方便。

    11月11日,一隊偵察兵報告,在巴爾喀什湖西北方向的阿加德爾附近發現了大隊的哥薩克騎兵,估計是一個騎兵團。

    部隊的編制大小主要依據的是後勤供應,輜重數量大的部隊,其編制就小,反之就大。騎兵有人有馬,需要的草料糧食多,所以編制就小。一個騎兵團一般有兩個營外加團部,人員1500左右就差不多了,去掉指揮機關、通信、警衛、醫療隊、輜重等部分,可以直接參戰的兵有1000人左右,一個營有500個騎兵。

    偵查兵就是根據人數判斷他們是一個團。

    隨後,貿聯也來了情報,說在巴爾喀什湖以西1000多公里的克孜勒奧爾達發現了大批哥薩克騎兵通過,人數估計5000左右。這份情報是11月8日的。就是說偵察兵發現的那一個團有可能就包括在這5000人里面,然後他們分兵了。當然也可能早就分兵了,這一個團不在那5000人的數量里。這後一種可能性更大,因為一個騎兵師一般是七千人左右。這支部隊應該是一個騎兵師。

    情況緊急了。

    吳佩孚說道︰“三本,從敵情看,哥薩克人果然分兵了,北邊的這一個團就是奔阿克斗卡這個口子來的。”

    阿克斗卡就是巴爾喀什湖東端的通道處,距離塔城很近。

    趙三本︰“我們是不是該出兵了?兵力如何調配?請吳老安排。”

    面對著民國時代的軍神,趙三本可是不敢班門弄斧。

    吳佩孚︰“騎兵行軍一般是日行100到300里,這要看情況是否緊急,道路是否暢通,天氣變化與否。所以他們到達阿克斗卡的時間最迅速要兩天半,最慢五天也到了。所以我們應該立即出擊。第616炮兵團的重炮留下,其余的全部出動。目標爭取到達這里。”

    他指著地圖,那是薩雅克,是一個村鎮,位置在巴爾喀什湖的北岸,距離湖泊東端150多公里。這個位置是吳佩孚看好的戰場。

    “如果哥薩克人速度快,我們只好退一步在阿克斗卡附近設戰場了。”

    這個安排就是打掉北邊這一路哥薩克騎兵。布瓊尼包圍巴爾喀什地區的作戰計劃就落空了。托洛茨基打不贏可以從這個口子跑掉嘛。

    趙三本知道不出動重炮的意思,因為托洛茨基沒有重炮,即便有,也是收繳阿拉木圖地方軍的,不會多。所以東北軍的重炮一開火就露餡了。

    吳佩孚掏出懷表看了看,說道︰“現在是十點,立即召集營以上的軍官會議,安排作戰任務。午飯後集結部隊,下午四點出發,連夜行軍,日間休息。以我們的機動能力兩個夜間就能到達薩雅克。”

    其實東北軍的行動不怕被當地的居民看到,因為他們的服裝與托洛茨基的部隊是一樣的,他們還有哥薩克騎兵一樣的服裝,包括直筒的羊皮帽子都有。只不過裝備太好了,汽車、裝甲車很多,還有形狀特殊的保溫車。

    已經是11月中旬了,天氣寒冷,一般在零下十幾度,路面都是冰雪。雪橇車是最適宜這種環境的,所以大量的馬拉爬犁代替了其他車輛,行進速度更快。保溫車里很暖和,也就成了各級指揮部和通信的專用車輛。

    特別縱隊是專門用于高寒地區作戰的部隊,與西伯利亞相比,這里的寒冷程度不算什麼。比如,部隊露營都使用蒙古包式樣的帳篷,每個班一座。圓形的帳篷需要的建築材料少,搭建方便。它的正中頂部有個天窗,那是爐灶的煙囪,也是通氣孔,帳篷內可以生火,就很暖和。對于蒙古包的保溫,門窗是關鍵,窗戶是特制的,門是一個專用的部件,是里外兩重門,即方便出入,也保溫。

    這支部隊的裝備太好了,不大像托洛茨基的初級武裝。還有一點也不太像,那就是特別縱隊里俄羅斯族的士兵太多了,黃皮膚的是少數。而托洛茨基募集的兵,都是本地人,哈薩克人、漢人至少在半數以上,俄羅斯族的士兵是少數。但是,不管什麼顏色的皮膚,他們的語言都是俄語。(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啊!東北軍》,方便以後閱讀啊!東北軍第291章︰打黑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啊!東北軍第291章︰打黑槍並對啊!東北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