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東北軍的使團到達雅加達港口。
嗚嗚聲的汽笛長鳴聲中,伴隨的是嘩愣愣的下錨,還有喊著號子拋纜繩的聲音,明華輪靠上了碼頭。美國兵艦馬漢號不湊這個熱鬧,他們在錨地停泊了。等待中國人忙亂過後,他們也會靠岸補給,加煤炭加水,美國大兵們也會上岸去快活。
岸上幾個南京駐雅加達領事、商務代表們說是來迎接的,可臉上看不到喜色。他們木然地看著船上東北的使團官員和站立于兩側排列整齊的東北軍士兵。士兵們穿的是夏裝,白色短袖上衣灰色長褲,灰色軍禮帽,甚是整齊。邢士廉穿的是白色軍禮服,他身旁的使團官員穿的不是中山裝,卻像是軍服,很威武的樣子,不過南京的官員們有點看不懂,不知道是什麼服裝。
明華輪上的水手們也抱著膀子站在一旁看熱鬧。碼頭上那些紅頭發藍眼楮個子高高的荷蘭殖民地官員們也站立在哪里等待迎接,更遠處還有荷蘭的洋兵們在站崗。
隨著使團的有東北軍的護衛隊,護衛不多,只有一個排。他們上岸是不能帶武器的,這里畢竟是荷蘭人的地盤。至于台灣、菲律賓的學員青年以及東北軍的教官們還都在艙室里,他們只有學習訓練的任務,不參與使團的活動,駐雅加達期間也允許他們上岸游玩,但是他們依然生活學習在明華號輪船上。
碼頭前的廣場樹立的旗桿上懸掛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旗幟,就是荷蘭國旗上方用一個字母“v”穿過字母“o”和“c”,“voc”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縮寫。另一邊的旗桿上飄揚著中華民國的國旗,不過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東北使用的五色旗。
難怪南京的領事官員們臉色不好,他們可能就是因為這面旗幟。也不知道荷蘭人會不會奇怪,同一個國家卻有兩面國旗。不過西方人還是習慣于五色旗的,那是北洋政府的老旗幟,青天白日旗才使用幾天?
東印度是荷蘭的殖民地,在這里執政的卻不是荷蘭政府,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也有一個印度公司,是主持著印度殖民地事務的。這兩個公司叫做“公司”可更像是國家,他們有自己的旗幟,有統治機構,那就是總督府,也有軍隊,有艦隊,甚至有宣戰的權利。
掛著上校軍餃,身著白色軍禮服的邢士廉率領數名使團官員緩步走下舷梯,那邊荷蘭的軍樂隊已經奏起了迎賓曲。等到邢士廉率領著使團走到近前時,人們都看清了。使團成員們穿的是類似軍禮服的服裝,制服多有滾邊裝飾、有肩章,但是肩章上的軍階與軍官校尉等級完全不同,有胸章、有綬帶。這回南京的官員、荷蘭洋鬼子都看蒙了,不知道這是什麼服裝,不過細想一想也就明白了。這里畢竟是南洋,暹羅(泰國)、高棉(柬埔寨)等就在身邊,那幾個國家的官員就是如此的打扮,他們吃驚的是從來不知道中國的官員也有這種官服。
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是張作霖說的︰南洋華人財主們喜歡的虛官餃、虛爵位,讓張作相、邢士廉想辦法。可他們就犯了愁︰清朝有後補官,有虛職官餃,例如“加兵部尚書餃”,其實並不是兵部尚書,後補官們有品級還有官餃,像什麼五品後補道之類的。清朝還有爵位,高等級的有親王、貝勒,低等級的有什麼雲騎尉、都騎尉。民國可是沒有任命後補官員這一說,品級、爵位就更別提了,至于頂戴花翎官袍馬褂等等一概都沒有。唯有中山裝勉強算的上是官服。可是也沒有規定官員一定要穿中山裝啊!于是不穿中山裝的官員也很多,不當官的穿上中山裝誰也不能說不合規矩。
這就不好辦了,硬來個候任縣長的委任狀發給南洋華人,人家認這個嗎?
期間楊宇霆還出了個注意,說是干脆上北平頤和園找溥儀去,從他那里要清朝的官員、封爵的空白文書。可是張作相說,清朝沒有了,全世界都知道,廢朝廷的東西有何用?
大家都沒了注意,怎麼辦?張作相一拍腦袋︰著啊!沒辦法的事找那個吃貨去!他的鬼主意多得很。結果害的趙三本坐在辦公室里一個勁的打噴嚏,“啊涕!啊涕!......這是誰背後矯情我呢?”
還別說,趙三本閉目養神的想了兩天就有主意了。爵位不好辦,不能無中生有,官階可以變通嘛!現代的人都知道有不少的國家文官也定制了制服,特別有代表性的就是泰國,他們的官服類似軍官的官服,也是品級森嚴的,這種官服穿戴起來蠻威風的,懂行的一眼望去,從官服就能判斷是個什麼官。按照回憶,參考軍禮服,設計一套具有現代軍服特點的官員服裝,無非是多加裝飾,還不要顯得�@濾滋住;掛 鷯誥 危 碭鬩惶裝雌芳兜募繒隆 嘏啤 反 br />
東北政府現在文官的級別不明確,南京的中央政府也是沒有規定等級。這就好辦了,大家都沒有,那就趙三本說了算,他直接就把前清的九品十八級拿來了,參照東北政府的情況往上套。縣長對應知縣那是正七品,個別地區有鄉長,那就是正八品了,專員對應知府為從四品,如此等等,就有了品級。這個品級也可以在東北軍政府中開始使用,畢竟有個級別還是好管理。封建王朝執行了幾千年的東西還是有點道理的,自己發明一個,未必就能比這個好。
肩章表明品級,胸牌(也叫勛表,就是亮晶晶的小顏色塊排列的那種牌子)和綬帶表示職務。
找來服裝設計師,在趙三本的指揮下開始設計。南洋天氣很熱,就設計了白色的大禮服和半袖的便禮服。北方則用深灰、淺灰色也分別設計大禮服和便禮服。官帽就是大蓋帽加金線裝飾,帽徽為圓形五色徽章。官靴規定為正裝皮鞋。
這一套禮服就算搞下來了。配上官員證書這就是有品級有職務有官服的官員了,在南洋送出去的都是虛職官員,不需要官印。
動員軍隊的被服廠趕制一百套各種等級的服裝,印刷廠趕制一批空白的證書,證書上蓋上大元帥府委任官員的專用印章,被使團帶往南洋,事情就辦妥了。作為示範,使團成員都各自準備一套,到了南洋就穿上,做個示範。邢士廉也是有這種新官服的,他執行宣慰任務之時就要穿上。
......
邢士廉走到荷蘭官員面前,行拱手禮。雙方禮儀方面都陌生,邢士廉也是處處小心。在翻譯的幫助下,雙方互相問候,簡單的交談了幾句。
荷蘭的東印度總督是不能來的,總督相當于國家元首了,宣慰使不夠級別,荷蘭方面也就是總督的外交助理尼科-拿維斯出面主持儀式。
賓主雙方一一的見面握手,然後,在尼科的邀請陪同下,邢士廉上前幾步佔到了中心位置,正式的歡迎儀式就此開始。
荷蘭的儀仗隊入場,也是隊伍整齊衣著鮮亮。他們的軍禮服就是紅上衣白褲子,添加了漂亮的肩章飄帶。
西洋的行走姿勢各有不同,依然是整齊威風。儀仗隊在場地正中站定,側面的樂隊開始奏國歌,西洋樂器中有一種特別的風笛吹起來也蠻好听的。在指揮者大聲的口令中樂曲奏響,荷蘭人開始大聲歌唱。
荷蘭的國歌叫做“威廉•凡•那騷”,歌詞寫得很有氣勢的。
我威廉•凡•那騷
出身日耳曼血統;
我一心忠于祖國
直到我的生命告終。
奧倫治公爵自由而無所畏懼;
對西班牙的皇帝我永遠尊重。
我信賴你,
依靠你,
我的主和上帝!
......
以下從略。
這個歌詞你看出特別之處了嗎?奧倫治公爵是荷蘭的實際統治者(那是中世紀編國歌的時候,現在是威廉敏娜女王),但是他們找來西班牙皇帝做國家元首。千萬不要誤會,荷蘭可不是西班牙的屬國,此時的荷蘭可是比西班牙更強大。對此,中國人是看不懂的,這是東西方觀念的差距。
荷蘭國歌唱畢,就輪到中華民國的國歌了。
民國有兩個國歌,但是他們的曲調卻是同一個,只是歌詞不同,一個是卿雲歌,一個是三民主義歌。
樂曲奏響,東北的官員唱︰
卿雲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