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本國來說,“戰爭”擴大到了山東,第6師團出現了危局,山東日本“僑民”的安全受到了威脅,佔領黃河口的日軍全體玉碎,所有的這些讓他們無法承受了。
日本人的邏輯是︰日軍佔領濟南是正常的,屠殺支那人是為了恐嚇支那人,為了打擊支那人的反抗意志。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的。山東軍隊的反抗,“迫害”日本“僑民”,襲擊大日本皇軍,那就是發動戰爭。真是純粹的強盜邏輯。
日本國除了向南京政府施加壓力之外,他們不得不在滿洲有所動作了。
目前的關東軍已經擴大到了五個師團,除了原來已經在那里的第4、第14師團之外,又陸續的運送了第9、第25、第28,共三個師團。為此他們還在大海上損失了兩個師團︰第29、第51師團葬身大海,這可是巨大的損失啊。還有一個等待運送的第57師團尚未起運,原因當然是害怕了,如果運送他們,就極可能令其命喪大海。
日本國有點承受不起了,自皇姑屯刺殺案以來,累計損失和被重創的師團已經有八個了︰第2、第12、第1、第7、第23、第24、第29、第51師團,佔日本國現有的總兵力的三成!這還沒有計算遭受很大損失的師團,還有海軍被擊沉的軍艦,還有航空兵......損失太大了,的確承受不起了!
局面已經迫在眉睫,日本人到了不打不行的時候了,至于能否取勝,有多大的勝算已經不在考慮之列了。
遼東半島上戰雲密布。
......
從濟南出來的第13聯隊被全殲,從青島也出來一個大隊七百多鬼子兵,那邊情況如何呢?
青島的鬼子屬于守備隊性質,是二流部隊,韓復 的用兵中心當然是在濟南這一頭。青島那邊,韓復 只是拿出來兩個團在高密縣一帶打阻擊。軍閥的部隊水分太大,這兩個團合計不足兩千人,還不及東北軍一個團人數多。這兩個團畢竟也是正規的部隊,兩千人對日軍五百人的二流部隊,打阻擊戰應該是沒問題的。
商丘的戰斗發生在前面,青島方面當然就知道了。因此,這個日軍大隊膽怯了,遲疑不前。山東的兩個團緊守陣地,也不敢進攻日軍,他們僵持在哪里了。
韓復 勝了一仗,信心爆棚,他利用鐵路,調運第三十七騎兵旅的一個團到高密助戰。韓復 佔據的是鐵路線,他扒鐵路破壞交通的位置是濟南和青島這兩端,其他的鐵路線還是可以使用的,他自己也要調兵嘛。
高密一帶基本上算是平原,利于騎兵作戰。這個騎兵旅算是韓復 的嫡系,兵員足裝備好。一個團有兩千騎兵,對五百人的二流鬼子步兵優勢太大,加上日軍剛剛被滅了一個主力聯隊,正是心驚膽戰之時。因此,這一戰日軍損失慘重,人員折損了一半,狼狽逃回青島。
這一系列的戰斗讓山東的國軍打出了威風,現在正是韓復 春風得意之時,部隊的膽子也大了。而日本人在山東經營了幾十年,他們的商人、僑民不比東北少,也是到處都有,只是沒有農村里的開拓團。現在日本人在山東只是佔據著濟南、青島、威海三地,龜縮在那里不敢出來了。于是整個的山東省也像東北地區一樣,到處抓捕日本人,查抄廠礦、店鋪和私人財產,名義就是濟南慘案的賠款,這是日本國政府應該付出的。
韓復 發財了,有了銀子,東北軍又可以提供優惠的軍火。于是韓復 也就忙于裝備他的部隊,槍炮越來越齊全了,擺脫了西北軍那種“窮”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的國軍部隊,到處找日本人的麻煩,日本人龜縮于據點內不敢出來,這也讓國軍們很失望。當然了,他們還沒有攻堅的能力。這三個據點一個也拔除不了。
東北空軍距離濟南太近了,也是天天的到濟南上空巡航,找機會。日本人天天被空襲,慢慢的也就學乖了,第6師團的大部分都撤出了濟南城,離開了舒適的兵營和民居,跑到山林里去了。濟南是山城,它的東面、南面都是山區,那里就成了第6師團的新駐地。
濟南城里的百姓們遭受了日軍的大屠殺,對于日本人的仇恨那是沒的說,只要有了宣泄的機會自然就會表現出來。日軍的重兵就在濟南,民眾們不敢公然的反抗。但是,濟南城里的日本僑民可是不少,他們就成了報復的對象。在日軍重兵面前,他們還不敢殺日本人,但是,下黑手,打一頓還是可以的。因此,現在的濟南城里,日本人的店鋪大都關了門,日本平民更是關門閉戶,不敢出門。
濟南城里有個日本人的銀行,名字叫“正金銀行”,在濟南慘案中這個銀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鬼子的大屠殺也是由此地開始的,他還是第6師團的司令部所在地。
濟南慘案的爆發有軍事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可是還有一個日本金融危機的原因。簡單的說“金融危機”就是日本政府缺錢、銀行缺錢,于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此時,正是日本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年代,所以日本國向海外派兵才困難重重。這個我們說過多次了,就不再細說。在濟南的日本人銀行里,有賬戶的拿不到錢,市面上的日本金票大貶值,日本的這個正金銀行拒絕兌換,最後關門歇業。
這個過程不細說了,反正這間正金銀行是事件的一個焦點,是中國人鮮血染紅的地方,中國人恨透了的地方。當時全中國的人都知道此事,也都知道這個正金銀行。
東北空軍的空襲目標越來越少,難免有人就想到了這個銀行。于是第五航空隊的請示報告就到了張學良的辦公桌上,張學良看後拍案而起,說︰“炸!給我炸平了它,一堵牆也不留!”
炸銀行建築就要用比較準確的俯沖投彈了,避免傷及無辜。4月20日,三架戰機來到濟南,繞著城飛了一圈,找準了目標,選好了方向,戰機就一架接著一架的俯沖下來,對準了銀行建築投彈。
外掛的航空炸彈都是幾百斤的分量,用來轟炸民用建築,一枚炸彈就能炸毀一座樓。現在是六枚大型的炸彈,並且都是延時爆炸的穿甲彈,銀行的地面建築就成為齏粉了。銀行都是有地下金庫的,這一回,地下金庫也保不住了。六枚炸彈猛烈的爆炸,就不是炸平的問題了,銀行沒有了,原地炸成了一個大坑。里邊的人,連骨頭渣子也找不到了。
東北軍對日本人的仇恨,讓他們怎麼狠就怎麼干!日本人挨了炸,只能跳著腳的罵,抗議都找不到門。因為東北軍與日本國絕交了,沒有任何關系。你們不是炸火車嗎?今天我就炸你的銀行!一還一報!
張學良在韓復 這里有聯絡官,奉張學良的命令,聯絡官與韓復 商議東北軍的地面部隊借道山東,攻取威海和青島。取這兩個地方是東北軍謀劃已久的,第一為了渤海的安全,渤海是中國的內海,豈容他人染指!第二為了給法國人一個交代,對法國的貿易現在開放了天津港,還有允諾的青島港,早晚是要取的,現在的時機正好。當然了,這也是張作霖的命令。
韓復 是不會不同意的,這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第一,他沒有能力攻取青島這樣的要塞,南京政府也不能允許他這麼干;第二,趕走日本人對于山東是大好事,這是不言而喻的,濟南的第6師團就成了徹底的孤軍,退路都沒有了,早晚是韓復 的盤中餐。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東北方面作為感謝,把對韓復 的軍火供應的優惠價降到了五成,那就是半價了。雙方皆大歡喜。
東北面臨緊張的大戰,在山東作戰的兵從哪里來呢?武器彈藥呢?
部隊是需要抽調的,但是不能動前線的主力部隊,現在沒有上第一線的只有黑龍江的第二軍和熱河的第三軍。張學良與總參謀部協商,決定抽調第二軍的第55旅(游擊旅),旅長馬佔山上校;抽調第三軍的第15師,師長湯玉書上校;抽調津唐衛戍區的炮兵第一團,團長賀國光中校,他是吳佩孚的部將,整編後留用的。
一師、一旅、一團,總人數兩萬,組成了山東派遣軍,任命湯玉書為司令。所抽調的各部立即出動到滄州集結。
山東是良好的兵源地,因此,將來山東的駐軍也會像寧夏一樣,就地招募兵源,組建山東的部隊。為此現在的滄州當地駐軍就開始就設立專門的招兵機構了,設立新兵營,招募、訓練新兵,第一批在滄州招收一萬兩千人,可以組建一個師,它的基層軍官就從派遣軍抽調,編制待定。
總數兩萬人的部隊打威海沒問題,打青島是少了一點,為了加強戰斗力,決定給他們換裝更好的武器裝備,要點有兩個︰第一,一線作戰的步兵全部以自動火器為主,目前主要是湯姆遜沖鋒槍,此外,增加輕重機槍的比例,特別的增加配置榴彈發射器。第二,給炮兵團裝備一個重炮營。
這些武器從何而來?買!
原因是不能動用東北當前的庫存裝備,那是為了對付關東軍的。貨源有兩個,國外主要來自于甦聯,距離近,可以快速供貨,還有一個優惠價格的問題,甦聯還欠著東北的人情嘛;湯姆遜沖鋒槍只能從美國購入。國內則選擇山西,他們供貨快,但是數量不一定能滿足供應。
經過這樣的換裝,在空軍第五航空隊的配合之下,奪取威海、青島就問題不大了。
替換下來的舊裝備則封存在滄州,將來給新組建的山東部隊使用。
青島、威海這兩處都是海港。因此,除了陸軍、空軍,還需要海軍的配合。將來還要考慮建立第二個艦隊——東海艦隊,它也會包括一個魚雷艇的編隊,駐扎在青島。
打仗、招兵建立部隊、買武器都需要銀子,真金白銀啊!
現在張作霖有錢了,張學銘已經到達了倫敦,“抵押變現”的第一筆資金已經進入了東北軍在皇家甦格蘭銀行開設的賬戶,這筆源源不斷的資金,已經可以在對外貿易中使用了。所以東北軍現在很闊綽,買兩萬人的裝備絕對是小意思啦!
這可應了那句老話︰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現在的東北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4月底,在張學良忙于山東派遣軍組建的時候,遼東半島上終于傳來了槍聲,這場醞釀已久的中日大戰終于拉開了帷幕。
預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4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