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東北軍

第041章︰義勇軍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早點包子鋪 本章︰第041章︰義勇軍

    上一回說到張靜江提問︰“若我南京方面易幟五色旗,張作霖大元帥就會不戰而讓出北京城嗎?這是為何?”

    從利益的角度他誤解了東北方面,他把繼承“五族共和”當成了東北軍讓北京的條件了。

    顧維鈞答道︰“東北目前的局勢張老也應該知道吧?我東北軍與日寇已經是不死不休的死敵,即便近期我們在謀求和平,但是中日之間必有一戰!而北京就是中央政權的象征,國民黨不拿下北京就不具備中央政權的合法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奉軍佔據北京,南京方面就要繼續北伐。這一次沒能實現,下一次再來,終于是要打出個結果來。試問,我東北軍是備戰打日本人呢?還是沒完沒了的打內戰?因此,讓出北京,就是為了平息內戰,專心備戰打日寇!我中華也只有平息內戰,方能富國強兵。另外我要糾正一下,我東北軍讓出北京是為了國內和平,是必然的,‘五族共和’是我們的要求,而非出讓北京的先決條件。”

    這話令張靜江肅然起敬。

    顧維鈞在上海還要與朝鮮人進行了接觸,爭取互相協作,建立盟友關系。

    在我們講述顧維鈞與大韓民國建立聯系之前,必須交代一個小插曲,因為它改變了東北當局對建立朝鮮武裝的政策。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顧維鈞一行奔波在赴上海的途中那幾天。地點在中甦合作的基地——黑龍江五常縣的北部,那里有個珠河縣,嚴格的說此時它們都屬于五常府,在現代珠河縣的名稱是尚志縣。在1928年,黑龍江還是地廣人稀,行政區劃極粗獷,各縣的建立還要過幾年,我們為了方便才這樣稱呼地名。

    東北三省的東部有不少的朝鮮族人口,無論城鎮和鄉村,它們都是聚集而居的,這些朝鮮人有不少就是隨著日本人的開拓團過來的,他們現在也可以算是日本人。說朝鮮語的是本地的原住民,說日語的朝鮮族人是最近才遷移過來的,珠河縣有不少的朝鮮族人。

    在珠河縣發生了朝鮮族居民的暴動,暴動的原因有民族矛盾,也有貧富問題,最關鍵的是從廣東來了一位革命者,暴動就是廣東暴動模式的翻版。

    因為黑龍江的不少部隊都抽調去了安東,他們看準了黑龍江東北軍兵力空虛的機會才發動暴動的。但是他們消息閉塞,不知道近在眼前的五常縣這幾天新建了軍事基地;第二,因為這里是甦聯人控制的中長鐵路的沿線,他們有取得甦聯人就近幫助的意圖,但是,卻不知道甦聯已經與東北當局聯手合作了,因此,甦聯人態度曖昧,沒有給他們武器等支援。

    暴動者聚集朝鮮族民眾攻打城里的警察局(東北很多新興的城鎮是沒有城牆的,這就便利了他們低水平的攻擊),他們喊出打倒軍閥的政治口號,意圖就是取得當地的政權。在他們圍攻城鎮的過程中,東北軍就近調動了軍校的學員。軍隊的骨干和初級軍官組成的隊伍,來對付極度缺乏武器的烏合之眾就太容易了,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干淨利索的粉碎了暴動,抓捕了全部的骨干。

    任何一個政權,對待以取得政權為目的的造反者們,態度都是一樣的——堅決鎮壓,東北當局也不例外,其骨干分子基本就是槍斃的結果。但是,此事件又發生了轉機,原因就是那位革命者是共產黨人,名叫崔志剛,他也算是有點名氣的人物。

    他是朝鮮族人,是雲南講武學堂的畢業生(雲南講武堂有不少朝鮮人的學員)。歷史上,他也算一個人物,那是因為他在東北參加抗日聯軍、抗日義勇軍等各種抗日軍事活動的結果。

    這種案件必然會驚動黎天才,黎天才是共產黨的高級干部,有點名氣的共產黨人他知道不少。而這一位,黎天才是知道的,都是黨內的同志,于是他就出面營救,當然他的處置方式也會照顧到張作霖的利益,也不會太出格,兩邊都要交代的過去。

    崔志剛的履歷說明他是軍事人才,于是黎天才出面從槍口下救出他們,並就把這批人送到了安東方面軍組建的朝鮮人武裝隊伍之中,讓他們有個立功的機會。

    為了故事的連貫性,東北軍偷襲安東的故事安排在以後的章節,但是時間順序是在此之前,偷襲安東時東北軍俘虜了一批朝鮮二鬼子,就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朝鮮人的抗日武裝。這就是上面說的安東方面軍的朝鮮人武裝隊伍。

    這位年輕的崔志剛被任命為一個小軍官,他精力旺盛,在隊伍中就開始發展組織,宣傳革命思想。

    其實這也沒什麼,東北軍不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也沒有過節,他即便擺明了,打著共產黨的旗號,東北軍也能容他。東北軍本身沒有政黨組織,在東北軍的內部,各種黨派也很多,有明的也有暗的,只要不仇視東北軍、沒有破壞東北軍的利益張作霖也不在乎這些。

    崔志剛發展組織就有點過分了,更加令東北軍不能容忍的是,他看中了這支隊伍的武裝力量,造反的隊伍何時有過這麼強的裝備?于是他就力圖找機會拉走隊伍,目標竟然是光復平壤,進而打到漢城去!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仿效甦聯的十月革命,發動朝鮮的工人、農民、無產者,舉行中心城市的大暴動,一舉取得朝鮮無產者革命的成功,將赤色之旗幟插遍朝鮮的三千里江山!

    不用說了,于學忠當然會毫不客氣的把他們這批人抓起來。人是黎天才送來的,還交給他處理。黎天才只好向張作霖做檢討,再一次求張作霖放他們一條生路,畢竟還是抗日的通路人嗎!

    張作霖是比較能容人的,心胸開闊,否則他也不能聚集這麼多的人才。例如︰郭松齡反奉,差點沒要了他的命,可是他珍惜人才,並不想殺郭松齡。楊宇霆知道︰把郭松齡押解回奉天,張作霖不但會饒他一命,並且早晚還會啟用他,因此,楊宇霆才私自處決了郭松齡,這引起了張作霖的不滿。張作霖這種容人的肚量,很多革命者也未必能有。

    黎天才對崔志剛說︰東北你是不能呆了,你要是再出事我也難保全你了,你是去朝鮮呢?還是回關里?

    去朝鮮?開玩笑,他那里敢去朝鮮?不要命了?他當然是去關里了。

    崔志剛罵黎天才是軍閥的走狗!叛徒!罵上海的大韓民國流亡政府是反動派,憤憤然的走了。黎天才被罵得直搖頭,只能長嘆一聲,哎......

    就是這個原因,讓張作霖改了主意,朝鮮武裝的軍權不能放,必須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否則,自己的一片心血就白費了,東北的安危、東北的利益,還是不能托付別人!所以,他緊急的發了一份電報,給顧維鈞,改變策略,要直接控制朝鮮的武裝。

    ......

    對東北當局的使者來訪,韓國流亡政府總統的李承晚很高興,為此,他親自出面接待東北當局的使團。

    顧維鈞向他介紹了東北目前的局勢,然後說道︰“李總統,我中華民國之東北軍與日本人早晚會有一戰,抗日乃既定之策。為了在朝鮮方面有所作為,策應我東北的抗日局面,我東北軍已經組建了一支朝鮮族的武裝部隊,其用兵的方向就是朝鮮。因此,我東北方面把你們看做是盟友,尋求我們雙方的合作。但是,有些話還要說在前面,以避免日後的矛盾和不愉快。”

    說到這里,顧維鈞抬頭看著李承晚的反應。

    李承晚倒是很坦然,雙方合作哪有不講條件的?這很正常嘛!因此,他說道︰“顧先生請講,只要雙方合作是真誠的,條件都好說。”

    顧維鈞示意楊宇霆,因為這是軍事方面的內容,楊宇霆更在行,這也是他們事先商定的,各有分工。

    因此,楊宇霆接過話頭說道︰“李總統,第一項就是軍隊的領導權。我們組建的這支部隊,目前全部是朝鮮境內的朝鮮軍人,他們是日本人訓練的部隊,被我們俘虜過來的,現在的規模有一千多人,以後還會壯大。張作霖大元帥的意思是︰這支部隊在今後還將由我東北軍統領,軍權在我東北軍的手中。但是也有一個時間限度,那就是當朝鮮趕走了日本人,恢復了獨立,建立了自己正常的國家。到那時,我東北軍會交出軍權,把這支部隊交給朝鮮合法的政府。”

    李承晚听到這里多少有些不愉快,他們這個流亡政府缺少的就是部隊、武裝,本來看到了一線的希望,結果還沒有軍權,即便朝鮮作為中國的附屬國也是有自己的軍隊的,朝鮮的軍權怎麼能在別人的手中呢?至于日後交出軍隊的話,那是不可信的。可是當前這支部隊的確是別人組建的,與他們也的確沒有關系。

    想到這里,他問道︰“我們合作之後,有了條件,我方也會組建軍隊,建立武裝的,這就是兩家的武裝力量了,你們能支持我們的武裝嗎?另一方面,東北方面掌握我朝鮮之部隊是從何考慮的呢?”

    楊宇霆說道︰“首先我要把張作霖大元帥的顧慮講清楚︰朝鮮國內局勢的好壞,與我東北方面的利益息息相關。其軍事斗爭的勝負,關系到我東北的切身利益,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安危托付于別人。所以這就是信任的問題,你們的政府派出的軍事將領能不能按我們的意圖作戰,有沒有戰而勝之的能力,我們是沒有把握的。甚至說的嚴重一點,在殘酷的斗爭中,你們派出的將領,是否會投降日本人這都是有疑問的。我東北方面不能冒這個風險。到了趕走日本人以後,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我中華與朝鮮有史以來就是宗主國與屬國的關系,我中華從來就沒有直接控制朝鮮的軍隊,我們東北軍當然不會繼續控制你們的武裝了。李總統可以理解我們的立場嗎?”

    李承晚不爽,但是戰爭很殘酷,東北方面的顧慮有道理。

    李承晚又問道︰“那麼我們自己拉起來的部隊呢?東北方面能給予支持嗎?還有,我們可以派出軍事干部進入你們組織的部隊嗎?”

    楊宇霆答道︰“你們自己組建的部隊,我們會當做兄弟、友軍對待,當然也會支援他們,並且是盡全力支援。你們也可以派出軍官到我們組建的部隊中,但是要接受我們的審查,接受我們的領導,在軍內的職務由我方安排。所有的這些都不排除我們雙方的協商。例如,你們可以派出軍政干部,對部隊展開抗日愛國的教育,教育他們忠實于朝鮮人民,忠實于朝鮮祖國,奮勇抗擊侵略者,對此我們是歡迎的。”

    這種說法讓李承晚心中舒服一些,東北方面有自己的道理,再者說,他們的流亡政府還不是要靠中國人?哪能完全自己說了算?有那個本事就不用流亡了。畢竟搞武裝就需要東北方面的支持,在武裝問題上,南京的國民政府也是無能為力的。于是這個約定就算達成了。

    可是李承晚又提出一個要求,他說︰“既然東北當局領導的朝鮮軍是我大韓民國的武裝,那麼,大韓民國的總統就是他們的領袖,這個領袖的地位是必須的。”

    顧維鈞接過這個話題答道︰“可以,李總統就是他們的精神領袖,但是,李總統對于部隊的講話、命令要經過我東北當局的同意。”

    有了這一條,李承晚就放心多了。

    李承晚又問道︰“東北當局還有別的要求嗎?”

    是的,支援的條件還是有的,他不問,顧維鈞也要說,東北的支持是要有收獲的。

    因此,顧維鈞說道︰“我們的確是有條件的。剛才說的軍隊的領導權可以算作第一條。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第二條就是︰我們畢竟是兩個國家,援助是需要算賬的,軍火、糧食、布匹、藥品等等的都需要算賬。我們雙方要建立一個機構,專門的處理這些賬目。你們現在沒有還賬的能力,但是作為貸款,賬目需要記錄下來,將來如何還賬那是將來之事,賬目還是要有的,等待將來處理。”

    這一條是不會有問題的,那個國家沒有外債?這就等于是無限期的長期貸款,與白送區別不大。李承晚點頭同意。

    顧維鈞又說道︰“第三條,我東北地區朝日本海方向只差一步沒有出海口,為了抗日大業,我東北當局要求租借清津港地區,那塊地方方圓不足兩百里,面積不算太大,我們按照國際的租借慣例來辦,李總統可同意?”

    割讓領土有損韓國政府的威望,他們不好交代,租借沒有失去國土,相對容易一些。當前韓國政府的狀態那是不得不同意的,他們今後面對朝鮮國人也可以交代,有解釋的理由︰為了趕走侵略者,獲取中國的援助,不得不做出讓步。

    李承晚說道︰“這件事,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要容我們商議之後答復。”

    話是這麼說,估計是不會有問題的,現在朝鮮國家都滅亡了,還是復國大業要緊啊!中國僅僅是租借,就算要求割讓,出兵佔領,恐怕也不得不答應。再說這也是一種還債的方式,否則,朝鮮還有什麼能拿出來還債呢?

    顧維鈞交給李承晚一份租借條約的草案,無非是租借地域、99年的年限,租借費用、權利等等。

    顧維鈞還要求雙方共同確定這支抗日軍隊的名稱,在抗日救國軍、抗日獨立軍、抗日救亡軍、抗日義勇軍、大韓國防軍等數個名稱中,最後選擇了韓國抗日義勇軍,簡稱義勇軍。這個名稱響亮,有號召力。韓國政府如果另外拉起隊伍,也同樣叫做義勇軍,番號由東北軍掌握分配。

    為了隱蔽編制實力,確定師一級的單位叫做支隊,有統一管理的番號。支隊以下設大隊、中隊、小隊、班組。與日軍相比都隱瞞了一級實力。例如,義勇軍的小隊,實際上是連級單位,相當于日軍的中隊。“班”相當于“排”,“組”對應著“班”。此外,叫做“隊”,編制人數可以靈活處置,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

    他們又商議了韓國政府派出官員常駐奉天,建立穩定的聯絡處,韓國方面任命李範氏為駐奉天聯絡官,並答應盡快派出軍事干部參加義勇軍。

    最後,顧維鈞代表張作霖告誡他們︰抗日復國需自強,依靠別人總不能自立,靠自己的奮斗才能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當條件允許時,建議韓國政府還是選擇朝鮮北部山區的某地,回國領導抗日救亡,那比流亡政府有力量。對此,李承晚感謝東北當局的建議,說是一定要研究實施。

    歷史上,朝鮮靠美國人、甦聯人恢復了獨立,建立了政權,南朝鮮是大韓民國,淪為美國人的走卒。北朝鮮是甦聯紅軍立一個傀儡政權找來代理人金日成。從此朝鮮走上了分裂。

    李承晚是後來的韓國第一任總統,抗美援朝期間,我們中國稱呼的“美李匪幫”,“美”是美國,“李”指的就是李承晚。他的繼任者就是樸正熙(中間有一個不到一年的短命總統),當今韓國總統樸槿惠是樸正熙的女兒。

    上海的張靜江獲得了關于北京的重要消息,一刻也不敢耽擱,他立即前往南京去見蔣介石。蔣介石又是如何反應呢?且听下回分解。

    ---41end---(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啊!東北軍》,方便以後閱讀啊!東北軍第041章︰義勇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啊!東北軍第041章︰義勇軍並對啊!東北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