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伐謀,止戰之殤,枕戈沙場,君來莫笑。
石勒走在河西走廊的原野上,看著廣袤的草地,情不自禁的大喊一聲“我石勒來了……”
石勒大聲唱道︰“鴟梟鴟梟,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蠰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畜租,予口卒 ,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修修,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鴟梟啊鴟梟, 你已奪走我孩子,別再毀壞我家室。操心操勞多辛苦,養育孩子我病倒。趁著天上沒下雨,尋取桑樹的根皮,捆扎窗子和門戶。如今你們這些人,也敢把我來欺侮。我手操勞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補,我把茅草儲藏起,我嘴積勞已成疾,我的家室未築起。我的羽毛已稀少,我的尾巴已枯焦。我的家室太危險,風雨飄搖很難保,我心恐懼大聲叫。
石勒在心里默念著,這多災多難的羯族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平安?
石勒緊緊的攥起拳頭,羯族必須要強大,自己必須要福澤羯族之人!只是現在晉朝依舊強大,劉曜依舊強大,強敵環飼,如何實現羯族復興?
石勒嘆了口氣,對著蒼天默念道︰“我石勒,有生之年一定要我的族人富足安康,一定!”
石閔看著石勒的背影,皺起眉,鴟梟?伯父心里究竟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只是伯父可知道血腥建立起來的政權,必然會血腥失去,越暴力執政失去的越快?看著石勒嗜血的表情,只怕再過幾年將是漢族人的劫難開始。
石勒轉過身看向石閔“我剛才唱的可好?”
“伯父心懷大志,如此歌曲未免淒涼了些。”石閔回道。
“痛定思痛,才會大志得伸。”石勒笑起。
“我最喜歡孟子的《告子下》,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徵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于憂患難與共,而死于安樂也。?”石勒笑道“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折磨其心智,錘煉其意志,使人有過則改,使人察言觀色,使人防微杜漸,使人居安思危。此為國昌之根本。”
石勒嘆了口氣,看向遠方“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石勒挑了挑眉“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㝢穭a 惚畈豢墑ス騁病8 鏌允比 攪鄭 哪靜豢墑ヂ靡病9扔胗惚畈豢墑ス常 哪靜豢墑ヂ茫 鞘姑裱 Я牢蘚兌病Q Я牢蘚叮 醯樂 家病N迥噸 髦 隕# 迨 嚦梢砸虜 印< 喙峰櫓 螅 奘 涫保 呤 嚦梢允橙庖櫻話倌噸 錚 鴝崞涫保 謚 銥梢暈藜 櫻喚麾孕蛑 蹋 曛 孕 ┬ 澹 滸漬 桓捍饔詰纜芬印F呤 咭虜 橙猓 杳癲患 緩 歡 煌跽擼 粗 幸病9峰槭橙聳扯 恢﹤歟 居卸鯇瓚 恢 H慫潰 蛟唬骸 俏乙玻 暌病! 嗆我 詿倘碩 敝 唬骸 俏乙玻 病! 蹺拮鎪輳 固煜輪 裰裂傘! br />
石勒撫著胡須笑道︰“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里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于天下的是決不會有的。”“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干,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于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涌向您這兒來了。”
石勒看向石閔“最近我在研究帝王之術,這御民還是聖賢說的對。”
石勒走向軍營,在案桌前揮毫寫道︰《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眯起眼楮,喃喃自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執筆又寫道︰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于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于其野矣。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 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石勒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于其市矣。
石勒想了想繼續在紙上寫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石勒皺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石勒挑眉看向石閔,淡淡說道︰“我後趙得廣開言路,廣納賢才才是。”
石勒坐在軍營中頒布了使後趙強盛的政令︰
1.與公卿百寮,每歲推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試的答策為上第者拜官為議郎,中第者為中郎,下第者為郎中。並令“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
2.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
3.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制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里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領,實行胡漢分治。
4.行考試機制,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後又定九品,命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並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後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制度。
這是後趙強盛的開始,卻也是如煙花一般,璀璨而短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