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之奇謀

第一百四十七章 滿堂英杰論真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雍�本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滿堂英杰論真偽

    其實,劉璋在求救之初,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阻攔,在一些有見識看來,張松這條計策並算不上高明,但也確實沒什麼危害,這條計策最起碼能牽制住張魯的一些兵馬。

    而且,當時張魯已經摧毀了斜谷道,姬溪能夠攻進漢中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他們認可的張松了這條計策,但並無有太多的在意。

    可是,當姬溪奇跡般的出現在漢中,並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攻佔了萁谷大營的時候,這些有見識的人慌了。

    一個名叫董和的謀士站了出來,直言張松之計暗藏鬼胎,有通敵之嫌。

    當時的劉璋,正沉浸在即將擊敗張魯,自己又可以高枕無憂的幻想中,是以听了董和的話後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隨後,主簿黃權,功曹李恢站出來,對劉璋說︰“張魯之患,乃小疾耳,而姬溪實乃虎狼,如今,小疾未除,而虎狼已經近前,西川危也,此具為張松之過。”

    天見猶憐,張松真的冤的慌,他也沒想到姬溪竟能率軍自子午谷進入漢中啊,可是,事已至此,他絕對不能認罪,他的高傲也不語序他服軟,所以,他明知道姬溪的危害遠大于張魯,卻偏偏絕口不提姬溪的危害,反而偷換了概念,盡說些姬溪有益于西川的話,他說︰“汝等末以小人之心奪君子之腹,我西川求救在前,姬將軍應邀而來,此為大義,又豈會向爾等所言的那般不堪。主公切莫听信小人挑唆,為今之計,當盡快全力進攻,有姬將軍之助,鏟除叛賊張魯,舉手之勞耳。”

    黃權等人和張松的辯論,劉璋分不清誰對誰錯,但卻從中听出了一條隱患,那就是︰若是張魯除了,而姬溪卻不退兵,反而來攻打自己,那自己還真就危險了。

    劉璋也不怪張松,因為他明白,自己不是張魯的對手,若是姬溪不來,只怕自己還是得敗。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他本就是個沒有決斷的人,面對這般的生死抉擇,更是不敢輕易取舍。于是,他沒有處罰張松,也沒有听信黃權等人的建議,反而將這件事情擱淺了下來,選擇了靜觀其變。

    直到幾日後,姬溪的書信送來,劉璋慎重的升帳議事,將自己手下排的上號的謀士武將全部叫了過來,做足了一種今日便會下決斷的樣子。

    當日,謀士王累、張松、董和、秦宓、費詩、李恢、黃權、李嚴,武將趙韙、婁發、甘寧、龐羲、吳懿、嚴顏、冷皰、鄧賢、吳蘭、雷同、孟達等。

    如果姬溪在這里的話,他一定會由衷的感嘆,他娘的,在場的大部分都是貪生怕死,趨利避害之徒,無他,在後世的史書中,這些人全他娘的降了劉備了。于此可見,劉璋確實是個蠢材,有這麼多的人才可用,可他偏偏一個都沒有用好,到最後,祖上艱苦累積的身家,全給他人做了嫁衣。

    不過,這樣的悲催,因為姬溪的參與,劉璋注定是體會不到了,因為劉備現今還被姬溪牢牢的控制在掌心中。

    拋開如此種種不談,今時今地,諸人對劉璋的忠心還是可表日月的,畢竟劉璋在位時間還不長,諸人對劉璋還沒有徹底的失去信心。

    劉璋將姬溪的書信讓諸人傳閱一遍,而後,神色鄭重的問計︰“姬溪降我索要娘草,諸公認為我允是不允,允又如何?不允又如何?”

    此時的張松,已經被架在了火上烤,他退無可退,于是,他當即站出來說︰“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姬溪索要糧草,恰恰證明其所來別無他念,否則,必然會攜帶足夠的糧草已備他用。故而屬下認為,主公當即刻將糧草送與姬溪,並與他約定時間,雙方盡快圍剿張魯。”

    話音未落,黃權站了出來,朗聲說︰“萬萬不可,張別架所言,無異于小兒妄想,想那姬溪自子午谷奇兵出擊,糧草不濟乃是理所當然,他索要糧草,必是為了渡過眼前的難關,待其斜谷道打通之時,便是其亮出獠牙之時,故,臣以為,我軍當先與張魯講和,而後以雷霆之力擊潰姬溪,再徐圖張魯,此為完全之計。”

    黃權的話,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張松卻據理力爭︰“此計確實乃是完全之策,若依此計行事,姬溪必死無疑,但是,在行事之前,請主公先殺張松,松寧可一死,也不願去做那背信棄義的小人。”

    劉璋道︰“子喬何故如此?”

    張松義憤填膺︰“若果依黃主簿所言,那麼姬溪必死無疑,但是,張某不才,卻想問問黃主簿,姬溪若有異心,又怎會想不到黃主簿口中的完全之策,又怎麼親身深入險境,他為什麼不派遣一將替他涉險?姬溪親臨漢中,所傳達的,是多麼大的誠意啊,但諸公卻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猜測,便欲謀害此等忠義之士,松雖位卑才淺,卻不怨與爾等為伍,故請主公在發兵之前,先斬某之頭顱。”

    這話說的極重,也確實說道了點子上,因為歸根結底,姬溪道現在為止,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對劉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從明面上看,姬溪確實沒有異心。黃權等人的懷疑,也確實是無中生有。

    而听了張松的這番話,先前力挺黃權的人中,有少數人動搖了,黃權見狀大急︰“兵者,詭道也,安能只看一時之利弊,而棄絕境與不顧。姬溪沒有異心當然最好,但萬一他有異心呢,那我我等面臨的,豈不是萬劫不復之地?”

    黃權這話,也確實說到了點子上,他娘的,不管你有沒有異心,我總要先做你有異心的打算,我必須先確保自己的安全,然後才能再論其他。

    二人的論點都足以立足,接下來,便是雙方的辯論,經久不息,忽的,一人挺身站出。視之,乃成都令李嚴,其言︰“諸公且歇,我有一計,可辯姬溪真偽。”(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之奇謀》,方便以後閱讀漢末之奇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滿堂英杰論真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之奇謀第一百四十七章 滿堂英杰論真偽並對漢末之奇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