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神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不信謠不傳謠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蕭瑟良 本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不信謠不傳謠

    程煜明白了。

    宋朝是歷史上比較少見的武將得的天下,趙匡胤在歷史上也素有摳門的名聲,當然這是開玩笑,主要是宋朝建立的時候剛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局,尤其是趙匡胤本是後周的武將,在柴榮在位時期,柴榮一手把他提拔到殿前都點檢的位置上,甚至給了他三公之一的太傅的虛餃,已經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等到柴榮死後,七歲小兒柴宗訓繼位,更是任了太尉一職,並且親自出任歸德軍的節度使。

    太尉是什麼呢?對比起現代,相當于中央高官,是中央軍事最高長官,跟丞相一樣,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歸德軍呢,則是後周設置的最強武裝力量,節度使就是統領這支最強武裝力量的行政以及軍事大權的唯一長官,並且還控制著財權。說白了,節度使跟秦朝之前的諸侯沒什麼分別,所不同的只是秦朝一統全國之前的那些諸侯,由于是封地所以多數都割據了,形成了爭王的局面,而唐朝開始的節度使制度,並沒有封地,是以比較難形成割據的態勢。但了解唐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覆滅,跟節度使這個制度可謂是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大唐走向衰敗最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是安史之亂,而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安祿山,就是唐朝的節度使,並且是一人兼任三鎮節度,權力彪炳到就連楊國忠都無法彈劾的地步。趙匡胤的地位,其實比當初的安祿山有過之而無不及,雖說只有一鎮節度,但卻手握全國兵馬大權,尤其是後周疆域著實太小,北不過現如今的河北,西不過甘肅,南邊連長江都過不去,面對總人口數不過區區千余萬的後周,幾乎是達到了予殺予奪的程度。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陳橋兵變。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一手提拔趙匡胤的周世宗柴榮,又偏偏是個頗有些窮奢極欲的家伙,他的窮奢極欲主要體現在對瓷器的痴迷上。史書上對柴榮多是溢美之詞,又是勵精圖治,又是神武雄略,但史書那都是後人所寫,真要是那麼勵精圖治,又怎麼會搞出後來被趙匡胤砸的稀里嘩啦的柴窯?

    程煜在得到那些柴窯瓷器的時候,就曾經詳盡的查閱過那段時期的歷史,他得出一個結論。

    宋太祖對柴榮無疑有愧,那可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結拜兄長啊,在此之前趙匡胤投靠無數,卻始終不得重用,直到當時還任開封府尹的柴榮將其招入麾下,他才迎來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大踏步前進,甚至最終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柴宗訓與符太後這對孤兒寡母,是他必須殘忍面對的對象,否則,他就不可能拿到天下。是以在宋朝人修撰的後周史里,趙匡胤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的結拜兄長,極盡溢美之詞也就很好理解了。

    當然,這都是猜測,可程煜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如果柴榮如同史書記載和史學家口中所說的那樣,厲行節儉,他又為何會傾半國之力燒制奢靡無度的柴窯瓷?中國瓷器成為奢侈品的開端,就源自柴窯。宋朝雖然產生了哥汝官定鈞這五大名窯,但瓷器的燒制主要以實用為主,不得不說是趙匡胤和趙光義這兄弟倆沿襲下來的基本國策的功勞。尤其是宋太宗,他更是身體力行的推行節儉之道,連自己的墳墓都修的簡單無比,讓人懷疑若不是為了皇家顏面,他甚至能把自己隨便找個地方給埋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一個區區三品武將,甚至還有可能是四品,又怎麼可能敢用石棺下葬呢?歷史上當然也並非沒有三品官使用石棺的情況,但那肯定是出自于皇家的特別恩賜,黃平的先祖真要是對大宋有那麼大的功勛,恐怕也不會在歷史上聲名不顯了。

    這些是程煜所不可能立刻了解到的,他了解宋初的歷史,也完全是因為他得到了那些柴窯瓷的緣故,至于古代官員下葬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其墓穴的規制等等,那完全就是知識的空白點。

    但這些,都是孫守義的強項,他沒讀過什麼書,也就是識字的水平,自然談不上有知識有文化,但要說起歷代墓葬的規制和習俗,以及風水堪輿周易八卦這些,放眼整個大明朝,恐怕也沒有幾個敢說一定比他強的。

    有些,是耳濡目染自小就浸淫其中的,有些,則是孫成在最後彌留之際強行灌輸給孫守義的。

    程煜總覺得,孫成最後那幾年,大概是病的老糊涂了。否則,在此之前甚至連摸金一脈的武功都不想傳給兒子的他,為什麼在被迫把武功先傳了下去之後,又在臨終之前硬逼著孫守義把十六天卦弄得滾瓜爛熟呢?除此之外,他真是找不出什麼合適的解釋,這也算是他們哥倆心中一直以來的一個謎團。

    有了孫守義的解釋,擁有現代理念的程煜,自然立刻就跟自己對柴榮和宋初歷史的那些知識融會貫通了起來,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當然,這都是宋初的情形,畢竟那會兒的宋朝可謂是一窮二白,雖說從柴家手里奪得皇位沒費一兵一卒,並未像其他朝代的更迭那樣戰禍綿綿,導致民不聊生,需要很長時間來休養生息恢復元氣。但五代十國本就繼承于千瘡百孔的晚唐,短短七十余年間又是紛爭不斷,各自為政,整體的國力可謂衰敗到了一定的階段。幸而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抑武揚文,看起來是國運不濟國力孱弱,但在內部卻是百花齊放,農業手工業發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以至于到蒙古人把宋朝逼得不得不南渡,僅憑長江天險與蒙元劃江而治,看起來已經衰敗不已的南宋,其實都經濟極為繁榮。江南本就是魚米之鄉,再加上哥汝官定鈞五大名窯的產生,南宋的瓷器出口達到了歷史以來的頂峰,要不怎麼被蒙古人打成了篩子,卻還能在杭州歌舞升平夜夜笙歌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是以,到了南宋,哪怕宋朝的國訓之一就是節儉,可上梁不正下梁歪,皇上和高官都在西湖邊整天飲酒作樂白日宣淫,下邊的官員自然也就不那麼講究了。反正有錢,想怎麼造就怎麼造,別說石棺,怕是曾經都有人會給自己打一副金屬的棺材,而在中國古代,任何朝代,金銀銅鐵錫這些金屬,都是禁止民間大量采買和使用的。

    可想明白了的程煜卻又有了新的迷惑,那黃平不可能不知道他編的這個故事,騙過程煜容易,但想騙過摸金校尉傳承的孫守義,那根本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整個大明,也沒有幾個人能比孫守義對墓葬規制懂得更多了。是以,他這個故事里的紕漏,到了孫守義這兒,幾乎會被第一時間揭穿。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煞費苦心的編造這樣一個故事呢?

    很快程煜就想明白了,這是黃平在試探他。

    這個故事,在摸金校尉的眼中根本千瘡百孔,到處都是漏洞,但如果不了解宋代的墓葬規制,沒有親眼見過幾座宋墓的話,卻又很難能拆穿他。孫守義是個特例,他雖然幾乎沒下過墓,但卻由于世代的傳承,導致了他在這方面的知識成為了體系。而像程煜這種普通人,是不可能建立這樣的體系的。

    所以,當程煜听完黃平的故事之後,雖然依舊保持著懷疑,但想必黃平卻已經從他的表現,管中窺豹,了解到程煜真的跟摸金校尉並無太深的牽絆。

    想深一點,黃平給程煜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上漏洞百出的故事,如果程煜當場就表現出“你在搞事情”這種態度,那麼程煜也有可能是四家摸金校尉之一。而程煜的表現卻截然相反,黃平對此也未必滿意也未必不滿意。黃平必然能夠想到,程煜听聞了這個故事之後,肯定會將其原封不動的轉告給孫守義。

    而孫守義作為摸金校尉的一員,就必然能夠洞悉這個故事里的破綻,從而告知程煜,程煜就很有可能反轉過頭來找黃平的麻煩,又或者在今後與黃平的接觸當中露出端倪。

    這也是黃平進一步試探孫守義究竟是否摸金校尉的手段。

    這一點很好區分。

    孫守義以及其父孫成,如果只是普通的盜墓賊,不管是南方的土夫子還是北方的土耗子,孫守義幾乎沒下過墓這一點,大致上都是可以相信的。那麼,孫守義即便有其父的傳承,也未必知道宋墓的詳細情況,更加不可能把歷史跟墓葬規制結合的那麼清晰。

    這世上,除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極少有人在沒下過幾座宋墓的情況下就能摸清楚宋墓的整體狀況。

    只要程煜在黃平面前露出任何端倪,黃平都可以進一步的確認孫守義的身份——哪怕他其實已經知道,孫守義必然是摸金校尉的一員。

    這個故事,試探孫守義是次要的,是附帶的,但試探程煜,卻是切切實實的,並且黃平已經成功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黃平來到塔城,在這里盤踞三年,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等待孫守義的歸來,並且通過孫守義找到其余三家摸金校尉。

    其實從本心出發,程煜很難理解發丘中郎將對于摸金校尉的執念,為什麼非得把他們找出來。而找出來又是為了什麼呢?似乎只有一條,那就是置他們于死地。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這土地之下,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亡魂,墓中陪葬讓人拿到手軟的也不知凡幾。這個虛擬空間對應的歷史年代是朱佑樘繼位的第二年,弘治元年,也即1488年,那位高中狀元,吟出“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的楊慎要到年底才出生。墓是盜不完的,至少歷經了明清之後,直到新中國,也依舊還有許許多多的古墓大墓等待發掘。是以程煜就格外難以理解,發丘中郎將要殺了摸金校尉四家,到底是出自于怎樣的心理。

    若說是為了獨霸盜墓這個行當?可湖廣有土夫子,中原有土耗子,南北方都有盜門,這玩意兒根本就不可能一統盜墓的江山。

    那就只是單純的報復了,當初孫成踹了發丘中郎將族人的門,讓其心生怨懟,誓要殺之而後快,但牽一發而動全身,光是殺了孫家後人還不行,其余三家也必須一並除去,否則也會遭到報復,畢竟摸金一脈同氣連枝……

    可這心眼也未免太小了吧?人家就是踹了你族人的門而已,你就要滅人全家,而且還是株連到結拜兄弟姐妹的那種,這種畸形的心態程煜實在是很難感同身受。

    在這個思索的過程中,程煜還發現,自己似乎一直以來都疏忽了一點,那就是這個虛擬空間里的發丘中郎將,似乎已經摒棄了三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傳承之法,不再廣收門徒,從門徒當中選擇合適的人繼承發丘中郎將的手段和能力,而是開枝散葉,從自己的族人家人之中盡可能的培養合適的繼任者。

    而在現實世界當中,姚家窪正是那個傳承下來的家族。

    那麼也就是說,這里的發丘中郎將,豈非應當是姚大宏的先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想到這里,程煜立刻望向孫守義,問道“大哥,你知道當代的發丘中郎將姓什麼麼?”

    孫守義點了點頭,道“爹爹曾經告訴過我,當代的發丘天官姓邱。”

    邱?

    “不姓姚麼?”

    孫守義也有點奇怪,但還是點點頭“嗯,姓邱,不姓姚。”

    程煜腦中閃過一句“不信謠也不傳謠”,可如果發丘中郎將姓邱,為什麼到了現實世界里,卻是姚家得到的傳承呢?

    “發丘中郎將現在是不是已經家族化了?”

    對于程煜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兒超綱,孫守義一時沒能理解“家族化是什麼意思?”

    “哦,就是說以往的發丘天官是要在弟子之中選擇最適合修習發丘指尤其是縮骨功的,但現在的發丘天官卻試圖將弟子的人選限制在自己同姓的家族之中,讓這些絕學不再流落他姓之手。”

    孫守義憨憨一笑,撓撓頭說“你說這個啊,這倒不是當代的發丘天官這麼想,發丘天官代代相傳,這大概也是前朝的事了。我也是听爹爹說的,說元朝亂戰,而且元朝的皇室偏信終南山的道士……哦,發丘的始祖是一個道士這個你知道的吧?”

    程煜點了點頭。

    “發丘一脈因為始祖是個道士,那個時候道教就只有正一一門,而且正一本是可以婚嫁生子沒有什麼戒律的,是以發丘傳人也就都以道士自居。當然,他們嚴格來說是沒有登記在冊的道士,一般稱他們這種叫做火居道士。而元朝的皇室偏信全真,導致正一的道士日子更加不好過。大元數十年的氣數,幾乎每年都在打仗,大量的民眾流離失所,于是當代發丘天官的一位先祖,已經不具備廣招門徒的條件了,即便是他們依靠發丘一脈的手段哪怕在亂世過的也不算太差,可收徒這事兒顯然是被耽擱了。巧的是他在自己的族人當中,竟然發現了一個修煉縮骨功的天才,此子的天賦尚在他之上,于是傾囊相授,這也就給了那一代的發丘天官一個提醒。似乎,這傳人也未必非要廣收門徒之後從弟子里挑選,自己的兒女或許沒有這個天賦,但只要家族足夠龐大,支脈足夠多,就總能出現合適的後代。即便是一時找不到特別適合的也不重要,只要把功法和倒斗的本事傳下去,在下下代,或者再之後,總能出現合適的人選。無非是以一代人兩代人的蟄伏,換取這發丘天印永遠留在邱姓之手。”

    程煜明白了,這屬于在迫不得已之下,思路被打開了,從此,這發丘天官就成了世代相傳,只不過,在古代各方面技術還沒有那麼完善的情況下,並不是每一代發丘天官都擁有其祖上之能。若是當代的發丘天官縮骨功成就有限,但發丘指應該都是沒什麼問題的,那麼就別指望盜什麼大墓,多弄點兒低級的墓挖一挖,總也是能保證家族延續的。等到某一代出現縮骨功的天才,那麼那一代自然就可以完成數代人都做不到的積累,從而使得其家族更加源遠流長。

    這的確是個相當穩妥的思路,等于以一己之力幫家族後代找到了一個足以綿延千年也不缺工作永遠不會下崗的這麼一條路,不得不說,做出這種改變的那個發丘天官,對邱姓家族而言,真的功在千秋。哪怕他們從事的是盜墓這種生兒子沒屁眼的勾當。

    可程煜卻又茫然了,既然邱姓已經開始了姚家窪的模式,那這發丘天官又是怎樣會傳到姚家那位先祖的手里的呢?

    權杖啊權杖,你可千萬別告訴我,虛擬空間里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跟現實世界里的發丘中郎將以及摸金校尉根本毫無關聯,這是一個獨立的副本,即便我完成了這里的任務,也不會對現實里的姚家窪產生任何影響。

    當然,程煜所說的影響,並不是指望在虛擬空間里讓發丘一脈和摸金一脈冰釋前嫌之後,就會使得現實中的姚家窪跟真正的摸金校尉成為朋友,而是他能夠通過這個任務,摸清楚現實世界里發丘和摸金的歷史脈絡,從而更加有效的解決張姨丈夫家里的事情。

    喜歡摳神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摳神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摳神》,方便以後閱讀摳神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不信謠不傳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摳神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不信謠不傳謠並對摳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