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傅、劉正彥率領臨安城中的數萬將士開門投降,迎第一營入城,使得臨安城不攻自破。
原本,杭州一帶的宋軍,還有在阻擋牛皋和其手下的三萬精銳撲向臨安城的。
可很快,杭州一帶的宋軍就接到了趙構同潘太後聯名下的投降詔書。
這就導致,這些本就沒有多少抵抗意志的宋軍,紛紛潰逃或是投降。
僅僅三日時間,牛皋就率領三萬精銳來到了臨安城下。
另一邊,岳飛也率領數十萬大軍大舉向臨安殺來。
中軍所過之處,不論將士,還是地方官員,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整個南宋王朝顯得非常軟弱和無能。
那麼,難道整個南宋王朝難道就沒有一人挺身而出奮起抵擋中軍伐宋嗎?
當然,也有很多忠義之士也可以說是冥頑不靈之士奮起抵抗中軍。
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中軍攻佔了一個州城,守將也投降了,中將就領著一千多個軍士入城。
中軍剛走進城,宋軍中就有一個叫唐琦的衛士,突然從懷中掏出一塊石頭,向中軍投去。
只可惜,唐琦這一投並沒有打中中軍將士,而他也被中軍將士給抓了起來。
中將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唐琦︰“你們主帥都投降了,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衛士,為什麼還要冒死做這種無謂的反抗呢?”
唐琦義正詞嚴地回答︰“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衛士,但尚知忠義,我生為宋臣,死做宋鬼。”
中將听了唐琦的話,對旁邊投降的宋軍主將說道︰“你是一城主帥,可氣節還不如手下的衛士。”
那個宋將听完,慚愧難當。
唐琦轉身也對自己的主將說道︰“我一個月的俸祿只有一石米,尚知道以死報國,你世受皇恩,享有高官厚祿,而今中軍南下,卻只知開城投降,你這麼做,百年之後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
唐琦的這番話,讓那個宋將慚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中將感嘆唐琦是義士,問他願不願意投降大中。
唐琦說寧死不降。
中將將此事報告給了岳飛。
岳飛贊道︰“這唐琦真乃忠義之士。”,然後命人將唐琦殺了,給于厚葬。
在中軍步步緊逼,宋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其實仍不乏一些忠于宋王朝之士,他們不顧自身安危,奮起反抗。
然而
這樣的人,說到底,還是極少數。
李衍是漢人,大中是漢人建立起來的爭取,因此這不同于外族入侵,只能說是內部統一,所以,除了那些被宋王朝完全洗了腦的,或是受過宋王朝大恩的人,否則,是不會成為這種冥頑不靈之人。
而且,大中自皇帝李衍以下全都證明了自己的執政能力大中才建立了兩年多時間,就已經穩定了,並且走向富強。
而與李衍和大中相比,趙構和他的南宋政權,就太讓人失望了同樣是建立了兩年多時間,可南宋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一片,人們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讓人感覺不到任何希望。
另外,岳飛掌軍,軍.紀極嚴,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贏得了受夠亂兵侵害的人們的愛戴。
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大中完成大一統,結束這無休無止的戰亂,還他們一個平靜的生活。
這也就導致了,真正抵抗中軍腳步的人並不多,就算有些人有心抵抗中軍,也沒有辦法凝聚人馬。
經過周密的計劃和嚴格的實施,中軍水陸並進,同時從長江以南、台灣郡、海南郡、中南諸郡出兵,大舉吞食東南之地。
與此同時,趙構等人也被押解進京……
……
以中軍之強盛,以宋軍之孱弱,大中伐掉南宋,並不讓人意外。
可誰都沒有想到,中宋兩國才開戰了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時間,南宋的都城臨安就被中軍攻陷了,趙構的一家老小皆被捉了。
有知道這個具體過程的人,無不感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若非趙構寵信宦官、縱容王淵,使南宋發生了苗劉兵變一事,中軍就是再能打,也絕不可能這麼輕易的將趙構一家全都給端了。
人們的想象力是無比豐富的。
從宋王朝最後一任皇帝正安帝趙𡛦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