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九章無路可退
接到宋哲元的電報,蔣委員長的臉色變了三變。
蔣委員長很受傷,遍體鱗傷。
但凡有一線可能,蔣委員長都不願與日本為敵。這不僅僅只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很深的情感。
實際上,在國民政府里,有這種感情的國府要員不在少數,他們都真心地希望中日提攜,中日親善,為此哪怕把整個東北送給日本人也在所不惜。
但是,日本人的胃口太大,的東三省吃下去不僅沒飽,反而更餓了。
日本人越來越不像話了,這是往死里逼他。
現在,他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只要再後退一步,那就必得跌入萬丈深淵,死無葬身之地。
實在沒有退路了,只有奮起反擊,蔣委員長調集了十幾個主力師,一邊在南京附近舉行軍事演習,一邊做出要去北方打大仗的姿態。
同時,加緊情報工作,把日本人的虛實摸清了,原來根本就沒什麼五個師團,那純粹是唬人的。
蔣委員長這次之所以這麼生猛,一是實在沒法了,二是通過法幣改革,成功地把自己和大英帝國的利益綁在了一起。
為了行法幣,按照英國人的要求,國民政府把價值兩千五百萬英鎊的白銀運到倫敦,出售後,換成英鎊儲在英國作準備金,以維持法幣的穩定。
這種貨幣的聯系對大英帝國的好處那自然是杠杠滴。
實際上,日本經過權衡之後,沒敢繼續強硬下去,這確實是一個原因。
此外,蔣委員長這段時間和甦俄也是打的過熱,這同樣給日本人施加了極大的戰略壓力。
現在,蔣委員長最擔心的已經不是日本人,而是宋哲元。
相比于閻錫山、韓復 和商震,宋哲元是最危險的,這一是因為宋哲元的野心越來越大,二是因為和宋哲元所處的位置有關。
宋哲元直接面臨日本人的軍事壓力,其他人都隔著一層;反過來,閻錫山、韓復 和商震直接面臨南京的軍事壓力,宋哲元則隔著一層。
這一反一正,影響顯而易見。
這一段時間,南京和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各個層面同時交手,結果,日本人退縮了,南京取得了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