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章借道
“保定慘敗”震驚了整個日本。
統制派和皇道派之間的斗爭本就極為激烈,因為“保定慘敗”,雙方的斗爭更趨白熱化。
實際上,統制派和皇道派的基本思想沒有不同,它們都是要建立軍事**的法西斯政權,只不過,對如何建立軍事**的法西斯政權的想法不同。
原本,日人政府,軍方受到壓制,但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二七年的金融危機、二九年的世界大蕭條令日本經濟一片慘淡,由此,文人政府因為經濟因素得不到人民支持,軍方勢力趁機再度抬頭。
暗殺張作霖、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扶植溥儀建立滿洲國等一系列事件都是關東軍自作主張進行的,文人政府並不贊同。
經濟日益困難,文人政府愈發不得人心,令軍方勢力日益抬頭,在這種情況下,軍方內部出現了兩種思潮。
一種是統制派,一種是皇道派。
統制派主張在軍部的統治下,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徑,進行平穩緩進的國家改革,用合法手段建立軍部**,他們認為推進總體戰體制,必須聯合部分官僚和新興財閥,在政治、思想和經濟領域進行全面改組和統制。
所謂總體戰體制,就是先征服支那,然後南北並進,做好同美國、甦俄長期作戰的準備,並消除軍內派閥。
皇道派的最終目的同統制派一樣,但皇道派主張以武力,以激進手段達到目的。
觀念分歧,再參雜進個人的權力私欲,統制派和皇道派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死對頭。
因為“保定慘敗”,統制派和皇道派之爭趨于白熱化。此外,更復雜的是,還有政府和軍方的爭執。
八月十四日,天皇出面了,結束了所有的爭吵,並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一)中日不能共存。
二)軍部主導一切。
三)進行全面征服支那的戰爭準備。
四)答應黑神軍的條件。
前三條,是軍方因禍得福,但第四條,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而且也太疼了,但是,不答應又不行,如果不答應,國內民意的壓力受不了。
實際上,並不僅僅是民意的壓力,更重要的還有對士氣的影響。
這要是在戰時,還沒什麼,但現在不是在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