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第三百七十五章︰虹橋之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飄依雨 本章︰第三百七十五章︰虹橋之上

    張正書解釋道︰“你看那船,吃水很淺,對吧?”

    曾瑾菡定楮一看,可不是嗎!那船確實吃水很淺,哪怕上面人多了,吃水也深不到哪里去。“這也有講究?”曾瑾菡雖然聰慧,卻從未研究過船只,更別說什麼船只用途了。

    “那是種畫舫,類似游船來的。游船並非貨船,所以它不要求在湍急、水道峻深的江河中航行,是以船底做得平滑且沒有水密隔艙。”張正書笑道,“這樣的畫舫,只是中看,卻不中用。我要建的船隊,最好能航行在海上……”

    但張正書也知道,其實這有點困難。造船為何要分江河船和海船?那是因為兩者的要求相去甚遠,河船的船底較為平穩,上層建築可以造得高很多,而且操作的靈活性也很好。海船具有較強的抗御風浪的能力,適宜在較深的水域中航行,可以造得很大,但往往船舷很高,因為要放置更大的水密隔艙。海船遇大浪的機會多,所以海船船體多采用園 型,兩頭高高翹起,可以吃水很深。

    如果是從船型的設計來說,宋朝的船只也算是冠絕天下了。但是,並不是說宋朝的船只就是很科學的。要是真論起來,宋朝的海船,其實也只是從河船發展而來的,卻脫離不了河船的範疇。為什麼呢?看看宋朝海船的干舷就知道了,太低了,這樣的海船只適合近海跑運輸,要是到了深海之中,是很容易翻船的。

    別看宋朝人可以航海到大食等地,甚至可以到達非洲。但說句不好听的話,那都是沿著海岸線跑的。

    但是,宋朝海船還是有進步的。起碼在船的 部,有半圓形的護肋緊貼在船殼板上。這可以很大程度減緩船舶搖擺,讓人盡快適應航海的顛簸。而且船頭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進;身扁寬,體高大,吃水深,受到橫向狂風襲擊仍很穩定;同時,結構堅固,船體有水密隔艙,加強了安全性。底板和舷側板分別采用兩重或三重大板結構,船上多檣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風。使用了稱為“轉軸”的桅桿,從而增強了戰勝逆風惡浪的能力。在動力方面,除帆和槳外,南北朝時期發明的車船得到了推廣和提高。大船上又都設有小船,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救生、搶險。每只船上都有大小兩個錨,還有探水設備。總體來說,宋朝的海船方向已經走對了。

    而且,宋朝的海船是這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甚至還有五、六千料的大船,要是推到極限,上萬料大船都可以造得出來。

    所說的料,就相當于後世的排水量,大概五千料的船等于排水量一兩千噸的樣子。

    在宋朝,能造出排水量超過一兩千噸的大船,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了。要知道,這可是木船,不是鐵船!

    听了張正書這麼“專業”的解釋,曾瑾菡才算是明白了過來。好吧,其實張正書哪里知道這種知識,都是系統在他腦子里提供的,他只不過是轉述出來而已。

    “也就是說,郎君不太看好現有的船只?”

    曾瑾菡也見怪不怪了,她這個未來夫君,對宋朝的東西好像不太滿意,要自己鼓搞一番才行。

    比如香水,宋朝又不是沒有花露,偏生張正書鼓搞出來了香水。比如香皂,宋朝也不是沒有肥皂團子,可張正書還是弄出了香皂。比如報紙,宋朝也不是沒有小報,張正書又弄出了一份報紙。更為神奇的是,張正書鼓搞出來的東西基本都大受歡迎。

    有道是,一次可以說是巧合,兩次可以說是撞大運,那三次、四次、五次……就足夠說明了張正書的實力,絕不是胡亂鼓搞的,而是有目的來改進的。

    “確實,現在的船只,改進的空間很大。”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這是一點都沒有夸張。比如龍骨技術,比如軟硬帆結合技術,比如船型的科學設計……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空間。說實話,利用系統,結合西方最先進的風帆戰艦和中國帆船的優點,制造出來最合理的船只,才是張正書想要的。

    曾瑾菡對于船只的技術不太感興趣,這也是女子的感性思維決定的,她們注定不會對技術產生多大興趣。除非,這個技術是紡織技術,是香水制造技術,是琉璃首飾制造技術……這些可以使人變美的技術,她們就很有興趣了。

    曾瑾菡在大橋之上,倚橋而立,看著下方往來不絕的船只,不禁有了感慨︰“郎君,我想揚帆而行了。有機會,我們去一趟杭州,行麼?”

    “杭州?”

    張正書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去杭州?

    “杭州是我小時候呆的地方,後來爹爹的生意做大了,才來到汴京的。”

    曾瑾菡解釋道,“在杭州,還有我們曾家的宅子,有曾家的絲綢作坊,有曾家的老院……”

    張正書柔聲說道︰“行,等我把船隊組建起來了,我們就去杭州旅行……”

    “旅行?”

    曾瑾菡有點不解,“是出游嗎?”

    “沒錯,出游。不僅要去杭州,我們還要去更多地方……”張正書向往地說道,“福建路、流求、瓊州、廣南東路、廣南西路……”

    “那要去多久?”

    曾瑾菡有點躊躇了,中國人嘛,總是舍不得家的。要不是被迫,很少人會背井離鄉。

    “也不算多久吧,一年半載的樣子。”張正書笑道,“多出去看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才會明白自己有多渺小,天地有多大!”

    曾瑾菡則若有所思地低著頭,往前走下了大橋。這大橋,其實就是鼎鼎大名的虹橋,完全是木頭做的,沒有榫頭,不用釘子,全部用捆綁式結扎起來,連成一片。由于橋的中間部分高高拱起,遠遠望去,形如彩虹,因而稱為虹橋。汴河之上,橋梁太多了。比如虹橋之後,還有順城倉橋、便橋、上土橋、下土橋……整個汴梁城,共有橋梁三四十座之多。(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好官人》,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好官人第三百七十五章︰虹橋之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好官人第三百七十五章︰虹橋之上並對大宋好官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