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第兩百七十章︰引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飄依雨 本章︰第兩百七十章︰引導

    “當然沒那麼簡單了……”張正書深深吸了口氣說道,“這個超市的真正意義,不是超級市場本身,而是在于要建立一個快速的,遍布大宋的貨運通道!這里面有多大的利益,你知道嗎?”

    曾瑾菡還真的沒思考過這個問題,怔怔地說道︰“有多大利益?”

    張正書深深吸了口氣,才說道︰“這是一個聚寶盆!掌控了這個渠道,我們就等于擁有了一座金山。想想,當我們的貨物運輸火耗幾乎是零的時候,這里面的利潤……”

    “這……?”曾瑾菡也驚呆了,“這不可能啊!”

    張正書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確實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盡量壓縮火耗,節省出來的利潤也足夠看了。而且,當貨通南北的時候,別人沒有而我們有的時候,你想想這是多麼廣闊的一個市場?再說了,我不止要在汴梁城中建超市,還要在京兆府、應天府、杭州、揚州、甦州、福州、泉州、廣州、江寧府、江陵府……但凡是大城市,都有我們的超市……”

    說到興奮之處,張正書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好像一個商業帝國已經建立了起來一樣。只是曾瑾菡幽幽一嘆,說道︰“郎君,這恐怕不成啊……”

    張正書一愣,說道︰“怎麼不成?”

    “若是真如郎君所言,要做成這事,需要多少時日?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投入太大,恐怕無法收回成本啊!”曾瑾菡說的是實情,要知道大宋的河道淤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再加上黃河不定期泛濫,改道……要用河運來完成這個“宏願”,確實有點痴人說夢的意思。

    張正書也知道是這樣情況,他悠悠地嘆了一聲,說道︰“總該是要去做的,不管用多少年都好。不做的話,又知道會不會成功呢?沒有踏出第一步,以後就別想有什麼大成就。”

    曾瑾菡愣了愣,有點驚訝地說道︰“你真的打算這麼做嗎?”

    “短期內,先把大棚蔬菜賣出去吧,冬天就要來了,我花這麼大心思不是給別人做嫁衣的……”張正書說的是實話,雖然不知道林百間收購那數百斤蔬菜能賺多少,但是冬天的蔬菜和秋天的蔬菜,那是兩個級別的概念。一旦張正書壟斷了冬天蔬菜的市場,卻把終端銷售給別人做,那還談什麼賺錢?

    畢竟這麼大批量進入百萬人口的市場,蔬菜的價格肯定是下降了的。而且你賣給人家是收購價,可你自己出售是終端價,那差別可謂是天差地別,一天下來幾乎就是百貫的差距!

    這麼大的一筆收入,張正書怎麼可能放過?

    試問一下大宋這個時候,除了酒樓瓦舍,誰敢輕言一天能賺到百貫錢?這可不是營業額,而是純利潤!就算是樊樓,一天的純利潤也不過是數百貫而已,而且這里面的酒錢、美妓的賞錢起碼佔了七成。

    在宋朝這時候,賺錢其實不難,但只是相對于張正書來說而已。他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想把大棚蔬菜的技術推廣出去。中國人都是這樣的,無利不起早。這可以說是聰明,但這只是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張正書知道,想要苦口婆心推廣種田技術,那基本不可能。

    要知道,中國農民是很保守的,哪怕到了後世,你跟一個農民推廣新技術,他都會半信半疑,最後還是選擇了老路。沒有人帶頭,沒看到實際的利益,中國農民不會改掉他們的耕種習慣。因為土地產出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命根子。一旦改掉耕種習慣,反而欠收了,這虧空誰給他們補?一家人,是不是就要這樣餓死?所以,不怪他們“有眼無珠”,這都是出于生存的謹慎罷了。

    張正書之所以敢這麼玩,一下子就用千畝田地來做試驗,是因為“大桶張家”有錢,虧得起。換句話說,就是容錯率很高,跟窮苦的農戶不一樣。這時候的農民,容錯率基本為零,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基本為零。一場洪水,一次冰雹,一次大旱……都能讓這些農民變成流民、乞丐。

    這種情況下,農民怎麼可能不慎重選擇?

    關乎到切身利益問題,農民是很謹慎的。

    就好像後世有個笑話,一個記者去采訪一個農民,問他︰“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上交一棟給國家嗎?”農民回答說道︰“願意!”記者又問︰“如果你有兩輛小車,你願意上交一輛給國家嗎?”農民繼續回答道︰“願意!”問到最後,記者又問︰“如果你有兩頭牛,你願意上交一頭給國家嗎?”農民這時候改口了︰“不願意?”記者就奇怪了,問道︰“為什麼房子、車子你都願意給國家,牛就不肯呢?”農民的回答是︰“我都沒有房子、車子,但我真的有兩頭牛啊!”

    笑話歸笑話,但這個笑話背後隱藏的,卻是中國農民數千年來都沒能跳出的怪圈,那就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為了飽腹,中國農民忍著剝削,辛勤勞作,上稅上賦服徭役。到頭來,一場天災人禍,就能讓一戶自耕農徹底陷入了貧困之中。

    可以說,沒有很大的利益,沒有穩定的收入,農民會跟你種大棚蔬菜?

    你想都不用想,農民還想著給土地積肥,來年好打多一點糧食呢!

    但是,如果張正書的超市把冬天的蔬菜賣出一個絕好的價錢,估計就有農民開始琢磨了。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張正書可不打算只種蔬菜的,真正的大頭是在棉花!即便是短絨棉也好,在宋朝這時候也是一個大殺器,足夠解決需求問題的!

    超市的建立,就是讓更多的農民直觀地感受到,跟著張小官人種地,那就絕對沒錯!有了這個前提,那張正書想要推廣什麼就簡單了,比如兩季稻,甚至三季稻,這可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到“二”,這可是直接翻倍的了,那糧食豈不是也要增加一倍?當然,這只是很美好的幻想,因為地域問題,兩季稻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種的。但是,大宋的糧食會因此增加,這卻是沒錯了。(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好官人》,方便以後閱讀大宋好官人第兩百七十章︰引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好官人第兩百七十章︰引導並對大宋好官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